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05
周作人自編集:木片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作者周作人生前親自編定,學者止庵窮數年之力精心作校,增補從未齣版作品,為市場上全麵的周氏文集。
《周作人自編集:木片集》為周作人後期散文的代錶。題材上延續之前懷人憶舊、名物風俗、草木蟲魚等主題,憶《語絲》成立因緣,蔡孑民、錢玄同等老友故事,談希臘神話、南北點心,分析農曆與漁曆、避諱改姓,甚至蝙蝠和貓頭鷹、烏鴉和鸚鵡這樣的題目也能愜意談來。但不再作長篇大論,也減少瞭對古文的大段抄引,僅以短章,娓娓道來,簡潔明快,時有諧談。一如其在八十自壽詩中所言:“劇憐獨腳思山父,幻作青氈羨野狸。對話有時裝鬼臉,諧談猶喜撒鬍荽。”
周作人(1885-1967),現代作傢、翻譯傢,原名櫆壽,字星杓,後改名奎綬,自號起孟、啓明(又作豈明)、知堂等,筆名仲密、藥堂等。浙江紹興人。青年時代留學日本,與兄樹人(魯迅)一起翻譯介紹外國文學。五四時期任教北京大學,在《新青年》《語絲》《新潮》等多種刊物上發錶文章,論文《人的文學》《平民的文學》,詩《小河》等均為新文學運動振聾發聵之作。首倡美文,《喝茶》《北京的茶食》等創立瞭中國美文的典範。在外國文學藝術的翻譯介紹方麵,尤其鍾情希臘日本文學,貢獻巨大。著有自編集《藝術與生活》《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等三十多種,譯有《日本狂言選》《伊索寓言》等。
周作人的散文為中國一。
——魯迅
大陸可看的唯有周作人的作品。
——鬍適
周作人先生的讀書筆記不可及,有其淹博的學識,就沒有他那通達的見地,而胸中通達的,又缺少學識;兩者難得如周先生那樣兼全的。
——硃自清
周先生讀書,沒有半點鼕烘氣,懂得體會得,如故交相敘,一句是一句,兩句是兩句,切切實實地說一番。
——曹聚仁
小引
復闢避難的迴憶
語絲的迴憶
蔡孑民
錢玄同
劉半農
愛羅先珂
詩人黃公度
讀古詩學文言
唐詩三百首
唐詩易解
杜少陵與兒女
希臘神話
關於目連戲
喜劇的價值
鍾馗送妹
農曆與漁曆
鼕至九九歌
墟集與廟會
拂子和麈尾
筆與筷子
牙刷的起源
澡豆與香皂
踏槳船
泥孩兒
不倒翁
糯米食
茶湯
南北的點心
桃子
蝙蝠和貓頭鷹
麟鳳龜龍
烏鴉與鸚鵡
蛇
揚子鰐
人熊
猩猩的故事
犀牛
關於河馬
大蟲及其他
狼的故事
孫仲容論動物
避諱改姓
誇父追日
無鬼論
兩個書傢
題畫
蘭亭舊址
塞浦路斯
復闢避難的迴憶
世人常說,老年人喜歡迴憶舊事,既然大傢多是這麼說,當然有一定的真實性。可是在我個人說來,卻未必真是如此。我迴顧過去的六十多年,正是中國多災多難的時節,單舉齣犖犖大者來說,前清甲申(一八八四)的中法之戰,甲午(一八九四)的中日之戰,接著是庚子(一九○○)的義和團事件,吃瞭帝國主義者很大的虧。國內的事有辛亥(一九一一)革命後的不安和洪憲帝製事件,北洋政府的爭權,釀成張勛復闢以及一聯串的皖直奉直之戰,都是在北京一帶發動的。這些事件都已過去瞭,現在三十歲以下的青年一樣都沒有碰到,這是很幸運的,我們隻有羨慕他們,對於自己不愉快的經驗毫無可以留戀的地方。不過從彆方麵來說,知道一點也並不是全無用處的,特彆是對於沒有經驗過這些事情的青年們。我於一九一七年來到北京, 那洪憲的一幕已經過去,就我所知道的事情來說,隻好從張勛的復闢說起瞭。
我於一九一七年即民國六年的四月來到北京,正是黎元洪當大總統,段祺瑞當國務總理,摩擦得很厲害的時候,各省的督軍都同段是一氣的,齣來說話給他撐腰,由江蘇的張勛和安徽的倪嗣衝為頭,開瞭督軍團會議,而且這班軍閥逐漸由徐州來到天津,末瞭張勛終於帶瞭他的辮子兵入駐北京瞭。本來我們坐火車路過徐州,看見車站上拖瞭辮子扛著槍的兵便覺得恐怖,現在卻開到北京來瞭,就駐紮在天壇裏。我那時是在北京大學附設的國史編纂處任事,有一天特地跑去找校長蔡孑民,問他對於時局的看法,他也不說好壞,隻簡單明瞭的迴答,隻要不復闢,他總是不走的。這話的預兆雖然不大好,但多少總給瞭我們一點安心。這記得是六月二十六日的事情。
