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自由之旅:与剑桥大学心灵导师的精神对话》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以发行4千万册的销量、全球23种语言版本,成为欧美大学界的经典传奇。它就像灯塔一样,永远照耀着道德的制高点,引领着世世代代的青年人对正能量的追求。
内容简介
《自由之旅:与剑桥大学心灵导师的精神对话》是亚瑟·本森的一部充满哲思的随笔。作为剑桥学人和莫德林学院院长,他对身边的生活观察很是细微,面对繁复的社会,他头脑清醒,观点鲜明,不与流行为伍,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时刻保持自己思想的前瞻,灵魂的纯净;他深入探讨生活,对时下一些人过度的欲望、追求、成功和金钱的向往,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批评;他告诉年轻人:梦想就像是人生的新鲜血液,有了它,就不会迷惑,就能勇往直前;他还指出:人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想象力是改变世界的动力,是改变环境、改变自我的原动力;他向往治愈一些被大众视为常理的行事习惯,重新以一种更加深入的反思精神来了解真正的精神渴求和自由是什么;他诠释了何为美德:“事实上,以简朴、仁慈、不计得失、友好的态度对待生活,这才是美德和美的真正源泉,也是另一种成功的人生模式,值得人们永远的珍藏和纪念。”这同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精神完全吻合!所以好的作品是经受了时间和历史的考量,是不分国界的。
作者简介
【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英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作家,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的第28届院长。他的父亲是19世纪末坎特伯雷大主教爱德华·怀特·本森,其叔叔是著名的哲学家亨利?西奇威克。因此,本森家族富有文化和著述的传统,也很自然地遗传到他身上。
他曾就读于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1885~1903年间,在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的莫德林学院讲授英国文学。1906年后,出任格雷欣学校校长.1915~1925年间,他担任莫德林学院院长。他的诗歌和散文著述颇丰。令人惊叹的是,他在人生最后的20年间,每天坚持写日记,写下了世上最长的400万字的日记,给世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思想遗产,代表作有:《障山及其他故事》(TheHill of Trouble and Other Stories)、《日落岛》(The Isles ofSunset)、《曙光中的少年》(The Child of the Dawn)、《吟游诗人保罗及其他故事》(Paul theMinstrel and Other Stories)、《仰望星空》(At Large)、《无所畏惧》(Where No FearWas)、《剑桥教育论文集》(Cambridge Essays on Education)、《静水之旁》(Beside StillWaters)、《祭坛之火》(The Altar Fire)等。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逃 避
第二章 文学与生活
第三章 新诗人
第四章 沃尔特·惠特曼
第五章 魅 力
第六章 落 日
第七章 彭格西克的房子
第八章 村 庄
第九章 梦
第十章 幽灵访客
第十一章 那另一个
第十二章 我的校园生活
第十三章 作者的身份
第十四章 魔草和三色堇
第十五章 你看,那做梦的来了
精彩书摘
这个画面让我们不得不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一种难以忍受而且使人痛苦的生活现实,这样的现实完全不同于沼泽地的故事。我不打算对此进行争辩或者讨论,因为顺着线索回到现实生活,你就会无助地陷入一系列可怕的问题:那就是我们该如何应对生活中出现的灾难,尤其是那些令人极其痛苦、难以忍受、毁灭性的灾难;如何应对现实中的各种冲突和争斗,尤其是那些让所有受牵连的人感到畏惧、唯恐躲之不及、令人厌恶的争斗,因为这样的争斗只能带来许许多多不幸的悲剧。然而,残酷的灾难或者冲突总是不可避免地发生。没有人希望出现战争,所有发动战争的人无一例外都能为自己找到借口,说他们这是为了自卫而在战斗,并坚持说他们为和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巨大的命运之磨在转动,磨出死亡、耻辱和毁灭。每一个渴望和平的人,还有每一项和平提议,都被淹没在痛苦而又愤怒的喊叫声中。最英明的人不厌其烦、喋喋不休地一再狡辩,说什么这样的战争能为人民带来和平。母亲以无比坚强的力量和勇气把儿子送到前线,最终听到的却是儿子躺在一座无人知晓的坟墓里的消息,而她只能强忍着自己的泪水。多年的劳动成果消耗殆尽,土地荒废,弱势的、无辜的人们得到的只有伤害和欺骗,然而,庞大的战争机器还在轰鸣地向前驶过,留下的是仇恨和恐惧,而人们却一直在祈望上帝的仁慈和怜爱,恳求上帝赐福于他们所拥有的一切。
那么,如果我们遇上了这样的问题,除了像历经危难仍坚信上帝的约伯那样俯伏在地,痛苦而又绝望,忍受着灾难的打击,还能做些什么呢?在这样一个时刻,面对这个充满战争、杀戮、欺骗的世界,还有什么希望会让我们回到可以令人愉快的、让人感到安逸幸福、安详而又高雅的社会和不那么烦心的日子呢?本书汇集了我在一段时间内写成的一些东西,而这段时间的记录似乎将当下与一连串不幸的事件分隔开来。很多时候我们被迫看到混乱和毁灭,当我们再次面对眼前所展开的古老而和平的画卷还能适应吗?还是烧毁以往旧事的记录更为勇敢呢?
