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5-20
全宋笔记(第6编·7)(繁体竖排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為善者不云利,逐利者不見善,舜、跖之徒自此分。捨生取義,固不可得;見利思義,聖人亦取之。殆哉!不可言况可為乎?孟子答梁惠王之言至矣。
评分欲去病,则正本,本固则病可攻,药石可以効;欲齐家,则正身,身端则家可理,号令可以行。固其本,端其身,非一朝一夕之事也。
评分口腹不節,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评分外事無大小,中慾無淺深。有斷則生,無斷則死,大丈夫以斷為先。
评分有遇能悔者,不失為君子;知過遂非者,其小人耳!
评分口腹不節,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评分事亲有隐而无犯,事君有犯而无隐,事师无犯无隐,圣人不易之论也。古之所谓犯者,以己所见而陈之于君,不以犯上马犯也;后世所谓犯者,处卑位而言非其职,徒以沽名之心,务行其说,直前诋讦,无益于世。愚以谓若能以事师之道事君,无隐则不敢逢君之恶,无犯则不忍暴君之失。谏可行言可听,膏泽可下于民,不亦美欤?
评分制科六题,旧以四通为合格。淳熙四年,李仲信之弟季修塾复举贤良方正,南士颇嫉之,而近习贵又恐制策之或攻己也,共摇沮焉。会台守赵子直举宣教郎姜凯"一三",信守唐与正举迪功郎郑建德,吏部侍郎赵粹中举毫州布衣马万顷应诏。上问辅臣:“故事,召试贤良尝有黜落者否?”执政对曰:“昨来召试,止李重一人,他日若试数人,须有优劣。”既而,潘察院又上章言:“制科论策,皆镗窗著述之文,而策限三千字,亦岂无平日待对之语,惟六论一场,所当加意。若罢注疏命题,而复以四通为合格,则与应进士举一场试经义五篇者有何异。”试之日,有诏以五题通为合格。是岁始命糊名誊录,如故事。所试六论:一曰因者君之纲,二日《易》数家之传孰优?三日前世历法多差,四曰十二节备如何?五日王学本贾氏,六曰动静繁寡如何?后二日,考试院言:“试卷内多有不知题目出处,及引用上下文不尽,止有仅及二通者。”上命赐束帛,罢之。举者周益公辈皆放罪。或曰:“故事,六题一明一暗。”上下文有度数及事数,谓之暗师。是时,舍人钱师魏素与周、李诸人异趋,且承嬖近旨奏言:“制举甚重,须稍难其题。”御笔因差师魏考试,故所命皆暗题云。仁父时为礼部侍郎、同修国史,仲信为著作郎。未几,仲信被旨考上舍试,因策问本朝制科典故,有云“苏洵辈皆尝黜落,富弼、张方平识题意”。
评分外事無大小,中慾無淺深。有斷則生,無斷則死,大丈夫以斷為先。
全宋笔记(第6编·7)(繁体竖排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