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老田”的确是位高人。这位老先生自2009年6月开始在我开办的“中国京剧论坛”里发表漫议京剧的系列文章,主要内容是回忆自己“文革”之前在北京各戏园子(剧场)看过的好角儿、好戏。这些文章在论坛上一发表,即引起了戏迷网友以及专业人士的极大兴趣。有人说半年之内“老田”就成了网络红人,这种说法毫不为过。在“京剧戏考”网站的创办人、加拿大网友小豆子总结的《2009年十大网络戏曲新闻》中,《老田漫忆文章受热捧》榜上有名,可见“老田旋风”当年的热度!我在“咚咚锵”网站专门为“老田”开辟了专栏,用来收录、保存他的这些网络文章,以方便网友们随时检索、查阅。
内页插图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序言(三)
观剧漫忆
且说上世纪50年代北京三大露天剧场
忆长安戏院
忆进康剧场
且说二路老生
且说剧场的掌声和叫好声
回忆在前门一带的老剧场戏院看的戏
纪念著名铜锤花脸王泉奎先生诞辰100周年
我所看到的陈少霖先生
我看的《龙凤呈祥》
我看的《四郎探母》
想起《趴蜡庙》
绝唱《战宛城》
1957年初北京梨园界的一次盛会
一场很冷的戏
我看筱翠花的几场戏
我看梅、尚、荀
为纪念景荣庆先生而作
我看杨、奚
我所知道的雪艳琴
我最喜欢的北京市京剧二团
我看到的李万春
我看过的马连良剧团的四出戏
北京市京剧三团的几场戏
北京市京剧四团印象
我看“小孩儿戏”
1955年的北京菊坛
北京京剧团的小班
从1957年夏言慧珠来京说起
1957年的北京京剧团(上)
1957年的北京京剧团(下)
北京京剧团的两出立住了的大戏
由《官渡之战》说起
被称为“疯狂”的1958年春节观剧简忆
50年代末60年代初看张先生的戏
我看裘盛戎先生的演出
从“燕鸣”到“北京京剧团”
1954年中国京剧团观剧印象
五十多年前的中国京剧院(一)
五十多年前的中国京剧院(二)
五十多年前的中国京剧院(三)
我看过的北京京剧团、中国京剧院两大院团以外的一些京戏(一)
我看过的北京京剧团、中国京剧院两大院团以外的一些京戏(二)
“文革”前最后一次听的传统京剧
“文革”磨难后重进京剧剧场
“文革”后看“马、谭”
回忆纪念梅先生逝世20周年的演出
杨荣环的《乾坤福寿镜》——兼谈1981年天津京剧团的阵容
告别北京的老戏园子
剧场观剧速记
荧屏观剧后记
精彩书摘
我看过的马连良剧团的四出戏
1954年7月,我在西单剧场看马剧团的《审头刺汤-雪杯圆》,这是我首次看马先生的演出。此剧之前有马艳芬、赵丽秋的《樊江关》,黄元庆、周和桐的《挑华车》带“下书”。暑假刚开始,期末考得不错,得到了一点奖励,破例买了一张前排票,第六排。黄元庆也是头一次看,知道他在科里时就有“小老虎”的美名。此次看他演出时,他才过而立之年,正是“冲”的时候。大战和挑车两场演得十分火炽,颇受观众欢迎。马先生的陆炳一上场,眼睛往台下一扫,我觉得他在看我。后来伯父告诉我,好角儿一出场,眼珠向观众席一转,都会让人觉得他在看自己(当然坐在后排就看不清演员的眼珠了)。马先生将陆炳正气凛然表现得淋漓尽致。斥责汤勤的大段念白,直到“可我又不买你的字画呀!”观众反应十分强烈。唱两句摇板、几句四平调,平稳俏皮,十分入耳。马富禄的汤勤,嗓子固然好,但他演方巾丑,甭说比不了萧先生,就是比孙盛武也逊一筹。这场戏特别引起我注意的是饰雪艳的罗蕙兰。那时她刚二十出头,陪两位前辈演出,从容不迫,唱腔完全宗梅。替她操琴的是她的老师孟广亨,孟先生早有“电台梅兰芳”之美誉。当时孟住在六部口耳朵眼儿胡同,罗蕙兰寄住老师家.随时可受教诲,技艺日渐提高。大段二黄,梅味十足,观众掌声不断。