七月一日是星期日,因為是夏天,魯迅起來得相當的早,預備往琉璃廠去。給我們做事的會館長班的兒子進來說道,外邊都掛瞭龍旗瞭。這本來並不是意外的事,但聽到瞭的時候大傢感到滿身的不愉快。當時日記上沒有記得詳細,但是有一節雲:“晚飲酒大醉,吃醉魚乾,銘伯先生所送也。”這裏可以看見煩悶的情形。魯迅的有些教育界的朋友最初打算走避,有的想南下,有的想往天津,但是三四天裏軍閥中間發生分裂,段祺瑞在馬廠誓師,看來復闢消滅隻是時間問題,我們既然沒有資力遷移,所以隻好在北京坐等瞭。
段派李長泰的一師兵逐漸逼近北京,辮子兵並不接戰,隻嚮城裏退,結果是集中在外城天壇和內城南河沿張勛的住宅附近一帶。從六日起城內的人開始往來逃難,怕的不是巷戰的波及,實在還是怕辮子兵的搶劫罷瞭。我們也於七日由會館搬往東城,日記上記的很簡單,略抄錄數項如下:
“七日晴,上午有飛機擲彈於宮城。十二時同大哥移居崇文門內船闆鬍同新華飯店。”
“九日陰,夜店中人警備,雲聞槍聲。”
“十二日晴,晨四時半聞槍炮聲,下午二時頃止,聞天壇諸處皆下,復闢之事凡十一日而瞭矣。晚同大哥至義興局吃飯,以店中居奇也。”案義興局係齊壽山君傢所開的店鋪,在東裱褙鬍同。魯迅日記第六冊同日所記可供比較參考:
“十二日晴,晨四時半聞戰聲甚烈,午後二時許止,事平,但多謠言耳。覓食甚難,晚同王華祝,張仲蘇及二弟住義興局,覓齊壽山,得一餐。”至十四日,遂由新華飯店復搬迴會館來瞭。
那一天裏槍炮聲很是猛烈,足足放瞭十小時,但很奇怪的是,死傷卻是意外的稀少,謠言傳聞說都是朝天放的,死的若乾人可能都是由於流彈。東安門三座門在未拆除之前,還留下一點戰跡,在它的西麵有些彈痕,乃是從南河沿的張公館嚮著東南打過來的。燒殘的張公館首先毀去,東安門近年也已拆去,於是這復闢一役的遺跡就什麼都已看不到瞭。
語絲的迴憶
說起《語絲》,於今已經隔瞭三十多年的光陰,在中年的人聽來,已有生疏之感,更不要說少年的朋友瞭。但是提及魯迅與“正人君子”的鬥爭,卻以這為根據地,所以一說它的曆史,也不是沒有意義的事吧。
“五四”原是學生的愛國政治運動,由大學生開始,漸及中小學,末瞭影響及於工商界,要罷市罷工錶示援助,這纔算順利成功,沒有什麼犧牲。這件事錶麵上是結束瞭,影響卻是很廣大,浸滲得很深,接著興起瞭所謂新文化運動,這名稱不算怎麼不恰當,因為它在文化上錶現齣來,也得到不小的結果。這以前有《新青年》和《每周評論》,差不多是孤軍奮鬥,到瞭五四以後纔成為“接力戰”的狀態,氣勢便雄厚起來瞭。《語絲》乃是其中的一支隊伍,可是要說它成立的緣因,卻非得從《晨報副刊》講起不可。
魯迅逝世二十周年紀念的前後,有好些講《語絲》的文章發錶,就我所見到的來說,寫得最好的要算章川島,孫伏園,他們都是參與這刊物發刊的事的。《晨報》本來是研究係的政黨機關報,但是五四時期也相當援助這個運動;孫伏園因羅傢倫關係進瞭《國民公報》,後轉入晨報社,主管第五版,登載些隨感雜文,魯迅也時常投稿,很有點新氣象。孫伏園後來主編新增的副刊,益得發揮他的編輯手段,聲價日增,魯迅有名的《阿Q 正傳》,就是在那上邊上發錶的。可是後來孫伏園被排斥去職,由陳源的友人徐誌摩繼任,於是《晨報副刊》全然改換瞭一副麵目,差不多成為《現代評論》的日刊瞭。
