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解密默多克的政治掌控力。
从平民到大亨,默多克做了什么,没有做什么,说了什么,没有说什么?
◆令里根、撒切尔、奥巴马、卡梅伦望而生畏,默多克可以操控大选和政策走向。
从星球大战计划到伊拉克战争,从英国首相竞选到白宫国家政策,默多克就是操纵政治家的木偶大师。
◆ 默多克已经在操控你了!
媒体代表的民意;西方政治的扩张;环境问题的争辩……你以为和你无关,其实,你也是默多克的一个棋子!
●英、美、澳政要都买默多克的账
如果是默多克来电,总统或首相都会接听。
●默多克是媒体大亨,更是幕后政客
沸沸扬扬的窃听丑闻让我们知道,这个传媒帝国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但默多克的秘密远不止此。默多克商业上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但人们对他政治目标的追求了解甚少。
●掌握了媒体,就掌控了话语权,更掌握了权力
从里根到奥巴马,从撒切尔到卡梅伦,默多克一直在用媒体帝国推进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大卫·麦克奈特历时四年,调查默多克与编辑们的私人会议、对政治团体和智库机构的赞助、与奥巴马的冲突、新闻集团在全球的采访活动,证明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已经影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人。
(澳)大卫·麦克奈特(David McKnight),澳大利亚著名政治评论家、记者、教授。著有获奖图书《超越左派与右派:新型政治与文化战争》,另有两本关于间谍和冷战的图书获得NSW总理文学奖。曾任《悉尼先驱晨报》记者,ABC电视台《十字路口》节目的创作人,现为新南威尔斯大学新闻学和媒体研究中心副教授,澳大利亚多家报纸撰写专栏作家,电视台、电台政治节目评论员。
本书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有趣和最有价值的书籍之一……大卫·麦克奈特的书新颖、勇敢、真实、毫不造作,对我们如何看待传媒与政治有惊人的启发。
——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教授,罗伯特·曼恩
作者做了一丝不苟的细致调查,内容令人吃惊不已,历史原来是这样诞生的。
——戴斯·巴尔教授,《悉尼先驱晨报》
这是一本微观与宏观兼顾的历史著作,是关于默多克传媒帝国影响力的最优秀著作。
——斯图尔特·马新特里教授,《世纪报》
代序 权力与财富
自序 誉满天下,谤满天下
第1章十字军型企业
独一无二的政治影响
独一无二的商业手腕
独一无二的商业理念
第2章局外人的影响力
默多克家族
以媒体影响政治
以媒体操纵政治
第3章默多克与里根
《纽约邮报》之战
权力首战
媒体自由和理念之争
美苏冷战
丢了金箍棒的孙悟空
第4章闯入英国政界
默多克和撒切尔夫人
言人所不能言
捆绑英、美
秘密资助政府智囊团
直到最后
第5章掌握了媒体,就掌握了权力
《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转型
见解与理念
颠覆体制
下层社会是洪水猛兽
默多克的智囊团
广播业的私有化
平民主义的胜利
第6章 战胜自由派
文化战争
“自由”的新闻频道
第7章“太阳王”的统治
被“太阳”灼伤
默多克与布莱尔
工党政府投桃报李
第8章通往巴格达之路
资助共和党的未来
拉克兰·默多克的护教战争
为伊拉克战争摇旗呐喊
与全世界对抗
报道一定要“正确”
总统的辩白
第9章气候变化的虚假黎明
气候变化否认者的声音
虚假的黎明
否认变化,反抗正统
事实与政治正确性
后记默多克王朝的前尘后世
致谢
第1章 十字军型企业
人们对我知之甚少,我并不只是一名在这个多姿多彩行业中牟利的商人。相比于财富,我更注重思想本身。
鲁伯特·默多克,1995年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的公司代表了的就是我的思想、我的个性和我的价值观。
