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本加大:該書將原有的16開本改為8開本,開本加大,使圖像更為精細、完美,精選瞭自造像齣土以來17年間修復保護的造像中的精品,使內容更加豐富完整。
◆專傢陣容:組織大批資深的專傢撰寫說明文字,既有像金維諾先生這樣著名的美術史前輩,還有青州市博物館的中青年專傢,這些文字既有對美術史評價,也有對造型藝術等的美學內容的學術現點;書中趙樸初老人和季羨林老人的題字,由他們穩靜高雅的書法藝術展示瞭對造像藝術的重視。
◆學術與普及兼備:該書輔以造像各部位名稱的圖示,全部彩色圖版皆標有時代、造像名稱、材質(彩繪或貼金)、尺寸,部分精美的作品又有較為詳盡的說明,不僅為學術研究也為普及文物提供瞭條件。
◆編排獨到:全圖與局部、立體造像與平麵拓片、黑底與白底之穿抽。又有精美的局部放大圖版和拓片,清晰的碑刻拓片、重點圖版的局部處理使其造像的彩繪、雕刻、貼金十分清晰地顯示,使讀者對其産生真切的印象,不僅為學習欣賞提供瞭必要的條件,同時使進一步的學術研究成為可能。
◆攝影和色彩還原好。沒有過分地使用逆光、大景深等攝影技巧,基本上以平光和側順光,以之展現中國佛教造像重視綫型結構的特色,也準確地再現瞭這批造像圓雕與浮雕,尤其綫刻與貼金、彩繪相結閤的特徵。
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齣土於1996年,先後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和中國20世紀百項重大考古考古發現之一,部分精品先後在美國、日本、瑞士、德國、英國等展齣,受到各國觀眾推崇,被譽為“改變世界美術史的重大發現”。
這批造像數量大、種類繁,雕造精美,彩繪富麗,造像總數達四百餘尊,時代跨度從北魏至於北宋。更極為珍貴的是,佛像多數保存瞭錶麵的彩繪貼金,使今人得睹當時雕刻作品均有富麗彩繪的真實麵貌,體現瞭高度的佛教造像藝術。
2000年山東美術齣版社曾齣版16開本的龍興寺畫冊,2年間再版三次,並獲得第12屆中國圖書奬,在社會上受到廣泛的贊譽。本次齣版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瞭補充修訂,使畫冊更為全麵和精美,成為一本學術與藝術、內容和形式結閤俱佳的精品之作。
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代序)
青州奄興寺造像一序
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的藝術特色
青州竜興寺億教造像田蕓術的特色
背屏式佛菩薩三尊造像
背光式仫菩薩三尊造像
佛造像
仫造像
盧捨那法界人中像·彩繪僧尼像
盧含那田法界の人中像,彩給の僧尼像
菩薩造像
菩薩造像
羅漢の天王の力士の飛天の龍造像
羅漢の天王の力士の飛天の奄田造像
我是在一個相對偶然的機會接觸到這本書的,原以為它會是一本乏味的學術專著,沒想到讀起來竟有一種探尋秘境的奇妙體驗。書中對光影在佛像雕刻中所起的作用的描述,簡直是天纔般的洞察力。它分析瞭在不同光照條件下,匠人如何通過刀法的細微變化來控製觀眾的視覺焦點和心理感受,這已經超越瞭單純的工藝描述,進入瞭美學心理學的範疇。再者,書中對造像服飾褶皺的流動感和人體結構的處理,顯示齣匠人對現實觀察的精湛把握,這與當時的世俗雕塑藝術是相互印證的。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藝術的生命力,在於它對人類精神和物質世界的忠實記錄與升華。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深度遠超我的預期,它不僅僅停留在對造像外觀的簡單描述,而是深入挖掘瞭其背後的宗教哲學和社會背景。作者似乎花費瞭大量心血去考證每一尊造像的銘文和曆史記載,使得每一件作品都有瞭鮮活的“故事”。比如,它詳細解析瞭唐代密宗造像與世俗化審美之間的微妙平衡,這一點在很多同類著作中是很難見到的。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造像的功德”這一章的論述,探討瞭施主心願與藝術錶達之間的互動關係,這使得冰冷的石雕作品瞬間充滿瞭人間的溫度和信仰的力量。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那個宏大的曆史場景之中,與那些沉默的佛像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感觸良多。
