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内科专家卷:陈苏生(第二版)》介绍了当代名中医陈苏生先生临床经验。全书分为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年谱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陈先生生平及成才之路,第二部分收集整理总结了陈先生论治心病、中风、哮喘、胃病等十几种常见疾病的经验与心得,并附有验方和医案,第三部分为陈先生围绕温阳、用药、养生、为医等话题所写的医话,第四部分为陈先生年谱。
作者简介
陈熠,主任医师,上海市中医药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国中医学会文献分会常务理事,中卫女性健康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常务主任,原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副馆长兼上海市中医药科技情报研究所副所长。出身中医世家,师从家父陈寿松及我国著名中医泰斗陈苏生先生。临床强调“调气解郁为先,养神除疾为本”,擅长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病,各种胃肠道炎症,神经衰弱,咳喘等呼吸道病症,妇女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各种疑难杂症。曾发表《解郁八法治疗甲状腺腺瘤》等论文58篇。主编出版《世界传统医学肿瘤学》、《肿瘤中医单验方大全》、《中国药酒大全》等学术专著12部。参与国家重大课题《中华草本(编委)》等10余部重要著作的编撰。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上海市卫生局科技成果奖3项。1994年赴美国参加美国首届传统医学交流大会,“中风简史”论文获大会二等奖,并应邀讲学,1996年受任《世界传统医学肿瘤学》主编,1999年我国科学出版社出版,为此,于2001年被美国传统医学研究院受聘为院士。
内页插图
目录
医家小传
专病论治
心病三治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注重治气
(二)风湿性心脏病注重治血
(三)肺源性心脏病注重治痰
中风论治
重在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哮喘论治
(一)调整肺气
(二)排痰除浊
(三)脱敏止咳
咳嗽论治
(一)宣畅肺气不宜过
(二)排痰除浊不宜急
胃病论治
胃从肝治
肝病论治
(一)五段学说与肝病的病理
(二)肝病治疗三法
(三)经验方及随症加减
胆结石论治
(一)疏清滑利通其用
(二)舒肝和络善其后
〔附〕调气解郁论
慢性腹泻论治
升清辟浊,暖胃和肠
尿路结石论治
(一)排石思路与治疗胆石相同
(二)排石途径与治疗胆石相异
慢性肾病论治
慢性肾病论治——“葆真泄浊”的理论依据
糖尿病论治
辨消渴当辨气血虚实为要
白塞病论治
宣畅气血,清阴泄热
情志病论治
(一)情志发病的双向性
(二)创新与继承
月经病论治
(一)经行吐衄忌过寒过涩
(二)崩漏多虚证
胎前病论治
(一)胎前之治要在安胎
(二)安胎重在调补脾肾
产后病论治
虚有气血之别,瘀有寒温之分
诊余漫话
温阳说
(一)温阳四法
(二)附子的临床应用
用药说
(一)柴胡的临床应用
(二)牡蛎的临床应用
(三)柴胡牡蛎配伍之功用
(四)柴胡牡蛎药组的应用
(五)其他常用药组
养生说
(一)生存与死亡
(二)疾病与健康
(三)怠逸与锻炼
(四)补养与通利
(五)偏颇与平衡
(六)药石与食饵
为医说
(一)医乃仁术,为医首重立德
(二)撷长修短,不囿门户之见
(三)学医习典,求真不若求善
(四)遣方用药,贵在左右逢源
(五)行医唯实,知常才知达变
中医医疗方法简论
(一)祛邪疗法
(二)本体疗法
(三)方法论总结
论理法方药的整体性
五行平议
(一)五行学说的来源
(二)五行学说的内容
(三)五行学说的应用
(四)五行学说的本质
(五)五行学说的存废问题
年谱
精彩书摘
案 阿迪,男,26岁,公路局。 1967年7月17日初诊。1964年在新藏公路高原上驾驶汽车时出现心慌气短,心律不齐,四肢浮肿,曾住过喀什、叶城等地医院治疗未效,诊断为高原性心脏病,遂来乌市求治。诉心区发胀、心悸时作,登高劳累即发,纳呆,头晕,眠安。苔净,脉来细数,脉率每分钟140次。本院x线复查未见心脏实质病变。 潞党参12克,当归9克,远志6克,石菖蒲6克,丹参9克,红花6克,生龙牡各30克,珍珠母30克,香附12克,乌药12克,桂枝9克,白芍9克,甘草9克,小麦30克,大枣5枚。 服药9剂,脉率减至每分钟100次,心律已正常,心区胀亦减,再9剂颇相安,遂携方归喀什复工。 中风论治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喁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喁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属现代医学之脑血管意外范畴。 重在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根据《素问·调经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等论述,可见数千年前中医学即已知本病之病变部位主要在头部。其后历代对本病之病因的立论有内、外之不同,病机有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之别。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就提出“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备急千金要方·论杂风状第一》中也把中风与太阳中风、诸痹合而论之,说明当时认识上均与外风有关。宋元时期内因说兴起。如刘完素认为是由“将息失宜,心火暴甚,肾水虚衰”而起;李东垣则认为“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病也”;朱丹溪认为“东南之人,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分别从“心火暴甚”“本气自病”“湿土生痰”三方面,推出了内因说。 但先生认为,总而言之,中风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因而先生从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这一角度着眼,创立柴牡三角汤为主方,随症加减以治疗本病,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柴牡三角汤 柴胡9~12克生牡蛎(先煎)50~40克山羊角15~24克水牛角15~24克生鹿角6~9克。 方解:柴胡宣畅气血,推陈出新。生牡蛎潜阳软坚,消痰行水。柴牡同用,无升阳僭逆之患,有降泄疏导之功。不仅通血道,亦走水道,故举以为君。山羊角代羚羊角,能平肝息风,善解脑血管之痉挛。水牛角代犀角,能清心凉血,治神志不清,起醒脑解毒作用。生鹿角能行血、消血肿。古人有用一味生鹿角碾末、醋调敷乳痈立消者,故以之移治脑部凝血留瘀,起潜移默化之效。五味药合而为方,对脑部气血瘀滞、水液潴留,有疏通消散作用。 ……
前言/序言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内科专家卷:陈苏生(第二版)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