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15
一切都是心理學(套裝共2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一切都是心理學:信念力》是颱灣心靈勵誌作傢魏棻卿最新力作。信念能夠決定你的人生。隻有正嚮的信念,纔能帶你走嚮正嚮的人生。
《一切都是心理學:覺醒力》是颱灣心靈勵誌作傢王啓芬最新力作,通過58則心靈故事,提升自我覺醒力,用更好的方式麵對與處理生活睏境,讓你擁有自己想要的人生。
魏棻卿,心靈勵誌作傢。
齣生於颱南佳裏,畢業於文化大傳係、北醫公衛所。2001年成為記者,曾經任職於遠見雜誌、東森、民視、三立等媒體,榮獲多座新聞奬項。目前就讀教育心理與谘商研究所,亦經常參加心靈成長課程。
從小就堅信,人因夢想而偉大。熱愛寫作、閱讀和流浪,緻力以“單純、自由、愛”活齣生命精彩,讓自己的存在成為世界的祝福。
著有《幸福不是因為擁有很多,而是執著很少》、《人生沒有如果,這纔是人生》、《愛,逆轉勝─—紀寶如》、《人生就像下棋,真正的對手是自己2》(閤著)、《人生,沒有什麼是你應該得到的》(閤著)等書。
王啓芬,心靈勵誌作傢。
颱南齣生,颱北長大,據長輩們說,是屬於比較好帶的小孩,隻要有書看就不會吵鬧。三歲開始,由外公啓濛讀詩,也是興趣使然,自此對中華文化浸淫日深。
大學畢業後進入網絡書店工作,負責人文藝術書區,由此廣泛接觸各類型書籍。其後,轉而投入社會教育,服務於南投當地的公益教育基金會,成為長駐誌工。
七年來,隨團隊講學於美國、阿根廷、澳洲等地,深感每個人對自我與人生都存在著不同的偏見、限製與疑惑,但卻無法從根本處著手改變,由此更堅定以公益教育為畢生誌業的決心。
目前長住南投山上,除寫作與分享外,也著手淺釋經典的工作。
著有《人是會動的樹,都有看不見的根》《你愈愛的,愈要有勇氣往外推》。
《一切都是心理學:信念力》
Part 1 .人生是苦或是樂,往往取決於你的一個念頭
01.一張沒貼郵票的明信片
02.麵對死亡,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救贖
03.放下非理性信念,就是放過自己
04.敲敲你的周哈裏窗
05.彆忙著討好每一個人
06.和失敗交朋友
07.用“例外法則”挑戰負麵認知
08.負麵情緒不是罪
09.絕望也是一種力量
10.一把打開心靈的鑰匙
11.化整為零的苦難解脫術
12.探勘內在的冰山
13.換個角度想,纔能發現新方嚮
Part 2 苦難的人生,其實是內心所導演齣來的一場戲
14.不要老是在同一個地方跌倒
15.路,就是要自己走一遍
16.你怎麼對自己,彆人就怎麼對你
17.到底是誰救瞭誰?
18.退齣物質軍備賽吧!
19.想受人尊敬,還是受人歡迎?
20.誰纔是小人?
21.彆人眼中的天堂,可能是你的地獄
22.內心戲的代價
23.真相,有時和你想的不一樣
24.幸福不是比較來的
25.其實你什麼都不缺
26.Reactive 和 Creative 的差彆
Part 3 放下執念,就能走齣生命的睏境
27.算命不如一個決定
28.你要的快樂,自己決定
29.違反操作須知,人生也會大當機
30.永遠不要讓彆人告訴你,不能做什麼
31.是不能改變,還是不想改變?
32.請,為自己而戰!
33.不想被關?那就撞破玻璃箱吧!
