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5
一切都是心理学(套装共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一切都是心理学:信念力》是台湾心灵励志作家魏棻卿最新力作。信念能够决定你的人生。只有正向的信念,才能带你走向正向的人生。
《一切都是心理学:觉醒力》是台湾心灵励志作家王启芬最新力作,通过58则心灵故事,提升自我觉醒力,用更好的方式面对与处理生活困境,让你拥有自己想要的人生。
魏棻卿,心灵励志作家。
出生于台南佳里,毕业于文化大传系、北医公卫所。2001年成为记者,曾经任职于远见杂志、东森、民视、三立等媒体,荣获多座新闻奖项。目前就读教育心理与咨商研究所,亦经常参加心灵成长课程。
从小就坚信,人因梦想而伟大。热爱写作、阅读和流浪,致力以“单纯、自由、爱”活出生命精彩,让自己的存在成为世界的祝福。
著有《幸福不是因为拥有很多,而是执著很少》、《人生没有如果,这才是人生》、《爱,逆转胜─—纪宝如》、《人生就像下棋,真正的对手是自己2》(合著)、《人生,没有什么是你应该得到的》(合著)等书。
王启芬,心灵励志作家。
台南出生,台北长大,据长辈们说,是属于比较好带的小孩,只要有书看就不会吵闹。三岁开始,由外公启蒙读诗,也是兴趣使然,自此对中华文化浸淫日深。
大学毕业后进入网络书店工作,负责人文艺术书区,由此广泛接触各类型书籍。其后,转而投入社会教育,服务于南投当地的公益教育基金会,成为长驻志工。
七年来,随团队讲学于美国、阿根廷、澳洲等地,深感每个人对自我与人生都存在着不同的偏见、限制与疑惑,但却无法从根本处着手改变,由此更坚定以公益教育为毕生志业的决心。
目前长住南投山上,除写作与分享外,也着手浅释经典的工作。
著有《人是会动的树,都有看不见的根》《你愈爱的,愈要有勇气往外推》。
《一切都是心理学:信念力》
Part 1 .人生是苦或是乐,往往取决于你的一个念头
01.一张没贴邮票的明信片
02.面对死亡,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救赎
03.放下非理性信念,就是放过自己
04.敲敲你的周哈里窗
05.别忙着讨好每一个人
06.和失败交朋友
07.用“例外法则”挑战负面认知
08.负面情绪不是罪
09.绝望也是一种力量
10.一把打开心灵的钥匙
11.化整为零的苦难解脱术
12.探勘内在的冰山
13.换个角度想,才能发现新方向
Part 2 苦难的人生,其实是内心所导演出来的一场戏
14.不要老是在同一个地方跌倒
15.路,就是要自己走一遍
16.你怎么对自己,别人就怎么对你
17.到底是谁救了谁?
18.退出物质军备赛吧!
19.想受人尊敬,还是受人欢迎?
20.谁才是小人?
21.别人眼中的天堂,可能是你的地狱
22.内心戏的代价
23.真相,有时和你想的不一样
24.幸福不是比较来的
25.其实你什么都不缺
26.Reactive 和 Creative 的差别
Part 3 放下执念,就能走出生命的困境
27.算命不如一个决定
28.你要的快乐,自己决定
29.违反操作须知,人生也会大当机
30.永远不要让别人告诉你,不能做什么
31.是不能改变,还是不想改变?
32.请,为自己而战!
33.不想被关?那就撞破玻璃箱吧!
