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03
中国国民党大陆工作组织研究(1950-199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台湾学者根据解密档案,复述国民党特务在大陆活动的详细情况,完整呈现其组织架构、人事变化及决策机制,披露国民党特务召募、训练及在大陆活动的主要内容。
杨瑞春,籍贯为江苏省无锡县(出生于台北),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业,私立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硕士,私立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专门委员会退休。
自 序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第二节 文献回顾
第三节 研究范围及史料
第四节 关键词诠释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大陆工作组织沿革
第一节 改造时期(1950.8—1952.10)
第二节 二、六组时期(1952.10—1972.4)
第三节 大陆工作会时期(1972.4—1997.3)
第三章 大陆工作的召募、训练及对遗眷的照顾
第一节 大陆工作人员召募
第二节 大陆工作训练
第三节 大陆工作研究所
第四节 失事暨殉职遗眷的照顾
第四章 大陆工作内容
第一节 大陆党的“基本工作”
第二节 大陆党的“经常工作”
第三节 大陆党的“特殊工作”
第五章 重要决策会报
第一节 大陆工作委员会
第二节 光复会议
第三节 心战会报
第四节 “中央边疆工作指导小组”
第五节 “海外对匪斗争工作统一指导委员会”
第六章 直属或附属机构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电讯总台
第二节 “中央广播电台”
第三节 “匪俄问题研究中心”
第四节 中国大陆问题研究所暨《中国大陆》月刊
第五节 中国大陆问题研究中心
第七章 情报合作与交换
第一节 “中美联合情报中心”
第二节 “中泰情报合作”
第三节 “中菲”、“中日”、“中韩”情报合作
第四节 “中印(印度、印尼)”情报合作
第五节 与中南半岛(缅、越、寮)情报合作
第八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大事年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一、政党轮替引发反省与检讨
2000年3月,在“大选”中,长期执政的中国国民党遭受到败选的命运,终于把“执政权”拱手让给获得胜选的民主进步党。这个惊天动地的改变,尤其对于始终坚持“台独”主张的民进党,不免让民众为“中华民国”的存亡继绝,感到极度的忧心与不安。
“中华民国”真的会在我们这一代走入历史吗?在痛定思痛之后,我决定提早退休并重返校园重拾课本,除自我反省外,我要重新学习,重新认识这个先贤们艰辛缔造的历史。
政党轮替不仅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反省与检讨,也是引发笔者从事本项研究的原始动机。为什么说这是原始的动机呢?因为这个动机在本项研究主题提出前,就已不自觉的潜存着,等待第二个动机以诱导出本项研究主题。
二、一则公告带来研究动机
2002年台湾光复节,中国国民党在《中央日报》头版刊登了一则半版的广告,正式公开了数十年来“为国殉职”的380位中国国民党党员姓名,这项过去被列为极机密,“只能做,不能说”的事迹,终于透露出一些鲜为人知的信息。
看过这则公告的读者,相信有人抱着满怀感动的心情给予最高的敬意,但对大多数民众来说,却因不了解国民党此项工作的真实面貎,以致难于产生共鸣。不过对于这380人的家属、亲人而言,却留下了永远刻骨铭心的烙印,很不幸我的父亲正是这380人当中的一员。
身为家属,每当我带着沉痛及悲怆的心情,一遍又一遍的默念这些人的姓名时,我多么的想要为他们做点什么,可是我能做什么?有国民党情报之父尊称的戴笠,民国三十年4月1日,在“军统”成立九周年纪念日,向死难人公祭后有感而发:
何谓无名英雄?无名英雄即死难后,仍不能公开挂照片,称姓名,述经过。
1944年11月12日,在出席总理诞辰暨庆祝建党50周年大会时,戴笠再次训示道:
一部史书,是白纸与黑字合成的;我们在历史上的位置,是写黑字的白纸,而不是黑的字。历史如果没有白纸,黑的字就无处可写;这张写黑字的白纸,就是我们的清白家风。
原来这些人只是一张白纸,一张写“历史的白纸”。前“国防部”军事情报局局长丁渝洲,在其口述《丁渝洲回忆录》一书中,对“无名英雄”也曾有如下的一段描述,他说:
情报员是无名英雄。当敌后同志做出重大贡献后返国述职,由我单独接见,再亲手为他们佩戴奖章或勋章,旁边只有副局长及所属主管,他们的贡献是没有掌声的。当他们工作失败而遭逮捕时,我们也不能公开反应,只能寻求秘密协助。”