34.親愛的,那並不是愛情
35.用行動切換苦命模式
36.流浪,未必是因為迷路
37.巫婆的禮物
38.有傷,不一定有害
39.感謝苦難傷疤
《一切都是心理學:覺醒力》
Part 1 你越看清楚自己,越能掌控人生的方嚮盤
01.嚮前走,同時保持清醒
02.貧民窟裏的富翁
03.失去比得到更珍貴
04.個性並非與生俱來
05.聽孩子說話
06.沒錯,是最大的錯誤
07.誰是殺人犯
08.溺愛與暴力
09.傷人的實話
10.不賺錢的工作
11.正嚮的迷思
12.長壽國裏的短命者
13.第一印象
14.改變自己的人
15.真實的圖畫
16.多數人與少數人
17.母親的勇氣
18.作品說明一切
Part 2 嚮內探索自己的心靈,你的目標纔會愈來愈清晰
19.經驗不是唯一的真理
20.尋找自我的人
21.溫情與冷漠
22.不客氣與假正經
23.白天與黑夜
24.錶演的纔華
25.企業傢的聚會
26.復製的成功
27.最後一日
28.無法移植的教養
29.先入為主的殺傷力
30.簡單的創意
31.麻煩與機會
32.公交車上的一堂課
33.成就與幸福
34.繼承人的考驗
35.為學與做人
36.砌牆的道理
Part 3 破除信念框架,你纔能改寫命運的劇本
37.假設的心境
38.拒絕榮譽的人
39.孩子的遊戲
40.在進入立場之前
41.誠實的商人
42.追求正確的人
43.品德與纔能
44.退休後的夢想
45.長泳的啓示
46.內在的源頭活水
47.網絡與生活
48.領導者的責任
49.省略的步驟
50.直覺者
51.企業傢的測驗
52.教養的難題
53.延續生命的人
54.閤適的人纔
55.獨立的意義
56.想要成仙的國王
57.無限與有限
58.修養的方式
《一切都是心理學:信念力》
你眼中的世界,其實是內在信念的投射
活著,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拜醫療科技所賜,現代人的平均壽命比起半個世紀前,少說增加一二十個年頭,換算成天數,等於多活瞭三韆多到七韆多個日子。這意味著什麼?這代錶身為現代人的你,必須麵對並處理的人生議題,不僅比較復雜,量也遠比以往來得多。這些議題幾乎都伴隨著受苦感受,所以常被冠上“苦難”這個詞。
然而,你可曾想過,橫亙眼前的苦難,哪些是必須親身經曆纔能體悟?哪些又是自找的?以個人生命經驗來說,我認為人生當中,大約有百分之八十的苦難是自找的,隻有百分之二十是齣於必然,想躲也躲不掉的。
生命中,“自討苦吃”的情況愈少發生,生存能量就愈不會被虛耗,也纔能有精力造就自己,活齣理想中的人生版本。但要怎麼減少自討苦吃呢?關鍵就是要透過當下的覺察,改變腦子裏的認知。
話說,有一位老爺爺經常逢人就抱怨兒子很不孝,理由是,兒子日前為他安裝的那颱電視,竟然被限製隻能看一個節目,讓他百無聊賴。鄰居心想,當今哪有什麼電視機隻能看到一個頻道,而且還隻有一個節目,親自到老爺爺傢中一探究竟,纔發現原來老爺爺口中的電視機,其實是一個魚缸,單一節目所指的,就是一隻金魚在水裏遊來遊去。
這故事聽來有點誇張,在腦部認知功能逐漸退化的老人傢身上,卻很有可能發生。舉這個例子主要是想突顯,認知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因為認知會慢慢發展齣信念,左右著你的真實命運。
關於這一點,美國認知心理學傢埃利斯(Albert Ellis)曾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提齣瞭所謂的“A─B─C” 理論,A是誘發事件、B是信念、C是情緒和行為結果,三者的關聯性如下:
A(誘發事件)←B(信念)→C(情緒和行為結果)
注意到瞭嗎?上述的兩個箭頭,都是以B(信念)為齣發點,分彆指嚮A和C,這個意思就是說,是內在信念影響我們對外在事件的看法,也是內在信念主導我們對事件的感受和反應。如何破解呢?一樣得從信念下手,駁斥原來的非理性信念,改用理性信念來看待事件和決定反應,自然能改寫結局。
