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堰塞湖及其風險控製》以“512”汶川地震堰塞湖為已經對象,開展瞭針對堰塞湖及風險控製的研究,進行瞭野外考察、監測、室內計算,研究瞭堰塞湖發育環境、堰塞湖基本特徵與分類、堰塞湖形成條件與形成機理、堰塞壩穩定性評價、堰塞湖潰決風險分析、堰塞湖風險控製體係、堰塞湖監測預警、堰塞湖排險減災技術、堰塞湖風險控製典型實例、堰塞湖的資源環境效應及其利用等,形成瞭一套較完整的堰塞湖形成機理與風險控製的理論和技術體係。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堰塞湖概念
1.2 研究現狀
1.2.1 堰塞湖成因
1.2.2 堰塞湖潰決機理
1.2.3 堰塞湖應急處置與風險管理
1.2.4 堰塞湖的開發利用
1.2.5 堰塞湖潰決的環境效應
1.3 主要科學技術問題
1.4 研究意義
參考文獻
第2章 堰塞湖的類型與基本特徵
2.1 堰塞湖的分類與類型特徵
2.1.1 堰塞湖的分類
2.1.2 滑坡(崩塌)堰塞湖特徵
2.1.3 泥石流堰塞湖特徵
2.1.4 冰磧堰塞湖特徵
2.1.5 熔岩堰塞湖特徵
2.1.6 地震堰塞湖特徵
2.2 中國堰塞湖區域特徵
2.2.1 高山峽榖區堰塞湖
2.2.2 高寒區堰塞湖
2.2.3 低山丘陵區堰塞湖
2.3 堰塞湖基本特徵
2.3.1 堰塞湖的分布
2.3.2 堰塞湖的生命周期
2.3.3 堰塞湖危害方式
2.4 堰塞湖典型實例
2.4.1 米堆溝冰磧湖
2.4.2 紅椿溝泥石流堰塞湖
2.4.3 國內外典型地震堰塞湖
參考文獻
第3章 堰塞湖形成機理
3.1 堰塞湖形成條件
3.1.1 地形條件
3.1.2 固體物源條件
3.1.3 水源條件
3.2 崩滑型堰塞湖形成的力學機理
3.2.1 崩滑型堰塞湖形成過程的階段劃分
3.2.2 堵江崩滑體形成和運動過程
3.2.3 崩滑體堵江過程
3.3 滑坡堰塞湖形成過程的數值模擬
3.3.1 楊傢溝堰塞湖概況
3.3.2 氣象水文條件
3.3.3 滑坡堰塞壩形成過程數值模擬
3.3.4 滑坡堵江堰塞湖形成過程
參考文獻
第4章 堰塞壩穩定性評估與壩體破壞分析
4.1 堰塞湖危險陛應急評估
4.1.1 堰塞壩穩定性分析的經驗方法概述
4.1.2 地震堰塞湖危險性應急評估方法
4.1.3 汶川地震堰塞湖危險性應急評估
4.2 堰塞壩穩定性評價指標與模型
4.2.1 評價指標
4.2.2 評估模型
4.3 堰塞壩潰決模式
4.3.1 堰塞壩潰決模式概述
4.3.2 壩頂溢流模式
4.3.3 侵蝕與管湧模式
4.3.4 壩坡失穩模式
4.3.5 堰塞壩潰決的方式
4.4 堰塞壩潰決破壞的影響因素
4.4.1 壩體的幾何形態和規模
4.4.2 壩體物質的組成和結構
4.4.3 堰塞湖的容積和形狀
4.4.4 人湖水量、湖麵蒸發和壩體滲透的影響
4.5 堰塞壩破壞分析方法
4.5.1 堰塞壩滲透穩定性分析
4.5.2 堰塞壩抗滑穩定性分析
4.5.3 堰塞壩抗衝刷穩定性分析
參考文獻
第5章 堰塞壩潰決過程與機理
5.1 堰塞壩潰決模擬試驗原型與試驗設計
5.1.1 試驗原型及其概況
5.1.2 試驗設計
5.1.3 試驗步驟
5.2 堰塞壩潰決過程
5.2.1 試驗現象分析
5.2.2 潰決過程分析
5.3 堰塞壩潰決力學機理
5.3.1 壩體顆粒衝刷起動流速
5.3.2 顆粒衝刷起動過程
5.3.3 不同侵蝕階段顆粒起動的特點
5.3.4 壩體組成結構特徵對壩體潰決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6章 堰塞湖潰決洪水計算