孫伏園失瞭職業,於他固然很是睏難,但不久由邵飄萍請去,擔任《京報副刊》的編輯。可是以前在《晨報副刊》寫文章的人終有點不平,計劃自己來辦一個小刊物,可以自由發錶意見。查日記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四日項下雲:“下午至東安市場開成北號樓上,同玄同,伏園,川島,紹原,頡剛諸人,議齣小周刊事,定名曰‘語絲’,大約十七日齣版,晚八時散。”十一月十六日項下雲:“下午至市場赴語絲社茶會,至晚飯後始散。”那一天是星期,可見後來《語絲》是改在星期齣版瞭。同人中本來還有劉半農,林語堂,俞平伯等人,那一天不知何以不見。記得刊物的名字的來源,是從一本什麼人的詩集中得來,這並不是原就有那一句話,乃隨便用手指一個字,分兩次指齣,恰巧似懂非懂的還可以用。這一個故事,大概那天與會的人都還能記得。至於第一期上的發刊詞,係大傢叫我代擬,因為本來說不齣一個什麼一定的宗旨,所以隻好說得那麼籠統,但大體上也還是適閤的。到後來和《現代評論》打架的時候,《語絲》舉齣兩句口號來:“用自己的錢,說自己的話”,也還是同樣的意思,不過針對《現代評論》的接受官方津貼,話裏有刺罷瞭。
《語絲》的文章古今並談,莊諧雜齣,大旨總是反封建的,但是等到陳源等以“正人君子”的資格齣現,在《現代評論》上大說其“閑話”,引起魯迅的反擊,《語絲》上這纔真正生瞭氣,所以迴憶《語絲》這與“女師大事件”是有點分不開的,雖然後來在國民黨所謂清黨時期也很用瞭一點氣力。陳源的文章說俏皮話的確有點工夫,就隻可惜使用在斜路上,為瞭替代錶封建勢力的女校長說話,由俏皮而進於刻薄卑劣,實在夠得上“叭兒狗”的稱呼,但是如果不是魯迅的這枝剛強有力的筆,實在也不容易打倒他。我自己就曾經吃過一個小虧。有一次陳源對有些人說,現今女學生都可以叫局。這句話由在場的張定璜傳給瞭我們,在《語絲》上揭露瞭齣來,陳源急瞭,在《現代評論》上逼我聲明這話來源,本來是要據實聲明,可是張定璜竭力央求,不得不中止瞭,答復說齣自傳聞,等於認錯,給陳源逃過關瞭。張定璜與“正人君子”本來有交情,有一個時期我也由他的中介與“東吉祥”諸君打過交道,他又兩麵拉攏,魯迅曾有一時和他閤編過《國民新報》的副刊,也不免受瞭利用。上邊所說的聲明事件,川島前後與聞,在張定璜不肯負責證明陳源的話的時候,川島很是憤慨,那時語絲社在什刹海會賢堂聚會,他就要當場揭穿,經我勸止,為瞭顧全同事的麵子,結果還是自己吃瞭虧。女師大事件也是一個大事情,多少有些記憶,但是參與的人現在健在,比我更知道得多,也更可信,所以我還是以藏拙為佳瞭。
……
人物簡介
評分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浙江紹興人。原名櫆壽(後改為奎綬),字星杓,又名啓明、啓孟、起孟,筆名遐壽、仲密、豈明,號知堂、藥堂、獨應等。曆任國立北京大學教授、東方文學係主任,燕京大學新文學係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運動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並曾任“新潮社”主任編輯。“五四運動”之後,與鄭振鐸、瀋雁冰、葉紹鈞、許地山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並與魯迅、林語堂、孫伏園等創辦《語絲》周刊,任主編和主要撰稿人。曾經擔任北平世界語學會會長。
評分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北京大學遷為西南聯大,校長蔣夢麟委托他:“你不要走,你跟日本人關係比較深,不走,可以保存這個學校的一些圖書和設備。”抗戰後,因曾齣任汪精衛政權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和日本人在文化上閤作,被押解南京並被高等法院判為漢奸。蔣夢麟為之求情。1949年1月26日被放。
評分 評分個人履曆
評分經典
評分 評分 評分周作人自編集:木片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