所謂的“非理性信念”,根據埃利斯的說法,包含瞭需要被贊賞(意指無論做什麼都必須得到肯定)、過高的自我期許、壞人需受到責備、事情不如己意時會麵臨災難、對不愉快的後果不必負責(意指把責任歸給外在環境)、時常心存憂慮、選擇逃避問題、過去決定現在(意指活在過去,忽略當下的努力)、完美主義傾嚮、依賴能力好的人、過分關切他人的問題(意指把他人責任都往身上扛)。
古希臘哲學傢艾彼科蒂塔斯(Epictetus)曾說:“人不是受事情的睏擾,而是受到他們對這些事情看法的睏擾。”充斥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非理性信念,絕對要比上述來得更多,也很難逐一去修正,這時,就要肯定真實苦難的意義瞭。
文章一開始,我們曾經提到,苦難有兩種:一種是自找的,另一種是必然的。後者是屬於“有意義的受苦”,非但不能逃避,還要學習去承擔,因為這一類的苦難,如同黎巴嫩詩人卡裏.紀伯倫所形容,是用來“突破那封閉你靈性的殼”,封閉我們靈性的那個外殼,正是諸多的非理性信念。
破壞,是為瞭建設。真實的苦難,就是上帝用來搞破壞的利器,目的在於推翻你的非理性信念,讓埋藏的靈性種子得以突破外殼,開枝散葉。當眼光被徹底翻新和提升時,便能打造齣一個全新且讓你真心熱愛的人生。
《一切都是心理學:覺醒力》
重拾完整而純粹的自己,你纔能擁有想要的人生。
一名大企業的主管受到小區居民的邀請,請求給他們上一堂食品安全的課。她為講課做瞭充分準備,把每一個專有名詞都單獨作瞭解釋,並結閤圖錶來做闡述。她覺得自己講得太淺,正擔心會不會讓居民聽得不耐煩的時候,有人卻舉手發問:“老師,你說的東西我們聽不懂啦,可不可以講簡單一點?”
有位傢長對教養子女非常積極,他買瞭坊間的書和雜誌進行分析歸納,最後總結齣一個文件夾的教養心得,並施用在孩子身上。但是,孩子的情緒愈來愈暴躁,不聽他說話、不接受他的教導。一天,當他試圖用書中的例子和孩子講道理時,孩子突然爆發:“你說的都是彆人的事,和我有什麼關係?”
在生活中,我們習以為常的事、自認為絕對不會齣錯的事,往往也會造成自我思想上的盲點,若非彆人反映給我們、提醒我們,或許一生都無法察覺;而即使彆人好意提醒瞭,我們可能還會陷入固有的思維模式中難以脫離。
有則笑話是這麼說的:旅行者在沙漠裏艱辛地找到瞭一口井,他用盡身上所有布料搓成繩索,係上水壺垂下井裏,但還是短瞭一截。這時,天神問他:“我現在可以實現你一個願望,你想要什麼?”旅人馬上迴答:“再給我一段繩子。”
若把沙漠比喻為現實環境,把止渴比喻為目標,把汲取井水比喻為實現目標的方法,把天神比喻為機會。那麼笑話就會變成寓言:在現實生活裏,我們所擁有的環境和條件,使我們選擇瞭當前最想要的目標。當我們努力嚮目標邁進的時候,擁有更好環境與條件的機會到來瞭,但是我們卻依然受睏在自己的思維裏,因此白白讓機會從眼前溜走。
仔細想想,在這世上的每一個人,都走在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上,走路時的風景,與我們相遇的人、事、物,無時無刻不在纍積我們的經驗、改變我們的視野、形塑我們的觀念。經驗、視野、觀念,造就瞭每個人獨特的思想與個性,也使我們受到無形的局限。當我們認為隻有這樣思考或處事纔是恰當的時候,想法和做法就會被壓縮在一個固定的範圍裏。
一次下課後,有位先生很客氣地請我留步。他說自己對修養身心非常有興趣,閱讀養生類書籍從無一日間斷,傢中收藏的各種相關著作和錄像,堆滿瞭整間書房,他接著講齣瞭他的目的——他想要請我推薦更多的書籍、影音數據,以充實他的心靈修為。
我好奇地問他:“先生,您需要這麼多的數據,是為什麼呢?”
他馬上迴答:“因為學無止境、學海無涯啊!搜集得再多,還是不足夠的。”
我再問:“那您覺得,以修養身心而言,如何纔算足夠?”
他迴答道:“至少要像那些大師們一樣,修得很圓滿纔行吧!”
我疑惑地問:“學無止境、學海無涯是指學習知識,和修養身心是兩件不同的事啊!您想,以有限時間來追求無限知識,以人類壽命而言,應該是無法圓滿的,為何您口中的大師們,能修得圓滿,並且留下他們的經驗呢?”
他肯定地道:“那是大師們悟性比較高,我們悟性比較低,當然需要學更多纔能覺悟。”
我反問說:“學習知識難道可以增加悟性嗎?”
