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集聚经济圈的产业集聚,研究集聚经济圈发展、形成与演变过程中产业集聚的集聚动力、效应与演化等内在规律,构建反映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演进规律的相关理论体系。全书分五个部分,共八章。
作者简介
胡晨光,经济学博士,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浙江省重点软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等课题多项。在《管理世界》、《经济学家》、《学术月刊》、《统计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1篇,获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项。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选题背景
1.2研究意义
1.3文献综述
1.4研究主要概念界定、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5研究方法与逻辑路线
1.6研究的创新与展望
第2章 区域要素优势与产业集聚
2.1引言
2.2要素优势与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关系
2.3要素优势与影响产业集聚基本因素的关系
2.4双重分工框架下长三角的产业集聚
2.5总结性评论
第3章 政府与产业集聚
3.1引言
3.2政府与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关系
3.3长三角产业集聚中的政府作用
3.4基础设施投资与FDI流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3.5总结性评论
第4章 产业集聚的地区发展效应
4.1引言
4.2集聚经济圈集聚效应的理论说明
4.3区域垄断竞争增长模型的理论分析
4.4实证模型的设定、数据说明与协整检验
4.5地区发展效应与技术进步效应分析
4.6索洛剩余递增与规模报酬效应的分析
4.7总结性评论
第5章 产业集聚的域内效应、增长收敛与产业绩效
5.1引言
5.2点轴增长的理论分析
5.3指数与模型
5.4城市收入差距的测算与组间分析
5.5增长收敛的实证分析
5.6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演化的次区域特征与内在机理
5.7集聚经济圈产业同构绩效的实证分析
5.8总结性评论
第6章 集群产业的扩散与转型
6.1引言
6.2集聚经济圈集群产业形成因素与结构分析
6.3集群产业扩散与转型的动力和结构分析
6.4集群产业扩散与转型的条件分析
6.5集群产业扩散与转型的路径分析
6.6总结性评论
第7章 产业集聚次区域空间的产业演化
7.1引言
7.2集聚经济圈制造业基本发展状况的回顾
7.3主导产业的确定与主导产业对产业集聚的影响
7.4主导产业演进的理论与集聚经济圈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7.5总结性评论
第8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1.1.1全球化中的产业集聚
随着现代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全球化浪潮已深刻地影响了全球的生产、分配、交换和要素流动。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世界GDP日益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根据《国际统计年鉴》发布的世界各国GDP数据,2009年在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处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行列的西方七国集团GDP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占全球GDP的40%,以美元计价的GDP则占到全球GDP的52.78%;如果从经合组织成员国21个国家和地区考察,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其成员国2009年GDP占全球的52.32%,以美元计价GDP占全球GDP的67.87%。发达的西方七国,GDP又向经济富有活力的经济圈集中。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2009年美国GDP排名前11的州以占美国22.76%的国土面积生产了美国GDP总量的58.16% 。根据《日本统计年鉴》数据,2008年日本大东京区、阪神区、名古屋区三大城市群以占33.16%的日本国土面积生产了日本GDP总量的72.65% 。作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与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与发展过程中,也呈现了显著的产业集聚特征。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主要是沿海发达地区三大产业集聚经济圈,包括长三角经济圈(上海、江苏、浙江)、华南经济圈(广东、福建),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辽宁、山东)。根据中国和地方省市相关年份的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三大集聚经济圈用不到中国11%的土地生产了中国GDP总量的61.34%;其中长三角两省一市产业集聚程度最高,以约占中国国土2.2%面积生产了中国GDP总量的近21.18%。
当前世界生产一方面呈现了产业、产出和产能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集聚的特征,另一方又表现为产业、产出和产能在发达城市群和发达经济圈集聚的特征。除了前面所提到美国和日本著名城市群之外,在欧洲西北部城市群还存在大巴黎地区城市群、莱茵-鲁尔城市群、荷兰-比利时城市群,在英国存在以伦敦为核心,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的城市群,等等。这些发达城市群依附的产业集聚经济圈通过产业和要素集聚的方式集聚了大量劳动人口,与世界周边地区形成“中心-外围”经济结构。
前言/序言
产业集聚与集聚经济圈的演进(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