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中國麵對的挑戰並非僅僅在經濟與國防上追趕西方的發達國傢,而是如何在精神文明和文化的發展上超過它們!
內容簡介
《道德戰爭:現代中國在價值觀上的挑戰》是一本從宏觀上探索和思考價值觀的書。《道德戰爭:現代中國在價值觀上的挑戰》用一種科學和開放的態度,深入探討瞭一連串與價值觀相關的問題,包括:價值觀與社會發展的關係,不同的曆史階段會重視不同的價值觀,價值觀的社會背景,價值觀的經濟背景,價值觀的文化背景。不同價值觀的閤理性,不同價值觀的可操作性,怎麼樣的價值觀纔能配閤世界發展的大趨勢?我們需要發展一套怎麼樣的價值觀來配閤中國的發展等。 大國之間的角力,不但有軍事上的鬥爭、經濟上的鬥爭,更有軟實力上的鬥爭。嚴格來說,道德也是一個戰場。在現代世界裏,一個大國隻有占據道德製高點,它纔能打贏對手,進而帶領全球。因此中國的崛起不但要贏得軍事上和經濟上的較量,它還要贏得道德文明上的較量。而其中的一個關鍵,就是它是否擁有一套足以使人信服、使人自豪的價值觀,並能以此來凝聚國民的共識。作者在香港的學術環境中,一直心嚮北京,上下求索。除瞭分析以外,書中還提齣瞭很多技術層麵上的想法,很值得製度設計者去研究和參考。
作者簡介
張東纔,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碩士和博士。分彆任美國德剋薩斯州貝勒(Baylor)醫學院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並曾作為客座教授在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講學,以及在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與後來獲得諾貝爾奬的錢永健教授閤作研究。獲香港科學會院士(Founding Fellow),其研究領域包括:物質起源,社會發展規律,以及哲學研究。張教授曾由兩間國際齣版社Plenum Publishing Co和Academic Press齣版兩本專著,在各大著名的國際期刊發布學術論文百餘篇,並擁有20多項國際專利。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中國今天在硬實力方麵已經取得極大的成就,可是軟實力的發展卻還沒有跟上。我們因此十分需要探討如何去建立一套新的價值觀。這就是本書的主題。本書有幾個特點:它既有廣闊的視野,又強調科學的思維,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對於如何發揚中國文化,以及如何平衡各種不同的價值,本書進行瞭深入的分析。作者對於社會演化的規律更提齣瞭一些獨特的見解。本書雖然列舉瞭大量的分析和例證,它的討論卻是生動活潑的,全書的可讀性很高。
——吳國禎 清華大學教授,現任全國政協常委
★剛過去的30多年,我們國傢的經濟飛速發展。但也帶來瞭不少社會問題以及精神文明上的挑戰。如何改變思維,使社會在追求經濟發展之外,兼顧到新文化的建設、推動對道德的追求?如何重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恢復大眾對中國文化的信心?這應該是我們未來15~20年的重要工作。這本書以宏闊的視野來分析這個問題。作者以傑齣科學傢的冷靜頭腦,以熱愛祖國的胸懷來探討現代中國要如何重建一個新的道德高地。作者在書中提齣的新思維,相信可以為中國下一階段的發展起到一些積極的促進作用。
——黃仲翹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剋利分校數學博士,現任香港永泰信息技術集團主席
★該書作者以一位生命科學傢的獨特眼光,以及其對中華文化的獨到見解,對中華民族在復興過程中需要追求的超齣西方價值觀體係的價值觀進行瞭深度和係統探討,提齣瞭富有啓發和令人深思的前瞻性觀點。
——昌增益 北京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中心、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一個喪失固有文化價值的族群,不論是因為外國殖民統治強加的灌輸、革命式的自我否定,還是透過商品文化的潛移默化,都必然會蛻變成為外國文化上的隨從或幫傭。鑒於此,我非常贊同本書作者的觀點:許多中華文化裏麵的優秀價值可以在現代社會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包括誠信與責任、人道與寬容,以及公平與正義。這是及時的警鍾。本書應能有助於促進國人重新建立一種道德上的自信。
——俞力工 政治評論傢,曾任歐洲華人作傢協會會長
★人類社會總體的發展方嚮,是從野蠻到文明,從以力服人,到以利服人,再到以德服人。這種“德”,就是培養一套閤理的價值觀。在今天,我國已經到瞭要求“以德服人”的階段。那麼怎樣的價值觀纔能幫助我們社會的發展,使得社會和諧、實現中國夢?對此問題,作者提齣瞭許多獨到的見解,極具說服力。本書布局層次分明,深入淺齣,行文流暢,可讀性甚高,是一本關心民族(以至世界)前途的人不能錯過的書。
——吳清輝 教育傢,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閤國際學院校長,曾任全國人大代錶
目錄
第一篇現代的中國為什麼需要發展一套新的價值觀?
在這個世界巨變裏麵,中國正處於巨變的中心。不過,中國今天麵對的不僅是挑戰,也是機會。
中國的崛起必須在價值觀上建立共識
世界發展的大趨勢
現代的社會可以看作是一個生命體
價值觀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改變的
民族自信從何而來?
第二篇 價值觀與社會發展的關係
本篇探討瞭價值觀的性質及其與社會發展的關係。什麼是價值觀?價值觀與人性有何關係?價值觀是否需要配閤社會的發展?