鲁伯特·默多克,1996年
2004年的纽约麦迪逊广场,共和党正为布什总统的大选胜利而庆贺。布什总统当年被尊为对伊战争的英雄,并在总统大选中一举击溃竞选对手约翰·凯里。在庆功宴接近尾声之时,许多代表正纷纷准备离场,此时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电视中播放着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英文缩写,于1980年6月创办,总部设在亚特兰大。——译者注主持人朱迪·伍德拉夫和沃尔夫·布里泽的访谈节目,见此情景,一些代表大喊道:“转福克斯新闻频道!转福克斯新闻频道!”在共和党的心目中,福克斯是挚友,而CNN却是宿敌。
CNN曾是默多克的眼中钉、肉中刺。当他每天骑自行车外出锻炼时,他总是眉头紧缩,深思着如何缔造一个成绩斐然的电视网,以和“自由左翼”的CNN相抗衡。今天,默多克成功了。作为CNN的一大劲敌,他不但成绩斐然,更在总统大选中给CNN以沉痛一击。默多克旗下的福克斯新闻在美国政坛更是举足轻重,不仅其忠实观众深受其影响,甚至整个美国电视的基调都因福克斯新闻而改变,形成了一种所谓的“福克斯新闻效应”。每日傍晚,福克斯新闻的主播便向其300万受众散步噩耗,有恐怖主义的、自由党派的、同性恋的,当然也包括民主党的,在音乐和图片的衬托下,所有这些“福克斯新闻速报”显得尤为声形并茂。
巴拉克·奥巴马总统一直以来都是福克斯的攻击对象。2007年,当奥巴马竞选民主党提名时,福克斯新闻的评论员就大散厥论,称在印尼长大的奥巴马曾就读于伊斯兰学校。在美国,自“9·11”恐怖袭击后,大众的脑中就将伊斯兰学校和伊斯兰恐怖主义画上了等号。在之后的总统竞选中,福克斯电台的另两位评论员又大下妄论,其中一位称奥巴马和其妻子米歇尔·奥巴马都以“恐怖主义刺拳”方式相互问候,另一位则故意将奥萨玛·本·拉登改写成奥巴马·本·拉登,使其忽然变成了美国的追杀对象(这两位记者后来都正式道歉)。在整个竞选过程中,福克斯新闻最具攻击力的主持人肖恩·汉内提每晚都对奥巴马加以抨击,称他是一位“得意忘形的贵族”,并与恐怖主义及黑人激进分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奥巴马虽然对此不屑一顾,只当其是汉内提个人的“咆哮之声”,但对他夫人的影响,他还是深表忧虑。
在总统大选中期,默多克、奥巴马以及福克斯新闻的首席执行官艾罗杰举行了一次会面。会中,奥巴马与默多克谈了点琐事,包括他和他父亲的关系,但对于艾罗杰,奥巴马表示不想在福克斯是否会继续抹黑他们夫妇俩的形象上浪费时间,并表示福克斯正在不遗余力将他冠以“可疑的、外国的、可怕的恐怖主义分子”的头衔。针对这一质问,艾罗杰提议奥巴马出席福克斯的节目,而后双方的关系才逐渐缓和。默多克的传记撰写人迈克尔·沃尔夫曾在书中提及此次会面,并称当奥巴马以福克斯的种种做法为不耻时,默多克和艾罗杰则都表示了愤慨。虽然默多克总是否认福克斯新闻与政治为伍,但在2011年卢斯奖的演说词中,还是称赞艾罗杰“为保守派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
那年,默多克与另一名共和党总统竞选人也有种种联系。默多克的一位编辑在“万军之中发现”了萨拉·佩林,为她套上了共和党内一颗闪耀的巨星的光环,并将她和麦凯恩一起推上了总统候选人之列。《旗帜周刊》的编辑比尔·布里斯托尔曾与一群美国当权的保守党派共同搭船前往阿拉斯加,与当时还是阿拉斯加州州长的佩林会面,之后没多久,在共和党人“全军一片惨淡之时”,佩林以“优异的政绩”出现在了《旗帜周刊》的版面中。
