內容簡介
桂林靖江昭和王陵考古發掘清理報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桂林靖江王陵之昭和王陵陵園範圍內考古發掘清理報告。報告內容包括桂林靖江王陵概況、考古發掘清理、相關問題的研究三個部分,主要介紹昭和王陵的布局、陵園構築方式、石像生、發掘齣土的文物、考古發現與收獲,同時以昭和王陵為例,不僅對其風水格局、建築模數、建築復原等方麵進行研究探討,而且延伸至對整個靖江王陵石像生的藝術風格、燒製琉璃瓦的窯場、陵園的石料場及考古遺址公園發掘清理理念的研究與探討,讀者從中可以對桂林靖江王陵有個比較全麵的瞭解。
目錄
序言 覃溥( i)第一章 桂林靖江王陵概況 ( 1)第一節靖江王簡史 ( 1)一、受封 ( 1)二、傳國 ( 2)三、亡國 ( 4)第二節靖江王府及王城 ( 4)第三節靖江王陵概況 ( 6)一、位置 ( 6)二、環境 ( 7)三、分布 ( 8)四、陵園建築布局 ( 9)五、石像生製度 ( 12)六、神道碑與碑亭的設置 ( 14)七、昭和王陵概況 ( 14)第二章 昭和王陵考古發掘清理 ( 16)第一節遺址現狀及發掘清理工作 ( 16)一、遺址分布及保存情況 ( 16)二、工作方法 ( 18)三、地層堆積情況 ( 20)第二節昭和王陵陵園布局 ( 25)一、神道 ( 25)二、外陵牆 ( 27)三、外門 ( 28)四、石像生 ( 32)五、碑亭 ( 54)六、中門 ( 60)七、內陵牆 ( 62)八、供颱 ( 64)九、焚帛爐 ( 64)十、享堂 ( 64)十一、寶頂(封土) ( 66)十二、地宮 ( 67)十三、排水 ( 72)第三節齣土遺物及標本 ( 72)一、建築構件 ( 72)二、青磚、陶瓷片及其他齣土遺物 ( 88)第四節發現與收獲 ( 92)一、昭和王陵的建築風格 ( 92)二、昭和王陵陵園西南角疊壓早期建築 ( 96)第三章 相關問題的研究 ( 98)第一節靖江王陵的風水格局探討 ( 98)第二節石像生的藝術風格 (101)一、世俗化的石刻藝術 (101)二、封建禮製的象徵 (102)三、彆具特色的雕刻和錶現藝術 (104)第三節靖江王府、王陵琉璃瓦燒製的窯場 (104)第四節靖江王陵陵園的石料場研究 (107)一、明天山采石場遺址 (108)二、彎子山采石場遺址 (108)三、萬山采石場遺址 (111)四、橫山底采石場遺址 (111)第五節昭和王陵的建築模數研究 (112)一、昭和王陵的營造尺 (112)
二、昭和王陵的平麵布局所含的模數關係 (116)第六節昭和王陵建築復原探討 (119)一、陵園總平麵的復原 (120)二、不同建築類型的復原探討 (120)第七節考古遺址公園發掘清理理念的探索 (126)一、考古工作在獲取完整信息的同時須結閤保護展示理念 (126)二、考古遺址公園發掘清理工作應根據不同的遺址類型而製定其發掘方法及展陳 方案 (129)三、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需注意的一些問題 (130)後記 (132)
插圖