此剧的后一半是《雪杯圆>,马先生饰莫怀古,马富禄反串老旦傅氏,二位唱的大段二黄也极受欢迎。而且唱、念、表与前头的陆炳截然不同。我喜欢老生,自此后常在选择看马还是听谭之间犹豫,往往在二者之间拿不定主意。
还是这年暑假,又在中山公园音乐堂看了马剧团的《四进士》,这是马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头里有《狮子楼》,黄元庆的武松,赵丽秋的潘金莲。《四进士》由拜寿谋害起,三公堂止。罗蕙兰的杨素贞,“柳林”一场,单是一句“先生客官容禀”的“禀”字就要了个满堂彩。几句西皮慢板,落了四个好儿。她在北京的京剧舞台上,可以说是立住了(她在北京京剧团成立后,曾在1956年随谭、裘去过一次香港,有她和谭富英、何盛清《桑园会》的录音,比现在音配像的录音好得多,不知为什么配像时没选这个录音。可惜不久她离开北京,先后去了新疆、河北,北京戏迷很少能再看她的演出了。近日听说罗老师早已年逾古稀,在石家庄颐养天年,不但身体挺好,而且嗓子也还不错,真想再听到她的唱段)。此剧马先生的宋士杰,马富禄的万氏,周和桐的顾读,茹富华的田伦,马盛龙的毛朋,马崇仁的杨春。马先生此剧不知演过多少遍了,轻松自然,游刃有余。第一句唱“三杯酒下咽喉把大事误了”中的“把”和“大”二字紧连在一起,好像象声词“吧搭”,是他独有的唱法。一公堂见顾读大段念白,自是他的特长。这些都受到热烈欢迎。“盗书”一场,做工细腻,紧而不乱,辅以李慕良“小开门”的胡琴张弛有度的伴奏,是全剧的高潮(前几天大家热烈讨论纪念李慕良音乐会,我没有发言权。因为太怕失望,根本不敢听,而结果也正是我预料的那样)。马富禄天生的响堂的好嗓子,戏虽不多,但给人印象极为深刻。
这年深秋在长安戏院又听了<群英会·借东风》。此次演出也挺特别,一般前头都安排罗蕙兰的《二本虹霓关》,这一天不知为什么没有。当时北京的剧场夜戏多是7点半开始,而那天8点才开始。在此前后看了马先生很多戏,只有这一次他出场没有碰头好,也很反常。与电影中马演全部诸葛亮不同,马剧团演此剧都是马先生前鲁肃后孔明。他的鲁肃忠厚呆傻表现得我以为不如谭,这是由人的性格决定的。但是也有他的风格,好在也有他前鲁肃后孔明的音配像,大家可以欣赏、比较。比如“他笑道周都督用计不高”一句,马和谭都能要下好儿来,但腔儿、味儿区别不小。周和桐的曹操,受教于郝先生,表演也有相当水平。马富禄的蒋干,也和汤勤一样,非其所长,1959年的《赤壁之战》他谦让给孙盛武演蒋干,不是没有道理的。
1955年在中山公园音乐堂看马剧团全部《火牛阵》,他饰田单,马富禄的衙役,马幼禄的驿城官,周和桐的伊立,闵兆华的小王田法章,马盛龙的退职太史,罗蕙兰饰小姐,黄元庆的公孙贾。此剧马先生演来有头重脚轻之憾。前头的《黄金台》是全剧的重点,到后半场成了旦角儿的重头戏,马先生无大作为。记忆里好像马在设火牛阵破敌时扎了靠,但不敢十分肯定,网友见过的可以帮我回忆一下。
……
前言/序言
老田侃戏:京剧戏迷六十年看戏记忆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