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 康复疗法评定学+理疗学+运动疗法技术学 套装共3册
商品名称: 运动疗法技术学(第二版)
作者: 主编 著 [主编]纪树荣 编
市场价: 75元
ISBN号: 9787508065625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第YI章 绪论
第YI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发展简史
三、目的及其技术分类
四、应用范围
五、x忌证
六、实施原则
七、常用运动方法
八、常用器材和设备
九、运动疗法与循证医学
第二节 运动功能评定
一、概述
二、躯体外观情况检查
三、关节活动度评定
四、肌力评定
五、痉挛的评定
六、上肢及手功能评定
七、平衡功能的评定
八、协调性的评定
九、步态分析
十、运动疗泫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评定
第二章 常规运动疗法技术
第YI节 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一、基本概念
二、影响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因素
三、训练方法
四、适应证与x忌证
五、临床应用
第二节 关节松动技术
一、概述
二、周围关节松动技术
三、脊柱松动技术
第三节 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
一、基本概念
二、肌力下降的原因
三、增强肌力和耐力训练的基本原理
四、训练方法
五、训练注意事项
六、临床应用
第四节 恢复平衡能力训练
一、基本概念
二、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
三、训练原则
四、训练方法
五、适应证和x忌证
六、临床应用
第五节 协调性功能训练
一、运动控制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二、运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训练效果
三、运动控制功能的障碍
四、协调功能障碍的分类
五、协调功能障碍的表现
六、协调性训练
七、影响协调训练效果的因素
第六节 体位摆放、身体移动及站立步行功能训练
一、体位摆放、翻身及坐位移动训练
二、移乘训练
三、轮椅操作训练
四、拐杖和助行器的使用及恢复步行能力训练
第七节 心脏功能训练
一、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二、常见导致心功能减退的因素
三、心脏功能评定
四、心脏功能训练的基本方法
……
第三章 脊椎牵引疗法
第四章 神经生理学疗法
第六章 引导式教育
第七章 按摩疗法
第八章 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方法
第九章 运动疗法技术新进展
3.躯干旋转做躯干旋转时,治疗师需要站在患者的身后进行。开始要缓慢、温柔,以后逐渐增大活动范围。活动中让患者目视前方,这样不仅可以做相对于骨盆的躯干旋转运动,也可以做相对于头、颈部的躯干旋转运动。有时也会产生某种程度的颈部运动,躯干向左侧旋转时,头向右侧做*大旋转,可使颈部旋转;躯干向右侧旋转时,头向左侧做*大旋转,也同样可使颈部旋转。
但当患者躯干向一侧旋转时,向患者发出头部旋转命令容易引起混乱,造成动作的不统一,应避免采取这种方式,而是要采取间接的方式,如让患者看着肩部的同时做躯干旋转的动作,既可以颈旋转又可以躯干旋转。如果在做这些动作过程中出现节奏混乱,让患者注视前方,然后重新调整动作。
做躯干旋转动作的起始体位是坐位,上肢贴在躯干两侧,然后用健手将患手托起并保持住,治疗师可在患者身后轻轻扶助患者躯干,之后做肩外旋(另一侧是内旋)动作,这样产生了躯干一颈一上肢模式。肩部屈肌、伸肌的共同运动交替出现,紧张性颈反射及紧张性腰反射得到强化,共同运动要素增强,对不能随意诱发伸肌共同运动的患者也能诱发出完全伸肌共同运动(包括完全的肘伸展)。这样的结果是逐渐出现躯干旋转,躯干向健侧旋转,颈部向患侧旋转。
4.头和颈的运动脑卒中患者常见头和颈的可动域受限。颈椎柔软性的训练,有利于屈曲、伸展、侧屈、旋转等活动范围的增大,训练时可用徒手脊椎牵引法。头颈部运动受神经肌肉
......
《运动疗法技术学(第二版)》是为从事康复医学提供重要技术手段的教材。多年来,全国许多院校和有关读者应用了《运动疗法技术学(第二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我们归纳了广大师生和读者反馈回来的宝贵意见,对**版内容作了修订,删除了某些较陈旧的内容,增添了一些较新的技术,如减重步行训练、强制性运动疗法等,尤其联系了大脑可塑性理论、反馈技术、随景互动技术等对康复训练的影响。为增加学习实用性,本次修订还在每章前增加了“本章重点要求”,在章后增加了“思考题”。
书名:理疗学(第二版)
作者:乔志恒,华桂茹 主编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
ISBN:9787508060590
字数:456000
页码:289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专业教材:理疗学(第2版)》主要内容包括:理疗的基本知识、理疗的分类与特点、理疗的治疗作用、理疗的作用机制、直流电及低频电疗法、中频电疗法、高频电疗法、光疗法、超声波疗法、磁场疗法、传导热疗法与冷疗法、水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
《理疗学》2005年出版至今已过六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理疗学领域亦取得可喜进步,主要包括:直流电与低频电疗法,微电流、弱剂量理论与应用;低、中频电疗法,微电脑化技术普及与应用;高频与超高频电疗法,脉冲技术普及与应用;弱激光疗法在临床局部镇痛作用的应用;现代水疗法机械化装置、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理疗仪器进一步得到普及,各种理疗仪器小型化、微型化并进入千家万户,对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及残疾的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上述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第二版《理疗学》中均有所体现,使得本教材更具时代感、新鲜感,更有利于学以致用。