評分這本書的學術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它對一些長期存在的學界爭議問題,如某些造像的斷代和歸屬問題,提齣瞭令人信服的新見解。作者在引證方麵做得極其嚴謹,參考文獻的列錶極其詳盡,體現瞭紮實的田野調查和文獻研究功底。我注意到書中對一些小型、易被忽略的造像群落也給予瞭足夠的關注,這極大地拓展瞭我們對某一地區藝術樣貌的認知範圍,避免瞭隻關注“明星文物”的片麵性。這種對“全體性”的追求,使得整本書的論證更加全麵和立體。對於專業研究人員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進行相關研究時繞不開的重要參考資料。
評分從一個普通藝術愛好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專業性和可讀性達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雖然涉及的專業術語不少,但作者的文字功底紮實,總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闡釋,沒有陷入故作高深的泥淖。它的章節劃分邏輯性極強,從材料的選擇(比如石材的産地和特點)到雕刻技法的演變,再到彩繪和貼金工藝的殘留痕跡分析,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特彆是對不同地區造像流派的對比分析,非常有助於建立起一個宏觀的視覺坐標係。對於想係統學習佛教藝術,但又害怕晦澀難懂的入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最好的引路人,它教會瞭我如何“看懂”一尊佛像,而不僅僅是“欣賞”。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采用瞭沉穩的深藍色調,配上精緻的燙金字體,散發著一種古樸而莊重的氣息。拿到手裏,厚實的紙張和精良的印刷質量立刻給人一種物有所值的感覺。內頁的圖片清晰度極高,無論是佛像的麵部特寫還是整體的造型布局,都還原得非常到位。我特彆喜歡它在文物修復和保護方麵的介紹,可以看到許多以前從未公開過的細節圖,對於研究古代造像工藝的人來說,簡直是寶藏。尤其對不同時期造像風格的演變,作者的梳理非常清晰,從早期的犍陀羅風格影響,到中土本土化的創新,脈絡一目瞭然。這本書不僅僅是圖冊,更像是一部係統的藝術史教材,對於想要深入瞭解中國佛教藝術發展脈絡的讀者,絕對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看中這本書很久瞭,奈何囊中羞澀,隻好放在購物車裏過過癮,趁這次618搞活動,我又搶瞭一張券,疊加優惠後129拿下,真的非常開心,書很精美,包裝也很棒,一點兒都沒損壞
評分該書將原有的16開本改為8開本,開本加大,使圖像更為精細、完美,精選瞭自造像齣土以來17年間修復保護的造像中的精品,使內容更加豐富完整。
評分速度快,服務好
評分好書
評分1996年10月在山東青州龍興寺遺址發現瞭窖藏的大批佛教造像。這批造像數量大、種類繁,雕造精美,彩繪富麗。因而齣土以後就引起轟動,受到海內外新聞媒體廣泛關注,引起學術、宗教、藝術與社會各界的高度興趣,並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和中國20世紀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龍興寺遺址發現的佛教造像,有陶、鐵、泥、木與石雕,然以石雕居主,且以青州所齣石灰岩為最多。造像總數達四百餘尊,時代跨度從北魏至於北宋,具明確年代刻銘者有北魏永安二年(529)與北宋天聖四年(1026)等作品。但以北朝作品為多數,即以北魏晚期到東魏、北齊時代之作為主流。龍興寺北朝時期作品,鏤刻精妙,工藝特殊,雖然經過毀法時破壞,但仍可見其時佛像造型的豐富多樣與時代特徵。更極為珍貴的是,佛像多數保存瞭錶麵的彩繪貼金,使今人得睹當時雕刻作品均有富麗彩繪的真實麵貌。南北朝時期,佛教已深入廣被中國社會,上層貴胄與下層民眾無不敬仰,窟像寺塔,興建無已。無論石雕刻、泥塑作,均繪彩貼金,詳備繪藝,以供瞻拜。而石雕佛像未經埋藏者,色繪早已脫盡,唯龍興寺遺址窖藏,仍有成批作品留有彩色與金箔,彌足珍貴。龍興寺佛像中還有數件盧閤那法界之像,在佛身上不是裝繪袈裟膚色,而是施以繪畫,有精美細妙的說法、飛天、鬍人、地獄類圖像,是將繪畫、雕造兩大藝術形式結閤於一身瞭。這種特殊造像,體現瞭佛教中“法界”現於佛身之觀念,又在藝術形態上齣新創異,非常值得尊拜與欣賞。龍興寺佛像,造型樣式豐富,體現瞭北魏後期從秀像寬衣至薄衣顯體像型的變化,衣飾中既有稠疊密集,也有幾無紋褶之潔淨透體之作。1996年10月在山東青州龍興寺遺址發現瞭窖藏的大批佛教造像。這批造像數量大、種類繁,雕造精美,彩繪富麗。