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1
超越孤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被誉为20世纪卓绝、伟大的灵性导师,其思想在全世界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书是克里希那穆提具代表性的选集之一。每个人都会遭遇各种情绪和情感问题:孤独、恐惧、骄傲、愤怒、欲望……又总是想摆脱束缚达至心灵的自由。本书即是克里希那穆提对这种人生境况的思考。克氏以其独特的观察和领悟,应答了现代人所面临的种种人生困惑。
本书 一个人,尤其是现代人,必然身处与环境、他人、自我、社会的种种关系中,面临着种种生命的困惑。在本书中克里希那穆提以其独特的观察和领悟,探讨并有力应答了这些人生问题。
本书一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对话”、“作为一个人”等主题入手,引导人们进行探索和质询;第二部分深入细致地探讨了孤独、恐惧、骄傲、愤怒、欲望等任何人都会遭遇的情感或情绪问题;第三部分“自我和认同”,引导我们反观自身,去了解自我的运作方式和本质;最后一部分的主题是“自由”,要想达到心灵的自由,重要的是——独自沉思、认清自我。
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1895-1986),印度著名思想家、哲人,被誉为20世纪最卓绝、最伟大的灵性导师。终其一生,他几乎只做同一件事情:引导人们认识自我,让每个人尝试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
其作品目前已被译成47国语言文字,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目 录
编者序
引言
探 寻 对话
权威
作为一个人
情 感 恐惧
孤独
不满
骄傲和雄心
愤怒
内疚
欲望
幸福
自我和认同 自我和认同
自 由 自由
注释
孤独
我不知道你是否曾孤单过:当你突然意识到你同任何人都没有关系——不是心智上意识到,而是实实在在地意识到,这种意识就像这个麦克风一样实实在在——你处于彻底的孤立状态之中。任何形式的思想和情感都被封锁起来。没有任何人可以求助——神灵、天使全都隐于云后,云层消失了,他们也随之消失。你处于一种完全孤独的状态之中——我不会使用孤单这个词。孤单有完全不同的含义;孤单有它自身的美。说某人是孤单的,我们指的是截然不同的意义。你必须学会孤单。当人类将自己从组成社会结构的贪婪、嫉妒、野心、傲慢、成就、社会地位中解放出来——当他从所有这些中解放出来时,那么,他就是彻底孤单的。这是一件完全不同的事情。然后,才有极度的美存在,然后,人们才能感觉到巨大能量的存在。然而孤独却与这些不同。孤独是一种被所有事物彻底孤立的感觉。我不知道你是否体验过这种感觉。你愈是觉悟,你越是质疑、观看、询问、要求,你就愈是了悟它:在你意识的最深层,在各个层次,你感觉自己同外界彻底地切断了联系。这是最痛苦的事情之一——被能量巨大的孤独感吞没却无法超越它。孤独有生命力,它有动机,它固执、丑陋,因而我们采取种种形式来逃避它。如果我们异常聪慧,我们就写关于孤独的书籍,而不去思考孤独的问题;或者我们逃离它,用各种活动来娱乐自己,并且永不触碰它。然而它仍然潜藏在那里,就如同患上癌症的伤口,它在那里,不过潜伏着罢了。一个人必须实实在在地同它接触,不是口头上如此说,而是实际上同它接触。这种孤独是死亡的另一种形式。死亡不仅仅指生命的结束,没有答案,没有出路,也是一种死亡。这里还有一种死亡的形式:无休止地被困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活动之牢笼中——当你陷入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痛苦、自己的迷信观点、自己致命的日常习惯之中时。而且,未来五十年或更多年我们还会被困于这种自私自利、野蛮粗暴的活动之中:野心、竞争、对威望的追寻、地位、权利、贪婪和嫉妒。
我们生活在家庭的压力、与他人关系的压力之中。我们有性方面的压力、控制对方的需求、占有性依赖、依恋、嫉妒、焦虑、憎恨等等。那么,为何全世界的人们都如此生活?是因为他们懒惰、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因此他们才谈论关系,然而关系这个词对他们来说并不指任何事情?是因为习惯使然抑或是我们的传统便是如此?还是因为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冲破这种藩篱?也许这就是为何人们如此容易地就接受这种生活于冲突之中的原因之一吧。我们说的关系这个词指的是什么?它指的是联系、接触?你在使用接触这个词时——不仅指身体的、性的接触,更多地是指心理上的接触——它暗示着你实际上正同另外一个人产生心理上的接触。是这样的吗?或者说你正同你头脑投射出的这个人的镜像接触?该镜像是你在同此人交往三、五十年、不管亲密如否的一段关系中产生的,哪怕这段关系只持续十天也是如此。你制造出有关此人的镜像;它是由你的回忆、经验、你积累起来的有关她或他的知识的一种投射。这种知识储存于大脑之中,成为回忆,因此,你是在用你获得的有关此人的知识来观看这个人。你将这种知识投射到她身上,然后你看到你投射的镜像,因此你便认为你在同她接触,可实际上你不过是在同你思想投射的有关她的镜像接触。