6.1 堰塞湖潰決洪水計算模型
6.1.1 經驗模型
6.1.2 半經驗模型
6.1.3 物理模型
6.1.4 常用的潰壩模型
6.2 潰壩洪水演進過程分析
6.2.1 Saint-Venant方程組
6.2.2 洪峰展平法
6.2.3 綫性河道法
6.2.4 蓄槽關係法
6.2.5 基於河道參數的Muskingum法
6.2.6 洪水演進案例——石坪滑坡堵塞壩潰決
6.2.7 洪水演進案例——磨子溝泥石流堵塞壩潰決
參考文獻
第7章 堰塞壩潰決洪水風險評估與應急預案
7.1 概述
7.2 單個重大堰塞壩快速風險評估
7.2.1 危險性評估
7.2.2 易損性評估
7.2.3 風險評估
7.3 潰決洪水區域風險評估
7.3.1 潰決洪水危險性評估
7.3.2 滑坡泥石流堰塞壩潰決洪水易損性評估
7.3.3 潰決洪水綜閤風險評估
7.3.4 滑坡泥石流堰塞壩潰決洪水災害風險分析
7.4 堰塞壩潰決洪水應急預案
7.4.1 概述
7.4.2 泥石流堰塞壩潰決洪水應急預案案例分析
7.4.3 滑坡堰塞壩潰決洪水應急預案案例分析
參考文獻
第8章 堰塞湖監測預警
8.1 堰塞湖監測的主要內容
8.1.1 水文要素的監測
8.1.2 堰塞壩安全監測
8.2 堰塞湖水位監測
8.2.1 水位監測站點布設原則
8.2.2 監測設備
8.3 堰塞壩兩側坡體及堰塞湖岸穩定性監測
8.3.1 簡易排樁法觀測
8.3.2 三角交匯法觀測
8.3.3 橫嚮視準綫法觀測
8.3.4 監測設備
8.4 堰塞湖壩體滲流和管湧監測
8.4.1 浸潤綫觀測
8.4.2 壩基滲水壓力觀測
8.4.3 繞壩滲流觀測
8.4.4 滲流量觀測
8.4.5 滲流水透明度觀測及化學分析
8.5 堰塞湖監測警報係統
8.5.1 堰塞湖監測需求分析
8.5.2 監測預警係統結構
8.5.3 信息傳輸
8.6 磨子溝泥石流堰塞湖監測
8.7 米堆溝冰湖監測預警
8.8 唐傢山滑坡堰塞湖監測
參考文獻
第9章 堰塞湖排險減災技術
9.1 堰塞湖上遊水位調控技術
9.1.1 采用虹吸管降低上遊水位
9.1.2 采用水泵抽排降低上遊水位
9.1.3 上遊修築攔水壩,對上遊水位進行調控
9.2 防止堰塞湖一次性整體潰決技術
9.2.1 開挖泄流槽
9.2.2 爆破工程
9.2.3 堰塞壩加固技術
9.3 堰塞湖泄流槽最佳過流斷麵設計關鍵技術
9.3.1 堰塞湖泄流槽的水力最佳斷麵
9.3.2 泄流槽水力最佳斷麵比較
9.3.3 不同泄流槽槽型水力最佳斷麵比較
9.3.4 堰塞湖梯型泄流槽橫斷麵優化設計
9.4 堰塞湖人工可控排泄方法
9.4.1 堰塞湖人工可控排泄方法初步設計
9.4.2 堰塞湖人工可控排泄方法設計案例
參考文獻
第10章 堰塞湖風險控製典型實例
10.1 西藏波密易貢滑坡堰塞湖應急排險
10.1.1 堰塞湖形成背景條件
10.1.2 堰塞湖形成過程
10.1.3 堰塞湖危險性分析與災情預測
10.1.4 應急排險方案、措施及效果分析
10.1.5 總結與認識
10.2 汶川地震唐傢山堰塞湖應急排險
10.2.1 堰塞湖形成背景條件
10.2.2 堰塞湖形成過程
10.2.3 堰塞湖危險性分析與災情預測
10.2.4 應急減災方案和措施
10.2.5 唐傢山堰塞湖應急泄流及其減災效果
10.2.6 體會與認識
參考文獻
第11章 堰塞湖的資源環境效應及其應用
11.1 堰塞湖對河道水文及地貌過程的影響
11.1.1 對河道水文過程的影響
11.1.2 對河流地貌過程的影響
11.2 堰塞湖的保存方略
11.3 堰塞湖的環境生態效應
11.4 堰塞湖的景觀效應及景觀資源利用
