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人物+民国大人物:文人卷 套装两册 滕征辉 著 历史书籍 中国史

民国大人物+民国大人物:文人卷 套装两册 滕征辉 著 历史书籍 中国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滕征辉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慧思文创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2013
商品编码:1132549213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民国大人物

适读人群 :文史类读者,青少年学生

  ★ 首部传神勾画民国三百大人物群像的呕心力作!

  ★ 岳南、余世存、张鸣、解玺璋、冯仑、郭凡生、马勇、袁腾飞……联袂推荐!

  ★ 民国时期,中西文明激烈碰撞,日本帝国主义侵我中华,中国人面临着亡国、亡族、亡文明的极度危险。一批民国大人物,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时刻,共同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而抗争,他们的人生浮沉与命运变迁,值得今天的人们去深思;他们的担当、风骨与精神,值得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铭记。

  ★ 《民国大人物》讲述的是民国时期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人物的人生浮沉。所写人物囊括了民国时期在政界、军界翻云覆雨的知名人物,包括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宋美龄、张学良、汪精卫、李宗仁、白崇禧、戴笠、杜月笙等近七十人。

  ★ 作者批阅史料,用擅长的“段子体”写法,选取每个人物一生中重要的节点和具代表性的故事,用传神之笔勾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命运变迁,辅以珍贵的民国老照片,真实可感,好读可信,揭示被人刻意隐藏的历史真相,着力表现身处大时代的杰出人物的风骨与情怀,旨在绘就一幅关于民国大人物的精妙群像。

  ★ 吾曹不出,如苍生何?走近风云变幻的民国大时代,品读民国大人物的担当、风骨与人生。

民国大人物:文人卷

1. 全面、传神勾画民国大师群像,再现民国大师的风骨、情怀与人生。 
2. 岳南、余世存、张鸣、解玺璋、冯仑、郭凡生、马勇、袁腾飞……倾力推荐! 
3. 作者批阅史料三载,用擅长的“段子体”写法,选取每个重要文人一生中重要的节点和具代表性的故事,用传神之笔勾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命运变迁,辅以珍贵的民国老照片,真实可感,好读可信,揭示被人刻意隐藏的历史真相,着力表现身处大时代的民国大师的风骨与情怀,旨在绘就一幅关于民国大师的精妙群像。

   内容简介

《民国大人物

  《民国大人物》是《民国大人物》第1部,讲述的是民国时期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人物的人生浮沉。所写人物囊括了民国时期在政界、军界翻云覆雨的知名人物,包括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宋美龄、张学良、汪精卫、李宗仁、白崇禧、戴笠、杜月笙等近七十人。

  作者用擅长的“段子体”写法,选取每个人物一生中重要的节点和具代表性的故事,用传神之笔勾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命运变迁,辅以珍贵的民国老照片,真实可感,好读可信,揭示被人刻意隐藏的历史真相,着力表现身处大时代的杰出人物的风骨与情怀,旨在绘就一幅关于民国大人物的精妙群像。

民国大人物:文人卷

本书是《民国大人物》系列第二部,讲述的是民国大师的风云往事、人生浮沉。所写人物囊括了民国时期在文学、思想、学术等领域的知名人物,包括鲁迅、辜鸿铭、王国维、陈寅恪、钱穆、吴宓、傅斯年、张恨水、沈从文、钱锺书、林徽因、张爱玲等六十一人。 
作者用擅长的“段子体”写法,选取每个人物一生中重要的节点和具代表性的故事,用传神之笔勾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命运变迁,辅以珍贵的民国老照片,真实可感,好读、有趣、可信,还原人物的本真性格,着力表现身处大时代的文人的风骨与情怀,旨在绘就一幅关于民国大师的精妙群像。

   作者简介
滕征辉 

辽宁盖州人,中国社科院博士。 
人生经历十分丰富,先后涉足学界、政界、商界。读书广博,著作颇丰。自2011年起,陆续出版《段子》系列,其独树一帜的幽默而有内涵的写法,深受读者喜爱和认可。 
作者尤喜民国历史和人物,常年多有涉猎。近年来披阅史料,潜心创作《民国大人物》系列,意在用简练、幽默、有趣的笔法为民国三百位大人物勾画群像。