價值觀的性質和起源
價值觀必須配閤社會的發展
迴顧奴隸社會的價值觀
迴顧君主/封建社會的價值觀
迴顧資本主義社會的價值觀
迴顧反資本主義社會的價值觀
第三篇 人類正在從資本主義社會嚮“後資本主義社會”
過渡
在這個新的社會裏,人們必須更注重個人與群體利益的平衡,更需要追求可持續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發展齣一套與這種形勢相適應的新價值觀。
資本主義社會是不是人類的終極社會?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社會發展階段
這個新的社會發展階段需要建立一套新的價值觀
後資本主義社會的指導原則應該是什麼?
第四篇 現代的中國人需要怎樣的價值觀?
這套價值觀究竟應該有些什麼具體的內容?它是否能組成一個閤理的體係?它與西方的“普世價值”有何不同?在本章我們將會詳細地討論這些問題。
新的一套價值觀體係應該以什麼為基礎?
為何科學與理性是核心價值?
為何誠信與責任是核心價值?
為何人道與寬容是核心價值?
為何公平與正義是核心價值?
什麼是人權價值?
什麼是倫理價值與社會價值?
人權價值、倫理價值和社會價值都必須建立在核心價值的基礎上
什麼是幸福?
第五篇 中華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地位
一個民族離不開她自己的文明。要建立一套適閤現代中國社會的價值觀體係,我們理應從發揚中國的國有文化開始。
中華文化對於現代社會有沒有正麵的價值?
……
第六篇 價值觀的可操作性與局限性
第七篇 如何在製度上體現新的價值觀
第八篇 中國人要走自己的路
精彩書摘
第三,在經濟模式上,資本主義社會強調自由經濟(市場經濟);而社會主義主張計劃經濟。資本主義經濟的理論創始人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曾清楚地指齣:市場仿佛一隻看不見的手,有自然的反饋調節能力。政府對生産的管理,根本是多餘的。而社會主義的擁護者則認為,放任自流的市場機製是行不通的。國傢必須瞭解人民的需要,並根據這種需要,計劃和指揮生産。
受到這個社會主義理想的鼓舞,在20世紀有很多國傢進行瞭革命,建立瞭所謂“社會主義政權”。不過後來發現,這些政權雖然自稱是社會主義,他們在實踐中卻與社會主義的理想有很大的距離,因此我們隻能把這種實行蘇聯模式的社會統稱為“反資本主義社會”(以下簡稱為“反資社會”)。西方一直把實行反資本主義的國傢稱為“共産主義國傢”,這些國傢包括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國傢(如東德、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波蘭、捷剋斯洛伐剋等),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如白俄羅斯、格魯吉亞、烏剋蘭、哈薩剋斯坦等),獨立的南斯拉夫和東方的北朝鮮、北越(統一前的)、紅色高棉和改革開放前的中國等等。事實上,把反資社會等同於共産主義社會是不準確的,因為根據馬剋思的理論,共産主義是社會主義的高級階段,應當齣現“人盡其能,各取所需”的理想境界。但顯然,這種理想的社會在人類曆史裏並不曾齣現過。
那麼,把反資社會看作“社會主義社會”又如何呢?這似乎也並不妥當。因為“社會主義”是一種很廣闊的理想,不同的國傢和政黨對它有不同的理解,實踐的方式也很不一樣。例如目前北歐的福利國傢,他們把福利社會當作社會主義社會;蘇聯時期實行的是國傢資本主義,它也自稱是“社會主義社會”;更為極端的是紅色高棉,它實行的社會改造模式是把城市人民強迫遷到農村,為此製造瞭許多人道的災難。但紅色高棉的領導人也自詡在柬埔寨實現瞭“社會主義”。所以打著“社會主義”旗號的政權很多,但所做的卻有很大的分彆,很容易造成一種誤解。
另外,那些實行“反資本主義”國傢的實況,也不符閤馬剋思的理論。根據馬剋思的構想,社會主義社會應該産生在高度工業化以後。當生産資料集中在少數人手上,大部分人被迫成為無産階級。這些無産者最後聯閤起來革命,成功奪取資産階級的政權。但曆史的發展卻並非如此。所有反資本主義國傢在建立時,他們的工業化程度都不高。蘇聯、朝鮮、越南、中國建國時基本上都是農業社會,沒有龐大的工人階級。所以,發生在這些國傢的所謂“社會主義”革命,並不是工人階級革命。另外馬剋思認為,工人階級革命應當是國際性的。因為它發生的時候,世界大部分國傢都已經高度工業化;同時,被壓迫的工人階級實際上應該沒有祖國,他們革命成功後,國與國的界限會減弱,國傢機器會自然消亡。可事實上,在一些建立瞭蘇聯模式政權的國傢裏,國傢機器卻越發嚴密,國與國的衝突也日益嚴重。
馬剋思和恩格斯雖然主張私有製最終應該被廢除,但是他們並不認為無産階級奪取政權以後應該馬上用一種強迫的手法廢除私有製,而隻能用和平的手段逐步改造社會。對於這個改造的過程,他們提齣瞭一些具體的措施,包括:用纍進稅、高額遺産稅、取消旁係親屬繼承權、強製公債等來限製私有製;也可以用國有工業競爭的辦法或者贖買的辦法,逐步把資産階級的財産轉變到公有製上去(引自恩格斯《共産主義原理》1847年10月)①。但是無論在蘇聯還是後來成立的新中國,都沒有按照馬剋思和恩格斯的想法去做。
……
前言/序言
道德戰爭:現代中國在價值觀上的挑戰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