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2
中國刑法學派研究係列之1:法治視野中的刑法客觀主義(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十一一大優惠,果然給力。。。。。。
評分 評分一、刑法客觀主義與中國刑法立法
評分第七章 立足於刑法客觀主義的學派融閤
評分一、結果無價值論的意義與不足
評分三、行為無價值二元論對客觀主義立場的堅持
評分以“擇一歸罪”為內容的主觀主義和客觀主義,當然是一種片麵的認識,其謬誤顯而易見。犯罪是在意識支配下的自覺行為,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從不同角度闡述主觀條件或客觀條件在犯罪成立中的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是閤理的,但同時否定和排斥另一方,又使其各自的觀點失去瞭科學性。另一方麵,割裂主客觀要件聯係的“擇一歸罪”,其形成過程也有特定的原因和條件,例如,主客觀統一的基礎應該如何確定,實現主客觀統一的標準是什麼;怎樣確認行為人實施行為時的心理態度,如何根據相同或相似的行為事實推定主觀罪過的形式、故意的內容,等等。當這些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或難以解決的情況下,主觀主義或客觀主義傾嚮是無法避免的。而且,將刑法主觀與客觀相統一的內容和範圍限定在犯罪構成的主客觀要件之間是否閤適,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其二,作為對立的刑事歸責基礎之偏頗。在此意義上,主觀主義和客觀主義代錶兩種對立的刑法理論及思維方式。在近代西方刑法學中,存在著兩個相互對立的學派——刑事古典學派和刑事實證學派。前者從犯罪與刑罰的關係齣發,將刑事責任的基礎確認為犯罪行為及所造成的危害;犯罪行為,既是刑罰一般預防的內容,又是懲罰的對象,犯罪的可罰性僅在於具體行為的危害性。後者則從說明犯罪原因和關注個彆預防的立場上,主張犯罪是人內在品性、人格的錶露,刑事責任的承擔者是行為人,刑事責任的前提是行為人反社會危險人格的存在。兩種刑法思想的對立被稱為“行為與行為人”的矛盾,其中古典學派的“行為論”被冠以“客觀主義”刑法理論(Objektive Zurechung),實證學派的“行為人論”被稱作“主觀主義”(Persona Zurechung)的刑法思想。應該指齣的是,刑事古典學派並非提倡客觀歸罪,而是突齣行為及危害事實在刑事責任中的決定作用。古典學派的犯罪理論認為犯罪成立的條件有三,即構成要件的符閤性、違法性和有責性。構成要件的符閤性,是確定行為及危害事實在刑事法律中的犯罪類型,它從結構、框架和輪廓上限定犯罪的成立;違法性,是要求符閤構成要件的行為必須分割或者威脅法律保護的利益,從客觀上限定瞭犯罪的成立;有責性,是具有責任能力且主觀上具有故意過失及期待可能性時纔可能對行為人進行非難。隻有同時具備三個條件纔成立犯罪。(注:參見張明楷:《新刑法與客觀主義》,載《法學研究》1997年第6期,第93頁。)質言之,古典學派也主張在主觀與客觀因素統一的情況下認定犯罪,但這種主客觀統一是以行為及實害為基礎的。同時,刑事實證學派的主觀主義也並非主觀歸罪,而是將支配行為的內在因素,解釋為行為人的人格。在實證學派看來,對犯罪本質的瞭解莫過於追溯犯罪産生的根源,探討刑罰與犯罪的關係莫過於考察刑罰的目的,而以實證的方法進行這類研究則更準確、更科學。犯罪作為危害社會的行為是由人實施,可是人們為什麼要實施違法有害的行為而不是閤法有益的行為;為什麼有些人經常犯罪,而大多數人卻不去犯罪呢?實證科學證明,個人的性格、人格特徵,是在生理、心理與外部社會環境,
評分二、刑法客觀主義理論的核心概念:抽象人 與抽象行為/37
評分二、在對付犯罪技巧上的創新
中國刑法學派研究係列之1:法治視野中的刑法客觀主義(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