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脉(1861~1951)

协和医脉(1861~195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曧之 著
图书标签:
  • 协和医学院
  • 医学史
  • 中国医学
  • 近代医学
  • 医疗
  • 历史
  • 传记
  • 医学教育
  • 北京协和医院
  • 医学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900714
版次:1
商品编码:1150501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7
字数:4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过去的协和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在满目疮痍的艰难时世,奠定了一个国家现代医学的大致框架,造就了医学的光明时代。协和自此不仅仅是一个称谓,而是一种典范、一种象征。协和的碧瓦、雕梁、飞檐、回廊都蕴藏着耳熟能详的故事,行走于协和老楼,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雾露之中,虽不湿衣,时时有润。
  作者从局内人的视角拂开蒙蒙雾露,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协和——从雒魏林入京到收为国有,从“二分之一英亩”的诊所到“远东独一”的医学院-90年跌宕起伏的历程。采用丰富的史料,勾勒出协和医脉的缘起、相承及全貌,描述协和先辈动人、动容、动心、动情之处。让所有喜爱协和的人,回到现场,感同身受那段尚未凝固的历史。

作者简介

  曧之,本名王阳,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日本医科大学博士后,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医生。

内页插图

目录

导言
第一篇 协和前史——伦敦会时代1861~1915
协和之滥觞
火烧圆明园
医学传教的先驱
重返东方
北京施医院
中国最成功的医院
西来和缓
仅次于赫德的外国人
北京协和医学堂
到最贫瘠的地方
重建施医院
创建协和
抗击鼠疫
辛亥革命
变卖学校

第二篇 黄金时代——洛克菲勒时代1915~1941
缘起——促进人类福祉
魔鬼与天使
现代的神学——医学
在全世界造福人类
造福中国人的最好方法
过渡阶段
神童校长
驻华“大使”
中国式宫殿里的西医学府
为古老中华恪尽己任
中国的约翰·霍普金斯
约翰·霍普金斯模式
四巨人
开业典礼
发现“北京人”
协和三杰
群星璀璨的病理系
大师云集的内科系
霍尔斯特德的传人
凯利的弟子们
东方维也纳
白衣天使的专业化
中国医学人文学科的起源——协和中文部
协和图书馆
红色医者
医学“国家化”
协和——“医学国家化”的幕后推手
社会服务部
医学布尔什维克——兰安生
第一卫生事务所
第一助产学校
人间再无晏阳初
博士下乡
丙寅医学社

第三篇 戎马书生——抗战时期1937~1945
国防医学体系
投笔从戎
……
第四篇 涅槃重生——复校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协和医脉(1861~1951)》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探究一段跨越近一个世纪的医学发展历程,聚焦于中国现代医学的奠基与成长,特别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从1917年协和正式建院,到1951年新中国成立后院系调整的历史节点,本书梳理了协和在中国现代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多个维度的深远影响,并以此为线索,折射出近代中国医学事业的变迁与发展。 一、协和的诞生与早年奠基(1917-1920年代) 1917年,在中国近代化的浪潮中,由洛克菲勒基金会捐资兴建的协和医学院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医学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书将深入剖析协和建院的时代背景,回顾其在人才引进、课程设置、教学理念等方面的开创性举措。在早期的发展中,协和借鉴了西方先进的医学教育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扎实医学功底的本土医生和科学家。书中将着重介绍早期一批杰出教授的贡献,他们不仅是医学领域的专家,更是中国现代医学的播种者。协和早期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领域引进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也为中国医学的发展树立了标杆。 二、学科建设与科研突破(1920年代-1930年代) 在初步建立并稳固根基后,协和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本书将详细展现协和在各个医学学科的建设成就,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病理学、解剖学等。各个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不仅满足了当时中国对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们成为了培养中国现代医学人才的重要基地。 同时,科研能力是衡量一个顶尖医学机构的重要标准。本书将重点介绍协和在科研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要突破。通过对协和早期科研文献、实验室记录以及相关研究人员的回顾,揭示其在疾病研究、诊断技术、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创新。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医学知识,更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挽救了无数生命,提升了中国医学的整体水平。 三、临床实践与社会服务(贯穿1917-1951) 作为一家综合性教学医院,协和的临床实践是其核心功能之一。本书将描绘协和医院在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的同时,如何承担起社会责任。在那个医疗资源匮乏的年代,协和以其精湛的医术和先进的设备,为广大民众提供了重要的医疗保障。书中会通过一些典型的医疗案例和患者故事,来展现协和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医德。 此外,本书还将关注协和在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方面的贡献。通过对当时社会流行的传染病的研究和控制,以及对基层医疗体系的支持,协和在提升全民族健康水平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在流行病学研究、疫苗接种推广等方面的努力,为中国现代公共卫生事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四、人才培养与学术传承(贯穿1917-1951) 协和最宝贵的财富在于其培养的大量医学人才。本书将深入分析协和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其为中国培养了多少杰出的医生、科学家和医学教育家。这些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成为推动中国医学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本书还将探讨协和独特的学术文化和传承机制。从教授的言传身教,到学术会议的交流讨论,再到医学期刊的创办与发展,协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学术传承体系,确保了其医学理念和研究方法的代代相传,并不断创新。 五、历史变迁与时代印记(1930年代-1951) 本书的后半部分将聚焦于1930年代至1951年期间,协和所经历的动荡与变革。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协和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其在艰难条件下如何坚持办学和救治伤员。战后,协和在重建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其在接收和整合新的医疗资源方面的作用。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本书将探讨协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其如何适应新的国家发展战略,继续为人民健康服务。1951年院系调整,协和的部分学科和资源被整合到其他高等医学院校,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协和一个时代的结束,但也意味着其精神和遗产在中国现代医学体系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总结 《协和医脉(1861~1951)》不仅是一部关于一所医学机构的历史,更是一部描绘中国现代医学从萌芽到成长的史诗。本书通过对协和一系列历史事件、学术成就、人物故事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中国医学在西方文明和时代变革的影响下,如何走上一条独立自主、不断进步的道路。它为我们理解中国现代医学的根基、认识其发展轨迹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一) 初捧《协和医脉》,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宏大而迷人的叙事,仿佛能看见那个时代医学发展的脉搏跳动。1861年到1951年,这漫长的百年,是多少风雨与变革的交织。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探寻那段历史中,协和医院如何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又如何成长为一颗璀璨的医学明珠。它不仅仅是一家医院,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无数医者仁心与科学探索交融的结晶。我想知道,在那动荡不安的年代,协和的医者们是如何秉持初心,在技术、设备都相对落后的环境中,挑战医学的极限,为无数病人带来希望。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力量,“医脉”二字,既是医学的血脉相传,也是历史的纵横交错。我尤其好奇,在那个充满外国影响的时代,协和是如何在中西医学的碰撞与融合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我想了解那些在协和工作过的、或许鲜为人知却贡献卓著的医者们,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坚守,他们的梦想。这本书,或许能让我窥见那个年代中国医学界的光辉岁月,也能让我反思当下,继承和发扬那份宝贵的医学精神。