圖一靖江王陵陵園分布圖 ( 8)圖二靖江昭和王陵地理位置示意圖 ( 16)圖三昭和王陵探方分布示意圖 ( 19)圖四 G3四壁剖麵圖 ( 22)圖五 G4四壁剖麵圖 ( 22)圖六 G6四壁剖麵圖 ( 23)圖七 T1107四壁剖麵圖 ( 23)圖八 T0702四壁剖麵圖 ( 24)圖九昭和王陵石像生擺放位置平麵圖 ( 26)圖一〇昭和王陵平麵圖 (插頁)圖一一昭和王陵殘存的南麵外陵牆局部平、立麵圖 ( 28)圖一二昭和王陵西南角外陵牆及轉角處平麵圖 ( 29)圖一三昭和王陵外門平、剖麵圖 ( 30)圖一四外門左 1石獅正麵、左側麵、右側麵視圖 ( 31)圖一五外門右 1石獅正麵、左側麵、右側麵視圖 ( 32)圖一六左2望柱正麵、背麵視圖 ( 37)圖一七右2望柱正麵、背麵視圖 ( 37)圖一八左3蹲獅正麵、背麵、左側麵、右側麵視圖 ( 38)圖一九右3蹲獅正麵、背麵、左側麵、右側麵視圖 ( 39)圖二○左4石羊正麵、背麵、左側麵、右側麵視圖 ( 40)圖二一右4石羊正麵、背麵、左側麵、右側麵視圖 ( 41)圖二二左5石虎正麵、背麵、左側麵、右側麵視圖 ( 42)圖二三右5石虎正麵、背麵、左側麵、右側麵視圖 ( 43)圖二四左6石麒麟正麵、背麵、左側麵、右側麵視圖 ( 45)圖二五右6石麒麟正麵、背麵、左側麵、右側麵視圖 ( 46)圖二六左7、左 8控馬官和石馬正麵、背麵、左側麵、右側麵視圖 ( 47)圖二七右7、右 8控馬官和石馬正麵、背麵、左側麵、右側麵視圖 ( 48)圖二八左9石象正麵、背麵、左側麵、右側麵視圖 ( 49)圖二九右9石象正麵、背麵、左側麵、右側麵視圖 ( 50)圖三○左10執笏翁仲正麵、背麵、左側麵、右側麵視圖 ( 51)圖三一右10執笏翁仲正麵、背麵、左側麵、右側麵視圖 ( 51)圖三二左11侍女正麵、背麵、左側麵、右側麵視圖 ( 52)圖三三右11侍女正麵、背麵、左側麵、右側麵視圖 ( 52)圖三四左12內侍正麵、背麵、左側麵、右側麵視圖 ( 53)圖三五右12內侍正麵、背麵、左側麵、右側麵視圖 ( 53)圖三六左碑亭平、剖麵圖 ( 55)圖三七右碑亭平、剖麵圖 ( 56)圖三八右碑亭散落的覆盆蓮花式石柱礎 ( 57)圖三九左13、左 14贔屭馱碑正麵、背麵、左側麵、右側麵視圖 ( 58)圖四○右13、左 14贔屭馱碑正麵、背麵、左側麵、右側麵視圖 ( 59)圖四一左碑亭碑文拓片 ( 59)圖四二右碑亭碑文拓片 ( 60)圖四三昭和王陵中門、內陵牆平、剖麵圖及神道、供颱、焚帛爐平麵位置圖 ( 61)圖四四昭和王陵內陵牆西南轉角平、剖麵圖 ( 62)圖四五昭和王陵內陵牆西北轉角平、剖麵圖 ( 63)圖四六昭和王陵享堂平、剖麵圖 ( 65)圖四七昭和王陵地宮封土擋土牆西麵轉角平麵圖 ( 68)圖四八昭和王陵地宮封土擋土牆東麵轉角平麵圖 ( 68)圖四九昭和王陵地宮封土平、剖麵圖及盜洞位置圖 ( 69)圖五○康僖王陵地宮平、剖麵圖 ( 71)圖五一筒瓦及圓形勾頭瓦平、剖麵圖 ( 74)圖五二圓形勾頭瓦及瓦當拓片 ( 76)圖五三如意形、素勾頭瓦拓片 ( 78)圖五四滴水(殘件)平、剖麵圖 ( 80)圖五五琉璃滴水拓片 ( 81)圖五六素滴水拓片 ( 84)圖五七建築構件平、剖麵圖 ( 86)圖五八脊獸殘件圖 ( 89)圖五九 F1位置及外陵牆的地層疊壓平、剖麵圖 (插頁)圖六○彎子山石刻拓片 (109)圖六一外門平麵尺寸對照圖 (115)圖六二中門平麵尺寸對照圖 (116)圖六三享堂平麵尺寸對照圖 (117)圖六四昭和王陵平麵布局模數示意圖 (118)圖六五外門平麵復原圖 (122)圖六六外門正立麵復原圖 (122)圖六七中門平麵復原圖 (124)圖六八中門正立麵復原圖 (125)圖六九享堂平麵復原圖 (126)圖七○享堂立麵復原圖 (127)
插錶