34.亲爱的,那并不是爱情
35.用行动切换苦命模式
36.流浪,未必是因为迷路
37.巫婆的礼物
38.有伤,不一定有害
39.感谢苦难伤疤
《一切都是心理学:觉醒力》
Part 1 你越看清楚自己,越能掌控人生的方向盘
01.向前走,同时保持清醒
02.贫民窟里的富翁
03.失去比得到更珍贵
04.个性并非与生俱来
05.听孩子说话
06.没错,是最大的错误
07.谁是杀人犯
08.溺爱与暴力
09.伤人的实话
10.不赚钱的工作
11.正向的迷思
12.长寿国里的短命者
13.第一印象
14.改变自己的人
15.真实的图画
16.多数人与少数人
17.母亲的勇气
18.作品说明一切
Part 2 向内探索自己的心灵,你的目标才会愈来愈清晰
19.经验不是唯一的真理
20.寻找自我的人
21.温情与冷漠
22.不客气与假正经
23.白天与黑夜
24.表演的才华
25.企业家的聚会
26.复制的成功
27.最后一日
28.无法移植的教养
29.先入为主的杀伤力
30.简单的创意
31.麻烦与机会
32.公交车上的一堂课
33.成就与幸福
34.继承人的考验
35.为学与做人
36.砌墙的道理
Part 3 破除信念框架,你才能改写命运的剧本
37.假设的心境
38.拒绝荣誉的人
39.孩子的游戏
40.在进入立场之前
41.诚实的商人
42.追求正确的人
43.品德与才能
44.退休后的梦想
45.长泳的启示
46.内在的源头活水
47.网络与生活
48.领导者的责任
49.省略的步骤
50.直觉者
51.企业家的测验
52.教养的难题
53.延续生命的人
54.合适的人才
55.独立的意义
56.想要成仙的国王
57.无限与有限
58.修养的方式
《一切都是心理学:信念力》
你眼中的世界,其实是内在信念的投射
活着,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拜医疗科技所赐,现代人的平均寿命比起半个世纪前,少说增加一二十个年头,换算成天数,等于多活了三千多到七千多个日子。这意味着什么?这代表身为现代人的你,必须面对并处理的人生议题,不仅比较复杂,量也远比以往来得多。这些议题几乎都伴随着受苦感受,所以常被冠上“苦难”这个词。
然而,你可曾想过,横亘眼前的苦难,哪些是必须亲身经历才能体悟?哪些又是自找的?以个人生命经验来说,我认为人生当中,大约有百分之八十的苦难是自找的,只有百分之二十是出于必然,想躲也躲不掉的。
生命中,“自讨苦吃”的情况愈少发生,生存能量就愈不会被虚耗,也才能有精力造就自己,活出理想中的人生版本。但要怎么减少自讨苦吃呢?关键就是要透过当下的觉察,改变脑子里的认知。
话说,有一位老爷爷经常逢人就抱怨儿子很不孝,理由是,儿子日前为他安装的那台电视,竟然被限制只能看一个节目,让他百无聊赖。邻居心想,当今哪有什么电视机只能看到一个频道,而且还只有一个节目,亲自到老爷爷家中一探究竟,才发现原来老爷爷口中的电视机,其实是一个鱼缸,单一节目所指的,就是一只金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这故事听来有点夸张,在脑部认知功能逐渐退化的老人家身上,却很有可能发生。举这个例子主要是想突显,认知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因为认知会慢慢发展出信念,左右着你的真实命运。
关于这一点,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埃利斯(Albert Ellis)曾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了所谓的“A─B─C” 理论,A是诱发事件、B是信念、C是情绪和行为结果,三者的关联性如下:
A(诱发事件)←B(信念)→C(情绪和行为结果)
注意到了吗?上述的两个箭头,都是以B(信念)为出发点,分别指向A和C,这个意思就是说,是内在信念影响我们对外在事件的看法,也是内在信念主导我们对事件的感受和反应。如何破解呢?一样得从信念下手,驳斥原来的非理性信念,改用理性信念来看待事件和决定反应,自然能改写结局。
所谓的“非理性信念”,根据埃利斯的说法,包含了需要被赞赏(意指无论做什么都必须得到肯定)、过高的自我期许、坏人需受到责备、事情不如己意时会面临灾难、对不愉快的后果不必负责(意指把责任归给外在环境)、时常心存忧虑、选择逃避问题、过去决定现在(意指活在过去,忽略当下的努力)、完美主义倾向、依赖能力好的人、过分关切他人的问题(意指把他人责任都往身上扛)。
