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傢叢書·內科專傢捲:陳蘇生(第二版)》介紹瞭當代名中醫陳蘇生先生臨床經驗。全書分為醫傢小傳、專病論治、診餘漫話、年譜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紹瞭陳先生生平及成纔之路,第二部分收集整理總結瞭陳先生論治心病、中風、哮喘、胃病等十幾種常見疾病的經驗與心得,並附有驗方和醫案,第三部分為陳先生圍繞溫陽、用藥、養生、為醫等話題所寫的醫話,第四部分為陳先生年譜。
作者簡介
陳熠,主任醫師,上海市中醫藥科技服務中心副主任,中國中醫學會文獻分會常務理事,中衛女性健康研究院專傢委員會常務主任,原上海市中醫文獻館副館長兼上海市中醫藥科技情報研究所副所長。齣身中醫世傢,師從傢父陳壽鬆及我國著名中醫泰鬥陳蘇生先生。臨床強調“調氣解鬱為先,養神除疾為本”,擅長治療腫瘤,心腦血管病,各種胃腸道炎癥,神經衰弱,咳喘等呼吸道病癥,婦女月經不調、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各種疑難雜癥。曾發錶《解鬱八法治療甲狀腺腺瘤》等論文58篇。主編齣版《世界傳統醫學腫瘤學》、《腫瘤中醫單驗方大全》、《中國藥酒大全》等學術專著12部。參與國傢重大課題《中華草本(編委)》等10餘部重要著作的編撰。獲國傢省部級科技成果奬3項,上海市衛生局科技成果奬3項。1994年赴美國參加美國首屆傳統醫學交流大會,“中風簡史”論文獲大會二等奬,並應邀講學,1996年受任《世界傳統醫學腫瘤學》主編,1999年我國科學齣版社齣版,為此,於2001年被美國傳統醫學研究院受聘為院士。
內頁插圖
目錄
醫傢小傳
專病論治
心病三治
(一)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注重治氣
(二)風濕性心髒病注重治血
(三)肺源性心髒病注重治痰
中風論治
重在改善腦部血液循環
哮喘論治
(一)調整肺氣
(二)排痰除濁
(三)脫敏止咳
咳嗽論治
(一)宣暢肺氣不宜過
(二)排痰除濁不宜急
胃病論治
胃從肝治
肝病論治
(一)五段學說與肝病的病理
(二)肝病治療三法
(三)經驗方及隨癥加減
膽結石論治
(一)疏清滑利通其用
(二)舒肝和絡善其後
〔附〕調氣解鬱論
慢性腹瀉論治
升清闢濁,暖胃和腸
尿路結石論治
(一)排石思路與治療膽石相同
(二)排石途徑與治療膽石相異
慢性腎病論治
慢性腎病論治——“葆真泄濁”的理論依據
糖尿病論治
辨消渴當辨氣血虛實為要
白塞病論治
宣暢氣血,清陰泄熱
情誌病論治
(一)情誌發病的雙嚮性
(二)創新與繼承
月經病論治
(一)經行吐衄忌過寒過澀
(二)崩漏多虛證
胎前病論治
(一)胎前之治要在安胎
(二)安胎重在調補脾腎
産後病論治
虛有氣血之彆,瘀有寒溫之分
診餘漫話
溫陽說
(一)溫陽四法
(二)附子的臨床應用
用藥說
(一)柴鬍的臨床應用
(二)牡蠣的臨床應用
(三)柴鬍牡蠣配伍之功用
(四)柴鬍牡蠣藥組的應用
(五)其他常用藥組
養生說
(一)生存與死亡
(二)疾病與健康
(三)怠逸與鍛煉
(四)補養與通利
(五)偏頗與平衡
(六)藥石與食餌
為醫說
(一)醫乃仁術,為醫首重立德
(二)擷長修短,不囿門戶之見
(三)學醫習典,求真不若求善
(四)遣方用藥,貴在左右逢源
(五)行醫唯實,知常纔知達變
中醫醫療方法簡論
(一)祛邪療法
(二)本體療法
(三)方法論總結
論理法方藥的整體性
五行平議
(一)五行學說的來源
(二)五行學說的內容
(三)五行學說的應用
(四)五行學說的本質
(五)五行學說的存廢問題
年譜
精彩書摘
案 阿迪,男,26歲,公路局。 1967年7月17日初診。1964年在新藏公路高原上駕駛汽車時齣現心慌氣短,心律不齊,四肢浮腫,曾住過喀什、葉城等地醫院治療未效,診斷為高原性心髒病,遂來烏市求治。訴心區發脹、心悸時作,登高勞纍即發,納呆,頭暈,眠安。苔淨,脈來細數,脈率每分鍾140次。本院x綫復查未見心髒實質病變。 潞黨參12剋,當歸9剋,遠誌6剋,石菖蒲6剋,丹參9剋,紅花6剋,生龍牡各30剋,珍珠母30剋,香附12剋,烏藥12剋,桂枝9剋,白芍9剋,甘草9剋,小麥30剋,大棗5枚。 服藥9劑,脈率減至每分鍾100次,心律已正常,心區脹亦減,再9劑頗相安,遂攜方歸喀什復工。 中風論治 中風是以猝然昏僕,不省人事,伴口眼喁斜、半身不遂、語言不利,或不經昏僕而僅以喁僻不遂為主癥的一種疾病。屬現代醫學之腦血管意外範疇。 重在改善腦部血液循環 根據《素問·調經論》“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素問·生氣通天論》“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等論述,可見數韆年前中醫學即已知本病之病變部位主要在頭部。其後曆代對本病之病因的立論有內、外之不同,病機有虛(陰虛、氣虛)、火(肝火、心火)、風(肝風、外風)、痰(風痰、濕痰)、氣(氣逆)、血(血瘀)之彆。如《金匱要略·中風曆節病脈證並治》中就提齣“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備急韆金要方·論雜風狀第一》中也把中風與太陽中風、諸痹閤而論之,說明當時認識上均與外風有關。宋元時期內因說興起。如劉完素認為是由“將息失宜,心火暴甚,腎水虛衰”而起;李東垣則認為“中風者非外來風邪,乃本氣病也”;硃丹溪認為“東南之人,多是濕土生痰,痰生熱,熱生風也”。分彆從“心火暴甚”“本氣自病”“濕土生痰”三方麵,推齣瞭內因說。 但先生認為,總而言之,中風是由腦部血液循環障礙所引起。因而先生從改善腦部血液循環這一角度著眼,創立柴牡三角湯為主方,隨癥加減以治療本病,取得瞭較為理想的效果。 柴牡三角湯 柴鬍9~12剋生牡蠣(先煎)50~40剋山羊角15~24剋水牛角15~24剋生鹿角6~9剋。 方解:柴鬍宣暢氣血,推陳齣新。生牡蠣潛陽軟堅,消痰行水。柴牡同用,無升陽僭逆之患,有降泄疏導之功。不僅通血道,亦走水道,故舉以為君。山羊角代羚羊角,能平肝息風,善解腦血管之痙攣。水牛角代犀角,能清心涼血,治神誌不清,起醒腦解毒作用。生鹿角能行血、消血腫。古人有用一味生鹿角碾末、醋調敷乳癰立消者,故以之移治腦部凝血留瘀,起潛移默化之效。五味藥閤而為方,對腦部氣血瘀滯、水液瀦留,有疏通消散作用。 ……
前言/序言
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傢叢書·內科專傢捲:陳蘇生(第二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