錶一靖江王世係錶 ( 2)錶二靖江王十一陵神道石像生一覽錶 ( 12)錶三 昭和王陵石像生擺放位置間距一覽錶 ( 33)錶四昭和王陵石像生基本信息一覽錶 ( 33)錶五昭和王陵齣土勾頭瓦及瓦當標本登記錶 ( 74)錶六昭和王陵齣土滴水標本登記錶 ( 79)錶七昭和王陵齣土平口條標本登記錶 ( 85)錶八昭和王陵齣土青磚標本登記錶 ( 88)
圖版
圖版一昭和王陵清理結束後全景及殘存的神道圖版二昭和王陵殘存的南麵外陵牆局部及牆西南轉角處圖版三昭和王陵外陵牆西南轉角處疊壓的早期建築及其與 G3的地層關係圖版四昭和王陵殘存的陵門全景及與陵門相接的外陵牆上遺存的紅色外牆批灰圖版五昭和王陵殘存的左、右碑亭圖版六昭和王陵殘存的中門及內陵牆西南轉角圖版七昭和王陵殘存的左、右供颱圖版八昭和王陵殘存的焚帛爐及享堂全景圖版九昭和王陵殘存的享堂全景及享堂側麵圖版一〇昭和王陵殘存的享堂內神壇及其後麵地宮封土的擋土牆、與封土相連的享堂散水圖版一一昭和王陵地宮封土擋土牆東、西麵轉角圖版一二 G2及G4地層堆積情況圖版一三 G6地層堆積情況圖版一四昭和王陵內陵牆左、右側排水孔圖版一五第九代靖江王康僖王地宮外景及地宮右側墓室內部圖版一六 T1107發掘前、後情景圖版一七 T0702發掘前、後情景圖版一八右碑亭散落的覆盆蓮花式石柱礎圖版一九左1守門獅正視圖版二〇左1守門獅側視圖版二一右1守門獅正視圖版二二右1守門獅側視
圖版二三 左2、右 2神道碑
圖版二四 左3蹲獅
圖版二五 右3蹲獅
圖版二六 左4石羊
圖版二七 右4石羊
圖版二八 左5石虎
圖版二九 右5石虎
圖版三〇 左6麒麟
圖版三一 右6麒麟
圖版三二 左7、左 8控馬官牽馬
圖版三三 右7、右 8控馬官牽馬
圖版三四 左9石象
圖版三五 右9石象
圖版三六 左10執笏翁仲
圖版三七 右10執笏翁仲
圖版三八 左11侍女
圖版三九 右11侍女
圖版四〇 左12男內侍
圖版四一 右12男內侍
圖版四二 左13、左 14贔屭馱碑
圖版四三 右13、右 14贔屭馱碑正視、後視
圖版四四 右13、右 14贔屭馱碑側視
圖版四五 昭和王陵清理齣土筒瓦、勾頭瓦
圖版四六 昭和王陵清理齣土勾頭瓦、瓦當
圖版四七 昭和王陵清理齣土勾頭瓦、滴水
圖版四八 昭和王陵清理齣土滴水
圖版四九 昭和王陵清理齣土建築構件
圖版五〇 昭和王陵清理齣土建築構件
圖版五一 昭和王陵清理齣土建築構件
圖版五二 昭和王陵清理齣土建築構件
圖版五三 昭和王陵清理齣土建築構件
圖版五四 昭和王陵清理齣土建築構件
圖版五五 昭和王陵清理齣土石飾殘件、銅錢、瓷器殘片
圖版五六 窯裏村窯址位置示意圖及文物保護碑現場
圖版五七 窯裏村窯址文物保護碑附近的探溝位置和地層堆積
圖版五八 窯裏村道路裏夾雜的龍紋瓦當殘片
圖版五九 桂林市西郊蘆笛岩內的壁書及靖江王陵周圍采石場位置示意圖
圖版六〇 明天山采石場及彎子山采石場遠景
圖版六一 萬山采石場及橫山底采石場遠景
圖版六二 彎子山采石場石刻地點遠景及近景
圖版六三 彎子山采石場石刻
圖版六四 彎子山采石場石刻和采鑿石材鐵釺留下的鑿孔痕跡
精彩書摘
第一章桂林靖江王陵概況
第一節靖江王簡史
一、受封
硃元璋在鼎建明朝後,於洪武二年( 1369年)四月,編《祖訓錄》,定封建諸王之製。他認為:“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國傢,下安生民。”“先王封建,所以庇民,周行之而久遠,秦廢之而速亡,漢晉以來莫不皆然。”(《明太祖實錄》捲五十一)洪武三年( 1370年),定親王等封爵冊寶之製,並“詔封眾子為王,置傅相,設官屬,定禮儀,列爵而不臨民,分土而不任事,外鎮偏圉,內控雄域”(欽定《續文獻通考》捲二〇八《封建考·同姓封建》)。此後,皇子封藩建國遂成定製。在這樣的封爵製度下,終明一朝,共封親王 50餘位,郡王則不計其數。這些硃姓藩王,如蛛網般,藩鎮全國各地。
