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技术及用例设计实训(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规划教材)

软件测试技术及用例设计实训(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魏娜娣,李文斌 著
图书标签:
  • 软件测试
  • 测试技术
  • 用例设计
  • 计算机教材
  • 高等教育
  • 实训
  • 质量保证
  • 软件工程
  • 测试方法
  • 黑盒测试
  • 白盒测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兰兴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350897
商品编码:1129403231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软件测试技术及用例设计实训(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规划教材)

:39.50元

作者:魏娜娣,李文斌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30235089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魏娜娣、李文斌编著的《软件测试技术及用例设计实训(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规划教材)》分为4个部分,前3个部分为实验,第四部分为实训。实验是针对软件测试技术及测试用例设计的各类方法制定而成,总共30个实验,涵盖了各类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白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常用测试技术应用等。各实验的开展均依据所需知识点进行讲解,并贯穿真实项目实例,使读者能够体会真实项目中各类方法的灵活应用,而并非纯粹介绍各方法的使用。实训部分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真实项目测试设计案例,该案例涵盖了一般软件项目开展测试的全过程,对测试计划制定、测试用例设计、 TestLink测试用例管理与统计、缺陷提交与跟踪及测试总结与分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帮助读者能够结合真实项目体验完整的软件测试工作流程。
本教材内容全面、层次清晰、难易适中,所采用的技术和项目同企业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并且本书讲练结合,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灵活有效地开展测试工作。
《软件测试技术及用例设计实训(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相关课程和软件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各大软件培训机构的培训教程,同时也可供从事软件开发及测试工作的人员,以及对软件测试有兴趣的读者参考学习。