我想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有时会了悟到——或许很少了悟到,因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总是如此活跃——头脑是空虚的。而当我们了悟了的时候,我们就会害怕这种空虚的状态。我们从不曾探究这种空虚的状态,也不曾深入研究过它。我们害怕,所以我们总是逃离它。我们给它命名,我们说这是“空虚”,这是“恐怖”,这是“痛苦”;须不知,这一命名的行为此时已经在头脑中制造出某种反应——恐惧、逃避和逃离。那么,我们的头脑能不能停止逃离,不给它命名,不赋予它词的意义,比如空虚这类词,因为我们有太多关于该词的或快乐或痛苦的记忆?我们能不能只是看着它?我们的头脑能不能了悟这种空虚而不给它命名,不逃离它,也不加以评判,只是同它和平共处?因为,这是,那才是真正的头脑。然后,没有正在观看的观察者;没有谴责它的审查者;有的只是一种空虚的状态——我们对其相当熟悉,然而我们所有人都回避它,试图用各种活动、用崇拜、用祈祷、用知识、用各种形式的幻想和兴奋来填满它。然而,当所有的兴奋、幻想、恐惧、逃避都停止,且你也不再为它命名,因此也不会谴责它时,那么,观察者和被观察的事物还有区别吗?毫无疑问,通过命名、谴责,头脑已经制造出一位独立于自身之外的审查员、观察者。但是,当头脑不给它一个词语、一个名字,不谴责它,不评判它,那么就没有观察者,只有一种我们称之为空虚的状态。
欲望
我们为什么遭受欲望的折磨?我们为什么要将欲望变成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有权力之欲望,有地位之欲望,有声望之欲望,有性之欲望,有积累财富之欲望,有渴求一辆汽车之欲望,等等。你说的欲望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人有欲望就不对呢?为什么我们会说我们要抑制欲望,或使欲望升华,总之我们必须得对欲望做些什么呢?我们试图找出答案。不要只是听我说,而是和我一起深入探寻,然后自己找出答案。欲望有什么错?你曾压制过它,不是吗?你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曾压制过欲望,因为你认为它不合适、不能令你满意,或者因为你认为它不道德,或者因为宗教书籍上说要找到上帝你一定不能有欲望等。传统说你必须压制、控制、支配欲望,因此,你就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约束自己。现在,让我们首先看看一个总是控制自己、压迫欲望、使欲望升华的头脑发生了什么。这样一种只关注自己的头脑将变得不敏感。尽管它还能谈论敏感、善良,尽管它会说我们得亲如兄弟、我们必须共创一个美好的世界及其他一些压制欲望之人所讲的毫无意义的话,但是这样的头脑是不敏感的,因为它不能理解它所压制之物。不管你是压制欲望还是屈服于欲望,二者本质相同,因为欲望仍旧存在。你可能压制对女人、对汽车、对地位的欲望;但是,不去拥有这些东西的强烈冲动——它促使你去压制对这些事物的欲望——本身就是欲望的一种形式。因此,当你陷入欲望时,你必须理解它,而不说它是对的或它是错的。那么,欲望是什么?我看见一棵在风中轻轻拂动的树,观看令我感觉愉快,这又有什么错?一只鸟儿在天空翱翔,那么观看其翅膀美丽的律动又有什么错?看看一辆构造完美、车身锃亮的新车又有什么错呢?仔细打量一位拥有匀称脸蛋且从其脸上便可读出善良、智慧和品位的漂亮女人又有什么错呢?但是人的欲望并不停滞于此。你的感知并不仅仅是感知,感受随之而来。一旦感受产生,你就会产生触摸它、接触它的欲望,然后,就会产生占有的冲动。你说“这太美了,我一定得拥有它”,因此,欲望的骚动就开始了。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只是观看、观察、了悟生活中美的和丑的事物而不说诸如“我必须拥有”或“我一定不能拥有”这样的话呢?你曾观察过任何事物吗?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先生?你观察过你的妻子、你的孩子、你的朋友吗——只是看着他们?你有没有观看过一朵花而不将其称之为玫瑰、也没有想过将它插在扣眼里或将它摘下来送给他人?如果你能够这般观察,而不带有任何由人类头脑所赋予的价值标准,那么,你将发现欲望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般可怕。你可以观看一辆汽车,发现它的美,而不会陷入欲望所带来的骚动和矛盾之中。然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极强的观察力,并不是漫不经心的一瞥所能成就。并不是说你不能拥有欲望,而是说头脑必须能够不带描述地去观看。它能在欣赏月亮时,并不即刻便说“这就是月亮——好美啊”,那么二者之间便没有头脑的喋喋不休。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将发现在忘我的观察、强烈的感觉与真正的喜爱之中,爱有其自身的行动,这种行动不是欲望之相互矛盾的行动。