靖江王,《明史》捲一百十八《諸王列傳》有傳,是明太祖硃元璋首批分封的十個藩王之一,也是明朝唯一一脈非帝係的本傢硃姓藩王。
洪武三年( 1370年)四月七日,靖江王與秦、晉、周、燕等九王同時受封,藩國桂林。首膺靖江王封號的硃守謙是明太祖硃元璋從孫,大都督硃文正之子,南昌王硃興隆之孫,與太祖在血緣關係上一脈同宗,因此得與諸子同列,“一切恩數與夫官屬、規製概與秦、晉、楚、蜀諸藩等”(《大明靖江安肅王神道碑》)。洪武元年( 1368年),硃元璋已追封長兄硃興隆為南昌王,列祀傢廟。於是詔祀南昌王為靖江王始祖。
洪武九年( 1376年),硃守謙奉其祖南昌王木主之國桂林,開創瞭靖江王國的曆史。三年後,硃守謙“以淫虐廢為庶人,使田鳳陽。閱七年,復其王,使居雲南,賜璽書戒諭。比至雲南,益貪暴。召還,安置鳳陽。又橫恣不法。召至京,撻而錮之。二十五年卒”(《明太祖實錄》捲二百十五)。
二、傳國
建文二年( 1400年),硃守謙嫡長子硃贊儀繼封為靖江王,永樂元年( 1403年)復國桂林,其後靖江王便按“贊、佐、相、規、約、經、邦、任、履、亨”的字輩世襲相傳(錶一)。
錶一靖江王世係錶
一世南昌王興隆:仁祖長子,太祖嫡兄。元至正四年四月九日死於飢疫。洪武元年一月五日追封南昌王。元配王氏,洪武三年九月冊封南昌王妃。子二,長子夭,追封山陽王,無後。次子文正。女一,洪武元年冊封福成公主,配駙馬都尉王剋恭
二世大都督文正:南昌王嫡二子。元末隨太祖起兵,渡長江,剋太平,破陳也先,取建康,曆有戰功,擢樞密院同僉。元至正二十一年太祖稱吳王,改樞密院為大都督府,擢文正為大都督,節度中外諸軍事。至正二十二年鎮守南昌。次年四月陳友諒親率舟師六十萬圍攻南昌,文正或主畫軍中,或親行城上發炮石,堅守三月,城終不得破。七月,太祖親率大軍二十萬來援,陳友諒撤圍而去,在鄱陽湖與太祖決戰,終至全軍覆滅。文正派部將何文輝等討平江西未附州縣。故江西之平、陳友諒之滅,文正功居多。至正二十四年江西按察僉事淩說、按察使李飲冰劾奏文正驕僭不遜,強搶民女,床榻潛以龍鳳為飾,又怨太祖不先封己,有怨言。太祖遣使詰責,文正懼。至正二十五年一月李飲冰又奏文正謀叛張士誠,太祖遂親至南昌將文正騙入舟中,載迴建康,免其官,安置桐城,後被鞭死,未謚。元配謝氏,諸全守將、樞密院判官謝再興長女。謝再興於至正二十年四月叛投張士誠。李飲冰劾奏文正謀叛張士誠或與此有關。子一,即守謙
三世靖江王守謙:大都督文正嫡子。元至正二十一年九月十九日生。幼名鐵柱,文正被謫後太祖為取名煒,後改名守謙。洪武三年四月七日以南昌王嫡孫受封靖江王,藩鎮廣西桂林。洪武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奉詔就藩,未足三年,太祖以守謙陰賊險狠,不謹憲度,狎比小人,肆為淫虐為由,將其召迴京師戒諭。然守謙復肆怨望,作詩譏刺,太祖怒而廢其為庶人,使居安徽鳳陽力田。七年後復其爵,徙鎮雲南。不久,太祖又以守謙奢縱淫逸,掠殺不辜,黷於財貨,豪奪暴斂,號令苛急,軍民怨恣,再將其召迴,笞而禁錮之。洪武二十五年一月,守謙卒於鳳陽泗州,未謚。妃徐氏,廣西都指揮使徐成女。子九,嫡長子贊儀,襲爵。餘子贊儼、贊侃、贊俊、贊偕、贊倫、贊傑、贊儲、贊億,夫人田氏、趙氏、林氏等齣,洪武中擬封鎮國將軍,永樂元年改封輔國將軍,隨靖江王贊儀之國桂林。女四,各封興安郡君、永福郡君、崇善郡君、永淳郡君
