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及礼仪/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附CD-ROM光盘1张)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Etiquett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内容简介
《人际沟通及礼仪/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为卫生管理专业首次编写,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人际沟通篇,共六章,系统介绍了人际沟通概述、人际沟通及相关理论、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管理沟通、卫生管理工作中的沟通艺术。下篇为礼仪篇,共四章,简明介绍了礼仪概述、个人基本礼仪、交际礼仪、公务礼仪。
作者简介
隋树杰,1961年3月生,黑龙江省哈尔滨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东北地区护理教育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护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市护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华护理教育》、《护理学报》编委。
从事高等护理教育教学工作16年,长期从事护患沟通、护理管理、护理学基础等课程教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护患沟通、人才培养模式、护理实践教学。主编、参编国家规划教材5部,出版译著、专著5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各级各类课题8项,获得各级科研教学成果12项。
王茜,1968年10月生,湖北十堰人。教授,现任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医药学院卫生管理与卫生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医药学院医学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十堰市医学人文学会秘书长、十堰市社科联学术委员。
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至今26年。长期从事医患沟通、逻辑学、社会学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语言学、医学社会学。在核心或统计源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已主持或参与完成了10多项省部级以上的科教研项目。编写教材3部。是国内较早开展对医学语言研究的专家之一,在医患会话分析上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2011年被评为十堰市“社科英才”。
杨立群,1961年11月生,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医学院护理学院院长。齐齐哈尔市护理学科带头人。全国高等护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省护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齐齐哈尔市护理学会副理事长、齐齐哈尔市护理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编委。齐齐哈尔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黑龙江省卫生系统首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黑龙江高等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奖。
从事护理教学32年。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2篇,EI1篇。出版国家规划教材5部。获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篇 人际沟通篇
第一章 人际沟通概述
第一节 沟通概述
一、沟通的含义与类型
二、沟通的基本要素与基本模式
三、沟通的特点与功能
第二节 人际沟通概述
一、人际沟通的含义与类型
二、人际沟通的层次与特征
三、人际沟通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管理沟通概述
一、管理沟通的含义
二、管理与沟通的关系
三、管理沟通的内容与原则
四、管理沟通的影响因素
五、管理沟通的作用
第二章 人际沟通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 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理论
一、人际关系的含义
二、人际关系的特点与行为模式
三、人际交往的需要与动机
第二节 人际认知理论
一、人际认知的含义
二、认知印象的形成与心理效应
第三节 人际吸引理论
一、人际吸引的含义与过程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第四节 人际沟通相关理论在卫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人际关系与交往理论在卫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二、人际认知理论在卫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三、人际吸引理论在卫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第三章 语言沟通
第一节 口头沟通
一、口头沟通的含义与特点
二、口头沟通的基本类型
三、口头沟通的过程与技巧
第二节 书面沟通
一、书面沟通的含义与特点
二、书面沟通的基本形式
三、书面沟通的策略
第三节 网络沟通
一、网络沟通的含义与特点
二、网络沟通的形式
三、网络沟通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第四节 演讲
一、演讲的类型
二、演讲的组织
三、演讲的艺术技巧
第五节 语言沟通在卫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口头沟通在卫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二、书面沟通在卫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三、网络沟通在卫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四、演讲在卫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第四章 非语言沟通
第一节 非语言沟通的基本知识
……
下篇 礼仪篇
参考文献
中英文名词索引
精彩书摘
当然,并非所有邻近的空间距离都会导致人际吸引,人际吸引的产生还有赖于邻近对象本身的性质。如果邻近的人并不对个体产生人际吸引,邻近只能增加不喜欢的程度,现实中也常常发生以邻为壑的现象。邻近是空间的、物理性因素,而人际吸引属于心理范畴,二者之间的作用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因此,空间邻近对人际吸引的作用不能被任意地夸大,只有当个体对邻近者有积极性评价时,邻近性才会增加吸引力。
(2)交往频率:这是伴随着空间距离出现的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人们彼此之间交往频率越高,越容易形成较密切的关系。在人际关系形成的初期,交往频率对素不相识的人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扎琼克做了一项探讨交往频率与人际吸引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他将12张受试者不认识的人的照片随机分为6组,每组2张,按以下的方式展示给受试者:第一组的2张照片只看1次,第二组的2张照片看2次,第三组的2张照片看5次,第四组的2张照片看10次,第五组的2张照片看25次,第六组的2张照片受试者从未看过。结束后将全部12张照片再重新对受试者出示,并要求所有受试者按自己的喜欢程度将照片排成顺序,结果发现,那些被看次数愈多的照片,被选择排在前面的机会也愈大。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上述研究过于专注于交往的频率对吸引的作用,而淡化了人们之间交往的内容、交往的性质、交往对象的特征等。实际上,交往频率对人际吸引的作用也是在一定范围内,受很多复杂因素影响的。
2.结群人是群居性动物,人类社会自诞生起,人们就开始结成群体进行活动,共同努力奋斗满足各种需要。结群的需求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而且这种需求有相当大的个体差异。有人喜欢孤独,有人喜欢社交;有人喜欢安静,有人喜欢活动。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和时间所表现出来的结群需求也有所变化。因此,在交往过程中,当彼此的时空距离较近且有结群需要时,双方会对彼此交往产生渴望、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予对方热情的回馈,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反之,双方没有结群需要,即使时空距离很近也会形同陌路。
3.体验人际交往中的体验是导致人际吸引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往往更加喜欢那些令人愉快或惬意体验的人。体验着重表现在交往者对待交往对象的态度上。个体体验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受个人的知识、经验、个性等因素的影响,影响着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的确在有意无意地对交往对象进行评价和选择。我们应不断提醒和控制自己,尽量客观地评价交往对象。一般来说,人们较喜欢积极向上的乐天派,从他们那里可以感染轻松愉快的情绪,如果这样的交往过程不断强化,将会增加交往对象的吸引力。然而,如果遇到忧愁、悲伤或焦虑的人,人们的情绪也会受到感染,往往人们宁愿选择退避三舍并消除与他继续交往的动机,这样的人际交往就产生不了人际吸引力。由此可见,交往动机决定交往行为,交往体验决定交往效果。
……
前言/序言
人际沟通及礼仪/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附CD-ROM光盘1张)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Etiquette]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人际沟通及礼仪/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附CD-ROM光盘1张)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Etiquett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