   目录

《民国大人物

序言:大时代,大人物
一、枭雄应势而起
袁世凯:民国第1枭雄
徐世昌:却负黄花号菊人
段祺瑞:求人不如求己
冯国璋:平生志在温饱
王士珍: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
段芝贵:民国第1皮条客
张勋:你爱我么?
二、吾曹不出,如苍生何
孙中山:民国国父
黄兴:投笔方为大丈夫
陈其美:上海滩风流都督
宋教仁:桃源何处寻渔夫
廖仲恺:国民政府“财神爷”
胡汉民:书生意气防肠断
章太炎:疯狂的泰斗
于右任:落落乾坤大布衣
蔡锷:流血救民吾辈事
李烈钧:万象眼中收
三、乱世掌国
蒋介石:掌握中国的秘密
宋美龄:权力的真正滋味
宋子文:民国国舅
孔祥熙:民国第1连襟
陈果夫:不学有术的奇人
戴季陶:中国的戈培尔
戴笠:世界第1间谍
四、一时多少豪杰
黎元洪:被迫上任的首义都督
曹锟:鸿鹏高翔万里心
吴佩孚:第1个登上《时代》周刊的中国人
孙传芳:仆人没有好东西
张作霖:有土也不能给日本人
张宗昌:“三不知”将军
韩复榘:鞋小太挤脚
石友三:被活埋的无耻之徒
孙殿英:会撒钱才是一流学问
徐树铮:江声澎湃恨谁知
杨增新:过河卒子
盛世才:民国“新疆王”
马步芳:西北群马一台戏
五、浮沉几度秋
李宗仁:匹夫一人系天下安危
冯玉祥:总是换张儿,很难和得上大牌
阎锡山:在三颗鸡蛋上跳舞
张学良:我的事情是到36岁
郭松龄:请视此血道而来
陈炯明:全凭一寸赤心知
李济深:及身要见九州同
陈济棠:得机失机南天王
唐继尧:东大陆主人
龙云:武术家“云南王”
张发奎:一个香炉一个鬼
程潜:几起几落数十年
刘湘: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刘文辉:如果县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
杨森:只恨岁月催人老
唐生智:千万别拜把子
何键:人生能有几何
六、时也?命也?
溥仪:晚清儿皇帝
郑孝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汪精卫:从刺杀到被刺
陈璧君:但愿在牢房中送走Z后的岁月
康有为:残缺的“圣人”
梁启超:善变的引路人
唐绍仪:中国第1任总理
张謇:状元实业家
张澜:百姓笑破不笑补
蔡元培:留取心痕永不磨
杨度:万变不离其宗
杜月笙:别人存钱,我存交情

民国大人物:文人卷

一 人总得有点信仰 

王国维 千古艰难唯1死 
马相伯 叫了一百年也没把中国叫醒 
梁漱溟 吾曹不出,如苍生何 
傅斯年 霜红一枕已沧桑 
闻一多 愤怒出诗人 
鲁 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 
田 汉 这一条汉子 
朱光潜 走抵抗力Z大的路 


二 真名士,自疏狂 

刘师培 卿本佳人 
刘文典 真名士自狂狷 
辜鸿铭 古老中国的Z后一个代表 
熊十力 举头天外无我般 
钱玄同 该死的四十岁 
黄 侃 便是飘零也感卿 
马一浮 报答平生未展眉 
叶公超 酒热深杯细细斟 
萧 军 拉蛋倒吧 
钱锺书 爱『吐槽』的大师 
叶楚伧 民国酒徒 
李宗吾 厚黑教主 


三 当爱已成往事 

赵元任 教我如何不想她 
吴 宓 多情总被无情恼 
郁达夫 生怕情多累美人 
徐志摩 不带走一片云彩 
林徽因 万古人间四月天 
张爱玲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衣袍 
胡兰成 『民国贾宝玉』 
丁 玲 你再亲亲我 
萧 红 一个文青到『女神』的传奇 
苏 青 漂亮多情的男人啊 
朱生豪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四 愈真反而愈纯 