目录


部分 黑盒测试技术
实验1 等价类划分法与旅馆系统用例设计
实验2 边界值分析法与旅馆系统用例设计
实验3 因果图法与旅馆系统用例设计
实验4 决策表法与旅馆系统用例设计
实验5 错误推测法与旅馆系统用例设计
实验6 正交试验法与旅馆系统用例设计
实验7 场景法与旅馆系统用例设计
实验8 旅馆系统用例设计综合测试
实验9 控件测试与用例设计
实验10 界面测试与用例设计
实验ll 易用性测试与用例设计
实验12 安装测试与用例设计
实验13 兼容性测试与用例设计
实验14 文档测试与用例设计
第二部分 web测试技术
实验15 Web站点链接测试
实验16 Web站点Cookies测试
实验17 Web站点安全性测试
第三部分 白盒测试技术
实验18 逻辑覆盖测试用例设计
实验19 基本路径测试用例设计
实验20 基本路径测试法应用
实验21 C Test安装与配置
实验22 C Test静态测试
实验23 C Test动态测试
实验24 C Test回归测试
实验25 C Test拓展功能
实验26 XUnit基础与JUnit安装
实验27 JUnit基础使用
实验28 JUnit处理异常
实验29 JUnit测试代码重构
实验30 JUnit大型实例训练
第四部分 项目实训
实训I 制定旅馆住宿系统的测试计划
实训I 设计旅馆住宿系统的测试用例
实训I 旅馆住宿系统测试的用例管理与统计
实训Ⅳ 旅馆住宿系统缺陷的提交与跟踪
实训V 旅馆住宿系统的测试总结与分析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软件测试技术与用例设计精要》 内容概述 《软件测试技术与用例设计精要》是一本深入探讨软件质量保障核心要素的专业书籍,旨在为读者构建一套全面、系统的软件测试知识体系。本书内容聚焦于软件测试的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实用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用例设计,旨在提升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水平,确保交付高质量、高可靠性的软件产品。 本书内容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核心模块: 第一部分:软件测试基础理论与原则 本部分将为读者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深入剖析软件测试的本质、目标以及在软件生命周期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软件质量的定义与度量: 详细阐述什么是软件质量,以及如何从功能性、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效率、可移植性等多个维度来度量和评估软件质量。我们将介绍各种质量模型和标准,帮助读者理解质量评估的客观依据。 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 梳理软件测试在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中的不同阶段,包括计划、设计、执行、监控和收尾等。深入分析每个阶段的特点、目标以及在此阶段进行的具体测试活动,强调测试活动与开发活动的有机结合。 测试的原则与目标: 详细讲解软件测试的基本原则,如“测试显示缺陷存在,而非不存在”、“尽早测试”、“穷尽测试是不可能的”、“测试是依赖于上下文的”、“缺陷集群现象”等。阐述测试的主要目标,包括发现缺陷、验证需求、提高信心、预防缺陷以及改进流程等。 测试的分类与层次: 系统性地介绍软件测试的各种分类方法,包括按测试对象(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按测试目的(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兼容性测试、可用性测试、回归测试等)、按测试方法(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等。深入阐述不同测试层次的目标和侧重点。 测试的职业道德与角色: 探讨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职业操守、责任以及在团队中的重要角色。强调沟通、协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对于软件质量保障的意义。 第二部分:核心测试技术与方法 本部分将深入介绍软件测试的核心技术和常用方法,为读者提供实际操作的指导和工具。 黑盒测试技术: 详细讲解基于需求和规格说明的黑盒测试技术,包括: 等价类划分: 介绍如何将输入数据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并从中选取代表性的数据进行测试,以达到最小的测试用例数量覆盖最大的功能范围。 边界值分析: 阐述在输入数据的边界处进行测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边界值和次边界值来发现常见的边界错误。 错误推测法: 讨论如何利用经验和对常见错误模式的了解来设计测试用例,以最大程度地发现潜在缺陷。 因果图法: 讲解如何分析输入条件(因)与输出结果(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将其转化为结构化的测试用例。 判定表法: 介绍如何使用判定表来表示复杂的条件组合和对应的动作,从而系统地生成测试用例。 状态转换测试: 阐述如何针对具有状态的系统进行测试,识别和验证系统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 场景测试: 介绍如何模拟真实用户的使用场景,设计能够覆盖用户实际操作流程的测试用例。 白盒测试技术: 详细讲解基于程序内部结构和逻辑的白盒测试技术,包括: 语句覆盖: 目标是执行到程序的每一条语句。 判定覆盖(分支覆盖): 目标是执行到程序的每一个判定(分支)的真假两种结果。 条件覆盖: 目标是使每一个判定中的每个条件都至少取过一次真和假。 判定-条件覆盖(组合覆盖): 目标是使每一个判定中的所有条件的各种真假组合都至少发生一次。 修正判定-条件覆盖: 在判定-条件覆盖的基础上,要求每个条件都能独立影响判定的结果。 路径覆盖: 目标是执行到程序中每一条可能的路径。 代码审查与静态分析: 介绍代码审查的流程、方法和常见检查点,以及静态分析工具在早期发现代码缺陷方面的作用。 集成测试策略: 探讨不同的集成测试策略,如“大爆炸”集成、逐步(自顶向下、自底向上)集成、三明治集成等,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 系统测试与验收测试: 详细介绍系统测试的目标和方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兼容性测试、用户界面测试、可用性测试等。阐述用户验收测试(UAT)的流程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准备验收测试。 回归测试: 深入讨论回归测试的策略和方法,包括如何确定回归测试的范围,如何自动化回归测试,以及如何管理回归测试的执行。 第三部分:高效的用例设计方法与实践 本部分将聚焦于用例设计的艺术与科学,提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用例设计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构建全面、高效的测试用例。 用例设计的原则与要素: 阐述优秀用例设计的基本原则,如清晰性、完整性、可执行性、可验证性、唯一性等。介绍用例的构成要素,包括用例ID、用例名称、前置条件、测试步骤、预期结果、后置条件、优先级、状态等。 基于需求的用例设计: 讲解如何从需求文档、用户故事、技术规格等各种来源提取测试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测试用例。强调理解需求是设计有效用例的前提。 功能用例设计: 详细演示如何根据功能规格,运用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法、判定表法等黑盒测试技术来设计功能性测试用例。提供大量实例,涵盖各种常见的软件功能场景。 非功能用例设计: 介绍如何设计针对性能、安全、可用性、兼容性等非功能需求的测试用例。例如,如何设计压力测试、负载测试、安全漏洞扫描、多浏览器/设备兼容性测试、易用性评估等用例。 异常与边界情况用例设计: 强调识别和设计针对异常输入、错误条件、边界值以及特殊场景的用例,这些场景往往是缺陷的高发区。 自动化测试用例设计考量: 讨论在设计用例时如何考虑自动化执行的可能性,包括用例的结构化、可维护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自动化测试工具。 用例评审与优化: 讲解用例评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评审来发现用例的不足,提高用例的质量。讨论用例的维护和优化策略。 常用用例设计工具简介: 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用例管理和设计工具,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利用工具来辅助用例的设计和管理。 第四部分:软件测试流程与管理 本部分将从项目管理的角度,阐述软件测试的流程和管理实践,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在实际项目中有效地组织和执行测试活动。 测试计划的制定: 讲解如何制定详尽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范围、目标、资源、时间表、风险评估、交付物等。 测试环境的搭建与管理: 阐述搭建和维护稳定、可靠的测试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的差异处理。 缺陷管理流程: 详细介绍缺陷的报告、跟踪、分析、验证和关闭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流程。强调清晰、准确的缺陷报告对于问题解决的意义。 测试报告的撰写: 讲解如何撰写内容翔实、结论明确的测试报告,向项目干系人传达测试进展、质量状况和风险。 