四世悼僖王贊儀:守謙嫡長子。洪武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生,二十五年立為靖江王世子,三十年三月奉詔往省晉、燕、周、楚、齊、蜀、湘、代、肅、遼、慶、榖、秦諸王於各封地,次年返迴京師。太祖駕崩後,惠帝允炆於建文二年以郡王儀冊封贊儀為靖江王。成祖登基後,於永樂元年十一月詔贊儀之國桂林。永樂六年五月二十日卒於桂林靖江王府,蔔葬城東堯山西南麓。謚“悼僖”。妃張氏。子二,長子佐敬,夫人耿氏齣,襲爵;次子佐敏,夫人李氏齣,封奉國將軍。女二,各封恭城縣君、宣化縣君
五世莊簡王佐敬:贊儀庶長子。永樂二年生,九年襲封。成化五年六月二十三日卒。謚“莊簡”。妃瀋氏,靖州衛指揮使瀋隆女。子十八,嫡長子相承,先卒;餘子法源、相繼、相紹、相純、相綸、相纓、相縉、相紳、相綬、相紱、相緯、相練、相玘、相珙、相瑄、相琪、相璁,皆封輔國將軍。女二,各封柳城縣君、桂陽縣君
六世懷順王相承:佐敬嫡長子。宣德二年生。正統元年冊為靖江長子,賜一品冠服。天順二年未襲而卒。成化七年以子規裕襲爵追封王,謚“懷順”。妃榖氏,廣西護衛百戶榖真女。子四,嫡長子規裕,襲爵;次子規褍、規祄、規磫,夫人張氏齣,皆封輔國將軍。女二,各封樂山縣君、臨桂縣君
七世昭和王規裕:相承嫡長子。景泰四年七月生。成化七年以莊簡王嫡長孫襲爵。弘治二年卒,謚“昭和”。妃林氏,桂林右衛韆戶林榮妹。子六,嫡長子約麒,襲爵;餘子約麟、約麅、約麆、約麛、約麈,皆封輔國將軍。女四,各封義昌縣君、高安縣君、潮陽縣君、連江縣君
八世端懿王約麒:規裕嫡長子。成化十一年一月二十二日生。弘治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襲爵。正德十一年六月二日卒。謚“端懿”。妃楊氏,南丹衛指揮僉事楊觀女。子七,嫡長子經扶,襲爵;餘子六人皆封輔國將軍。女五,各封縣君
續錶
九世安肅王經扶:約麒嫡長子。弘治六年十月二日生。十二歲時以父病敕掌國事,賜一品冠服。正德十三年七月三日襲封。嘉靖四年三月十三日卒。謚“安肅”。妃徐氏。子三,皆庶齣。庶長子邦苧,次妃劉氏齣,襲爵;餘子皆封輔國將軍。女二,各封縣君
十世恭惠王邦苧:經扶庶長子。正德四年生。嘉靖六年襲爵。隆慶六年卒,謚“恭惠”。妃滕氏,兵馬副指揮滕榆女。子二,皆庶齣。長子任昌,次妃劉氏齣,襲爵;次子任晟,次妃鄭氏齣,先封輔國將軍,後以溫裕王履燾叔進襲王爵。女四,各封縣君
十一世康僖王任昌:邦苧庶長子。嘉靖十一年十月五日生。萬曆三年八月二十九日襲爵。萬曆十年一月十二日卒。謚 “康僖 ”。妃支氏。子履燾,次妃趙氏齣,襲爵。女四,各封順安縣君、平源縣君、南封縣君、富城縣君 進十一世憲定王任晟:邦苧庶次子。嘉靖十七年十月二十二日生,三十一年三月九日封輔國將軍。萬曆二十年以溫裕王履燾叔進襲王爵。萬曆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卒。謚 “憲定 ”。妃白氏。子二,嫡長子履祥,萬曆二十年進封靖江長子,未襲而卒,次子履祐進襲王爵。女三,各封廬江鄉君、金河鄉君、永新鄉君
十二世溫裕王履燾:任昌庶長子。隆慶六年七月二日生。萬曆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襲爵。萬曆十八年八月二十八日卒。謚“溫裕 ”。妃石氏。無嗣 進十二世榮穆王履祐:任晟嫡次子。萬曆二十八年以奉國將軍改封靖江長子,四十年襲爵。崇禎七年卒。謚 “榮穆 ”。子亨嘉襲爵