张恨水 民国第1写手 
周作人 只欠工夫讲吃茶 
沈从文 乡下人的甜酒 
冰 心 一片冰心何处 
傅 雷 高贵是一床棉被的厚度 
叶圣陶 永远的小学教师 
许地山 耶稣就像落花生 
老 舍 春风把春天吹跑 
朱自清 荷塘月色下的蝉鸣 
曹 禺 遗失的通灵宝玉 
戴望舒 永远走不出那条幽深的雨巷 


五 千金易得,真理难求 

钱 穆 师道者尊严 
梅贻琦 没人愿意倒霉 
张伯苓 鲜花何妨粪水浇 
金岳霖 好大却不喜功 
陶行知 从知行到行知 
竺可桢 杏花疏影里的笛声 
蒋梦麟 北大『功狗』 
马寅初 人口论的急先锋 
冯友兰 做老实人更难 
李 济 人类学的好处 
陈寅恪 四海无人对夕阳 


六 心宽了,境界就高了 

丰子恺  心大了,事都小了 
李叔同  不为自己求安乐 
林语堂  幽默大师的理想生活 
梁实秋  杀人不是菜刀的使命 
潘光旦  永不放弃的人生 
张伯驹  半世如经说法场 
虚云禅师 山河大地是如来 
苏曼殊  世界这么乱,荒唐给谁看

