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京师心理研究:亲子沟通与儿童学业成就》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状况能有效地预测孩子的学业表现。作者以独特的理论视角阐释了亲子沟通的内涵,对比了学业优秀和后进学生的亲子沟通特点,展示出亲子沟通影响儿童学业成就的具体过程和机制。
虽然不能简单地说“好父母胜过好老师”,但至少可以说,父母和教师一样对儿童的学业成就和全面发展负有责任。《京师心理研究:亲子沟通与儿童学业成就》的很多重要发现或许值得为人父母者深入思考。
内容简介
儿童的学业成就可能有其家庭成因,《京师心理研究:亲子沟通与儿童学业成就》以作者提出的“亲子沟通的三层次模型”为理论框架,从亲子沟通能力、沟通质量和沟通系统三个层面考察了亲子沟通特点与儿童学业成就的关系。系列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一般的亲子沟通、问题解决中的亲子沟通以及父母对孩子的学业指导可以有效预测或影响儿童的学业表现。这提示我们不仅要重视学校对儿童学习的影响,父母与子女沟通方式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儿童学业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一、学习的建构性质与亲子沟通
二、亲子沟通与儿童学业的关系
三、学业成就及其家庭成因
第二章 研究问题与解决思路
一、以往亲子沟通研究存在的“问题”
二、有待研究的问题
三、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三章 亲子沟通的理论建构和工具编制
一、寻找新的视角:理论建构
二、为理论模型提供载体:量表编制
三、检验亲子沟通的三层次模型及工具:量表预测
四、用模型描述亲子沟通现状:正式施测
五、小结
第四章 学业成就的代际传递及亲子沟通的中介作用
一、学业成就是否“代际传递”:量的研究
二、优差生亲子沟通的比较:质的研究
三、亲子沟通影响儿童学业成就
四、小结
第五章 亲子沟通对儿童学业成就的影响机制
一、不同沟通行为带来的“压力”相同吗
二、检验沟通行为与“压力”
三、优差生父母带来的认知压力和情绪压力
四、亲子沟通引发“压力”影响儿童学业成就
五、小结
第六章 用亲子沟通解读儿童的学业成就
一、亲子沟通的三层次模型含义及其合理性
二、学业成就与亲子沟通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三、不同学业成就儿童亲子沟通模式的特点及教育启示
四、研究的发现、创新与展望
附录
一、亲子沟通量表
二、观察编码及评分标准(部分)
三、学习指导中的亲子沟通:对儿童的访谈
四、现场研究中的数学测验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这种对个体和环境的相互选择和适应在生态系统理论中也有体现。Bronfenbrenner曾明确提出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发展是个体与其直接生存的外部环境中的人、物体、符号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个体能够主动塑造环境,当个体与环境之间达到最佳拟合时对心理发展最有利,如果拟合不理想,个体就会通过适应、塑造或更换环境来提高拟合度;同样,不断变化的环境也通过规定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来影响个体发展。具体到亲子沟通上,它是父母与子女之间连续的互动过程,沟通的实现离不开父母、子女双方的言语与行为,双方的言行则体现了其心理活动,而心理活动会受到对方言行的影响。父母的行为与儿童的行为之间是如何相互适应的,沟通的模式如何随着时间演变,沟通双方如何相互影响,这都是亲子沟通研究应该关注的问题。
多层次生态系统理论作为一种宏大理论多被用来标定一种生态化研究取向,或解释环境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很少有研究用它来解释个体认知发展,因为这个理论关注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四个系统对个体的影响,理论的重点就是关注个体成长为社会成员的过程中环境背景的作用,缺少对社会背景中个体认知发展的论述。但其对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动力特征的强调,以及对个体一环境的拟合度的关注却为我们的亲子沟通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例如,可以推广这一思想,探讨儿童和父母在亲子沟通中是如何相互适应的,父母和孩子特征之间有哪些不同的匹配模式。
此外,发展的小生境理论延续了维果斯基的理论,重点强调社会文化环境通过家庭和抚养者对儿童发展产生的影响(辛自强,池丽萍,2008)。虽然这个理论未曾明确说明,但亲子沟通可以作为发展的小生境中最典型的变量,它是教养习惯的体现,也是教养实践的载体;它同时受到父母代表的社会历史文化及其自身心理特征(例如,我们将关注父母的学历所代表的学业成就是否存在代际传递的问题)的影响,最终影响到儿童的发展。
……
前言/序言
京师心理研究:亲子沟通与儿童学业成就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