测试度量与指标: 介绍常用的测试度量指标,如测试覆盖率、缺陷密度、缺陷发现率、缺陷修复率等,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指标来评估测试过程的有效性。 测试团队的协作与沟通: 强调测试团队内部以及与其他团队(开发、产品、运维等)的有效沟通与协作的重要性。 敏捷测试方法: 介绍敏捷开发模式下的测试方法和实践,如持续集成、持续测试、探索性测试等,以及测试人员在敏捷团队中的角色。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书不仅深入讲解软件测试的理论知识,更注重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操指导,帮助读者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 注重用例设计的深度: 用例设计是软件测试的核心环节,本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设计原则到具体方法,再到实际技巧,力求为读者提供一套完整、可操作的用例设计指南。 体系化与全面性: 本书内容涵盖了软件测试的各个关键方面,从基础理论到核心技术,再到项目管理,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 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 采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辅以大量的图表和示意图,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流程。 贴近实际项目需求: 本书内容紧密结合当前软件开发行业的实际需求,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具备实战能力的软件测试专业人才。 适合读者 软件测试工程师: 无论是初入职场的新手,还是有一定经验的测试人员,本书都能为您提供系统性的知识提升和实用的技巧。 软件开发工程师: 了解软件测试的原理和方法,能够帮助开发工程师编写更易于测试的代码,并在开发过程中更早地发现和修复缺陷。 项目经理与质量保证人员: 本书将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软件测试在项目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测试过程,提升软件产品的整体质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 作为学习软件工程、软件测试相关课程的优秀参考资料,本书将为您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对软件质量保障感兴趣的任何人士: 无论您是否从事软件行业,本书都能为您提供关于如何保障软件质量的深刻见解。 通过阅读《软件测试技术与用例设计精要》,您将能够系统地掌握软件测试的核心技术,熟练运用各种测试方法,精通高效的用例设计,并对软件测试的流程与管理有深刻的理解,从而在软件质量保障领域迈上新的台阶。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翻开扉页的那一刻,我就被它系统性的内容深深吸引。它不仅仅是罗列一堆测试方法和理论,而是将整个软件测试的脉络梳理得清晰明了。从最基础的测试类型划分,到各种高级的测试策略,作者都循序渐进地展开,仿佛在为初学者搭建一座坚实的知识阶梯。特别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讲解每一种测试方法时,都会结合实际的案例进行剖析,让人能够立刻理解其应用场景和价值。这与许多只讲理论的书籍截然不同,它强调“学以致用”,让我这种刚刚接触软件测试的读者,能够快速掌握核心技能,并且能够触类旁通。书中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亲切,公式和图表的运用也恰到好处,让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测试项目现场,跟随作者的指导,一步步地进行思考和实践。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极大地激发了我对软件测试的兴趣,也让我对未来的学习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它在实用性方面简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书中提供了大量真实世界的用例设计范例,这些范例覆盖了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从需求分析到系统集成,从功能测试到性能测试,几乎无所不包。作者在讲解用例设计时,不仅仅是给出模板,更是深入剖析了设计思路和背后的逻辑。例如,在设计边界值用例时,书中详细解释了如何识别边界条件,以及为什么需要针对这些边界进行测试,这一点对于我这种曾经在用例设计上感到困惑的读者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更重要的是,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陷阱”和“误区”,提醒读者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规避它们。这种“预警式”的讲解,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也让我对软件测试的严谨性和细致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武功秘籍”,不仅传授了招式,更点拨了内功心法,让读者能够真正掌握“化腐朽为神奇”的测试技艺。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软件测试的片面认知。我原本以为测试就是找出bug,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测试更深层次的意义——它是保障软件质量、提升用户体验、甚至驱动产品迭代的关键环节。书中对于测试的战略性定位的阐述,让我对测试工程师的角色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单纯的“查找错误者”,而是“质量守护者”和“产品优化者”。特别是关于测试流程和管理的部分,详细讲解了如何在一个团队中有效地协作,如何制定合理的测试计划,以及如何量化测试成果。这对于正在组建或参与测试团队的读者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详实的案例,将抽象的管理概念具象化,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加以运用。我个人觉得,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技术层面,更在于它所传递的“工程思维”和“质量文化”,这对于任何希望在软件行业深入发展的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结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采取了一种非常独特且有效的学习路径,从宏观的测试理念入手,逐步深入到具体的测试技术和方法,最后又回归到实际的工程应用。这种“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的逻辑,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清晰的思路,不会因为知识点的碎片化而感到迷茫。书中不仅讲解了“是什么”,更侧重于“为什么”和“怎么做”。例如,在介绍自动化测试时,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工具的介绍,而是深入探讨了自动化测试的优势、劣势、适用场景,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自动化测试框架设计。这种深度的挖掘,让我对自动化测试有了更全面和理性的认识。此外,书中对于各种测试工具和技术的介绍,也并非简单罗列,而是结合了实际操作的建议和注意事项,让读者能够真正掌握工具的使用技巧,而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评分

对于想要系统学习软件测试,尤其是想在实操中提升技能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不像一些学术性过强的教材,枯燥乏味,也不像一些技术手册,过于零散。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贴近实际工作,充满了“干货”。书中对于如何进行需求评审、如何编写有效的测试报告、如何与开发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等这些看似“软技能”的部分,也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这些内容在很多技术类书籍中都鲜有提及,但它们对于一个合格的测试工程师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测试思维”的培养,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执行测试,更是引导你如何思考,如何从用户的角度去审视产品,如何预测潜在的问题。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提升测试的深度和广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总之,这本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带领你一步步走进软件测试的殿堂,并且让你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到知识,更收获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