……
自 序
1949 年12 月,在内战中遭到挫败的中国国民党退台后,随着“冷战”的东渐,旋即开启了“反共抗俄”的序幕,全台响起了“打倒万恶共匪”的口号,到处贴满“检举匪谍,人人有责”的标语。此后数十年,“共匪”、“匪谍”等名称就变成了中共的代称,直到“冷战”结束。 同样的,海峡彼岸的中共,也曾把台湾定位为“蒋帮”、“国特”,敌对的双方,就此隔海相互指控较劲,并不时展开各种激烈的地下斗争。
在两岸军事冲突时期,“国特”一词,广义而言,泛指跟国民党及当局有关的人士,当然包含了党、政、军、特等;狭义而言,专指由国民党直接或迂回派遣的党务工作人员。不管是“国特”或“匪谍”,这些都是负面的称谓,最近大陆出版了《国民党特务活动史》一书,作者马振犊在后记中写道:“‘国民党特务’这一称谓,在‘文革’结束以前的中国大陆,就是集反动、毒辣、凶残、恐怖于一体的专有名词,也是在‘文革’中导致许多人及其家庭沦入万刧不复之地的最简单明了的罪名。” 本书研究的范畴,即以狭义的“国特”为主。本书原为笔者的硕士论文,正式篇名为《中国国民党大陆工作研究(1950—1990)》。
回顾上个世纪90 年代,随着苏联、东欧的解体,东西间长达半世纪的紧张对峙,终于走向了和解,“冷战”期间的各种情势及发展,也在档案开放及流通情形下,相关著作及论文,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开花结果。但是在“冷战”体系架构下的海峡两岸,虽然也有显著的变化,军事的对抗已较前明显缓和,经济的互补愈来愈密切,“外交”方面的竞逐,也随着马当局的“外交休兵”政策,似正渐进改善中,但距离真正的和平,仍有一段遥远而漫长的路。
……近年以来,随着空军“黑猫”中队、“黑蝙蝠”中队神秘面纱的相继揭露,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冷战”期间两岸在空中的激烈攻防,但是台湾对敌对期间的各种斗争,仍模糊不清,尤其是地下的斗争仍少有研究与认识,究其原因,乃由于事涉敏感,同时受到过去所谓的“白色恐怖”的影响,学者们多不愿碰触;其次,史料取得不易,更直接阻滞了该领域的开拓。
本书笔者定位为中国国民党党史,同时也是台湾史、两岸关系史及冷战史的一部分。全书共八章,除第一章及最后一章为绪论及结论外,主要内容由第二章到第七章组成;第一章绪论中研究架构,借用了大陆工作中三个不同层次概念加以应用,即“基本工作”、“经常工作”、“特殊工作”。有关第二章组织沿革及业务划分当做“基本工作”,其次把三、四、五、六章大陆工作人员的召募、训练、抚恤、大陆工作的内容、决策机制及外围机构视作“经常工作”。此外,第七章情报合作与交换视为“特殊工作”。第二章“组织沿革”,笔者依中央组织体系的变革,划分为三个时期,以便于学术讨论及叙述:(一)改造时期,(二)二、六组时期,(三)大陆工作会时期。本章对大陆工作业务的增减变化及人事的更迭,作了比较翔实的考证。第三章“大陆工作人员的召募、训练及对遗眷的照顾”,这是根据原始档案梳理出的一个轮廓,并从不同年代个案中以求了解大陆人员召募的方式及训练的内容。有关对殉职遗眷的抚恤及照顾方面,则依据相关法规、人员事迹及个案以求清楚的呈现。第四章“大陆工作内容”,主要依据训练教材、讲义、工作指导通讯等作为主要参考,并依据“基本工作”、“经常工作”及“特殊工作”三个层次,描绘出大陆工作的实质内涵。第五章“重要决策会报”,这是国民党大陆工作的决策机制,其最高战略方针受到国民党中常会及“国家安全局”的指挥监督及联系,但次要战略及战术则由数个重要的决策会报构成。本章选择了五个重要的会报系列为主轴,利用原始档案,显影出决策的模式及过程。第六章“直属或附属机构”,本章主要介绍大陆工作中五个重要的辅助机构,包括了与大陆特工联络的“电讯总台”、致力于心战广播的“中央广播电台”及其他三个具有智库性质的学术机构。第七章“情报合作与交换”,这是比较敏感也比较特别的一个章节,借用大陆工作内涵的三个层次概念,正好可列入“特殊工作”项目。不过受限于档案,只能零星的、片断的呈现,恐仍难窥全貎,尤其无缘窥见对手史料作为印证。不过从与各国合作个案中,仍然看到了许多极为珍贵的史料,对提升论文的价值帮助颇大。第八章“结论”,国民党的大陆工作究竟发挥过什么作用或功能,这本非本文讨论的范畴,但从机构本身的变革及存在与否,就已清楚地说明了其功能性。
本书几以原始史料构筑而成,论文的完成,乃拜台湾政党轮替之赐,如果没有轮替之刺激,笔者不会重回校园并投入相关的研究工作。如果没有国民党的下野,那些机密档案也不可能开放提供笔者研究。当然如果没有国民党副秘书长兼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的首肯、副主任徐新生、退休总干事王维亚的协助支持,笔者不可能开启本项研究的工作,在此致上最高敬意与谢意。