   精彩文摘

《民国大人物

  黄兴:投笔方为大丈夫
  曾左以来,湖南人英豪辈出,章士钊评价为有特性,总结道:“好持其理之所自信,而行其心之所能安;势之顺逆,人之毁誉,不遑顾也。”变成左宗棠的话,就是骡子性格“一意干将去”。民国,Z初就是南方各省反对清政府的革命,广东领风气之先,但真正不顾性命干事的,还是湖南的华兴会一众志士,带头大哥正是黄兴。后来江浙人士领导民国,Z终却是“湖南出了个毛泽东”,算是对湘人的天道酬勤吧。
  1874年10月25日,黄兴在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的一个乡绅家庭诞生。父亲黄筱村是晚清秀才,母亲罗氏出身名门。在2男4女中,黄兴Z小。黄兴自幼对八股文深恶痛绝,考科举只是为了安慰父母,有回和姑父胡雨田、同乡刘石介同考,黄兴接连完成了两篇文章都不满意,谁知被胡、刘拿去,发榜时都中了,自己却名落孙山,直到22岁才中了秀才。相反,黄兴特别喜爱武术,曾拜师学习巫家拳,虽不是万人敌,等闲人也是近不了身。他自己说:“朝作书暮作书,雕虫篆刻胡为乎?投笔方为大丈夫!”
  在张之洞的推荐下,黄兴24岁入武昌两湖书院读书,开始认同维新运动,接受变法思想。期间,他很受院长梁鼎芬的赏识,私谊甚笃。武昌起义后,黄兴曾劝老师一起革命,梁鼎芬叹道:“士各有志,余亦不再费词。从此子为子之革命党,余为余之大清臣,各行其是也。”
  黄兴毕业后,1902年赴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习,创办了《游学译编》,次年5月回国,在母校结交了宋教仁、章士钊等师弟,因发表革命演说,被武昌府知府兼两湖书院院长梁鼎芬奉令驱逐出鄂省。黄兴行前,将随身携带的4000余册《革命军》和《猛回头》,分发到社会各界,埋下了革命火种。黄兴返湘,马上创办了日语学校“东文讲习所”,继续大量翻印革命书籍。
  1903年11月4日,他以过三十岁生日为由,卖掉自家庄园36亩,邀集刘揆一、章士钊、宋教仁、胡瑛、张继等十二人,在长沙坡子街附近集会,以兴办矿业为名,成立了华兴公司,口号是:“同心扑满,当面算清。”次年2月15日,华兴会在长沙西园寓所正式成立,他被公推为会长,以“驱逐鞑虏,复兴中华”为口号。一日,他与两湖哥老会大龙头马福益论交,马手里有10万徒众,却缺乏思想引导,一拍即合之下,表示愿意追随。黄兴当即吟出了“结义凭杯酒,驱胡等割鸡”的诗句。
  华兴会反复商议,决心在慈禧七十大寿那天起事。黄兴将自家300多亩田产出售,买来长枪500支、短枪200支,还有大量炸药,准备炸死参加庆典的湖南省文武官员。不料有叛徒泄密,他们只好流亡到了日本。
  1905年7月,孙中山从南洋到东京后,想拉杨度加入革命党,杨度就是不答应。临别时,孙中山说:“到底谁的主张正确,就让时间去证明吧!”杨度忽然说:“我有个老乡,你们俩主张差不多,没准能相得益彰!”杨度所说的正是黄兴。
  在华兴会的大力支持下,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黄兴提议:“公推孙中山先生为本会总理,不必经选举手续。”从此,孙中山做精神领袖,黄兴负责发展革命分子,组织各地武装起义。
  1906年冬天,同盟会发生了著名的“国旗事件”,孙中山主张用青天白日旗,黄兴认为和日本太阳旗相近,是在效法日本,坚持用井字旗,以“示平均地权意”。二人相争不下,几乎为此决裂,但黄兴始终顾全大局。
  1907年夏,同盟会在越南河内开会,策划南方起事,黄兴亲自发动并指挥了钦州起义、镇南关起义、河口起义,屡败屡战的情况下,决心在广州搞一次大的,毕其功于一役。
  黄花岗起义前,周来苏怕海关盘查,将从日本购得的七十余支精良步枪全部扔入近海,造成武器匮乏。800名敢死队员只到了100多人,十路兵马变成了一路。不料,谭人凤却从香港赶到广州,要求加入。黄说这是敢死队,谭年纪太大就算了,谭闻言大怒:“难道你们敢死,我就怕死吗?”他不懂枪械,摆弄中突然走火,黄见状说:“谭胡子不行!”才劝住了他。
  此时,所有人都知道这次肯定是凶多吉少,但为了向华侨立信、向同志立胆、向清廷立威,1911年4月27日,黄兴给孙中山留下了一封绝命书后,连发三弹,率敢死队攻入了两广总督府,Z终惨烈失败。义士潘达微收殓殉难者,共得遗骸八十余具,查实身份的有七十二,合葬在广州城东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兴被飞弹打断了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女革命党徐宗汉亲自为他包扎,并一路掩护他到香港治伤。由于手术时身边无亲人,徐宗汉就假称是他的夫人而签字。出院后,二人正式结为了夫妇,后生有二子。黄兴19岁娶了廖淡如,生养了5个子女,都很有为,长子黄一欧也是老同盟会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爆发起义,10月28日黄兴到达汉口,任战时总司令指挥作战。丢失汉口后,他主张转攻南京,遭当地革命党人反对,便辞职去了上海。不久,上海、苏州、杭州及南京相继光复。12月4日,宋教仁、陈其美等各省代表以投票的方式,议决孙中山归国主持大政。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黄兴任陆军总长兼任参谋总长,授大元帅军衔。
  清政府虽然被推翻了,居心叵测的袁世凯同样想搞独裁统治。某次,黄兴劝说袁世凯加入革命党,并许诺推举他为领袖。袁世凯不便作答,回来对杨度说:“你看我像个革命党的模样吗?假如他们不坚持责任内阁,我也可以做革命党。”等他刺杀了雄才大略的宋教仁,孙、黄愤而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不久运动失败,黄兴再次流亡日本。
  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另组中华革命党,规定入党者须盟誓效忠,黄兴拒绝加入。不少人劝他另组一个政党,黄兴回答:“领袖惟有孙中山,其他不知也!”随后,黄兴去了美国,为蔡锷的云南讨袁护国军筹措军饷。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黄兴也积劳成疾,因胃出血入院,10月31日在上海去世,时年仅42岁。孙中山亲自主持治丧活动,次年将他国葬于长沙岳麓山下。长沙政府还把原来的坡子街改名“黄兴路”。章太炎曾写下挽联:“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袁世凯对南方革命党四大领袖有过一次评价:“孙氏志气高尚,见解亦超卓,但非实行家,徒居发起人之列而已。黄氏性质直,果于行事,然不免胆小识短,易受小人之欺。蔡锷远在黄兴及诸民党之上,此人之精悍即宋教仁或亦非所能匹。”
  说起来,黄兴虽勇于任事,但不肯权谋任大,确实留下很多遗憾。如果他的搭档宋教仁不死得那么早,民国之事尚不可轻易断之。