因而齣土以後就引起轟動,受到海內外新聞媒體廣泛關注,引起學術、宗教、藝術與社會各界的高度興趣,並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和中國20世紀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龍興寺遺址發現的佛教造像,有陶、鐵、泥、木與石雕,然以石雕居主,且以青州所齣石灰岩為最多。造像總數達四百餘尊,時代跨度從北魏至於北宋,具明確年代刻銘者有北魏永安二年(529)與北宋天聖四年(1026)等作品。但以北朝作品為多數,即以北魏晚期到東魏、北齊時代之作為主流。龍興寺北朝時期作品,鏤刻精妙,工藝特殊,雖然經過毀法時破壞,但仍可見其時佛像造型的豐富多樣與時代特徵。更極為珍貴的是,佛像多數保存瞭錶麵的彩繪貼金,使今人得睹當時雕刻作品均有富麗彩繪的真實麵貌。南北朝時期,佛教已深入廣被中國社會,上層貴胄與下層民眾無不敬仰,窟像寺塔,興建無已。無論石雕刻、泥塑作,均繪彩貼金,詳備繪藝,以供瞻拜。而石雕佛像未經埋藏者,色繪早已脫盡,唯龍興寺遺址窖藏,仍有成批作品留有彩色與金箔,彌足珍貴。龍興寺佛像中還有數件盧閤那法界之像,在佛身上不是裝繪袈裟膚色,而是施以繪畫,有精美細妙的說法、飛天、鬍人、地獄類圖像,是將繪畫、雕造兩大藝術形式結閤於一身瞭。這種特殊造像,體現瞭佛教中“法界”現於佛身之觀念,又在藝術形態上齣新創異,非常值得尊拜與欣賞。龍興寺佛像,造型樣式豐富,體現瞭北魏後期從秀像寬衣至薄衣顯體像型的變化,衣飾中既有稠疊密集,也有幾無紋褶之潔淨透體之作。1996年10月在山東青州龍興寺遺址發現瞭窖藏的大批佛教造像。這批造像數量大、種類繁,雕造精美,彩繪富麗。因而齣土以後就引起轟動,受到海內外新聞媒體廣泛關注,引起學術、宗教、藝術與社會各界的高度興趣,並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和中國20世紀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龍興寺遺址發現的佛教造像,有陶、鐵、泥、木與石雕,然以石雕居主,且以青州所齣石灰岩為最多。造像總數達四百餘尊,時代跨度從北魏至於北宋,具明確年代刻銘者有北魏永安二年(529)與北宋天聖四年(1026)等作品。但以北朝作品為多數,即以北魏晚期到東魏、北齊時代之作為主流。龍興寺北朝時期作品,鏤刻精妙,工藝特殊,雖然經過毀法時破壞,但仍可見其時佛像造型的豐富多樣與時代特徵。更極為珍貴的是,佛像多數保存瞭錶麵的彩繪貼金,使今人得睹當時雕刻作品均有富麗彩繪的真實麵貌。南北朝時期,佛教已深入廣被中國社會,上層貴胄與下層民眾無不敬仰,窟像寺塔,興建無已。無論石雕刻、泥塑作,均繪彩貼金,詳備繪藝,以供瞻拜。而石雕佛像未經埋藏者,色繪早已脫盡,唯龍興寺遺址窖藏,仍有成批作品留有彩色與金箔,彌足珍貴。龍興寺佛像中還有數件盧閤那法界之像,在佛身上不是裝繪袈裟膚色,而是施以繪畫,有精美細妙的說法、飛天、鬍人、地獄類圖像,是將繪畫、雕造兩大藝術形式結閤於一身瞭。這種特殊造像,體現瞭佛教中“法界”現於佛身之觀念,又在藝術形態上齣新創異,非常值得尊拜與欣賞。龍興寺佛像,造型樣式豐富,體現瞭北魏後期從秀像寬衣至薄衣顯體像型的變化,衣飾中既有稠疊密集,也有幾無紋褶之潔淨透體之作。
評分包裝完好送貨速度快···內容看過之後再追評
評分不錯 是正版!
評分龍興寺始建於北魏時期,是一處延續韆餘年的著名佛教寺院。窖藏坑位於寺院遺址的最北部,南北長 8.7米、東西寬6.8米,坑內有規律地埋藏有北魏、東魏、北齊至隋、唐、北宋時期的石灰石、漢白玉、花崗岩、陶、鐵、木及泥塑等各類佛教造像400餘尊。其中最大的高320厘米,最小的僅高20厘米。造像雕刻技巧高超,包括浮雕、鏤雕、綫刻、貼金、彩繪等多種技法。龍興寺佛教造像窖藏是迄今中國發現的、數量最多的窖藏佛教造像群。龍興寺佛教造像窖藏的發現,為研究中國佛教美術史提供瞭極為重要的的實物資料。青州龍興寺窖藏佛教造像的發掘是近年來中國境內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它代錶瞭自北魏至宋元時期中國佛教藝術的傑齣成就,為研究佛教在我國的傳播及雕塑、繪畫藝術的發展提供瞭珍貴資料。經過我館業務人員日復一日地整理、拼接、粘對,這些曾慘遭破壞的藝術珍品以嶄新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麵前。其中的佛像精品先後在美國、日本、德國、瑞士、英國、香港、北京、上海等地舉辦瞭精品展或大型專題展。當人們看到那些麵帶微笑的佛像、衣著雍容華貴的菩薩、呼之欲齣的飛天、生動活潑的護法和多姿多彩的荷蓮時,無不被其深深摺服。
評分很大一本圖冊,印刷精美,口水已久,買來慢慢翻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