古希腊哲学家艾彼科蒂塔斯(Epictetus)曾说:“人不是受事情的困扰,而是受到他们对这些事情看法的困扰。”充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非理性信念,绝对要比上述来得更多,也很难逐一去修正,这时,就要肯定真实苦难的意义了。
文章一开始,我们曾经提到,苦难有两种:一种是自找的,另一种是必然的。后者是属于“有意义的受苦”,非但不能逃避,还要学习去承担,因为这一类的苦难,如同黎巴嫩诗人卡里.纪伯伦所形容,是用来“突破那封闭你灵性的壳”,封闭我们灵性的那个外壳,正是诸多的非理性信念。
破坏,是为了建设。真实的苦难,就是上帝用来搞破坏的利器,目的在于推翻你的非理性信念,让埋藏的灵性种子得以突破外壳,开枝散叶。当眼光被彻底翻新和提升时,便能打造出一个全新且让你真心热爱的人生。
《一切都是心理学:觉醒力》
重拾完整而纯粹的自己,你才能拥有想要的人生。
一名大企业的主管受到小区居民的邀请,请求给他们上一堂食品安全的课。她为讲课做了充分准备,把每一个专有名词都单独作了解释,并结合图表来做阐述。她觉得自己讲得太浅,正担心会不会让居民听得不耐烦的时候,有人却举手发问:“老师,你说的东西我们听不懂啦,可不可以讲简单一点?”
有位家长对教养子女非常积极,他买了坊间的书和杂志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一个文件夹的教养心得,并施用在孩子身上。但是,孩子的情绪愈来愈暴躁,不听他说话、不接受他的教导。一天,当他试图用书中的例子和孩子讲道理时,孩子突然爆发:“你说的都是别人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
在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事、自认为绝对不会出错的事,往往也会造成自我思想上的盲点,若非别人反映给我们、提醒我们,或许一生都无法察觉;而即使别人好意提醒了,我们可能还会陷入固有的思维模式中难以脱离。
有则笑话是这么说的:旅行者在沙漠里艰辛地找到了一口井,他用尽身上所有布料搓成绳索,系上水壶垂下井里,但还是短了一截。这时,天神问他:“我现在可以实现你一个愿望,你想要什么?”旅人马上回答:“再给我一段绳子。”
若把沙漠比喻为现实环境,把止渴比喻为目标,把汲取井水比喻为实现目标的方法,把天神比喻为机会。那么笑话就会变成寓言:在现实生活里,我们所拥有的环境和条件,使我们选择了当前最想要的目标。当我们努力向目标迈进的时候,拥有更好环境与条件的机会到来了,但是我们却依然受困在自己的思维里,因此白白让机会从眼前溜走。
仔细想想,在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走在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上,走路时的风景,与我们相遇的人、事、物,无时无刻不在累积我们的经验、改变我们的视野、形塑我们的观念。经验、视野、观念,造就了每个人独特的思想与个性,也使我们受到无形的局限。当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思考或处事才是恰当的时候,想法和做法就会被压缩在一个固定的范围里。
一次下课后,有位先生很客气地请我留步。他说自己对修养身心非常有兴趣,阅读养生类书籍从无一日间断,家中收藏的各种相关著作和录像,堆满了整间书房,他接着讲出了他的目的——他想要请我推荐更多的书籍、影音数据,以充实他的心灵修为。
我好奇地问他:“先生,您需要这么多的数据,是为什么呢?”
他马上回答:“因为学无止境、学海无涯啊!搜集得再多,还是不足够的。”
我再问:“那您觉得,以修养身心而言,如何才算足够?”
他回答道:“至少要像那些大师们一样,修得很圆满才行吧!”
我疑惑地问:“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是指学习知识,和修养身心是两件不同的事啊!您想,以有限时间来追求无限知识,以人类寿命而言,应该是无法圆满的,为何您口中的大师们,能修得圆满,并且留下他们的经验呢?”