……
编者序
1993年春,克里希那穆提美国基金会请我编一部吉度·克里希那穆提的演讲和作品集,他们认为应该出一本让哲学家和哲学研究者都能特别感兴趣的选集。这个请求让我回想起早在二十年前,自己深觉领悟克氏言论之难,而他的言论又与我身为一名哲学家所从事的工作颇有渊源,对此我多少有些诚惶诚恐。首先,我的顾虑是有事实依据的:克氏之思想与学院哲学,特别是具有思辨传统的哲学毫无交集。原因很简单:克氏对陈述理论不感兴趣,而理论是学院哲学的全部;其次,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分析哲学家这一身份似乎让我在领悟克氏思想上更觉力有不逮,其个中缘由比较复杂,直到现在仍不明朗。在我看来,困难的核心是我能否理解克氏的思想取决于克氏的表述是否“清楚”。所谓的“清楚”,就是我能从自己习得的分析哲学的方法去解读他的言论,而事实上这种方法让我陷入理解的泥沼。(想必我的困惑与佛学大师在下文的《作为一个人》一章中遇到的问题类似)。
最终我还是打消了顾虑,来编写这部选集。因为我发现自己已深受克氏思想的感染和教化,也意识到他的思想与我在哲学,特别是自我和个人认同等哲学领域的学术兴趣息息相关。比如,我认为克氏对于认同的体察,对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区分的看法,与“后帕菲特式”的关于生存之重的忧虑有必然的联系。并且,抛开克氏之言论与学术哲学的联系,我认为他所说的非常重要。
其他方面也有不同的顾虑。克里希那穆提信托基金会(英国)担心如果我过多强调克里希那穆提对自我及与自我密切相关主题之言论,就有可能误导读者,使他们认为克氏的谈话内容仅限于此。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克氏关注的领域及其广泛,就如生命般变幻多姿。本选集目的不在于用一种平衡的视角去看待克氏的言论,而只是展示其言论中最让哲学家和哲学研究者感兴趣的那一部分。读者若有兴趣的话,也可以从克氏其他的著作中找到更有代表性的选集,许多选集现在都可以买到。
本选集着重强调了克氏关注的几个问题,且它经过大篇幅的编辑修订。之所以要大费周章地编辑这些选段,主要是因为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来自克里希那穆提与现场观众的对话。在这些对话中,他的思维经常会被问题或被听众的反应打断。在回答问题时,克氏有时会不按常理出牌,他会着眼于原来的主题思想而不是受众感兴趣的方面。所以,为了阅读的顺畅,我把在我看来有损于克氏思想连贯性的话语作了大量的删节。诚然,在这一过程中我可能无意中曲解了其原意。但事实上任何想要看一看该书所删节之内容的读者也都会这么做的,所以这一点让我稍感宽慰。克里希那穆提信托基金制作了一张光碟,里面包含了克氏从1933年至1986年间出版的所有著作。本卷所有的选集都源自这些作品。
许多人对本书的编撰给予了极大的帮助。特别是克里希那穆提美国基金会的汤姆·赫格斯塔德,他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而且还参与了文章的选择和修改工作。弗洛德·斯汀、迈克尔·隆美尔、凯思琳·奎因、希拉里·罗德里格斯、雷·麦科伊,罗摩·劳·帕普,以及马克·李亦对本书的编纂做出了巨大贡献。出版一本克氏选集的想法最早是奥尔滨·帕特森提出的。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几位朋友,他们大多是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之前对克氏的著作并无了解,但在读了本选集的初稿后,都积极热心地提出了批评意见并给予了鼓励。他们是艾伦?斯代尔斯、理查德?加纳、安娜?塔姆、米歇尔?希金博萨姆、林恩·伯恩斯坦、约翰·巴勒斯、塔拉·布拉奇、玛加利·西奥多、史蒂夫·弗莱西曼、蒂娜·安格尔、苏佩里亚·戈雅和乌达雅。
购物感受不错 信任京东自营
评分挺好的,在慢慢观看。
评分质量很好!
评分发货速度快,质量好,看着像正版
评分人就应该超越孤独 享受孤独 不应该自暴自弃 这本书 会让我学到更多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好评。讨厌字数限制。
评分京东送货 很速度 无损坏 非常棒
评分
超越孤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