十三世亨嘉:履祐庶長子。萬曆四十三年封靖江長子。崇禎十一年襲爵。南明隆武元年(清順治二年)與在福建稱帝反清的唐王硃聿鍵爭立,在桂林自稱 “監國 ”,被效忠唐王的兩廣總督丁魁楚、廣西巡撫瞿式耜所敗,械送福建,順治三年被秘密處死。子若極被宮人帶齣,後在全州湘山寺齣傢為僧,化名石濤。任晟嫡長子履祥子亨歅進襲王爵 進十三世亨歅:任晟嫡長子履祥子。履祥未襲而卒,亨歅本當以憲定王嫡長孫襲爵,然被叔履祐父子謀奪。亨歅成人後,與一幫宗人組成 “玉黨 ”,與履祐父子的 “王黨 ”爭鬥,企圖奪迴王位,但未成功。崇禎元年被封為鎮國將軍。南明隆武元年(清順治二年)底亨嘉因與唐王爭立而被廢為庶人後亨歅方得襲爵。襲爵後與瞿式耜等在桂林堅持抗清鬥爭。永曆四年(清順治七年)十一月六日清軍攻入桂林時亨歅守國不走被俘,一月後縊死於西門外民房中。靖江王國亡
正常傳襲期間,靖江王硃佐敬(謚莊簡)嫡長子硃相承早逝,未襲而卒,其子硃規裕受封王爵後,為其奏乞封謚,召追封相承為靖江王,謚“懷順”。
及至萬曆十八年( 1590年),靖江王硃履燾薨,謚“溫裕”,無嗣。其叔輔國將軍硃任晟受命攝靖江王府事。萬曆二十年( 1592年)奏請進封為靖江王。
萬曆二十八年( 1600年),硃任晟長子硃履祥卒,留下遺孤玉哥,後名亨歅。硃亨歅相比之前同樣狀況的硃規裕待遇卻是截然不同。叔繼侄位的硃任晟並未按傳統的宗法製度傳位給嫡長孫硃亨歅,反而以亨歅年幼為由,又導演瞭一場叔爭侄位的滑稽戲。他與其嫡二子硃履祐約定先由硃履祐襲封為王,再立亨歅為世子,待硃履祐百年之後,亨歅再續王爵。於是奏乞硃履祐以奉國將軍改封長子。萬曆三十六年( 1608年),硃任晟薨,謚“憲定”。萬曆四十年( 1612年),硃履祐襲封為王,硃履祐繼位之後,並未遵守當初的約定,還多次設計謀害硃亨歅,意圖為自己的兒子掃除障礙。謀害未成,他又將亨歅逐齣王府,以緻靖藩宗室和地方官員群情激奮,具疏題覆,上奏朝廷,最終硃亨歅得封鎮國將軍,這也是靖江王國曆史上唯一的一個鎮國將軍。
崇禎十一年( 1638年),硃履祐薨,謚“榮穆”,其子硃亨嘉請製,乃锡立之,得封為王。身為鎮國將軍的硃亨歅按常規入府進賀,卻從此被軟禁起來長達八年之久。
三、亡國
崇禎十七年( 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煤山自縊,五月福王硃由崧南京稱帝,年號弘光。一年後,清軍攻陷南京,弘光政權覆滅。唐王硃聿鍵隨即在福州稱帝,年號隆武,並派行人司行人王龍賁頒詔於桂林。不甘寂寞的硃亨嘉不僅拒不接受,反而在廣西總兵楊國威、桂林推官顧奕、臨桂知縣史其文等人的擁立下,於是年八月三日在靖江王府宣布監國。然而這名不正言不順的舉動並未得到響應。自己反被已經效忠於唐王硃聿鍵的廣西巡撫瞿式耜率同副將陳邦傅、參將焦璉擊敗擒獲,械送福州,廢為庶人,最終被殺死在福建連江。
硃亨嘉被擒後,一直被軟禁的硃亨歅得以重見天日。他接受瞭隆武帝冊封,成瞭為靖江王國送終的最後一任靖江王。清順治七年( 1650年)十一月,降清明將孔有德領兵攻桂林,末代靖江王硃亨歅留守空城不肯齣逃,被俘後縊死於桂林西門外,至此靖江王國亡。
靖江王國自洪武三年( 1370年)始封至清順治七年( 1650年)亡國,共存世二
桂林靖江昭和王陵考古發掘清理報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