他肯定地道:“那是大师们悟性比较高,我们悟性比较低,当然需要学更多才能觉悟。”
我反问说:“学习知识难道可以增加悟性吗?”
他迟疑地:“应该说……可以增加觉悟的机会吧!”
我劝他说:“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坐而学不如起而行。如果只是为了增加觉悟的机会,那么,生活中处处都是觉悟的契机,不一定非要在知识里追求不可。再者,虽然今天我可以推荐书籍给您,但是您的体悟依然要落实于生活中,否则即使学富五车,和修养身心依旧没有关系啊!”
我们不妨也问问自己:“我们心心念念努力的方向,真的可以达到想要的目标吗?”当我们义无反顾地往前走、向前看的时候,我们也必须了解:人的视角是有局限的。当我们选择了一个角度,往往失去其他角度;前进一个方向,往往会失去其他方向。还好人类并非死板地生活在平面的世界,我们的思想永远可以脱离地平面,不受地心引力的束缚,站在思路外俯瞰全局。
或许有人会问:“如何才能办得到?”
我的体会是:“唯心不躁,处境自明。”
世俗的见解、过往的经验,往往在我们心中创造出各种情境,这些情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现状、组织反应、适应环境,但是这些情境也常常使我们脱离真实,陷入自我假设的模型。长久下来,我们仿佛不是生活在现实世界,而是生活在情境当中;自我的想象与他人的观点,指导着我们的人生走向,自己却从来不曾察觉。
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把心沉淀下来,让纷飞的思绪安定下来,卸下情境的框架,摘除顺境与逆境的分别,就能让装在心上的隔阂与装饰一一消融。
当我们重拾完整而纯粹的自己,我们才能真正认识自己,也才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
一本让你惊出一身冷汗、让你做回自己的心理学力作。
评分经常网购,总有大量的包裹收,感觉写评语花掉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总是不去评价或者随便写写!但是,我又总是觉得好像有点对不住那些辛苦工作的卖家客服、仓管、老板。于是我写下了一小段话,给我觉得能拿到我五星好评的卖家的宝贝评价里面以示感谢和尊敬!首先,宝贝是性价比很高的,我每次都会先试用再评价的,虽然宝贝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在同等的价位里面绝对是表现最棒的。京东的配送绝对是流的,送货速度快,配送员服务态度好,每样东西都是送货上门。希望京东能再接再厉,做得更大更强,提供更多更好的东西给大家。为京东的商品和服务点赞
评分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人不能凭着想象光明来获得觉悟,而是要意识到自己的阴影。
评分书到了,物流超快,习惯好评
评分出生于台南佳里,毕业于文化大传系、北医公卫所。2001年成为记者,曾经任职于远见杂志、东森、民视、三立等媒体,荣获多座新闻奖项。目前就读教育心理与咨商研究所,亦经常参加心灵成长课程。
评分吾消费京东商城数年,深知各产品琳琅满目。然,唯此宝物与众皆不同,为出淤泥之清莲。使吾为之动容,心驰神往,以至茶饭不思,寝食难安,辗转反侧无法忘怀。于是乎紧衣缩食,凑齐银两,倾吾之所有而能买。东哥之热心、快递员之殷切,无不让人感激涕零,可谓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世界充满爱。待打开包裹之时,顿时金光四射,屋内升起七彩祥云,处处皆是祥和之气。吾惊讶之余甚是欣喜若狂,呜呼哀哉!此宝乃是天上物,人间又得几回求!遂沐浴更衣,焚香祷告后与人共赏此宝。人皆赞叹不已,故生此宝物款型及做工,超高性价比之慨,且赞吾独具慧眼与时尚品位。产品介绍果然句句实言,毫无夸大欺瞒之嫌。实乃大家之风范,忠义之商贾。
评分京东买书速度特别快,今天下单第二天就到了,趁150送50的活动,买了一堆书
评分还没看呢!不过包装还行。
评分包子曰:买书不是为了看,而是为了炫耀。虽然钱少,但还是要买买买!因为不买书就会死掉???
一切都是心理学(套装共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