11.5 堰塞壩的水利水電利用
參考文獻
附錶
附錶一 四川省汶川地震災區堰塞湖
附錶二 中國滑坡堵江事件
附錶三 中國西部部分泥石流堰塞湖災害概況
附錶四 2009年8月8日中國颱灣地區“莫拉剋”颱風暴雨期間形成的堰塞湖
附錶五 國外部分典型堰塞湖
附錶六 國內外已潰決的部分典型滑坡堰塞湖
參考文獻
附圖
附圖一 汶川地震災區四川省境內堰塞湖分布
附圖二 堰塞湖類型
附圖三 地震堰塞湖
附圖四 唐傢山堰塞湖應急處置
精彩書摘
(2)壩體物質的含水量變化大,導緻其結構強度也隨之變化。壩體結構強度主要取決於壩體物質的內摩擦角和內聚力,通常除黏性泥石流壩外,堰塞壩的黏粒含量較一般人工土石壩,尤其是黏土含量高的壩要小得多,但仍有一定含量,不過含水量增加時,原本不高的內聚力很快降低,甚至接近於零;內摩擦角的變化不明顯,隻是隨著含水量增加,孔隙水壓力的加大,內摩擦角隨之略有減小。含水量變化的影響,泥石流壩頗為明顯,尤其是黏性泥石流壩更加明顯,因為黏性泥石流剛堆積下來時,水與土石一般不分離,含水量處於飽和或過飽和狀態,水與土石的體積比一般為0.22~0.45,具有一定的流動性,休止角和內摩擦角及內聚力都比較小,但隨著水體的蒸發,休止角、內摩擦角和內聚力逐漸加大,當其乾燥、含水量小於0.05時,內摩擦角和內聚力很大,休止角可以接近直立;但稀性泥石流壩不同,含水量對內摩擦角影響不很大,當其剛堆積下來時,含水量也高,可以接近飽和,但水分較快地析齣,含水量迅速減少,內摩擦角稍有增加,因稀性泥石流壩物質黏粒含量很少,內聚力也普遍很小,結構強度主要取決於內摩擦角,因此隨著含水量的減小,內摩擦角略有增加,當含水量小於0.05時,內摩擦角或休止角都在30。~35。左右,不可能齣現直立。滑坡壩的含水量變化不及泥石流壩大,當其剛形成壩體時,含水量取決於原來土體或岩體的含水量,一般隻要沒有長期降雨,都不會很高,更不可能接近飽和,加之物質經過運動,較原來鬆散,結構強度主要取決於內摩擦角,休止角往往與內摩擦角接近,岷江上遊滑坡壩的內摩擦角一般為32。~37。。
含水量對壩體影響的另一方麵是壩體形成後,隨著上遊來水使堰塞湖水位不斷升高,滲透作用逐漸加強,壩體內的浸潤麵逐漸升高,使浸潤麵以下的壩體物質的含水量處於或接近飽和狀態,由於泥石流壩,尤其黏性泥石流壩本來含水量就處於飽和或接近飽和狀態,因此滲透引起的含水量增加,對其影響不是很明顯。但滑坡壩含水量一般不是很高,一旦處於浸潤麵以下,則含水量大幅度增加,接近飽和。如果滑坡壩內含有大量黏土,則內聚力急驟降低,壩體物質強度也顯著減小;若黏土含量很少,多呈散粒狀態,內聚力比較小,此時強度主要取決於內摩擦角,而內摩擦角隨含水量增多,略有減小,但減小幅度一般不大,因此強度減小也不明顯。
(3)粗粒物質間咬閤摩擦對壩體強度具有明顯影響作用。前麵已經闡述,堰塞壩與人工土石壩的主要差彆之一是含有大量粗粒固體物質,包括碎石(礫石)、塊石(漂石)和巨石(孤石),而且多呈棱角或次棱角狀,從而顆粒與顆粒之間齣現相對移動時,發生明顯的咬閤摩擦,産生咬閤力。咬閤力對應的咬閤摩擦強度與土顆粒錶麵摩擦力對應的滑動摩擦,兩者共同概化為內摩擦角。咬閤摩擦強度較大時,壩體內摩擦角相應地也會高於一般的土體,使得壩體強度明顯較大。岷江上遊除瞭黏性泥石流壩外,滑坡壩或稀性泥石流壩,都含有大量或一定數量的棱角狀和次棱角狀塊石及巨石,會産生咬閤摩擦,因此相應的內摩擦角要比不含這類塊石或巨石的壩體物質高。
……
前言/序言
堰塞湖及其風險控製 [Dammed Lake and Risk Management]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