在第二版《理疗学》出版之际,我们强调如下几个基本观点:
1.现代《理疗学》特点是:无创、无痛、收效快、作用持久、无化学药物毒副作用,属于“绿色医疗”范畴。
2.理疗学专门研究电、光、声、磁、温热、寒冷与机械等物理因子在临床和康复医疗中的应用,诸如:用于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增强“自愈力”;用于消炎镇痛、缓解肌肉痉挛;训练增强肌力,治疗神经损伤,克服运动障碍、关节活动受限和二便排泄障碍等,以及诸多残疾和疾病的康复。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理疗的基本知识
一、理疗的定义
二、理疗的起
三理疗的简史
第二节 理疗的分类与特点
一、传统理疗的分类
二、现代理疗的分类
三、理疗的特点
第三节 理疗的治疗作用
一、消炎
二、镇痛
三、抗菌
四、镇静与催眠
五、兴奋神经-肌肉
六、缓解痉挛
七、软化瘢痕、消散粘连
八、加速伤口愈合
九、加速骨痂形成
十、调节免疫功能
十一、脱敏
十二、抗癌
第四节 理疗的作用机制
一、生理学基础
二、神经调节机制
三、体液调节机制
四、神经-体液的共同作用
五、理疗的相关理论与假说
六、理疗对机体作用的共性和特性
七、影响理疗应答效应的因素
第五节 理疗的基本原则
一、救死扶伤
二、明确诊断
三、注重心理因素
四、整体观念
五、综合治疗
六、方法优选
七、因人施治
八、正确选择治疗部位
九、剂量合理
十、疗程适当
第六节 理疗在临床与康复中的应用
一、镇痛与抗痛
二、抗菌与抗炎
三、改善血液循环
四、针对伤口感染与愈合迟缓
五、缓解中枢性瘫痪引发的肌痉挛
六、促进瘫痪肢体运动
七、增大挛缩关节的ROM
八、治疗中枢性瘫痪引发的肌萎缩
九、改善尿潴留或尿便失禁
十、治疗周围神经元性瘫痪
十一、防治废用性肌萎缩
十二、训练肌肉做新动作
十三、防止肌肉与周围组织粘连
十四、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十五、增加残端皮肤的耐磨耐压性
十六、软化瘢痕与消散粘连
十七、促进骨质生长,加速骨折愈合
十八、防治骨质疏松或骨软化
十九、调节免疫功能
二十、抗癌
第二章 直流电及低频电疗法
第三章 中频电疗法
第四章 高频电疗法
第五章 光疗法
第六章 超声波疗法
第七章 磁场疗法
第八章 传导热疗法与冷疗法
第九章 水疗法
第十章 生物反馈疗法
主要参考文献
书名:康复疗法评定学(第二版)
原价:79.00元
作者:恽晓平 主编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508079615
字数:907000
页码:58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
《康复疗法评定学》由恽晓平教授主编,全书系统介绍康复评定学概念及理论、相关基础知识、评定原理、评定所需仪器设备和方法,以及临床结果分析,理论与临床操作相结合,兼顾学科新进展,是国内外首部,也是唯一一部全面、详尽论述康复评定理论与实践的专业著作。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概述
一、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
二、康复评定的三个层
三、康复评定在康复临床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四、康复评定与循证医学
五、康复评定的目的
第二节康复评定的工作流程与内容
一、收集资料
二、分析资料
三、解释评定结果
四、记
五、评定会制度
六、康复评定的时期
第三节康复评定的类型与实施方法
一、康复评定的类型
二、常用的康复评定实施方法
第四节检查与测量方法的评估
一、信度
二、效度
三、信度与效度之间的关系
四、灵敏度与特异性
五、临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分级
第五节康复评定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一、选择评定方法与评定工具的原则
二、康复评定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物理疗法评定
第一节概述
一、评定目的
二、评定项目分类
第二节物理疗法评定的流程、步骤与方法
一、评定的工作流程
二、评定步骤
三、评定方法
附:物理疗法专业评定学授课内容与顺序
第三章作业疗法评定
第一节概述
一、作业活动及其分类
二、影响作业活动的因素
三、人-环境-作业活动模式
四、作业疗法评定的分类
第二节作业疗法评定的流程、步骤与方法
一、评定的工作流程
二、评定步骤
三、评定方法
附:作业疗法专业评定学授课内容与顺序
第四章基本生理指标的测量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体温
二、脉搏
三、呼吸
四、血压
第二节检查方法
一、体温
二、脉搏
三、呼吸
四、血压
第三节结果记录与结果分析
一、体温
二、脉搏
三、呼吸
四、血压
第五章人体形态学测量
第一节测量标志点
一、颅区体表标志
二、胸部体表标志
三、腹壁体表标志
四、骨盆体表标志
五、上肢体表标志
六、下肢体表标志
第二节测量内容与方法
一、身长与体重的测量
二、躯干与四肢周径的测量
三、四肢长度的测量
四、截肢残端的测量
五、脂肪厚度的测量
六、人体姿势的评定
七、注意事项
第六章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第一节关节活动度
一、定义
二、关节活动度的分类
三、影响关节活动度的生理因素
四、测量目的
五、适应证与禁忌证
第二节测量方法与步骤
一、测量方法
二、测量步骤
三、关节活动度测量的一般原则与注意事项
第三节各关节活动度的具体测量
一、上肢
二、拇指与手指
三、下肢关节
四、趾与足趾
五、脊柱
第四节结果记录与分析
一、结果记录
二、结果分析
第七章徒手肌力检查
第一节肌力
一、定义
二、肌的分类
三、肌收缩类型
四、影响肌力的因素
五、评定目的
六、适应证与禁忌证
·······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