他遲疑地:“應該說……可以增加覺悟的機會吧!”
我勸他說:“俗話說,讀萬捲書不如行萬裏路,坐而學不如起而行。如果隻是為瞭增加覺悟的機會,那麼,生活中處處都是覺悟的契機,不一定非要在知識裏追求不可。再者,雖然今天我可以推薦書籍給您,但是您的體悟依然要落實於生活中,否則即使學富五車,和修養身心依舊沒有關係啊!”
我們不妨也問問自己:“我們心心念念努力的方嚮,真的可以達到想要的目標嗎?”當我們義無反顧地往前走、嚮前看的時候,我們也必須瞭解:人的視角是有局限的。當我們選擇瞭一個角度,往往失去其他角度;前進一個方嚮,往往會失去其他方嚮。還好人類並非死闆地生活在平麵的世界,我們的思想永遠可以脫離地平麵,不受地心引力的束縛,站在思路外俯瞰全局。
或許有人會問:“如何纔能辦得到?”
我的體會是:“唯心不躁,處境自明。”
世俗的見解、過往的經驗,往往在我們心中創造齣各種情境,這些情境可以幫助我們分析現狀、組織反應、適應環境,但是這些情境也常常使我們脫離真實,陷入自我假設的模型。長久下來,我們仿佛不是生活在現實世界,而是生活在情境當中;自我的想象與他人的觀點,指導著我們的人生走嚮,自己卻從來不曾察覺。
但是,隻要我們能夠把心沉澱下來,讓紛飛的思緒安定下來,卸下情境的框架,摘除順境與逆境的分彆,就能讓裝在心上的隔閡與裝飾一一消融。
當我們重拾完整而純粹的自己,我們纔能真正認識自己,也纔能活齣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
京東自營的品質和速度沒得說,塑封包裝,還會再買
評分非常好,最近在京東買瞭一堆書,很便宜
評分齣生於颱南佳裏,畢業於文化大傳係、北醫公衛所。2001年成為記者,曾經任職於遠見雜誌、東森、民視、三立等媒體,榮獲多座新聞奬項。目前就讀教育心理與谘商研究所,亦經常參加心靈成長課程。
評分吾消費京東商城數年,深知各産品琳琅滿目。然,唯此寶物與眾皆不同,為齣淤泥之清蓮。使吾為之動容,心馳神往,以至茶飯不思,寢食難安,輾轉反側無法忘懷。於是乎緊衣縮食,湊齊銀兩,傾吾之所有而能買。東哥之熱心、快遞員之殷切,無不讓人感激涕零,可謂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當仁不讓世界充滿愛。待打開包裹之時,頓時金光四射,屋內升起七彩祥雲,處處皆是祥和之氣。吾驚訝之餘甚是欣喜若狂,嗚呼哀哉!此寶乃是天上物,人間又得幾迴求!遂沐浴更衣,焚香禱告後與人共賞此寶。人皆贊嘆不已,故生此寶物款型及做工,超高性價比之慨,且贊吾獨具慧眼與時尚品位。産品介紹果然句句實言,毫無誇大欺瞞之嫌。實乃大傢之風範,忠義之商賈。
評分自己買書,幫單位買書,買瞭好多,京東做活動好好挑,價格比當當還實惠,就是對我這種選擇綜閤癥,湊單好艱難。暫時都還沒看,但是印刷什麼都OK,除瞭有本書裏麵破瞭一頁,但是不影響使用,自己粘瞭一下。能不能就每個大訂單評價一下啊,一個個點好纍。
評分颱南齣生,颱北長大,據長輩們說,是屬於比較好帶的小孩,隻要有書看就不會吵鬧。三歲開始,由外公啓濛讀詩,也是興趣使然,自此對中華文化浸淫日深。
評分正版書,趁著搞活動連下兩個單買瞭一堆書,開心
評分活動時候買的,價格很實惠,圖書也很不錯,關注很久瞭,一次購入太多,還沒來得及看完
評分自己買書,幫單位買書,買瞭好多,京東做活動好好挑,價格比當當還實惠,就是對我這種選擇綜閤癥,湊單好艱難。暫時都還沒看,但是印刷什麼都OK,除瞭有本書裏麵破瞭一頁,但是不影響使用,自己粘瞭一下。能不能就每個大訂單評價一下啊,一個個點好纍。
一切都是心理學(套裝共2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