评分

(评价二) 读罢《协和医脉(1861~1951)》,心中激荡着一股复杂的情感,有震撼,有敬佩,也有对历史的深切感慨。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家医院的编年史,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近现代医学发展的跌宕起伏。从1861年这个似乎遥远的起点,到1951年那个新的历史开端,一百年的光阴,足以孕育出无数传奇。我仿佛看到了那些穿着白大褂的身影,他们穿梭在病房,在手术室,在实验室,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与病魔抗争。协和,这个名字,在我的印象中,早已与精湛的医术、严谨的学风划上了等号,而这本书,则将这一切具象化,鲜活地呈现在我眼前。我被书中那些关于医学突破的细节所吸引,那些早期艰难的手术,那些对未知疾病的探索,都足以让人动容。同时,我也看到了那个时代社会背景对医学发展的深刻影响,战争、动乱、思想的解放与束缚,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协和的命运。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医学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它与一个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评分

(评价三) 《协和医脉》这本书,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让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1861年至1951年,这跨越世纪的篇章,勾勒出的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医学殿堂。初翻开,便被其厚重感所折服,它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传承,一种对先辈们智慧与奉献的致敬。我期待在字里行间,能够遇见那些在中国近代医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先驱们。他们是如何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下,点燃科学的火种?又是如何将西方先进的医学理念与中国本土的医疗实践相结合,开创出属于中国的医学之路?这本书似乎在邀请我一同走进协和那充满传奇色彩的岁月,去感受那份对生命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我喜欢这种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个体命运巧妙融合的讲述方式。我希望它能告诉我,在时代的洪流中,协和是如何保持其独特性格,又如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创新。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窗口,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中国医学的勃勃生机。

评分

(评价四) 捧读《协和医脉(1861~1951)》,我仿佛置身于一条时光的长河,溯流而上,去探寻那段关于中国现代医学萌芽与成长的辉煌历程。1861年,这个充满变革的年代,医学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协和的诞生,仿佛是一声洪亮的号角,预示着新的希望。我被书中那些细致入微的描写所吸引,从早期医疗设施的简陋,到后来学科的建立与完善,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一代代医者们不懈的努力和奋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家医院的故事,它更是中国近现代医学史的一个缩影。我惊叹于那些在困境中依然坚持科学探索的医生们,他们用自己的实践,不断挑战医学的边界。我也看到了,在那个充满外国资本与影响的时代,协和是如何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又积极学习借鉴,最终发展成为中国医学界的翘楚。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医学的伟大,更让我看到了那些为之付出毕生心血的普通医务人员的伟大。

评分

(评价五) 《协和医脉》这本书,犹如一本厚重的史书,又似一曲悠扬的生命赞歌,让我沉浸其中,回味无穷。1861年至1951年,这九十年风雨兼程,见证了中国医学从蹒跚学步到日渐成熟的壮丽画卷,而协和,正是这条画卷上最为耀眼的一笔。我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协和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其享誉中外的医学声望。书中那些关于手术的创新,关于疾病研究的突破,定然充满了令人惊叹的智慧与勇气。我期待能在这本书中,寻找到那些为中国医学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医者们的身影,他们或许不为世人熟知,但他们的贡献却如同星辰,永远闪耀。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告诉我,医学的进步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需要无私奉献的精神,更需要对生命最深沉的敬畏。我希望能从中汲取力量,也希望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医学发展的脉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