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近代中國域外漢學評論萃編》文獻收錄完備,大部分為最新發現,在相關學者的傳記或文集或年譜,均未收錄或提及。有些文章直接齣自海外漢學傢的中國留學生之手,當事人寫當時事,對國外漢學的理解自然比今人更為透徹,更為準確,評價亦可能較為客觀,對現今海外漢學史研究仍具積極的參考價值;這些文獻不僅對研究漢學史有用,而且也是研究近代中國學術史一份不應忽視的寶貴資料。
內頁插圖
目錄
編校緣起
通論篇
歐人中國研究溯源
近世紀來西洋人之中國學研究
外國漢學研究概觀
歐洲各國對於中國學術之研究
各國對於中國文化之研究
大戰開始後七年間西洋之中國史研究
近代“漢學”研究論
中國學研究者之任務
中國學術在世界學術上之影響
西洋漢學與中國文明
歐洲之漢學
外國漢學研究論
國彆篇
近五十年來日本人對於中國曆史之研究
日本之東洋史研究
關於中國學之問題
日本之現代中國學界展望
英國漢學的迴顧與前瞻
英國的漢學傢
法國支那學小史
二十世紀之法國漢學及其對於中國學術之影響
德國人漢學的研究
近五十年來德國之漢學
現下在德國之中國學
德國“支那學”的現狀
德國青年漢學傢
美人研究中國史之倡導
美國研究漢學之現狀
美國的漢學研究
俄國現在研究中國文藝的情形
印度之漢學
專題篇
中國文學在現在西洋之情形
西洋學者對於中國語音學的貢獻
外國學者關於中國經濟史之研究
明治以後日本學者研究滿濛史的成績
東西洋人對於中央亞細亞的研究概況
關於東西漢學傢考證中國邊疆史地的態度問題.
東北史地研究之已有成績
人物篇
歐洲“支那學”傢
沙畹之撰述
論伯希和教授
敬悼馬伯樂先生
紀念法國漢學傢馬伯樂教授
漢學傢法國葛蘭言先生
法國支那學者格拉勒的治學方法
衛禮賢教授及其著作
尉禮賢的生平和著作
佛爾剋教授與其名著《中國哲學史》
德國佛郎剋教授對於中國曆史研究的貢獻
介紹高本漢先生
訪瑞典漢學傢高本漢
日本文學博士那珂通世傳
白鳥庫吉及其著作
悼內藤虎次郎氏
交通史專傢藤田豐八博士
東洋史專傢桑原□藏
書評篇
《中國文化之發達》
《中國史與文化》
The Chinese,Their History and Culture
費次者洛德的《中國文化小史》
China:A Short Cultural History
評西文中國古代史著作
評Giles的《中國文學史》
Confucianism and Modern China
《中國民間傳說三講》
《中國舊史學》
Wang An Shih,A Chinese Statesman,and Educationalist of the sung Dynasty
《乾隆之禁書運動》
The Literary Inquisition of Ch'ien—Lung
《遠東國際關係史》
《哈佛大學亞洲學報》
評《清代名人傳略》
評《中國的邊疆》
顧德利著《中國民族小史》
評馮承鈞譯《西域南海史地考證譯叢》及《續編》
《西域南海史地考證譯叢》及《續編》
介紹一本中國地理新著
評嚮譯《斯坦因西域考古記》
評《中國農村經濟研究》
《中國經濟與社會》
威特佛格爾著《中國經濟與社會》
評佐野袈裟美的《中國曆史讀本》
略評幾本外國人著的中國曆史
《東洋古代史》
《經學史論》
《中國文學論集》
評《先秦經籍考》
《兀良哈及韃靼考》
《滿洲發達史》
青木正兒的《支那近世戲麯史》
評鹽榖溫《元麯概說》
機構篇
河內遠東博古學院
巴黎大學中國學院概況
記巴黎中國學院
德國之中國文化研究機關
介紹北平之中德學會
中德學會與中德文化
中法漢學研究所工作概況
東方文化總委員會及北平人文科學研究所之概況
記東洋文庫與支那文庫
日人研究中國學術之機關
篇目舉要
精彩書摘
三
但我國的中國學,決不是隻由如上所說的那些漢學者支持。現在支持這種學問的人,是那些漢學者以外的兩根玉柱:一是稱為中國學者的人們;一是稱為中國研究傢的人們。這兩派有以下所說的幾點區彆,但在要科學的研究中國的這一點上,是一緻的。
所謂中國學者,是以文獻——特彆是古典語的文獻為資料,而研究中國。資料方麵,是以從來漢學者所用的東西為根乾,而客觀的研究;所謂中國研究傢,是以目前中國的事象為資料,而研究中國。文獻也不能說是不用,但其所用者,大概是用近代語所記載的。總之,他們是以從來的漢學者不知道的或棄而不顧的東西為資料。前者是古代中國的研究;後者是現代中國的研究。如以人代錶,前者是官私立大學之支那哲學部、東洋史科、支那文學科等的畢業生;後者是外國語學校之支那語科、東亞同文書院等的畢業生。前者是在所謂“漢文”之名下,專修中國的古典語;後者是在所謂“支那語”之名下,專修中國的近代語。
所以,這兩派既異於教養,又異於研究的方嚮。然而他們都是孜孜不倦的想從中國的事象中,尋齣理法來,故以這點說,他們是同一的科學者。
惟成為問題者,是這兩派皆個彆存在的、無關係的進行他們的研究。不但無關係而已,而且這兩個流派互以侮衊對手為能事。中國學者笑中國研究傢無學;中國研究傢自豪我們是真正的中國研究傢,知道活中國的隻有我們。
我認為這種現象是奇怪的。古代的中國、現代的中國並無若何變異,這個民族雖在政治上屢為異民族徵服,可是在文化上嚮未被徵服過。所以,昔時的中國和現時的中國,根本是同一曆史的,故意分成兩個來研究,恐怕沒有必要吧!
固然,世上往往也有這樣的看法,以為現在的中國和從前的中國全然相異,但這是錯覺。這種錯覺,是在過去的長期間,因我們與現實的中國隔絕而起的。我們好久期間是以漢學理解中國,隻讀中國書籍,而隻讀其一部分,專求我之所好去理解。但自明治以後,我們又接近現實的中國瞭,於是根據漢學的理解,發見瞭許多難以理解的東西。由此而生的驚異,逐漸誇張,終於把那些部分認為現在的中國。從前的中國和現在的中國是個彆的這種認識,就是這樣産生的。儒教的精神在中國破産瞭,發齣這樣的慨嘆來,同時還高唱這樣的論調,怎樣研究古書,也無益於知道現在的中國。這是一種錯覺。這種錯覺,是因我們既未透徹的理解中國的古典,又未徹底的認識現在的中國而生的。
我留學中國時,聽見書鋪掌櫃誇奬某學者說:“他的學問大”,我纔細細的玩味那古典所教的尊重經驗的思想。這句極簡單的話,在評人的學問時,是最美的贊辭。《易》雲:“君子多蓄前言往行。”《易經》上規定為知識的積蓄就是學問的這句話,活現在今日俗人的話裏。儒教的精神決沒有滅於中國,古書的研究也不會無用於知道現在的中國。
現在的狀態,是分一為二。在這一點上,不僅奇怪,而且也未完成其各各之道。研究從前的中國,求實證於現在的中國——眼前可以知覺的現在的中國,纔算完成;研究現在的中國,求事象之成立於從前的中國,纔算告成。否則,漢學者亦屬無學,中國研究傢也不能說是知道活的中國。
……
近代中國域外漢學評論萃編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