由于个人的鲁钝及“圈外人”身份,在研究过程中备尝艰辛,如果不是业师尹章义老师的鼓励、支持及悉心指导,笔者几乎半途而废,口试委员陈永发院士及王师纲领,更是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及指正,获益良多,实在不是感谢二字所能表达。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王吉林所长、张瑞德教授、陈立文教授、邵玉铭教授、陈鹏仁教授及政治大学刘维开教授、国民党党史馆邵铭煌主任等,所赐予关切及鼓励,由衷的表达感激。撰文期间众多前辈及“圈内人”接受访谈,因不便一一道出姓名,只有真诚的向这些无名英雄一并致谢。
我的父母亲,生逢战乱的年代,毕生在忧患中度过,父亲出生在长江尾,母亲的故乡却在长江头,他们的结合反映了中国近代的一场大动荡。父亲自黄埔军校14 期毕业后,即开始了毕生战斗流亡、流亡战斗的生活,直到被从海外押往大陆,并以反革命罪判处重刑。母亲则在我论文撰写期间以88 岁高龄在台去世,未能亲睹论文的出版,笔者深感悲痛。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兄姐淑凤、淑敏、瑞庭及弟妹秋月、崩龙、安安、美玲,我们一同走过那段艰辛的岁月,磨难让我们特别珍惜团聚在一起的日子。此外,更要感谢吾妻淑芳及两个孩子崇礼、崇志,当我在1992 年重返校园时,崇礼同时考上新店高中,崇志则尚在弘道中学三年级就读,正是他们成长的过程,如果没有他们勉为其难的支持及容忍,笔者很难熬过漫漫长夜。如今,淑芳已完成博士学位,崇礼已从东吴大学毕业,崇志也将在明年从辅大毕业,即将展开新的人生……
这本书终于出版了,由于“大陆工作”的隐秘性,我们不难想象,有许多工作是船过水无痕,不会留下档案的,有些可能是声东击西,笔者以“圈外人”身份撰著,不免会有隔靴搔痒之处,衷心期盼方家不吝指正,擦亮即将永沉地下的历史真相,也期盼更多学者投入这块新的园地。
杨瑞春 谨识于新店大坪林
本书笔者定位为中国国民党党史,同时也是台湾史、两岸关系史及冷战史的一部分。全书共八章,除第一章及最后一章为绪论及结论外,主要内容由第二章到第七章组成;第一章绪论中研究架构,借用了大陆工作中三个不同层次概念加以应用,即“基本工作”、“经常工作”、“特殊工作”。有关第二章组织沿革及业务划分当做“基本工作”,其次把三、四、五、六章大陆工作人员的召募、训练、抚恤、大陆工作的内容、决策机制及外围机构视作“经常工作”。此外,第七章情报合作与交换视为“特殊工作”。第二章“组织沿革”,笔者依中央组织体系的变革,划分为三个时期,以便于学术讨论及叙述:(一)改造时期,(二)二、六组时期,(三)大陆工作会时期。本章对大陆工作业务的增减变化及人事的更迭,作了比较翔实的考证。第三章“大陆工作人员的召募、训练及对遗眷的照顾”,这是根据原始档案梳理出的一个轮廓,并从不同年代个案中以求了解大陆人员召募的方式及训练的内容。有关对殉职遗眷的抚恤及照顾方面,则依据相关法规、人员事迹及个案以求清楚的呈现。第四章“大陆工作内容”,主要依据训练教材、讲义、工作指导通讯等作为主要参考,并依据“基本工作”、“经常工作”及“特殊工作”三个层次,描绘出大陆工作的实质内涵。第五章“重要决策会报”,这是国民党大陆工作的决策机制,其最高战略方针受到国民党中常会及“国家安全局”的指挥监督及联系,但次要战略及战术则由数个重要的决策会报构成。本章选择了五个重要的会报系列为主轴,利用原始档案,显影出决策的模式及过程。第六章“直属或附属机构”,本章主要介绍大陆工作中五个重要的辅助机构,包括了与大陆特工联络的“电讯总台”、致力于心战广播的“中央广播电台”及其他三个具有智库性质的学术机构。第七章“情报合作与交换”,这是比较敏感也比较特别的一个章节,借用大陆工作内涵的三个层次概念,正好可列入“特殊工作”项目。不过受限于档案,只能零星的、片断的呈现,恐仍难窥全貎,尤其无缘窥见对手史料作为印证。不过从与各国合作个案中,仍然看到了许多极为珍贵的史料,对提升论文的价值帮助颇大。第八章“结论”,国民党的大陆工作究竟发挥过什么作用或功能,这本非本文讨论的范畴,但从机构本身的变革及存在与否,就已清楚地说明了其功能性。
评分有意识的一本书
评分东西不错,好评,值得再次购买
评分政党轮替不仅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反省与检讨,也是引发笔者从事本项研究的原始动机。为什么说这是原始的动机呢?因为这个动机在本项研究主题提出前,就已不自觉的潜存着,等待第二个动机以诱导出本项研究主题。
评分政党轮替不仅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反省与检讨,也是引发笔者从事本项研究的原始动机。为什么说这是原始的动机呢?因为这个动机在本项研究主题提出前,就已不自觉的潜存着,等待第二个动机以诱导出本项研究主题。
评分资料比较详实。
评分不太好看,缺乏工作实际开展的历史,以静态的制度介绍为主。
评分虽然更多是材料铺陈,但对于感兴趣的人来讲还是真值当的!
评分好书
中国国民党大陆工作组织研究(1950-199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