4
我认为放下当下的不幸、走进昔日那些古老而和谐的生活画卷是正确的,也是审慎的,因为我们能做的、最为靠不住的、最为怯懦的行为就是不再相信生活。然而,昔日那些古老的美景确实还在这个世界的某一个安静的角落里真实地存在着,而且只要你用心呼唤,它便会再一次真实复现。我们须努力恢复昔日俯拾即是美景的真实生活,我们应该回归这样的生活。我们必须努力重新树立这一信念,而不是脆弱地承认我们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承认我们被邪恶击败,并不能有助于我们彻底驱逐邪恶,我们只有坚持对劳动、秩序、和平的信念才能征服邪恶。我们必须抵御诱惑,不要过度地从哲理角度解释战争。极少有哪个人的头脑够聪明,够清醒,能掌控并解决所有的问题。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告诉你,我不相信战争已经扭曲了我们对和平的看法。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和平,我们必须强调和平,我们必须时刻不忘记和平。在我看来,战争就是邪恶势利的爆发;抵制战争,最好的办法不是对战争进行思考,而是追求快乐和健康。中世纪给欧洲带来巨大灾难的那场瘟疫并不是靠哲学战胜的,而是凭借着人们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讲究卫生、健康生活的理念战胜的。这种本能不是哪一种哲学或者学说创造出来的,而这种本能在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出现,并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
对战争进行反思,把时间花在分析战争发生的诸多复杂因素上,在我看来那是未来历史学家的任务。但是,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人,面对可怕的战争,如果可以,就应言简意赅地讲清楚和平的意义,以及人们为什么渴望和平。我并不是说和平就是过着懒散的生活,沉湎于温和的幻想之中。我指的是人们通过辛勤的日常工作,相互的理解,彼此慷慨大方的帮助,为消除疑虑、安慰心灵和振作精神而做出的努力。和平时期也会出现真实的冲突―当然不是指国与国之间派出最优秀、最勇敢的战士相互进行的流血战争―我说的冲突是指人类向罪行、疾病、自私、贪婪和残暴宣战。要进行的斗争还有很多,我们为什么不能联合起来与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进行战斗,反而相互削弱应对邪恶的力量呢?战争让我们破坏了最好的人类关系,白白耗费了体力和精力,失去了我们储备起来的财富,却让冷酷的情感找到了发泄的机会。
5
不过,在目前的战争中,我从内心深处觉得值得努力奋斗的就是争取自由的希望。很难说清楚什么是自由,因为自由的本质是征服个人欲望。德国人声称只有他们懂得自由的意义,而且他们依靠纪律实现了自由。但是这场战争的苦难却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德国人并不满足于树立有吸引力的道德榜样,这种不满足的结果就是让世界不得不做出选择,否则,如果世界不选择他们的道德观念,他们将诉诸暴力和刀剑强迫世界人民接受。正是这一点让我感觉到,战争也许是各个国家一种巨大的抗议,这些国家的统治者们在心理上有着对未来的一种占有的欲望,而这种欲望恰恰与可以体现过去生活精神的理论形成抗争。这似乎有点前后矛盾,我认为战争也许是和平希望处于走投无路的困境时的集中反映。如果各个国家能清楚这一点,就不会冒风险采用报复行为,也不会在获得胜利的时候,用战利品奖赏自己;如果战争的结局是德国人真诚地让我们确信,他们对权利和公正的概念是因为受到了误导和毒害,而且极不文明,相当野蛮与残酷,那么,作为未来世界安宁的代价,我们所有承受过的苦难或许还不会太沉重;因为许许多多的日日夜夜,人类和平的天空布满了无数拨云见日的阴霾。
6
我们无法回避对战争的思考,我们不能,也不应该这么做。我们也不能求助于梦想,徒然地企盼和平和安全,逃避战争。在这样一个时期,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份报纸,每一本杂志,满篇充斥着的是战争及战争所带来的苦难,肯定也会有一些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他们会明智地避开战争的话题,以便在情感方面保持自己一如既往的良好精神状态。假如我们默默地沉思着战争,假如我们的头脑里充满着战争意识,尤其是假如我们是无法避免的战乱年代的平民,战争会让我们陷入逐渐恶化的恐怖之中,使我们成为无助而悲惨的人。但是,无论发生了什么情况,我们必须努力,不能让战争使我们变得越来越糟,情绪忧郁,歇斯底里,失去了信念和希望,对生活感到恐慌。这种恐慌与无望才是危害性最大的灾祸。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抛弃狭隘的思想,保持比较从容、健康的心态,让我们的精神领域更为宽广。我们知道,一条长时间被拴着的狗,一旦放开就会变得非常凶猛狂暴,满脑子里都是假想的敌人,所以,大多数平和的过路人就有可能成为它的攻击对象。自从战争爆发以来,我一直感觉到天空中弥漫着某种毒气,人们开始倾向于怀疑、好斗,甚至产生了茫然的敌意。如果能够的话,我们必须驱除这种邪恶的精神状态。而且我认为,最好是让我们的头脑回顾一下古老的和平画卷,并坚信我们认为即将到来的和平具有更伟大、更高尚的品质,这样我们也许就能充分意识到我们曾享受过但并未把握得住的幸福,还可以制订出计划来重新把握真正的幸福,其精髓在于人们之间相互的信任,其愿望是共同分享所有美好的东西,而不是把幸福藏匿起来并严加防范。
某天,一位聪明无私的女人给我写了封信,信里面的话让我永远难以忘怀,她以极大的勇气,毫不畏惧地把自己最心爱的人送上了前线。“无论发生了什么,我们决不能屈服,”她写道,“当全人类处在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时,我们仅仅为自己的财富而担忧简直是毫无意义。”
这就是症结所在!在战争期间,我们绝不能做的就是向其他任何人指出他们的牺牲应该是什么,我们只能而且必须做出自我牺牲。也许,爱好和平、珍惜和平的人并没有做出一点牺牲。即使这样,他也可能试图认识到,生活本身并不相互矛盾,但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令人愉悦的还是令人畏惧的,却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无人能够逃避。
……
自由之旅:与剑桥大学心灵导师的精神对话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