民国大人物:文人卷

王国维:千古艰难唯1死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满街晃来晃去的辫子好像一夜之间消失了,那玩意儿不仅丑陋,打理起来也麻烦,不卫生。当然,也有老顽固不肯就范的。那时举国还剩下两条著名的辫子,一条在北大,一条在清华,前者是辜鸿铭,后者是王国维。辜的辫子不免标新立异,而王国维则是在为清廷守节。 
1927年6月2日上午,王国维从清华园出来,雇了一辆驴车来到颐和园,缓步走到“鱼藻轩”停下,慢慢吸完一支哈德门香烟,突然一头扎进水中。池水仅没膝盖,但淤泥积得很深,他的口鼻都被堵住,很快就窒息而亡了。园丁等人拖他上来,发现他的内衣还没有完全湿透。王国维身上带有遗书,开头便说: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对于王国维的死因,众说纷纭:一说是为清王室殉节;二说是为文化求亡;三说是担心北伐军迫害;四说是欠罗振玉的钱还不上……每种说法都有大量的论据支持,真相愈发显得扑朔迷离。在投湖自尽之前,王国维从未到过颐和园,为什么要选择在那个地方自杀呢?《诗经?小雅》中有“鱼在在藻,依于其蒲”一句,郑玄对此曾有如此解释:“藻,水草也。鱼之依水草,犹人之依明王也。”王国维是当世第1国学大师,自是明了“鱼藻轩”之意,看来殉节之志无可置疑。 
1877年12月3日,王国维出生于浙江海宁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王乃誉博学多才,却难得功名,对儿子寄望甚大。王国维自幼体质羸弱,性格忧郁,而且家里人一直为死神笼罩:王国维四岁丧母,继而丧祖父、丧父,成家之后又丧妻,八个女儿夭折了六个。王国维一生坎坷,饱经悲痛,对人生的变幻充满了疑问,选择了从事哲学思考工作。 
王国维七岁入私塾,十一岁学习八股,十六岁参加海宁岁试,以第二十一名考中秀才,为“海宁四才子”之首。然而,他先后两次考举人都名落孙山,无奈做了私塾先生,又因和雇主不睦而辞职。1898年,王国维来到上海,学习德文、英文、日文等,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原著,尤其喜欢尼采和叔本华,他觉得西洋人热衷追随欲望,物极必反,Z后将导致毁灭。其间,他担任《时务报》的书记兼校对以维持生计。 
头上虽有小辫,王国维内心却通达无碍,并没有什么辫子。他不想做个搜集整理资料的二流学者,而是想探求哲学真理。1908年,他发表《人间词话》,用西方美学评论中国文学,提出了做学问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1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他说,人的一天恰如一生,都是由朝气落到暮气的过程,所以,王国维上午读经典考据,午后读史传,晚上则读些诗词杂记。 
王国维用叔本华思想分析红楼人物,所谓“玉”,即为“欲”,宝玉谐音“饱欲”,黛玉谐音“待欲”,《红楼梦》是本解脱之书,讲的是贾宝玉离假归真、归还欲望的过程,解脱之道在于出世,通过自杀是不行的。他认为,书中Z终可以达到解脱的只有三个人:惜春、紫鹃和宝玉。奇怪的是,民国大师普遍推爱紫鹃,大概是因为紫鹃真善到了**,有了出尘之美吧。 
王国维业余时间在东文学社学习日语,结识了影响他一生的朋友——罗振?玉。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