形势终比人力强,虽然福克斯新闻对麦凯恩和佩林不遗余力地支持,并对奥巴马施行了诸多无情的抨击,但最终难以抵挡住民主党获胜的大浪。但斗争并未因此而结束,福克斯的打击目标也未有改变。诚然,奥巴马的当选使许多美国人重拾信心,但其在用以应对80年未遇的金融海啸的巨额政府开支,却使得饱受责难的众多保守派人士找到了反击的机会。在奥巴马宣誓就职后的数月间,美国政坛上就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出现了一个被称为“茶叶党”的派别。该党派的目标直指政府的巨额开支,以及为了应对危机所实施的增税政策。在行动上,保守党派多年来第一次采用了上街游行的政治手段。福克斯新闻则是其背后的推手:在福克斯的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不遗余力地呼吁观众支持游行,其官方网站更是详细罗列了游行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细节。在游行的队伍中,有一位特殊的信徒,他就是福克斯新闻主持人格伦·贝克,他曾强烈指责奥巴马是一位“种族主义者,对白人及其文化深恶痛绝”。这一煽风点火似的言论,曾在大选期间影响了许多选民。在2009年4月首次游行前夕,福克斯新闻就对游行大加称颂,并鼓动观众尽量“释放他们的不满”。游行当日,数位备受世人瞩目的主持人悉数到场,并做了现场演讲,其中就包括了肖恩·汉内提、尼尔·卡夫托、格里塔·凡苏斯特伦和贝克(默多克旗下的《纽约邮报》自始至终都是“茶叶党”的支持者,在它的网页上也罗列了游行的时间和地点)。
白宫因“茶叶党”的游行而深为困扰,并将福克斯新闻定义为是共和党的羽翼。奥巴马发言人安妮塔·邓恩说,当奥巴马上福克斯电视的时候,他就知道“这并不只是一家新闻机构”。数日后,默多克对此回应道,奥巴马政府的“反商业”名声由来已久,对于针对福克斯的抨击言论,默多克则蓦然一笑道:“我无意就白宫对福克斯新闻数位评论员的指责做任何评论,我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样做的确提高了他们的支持率。”
在奥巴马当政时,福克斯新闻曾蓄意操纵政治语言。当奥巴马的医疗保险计划尚处于讨论阶段时,福克斯一高官就对他的下属给了一个“友情提示”,敦促他们在这一问题上应尽量避免使用“民意”之类的词汇,而改用“政府倡导的医疗保险计划”,如果不得不使用“民意”二字,则要冠之以“所谓的民意”。结果,《纽约邮报》、《华尔街日报》和福克斯一起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同样的词汇。在时间上,也与共和党内部策略家提交建议的时间不期而合。
2010年初,在默多克身边发生了一场小型的政治变革。他的女婿马修·弗洛伊德(西格蒙德的曾孙,默多克女儿伊丽莎白的丈夫)在一次接受《纽约时报》对福克斯新闻看法的时候,如是说:
“艾罗杰一而再、再而三地无视新闻准则,使新闻集团、福克斯创始人乃至全球的媒体从业者都为之汗颜。无论在家族内,还是在公司内,我都不是唯一一个以之为耻的人。”
弗洛伊德是伦敦首屈一指的公共关系高管,在针对艾罗杰的言论上,我们相信他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艾罗杰却回应道,弗洛伊德需要去看下“精神病医生”了。目前为止,弗洛伊德的言论究竟代表了谁,尚未可知。虽然他的妻子伊丽莎白晚些时候表示,此事与己无关,却有流言称,默多克家族继任者对福克斯新闻在奥巴马总统竞选期间的所作所为不甚满意。在竞选期间,伊丽莎白曾在英国为奥巴马组织了一场筹款活动,而其弟弟杰姆斯也表示了对民主党的全力支持。无论是在默多克退休后还是死后,伊丽莎白、杰姆斯和拉克伦作为默多克的子嗣,无疑将接管这座媒体巨厦。因此,弗洛伊德的言论也成了观察者们对后默多克时代政治倾向的揣测。新闻集团对日后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政治影响力,弗洛伊德的言语可能是某种信号。
独一无二的政治影响
很多时候新闻集团被认为是全球化的产物。和数家大型全球性公司一样,新闻集团资产庞大,利润可观,业务遍及全球各地。在美国,新闻集团拥有一家大型的电视网络(福克斯广播公司)、一家影视制片公司(20世纪福克斯)、一家闭路电视(福克斯新闻)以及两家报社(《华尔街日报》和《纽约邮报》);在英国,旗下囊括了BSkyB卫星电视公司、《太阳报》、《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在澳大利亚,新闻集团拥有包括《先驱太阳报》和《澳大利亚人报》在内的全国最大的新闻报业连锁集团。除此之外,新闻集团还有一家全球出版商科林斯出版公司和诸多小型企业。和别的上市公司一样,使股东利益最大化一直都是新闻集团所追求的目标。无论是默多克的支持者还是批评者,在公司盈利性上都达成了共识:批评者认为默多克是一个只认钱的奸商;而支持者则为他敏锐的商业嗅觉而拜服。所有人都认为默多克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使利益最大化。默多克自己也对此讳莫如深。他曾对他的传记作者威廉姆·肖克罗斯这样说道:
“所有的报刊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我做报纸并不是为了赢得人们的尊重。一旦我这样做了,我希望有人能直接开除我,因为这不是办报纸的真正意义所在。”
但这仅仅只是一种表面说辞而已,事实与此相距甚远。默多克在赚钱的同时,也在不遗余力地宣扬他的理念和政治信仰。要是将新闻集团想象成一家普通的跨国企业,不免有失偏颇,其业务亦非别家可以复制。它的唯一性从它的架构上便可见一斑。大部分跨国公司的架构类似于官僚机构,底下是大批的技术人员,顶上是默默无闻的首席执行官。而新闻集团则不然,它好比一个独裁者王国,王国到处洋溢着独裁者的个人特质,其中还包括对公司握有控制权的股东。公司董事会中遍布着默多克的老友,他们有着与默多克相同的政治信仰,如西班牙前总理约瑟·阿那扎,前纽约画派理事乔尔·克莱因。多年来他们与默多克形成了独有的一套保守派世界观,并每年以个人或公司捐助的方式斥资数百万美元加以传播。默多克的媒体帝国不但深入各国的政治舞台,更是默多克个人价值观的传话筒。默多克本人更是醉心于政治争斗,不遗余力地扮演着一个政治高手。各国的政要对此也是乐意的,对他们而言,默多克在用他无尽的媒体资源宣扬个人政治信仰的同时,也使得政府和政党从中受益。福克斯新闻和《太阳报》在赢取大笔金钱的同时,更是支持或诋毁政党最有利的政治武器。福克斯对奥巴马的诋毁与《太阳报》在20世纪90年代对英国工党领袖尼尔·基诺克的手法如出一辙,对布什总统的支持也可对应《太阳报》对布莱尔的垂爱。
……
代序 权力与财富
鲁伯特·默多克无疑是澳大利亚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人之一,但人们对他却有着诸多误解,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仅将他视为一名商业奇才,实际上默多克无论在财富上还是在权力上都有很大的建树,而最令人费解的无疑就是默多克是如何使这二者浑然天成的。一方面,默多克运用他在政坛上的影响力为他的商业帝国添砖加瓦;另一方面,他又运用他的媒体影响力使他的政治仕途更上一层楼。正如大卫·麦克奈特在他的书中写到的,对于默多克而言,财富和权力不再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而是鱼与水,相辅相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默多克的财富和权力逐渐显现出了相辅相成、互为映照之势。一方面,他所掌控的权力越大,就越容易说服政客将法律向他的媒体帝国倾斜(我们在本书后所列举的英国工党托尼·布莱尔执政期间的数次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另一方面,他的媒体影响力越大,就越容易使他直接参与民主政体的日常运作之中。在澳大利亚豪奇政府执政期间,默多克的媒体帝国掌控着全澳大利亚70%的报刊。而在25年之后,这些报刊的主要记者和编辑又齐聚默多克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卡梅尔的家中,共同商讨如何处理吉拉德工党的问题。
正如麦克奈特在书中所说的,默多克的媒体帝国在三个英语国家的影响力最为稳固,它们分别为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但在这三国中,默多克在权力和金钱之间的权衡方式,却大相径庭。在澳大利亚,默多克专注于运用新闻报纸的影响力来左右政治走向。由于澳大利亚对跨媒体企业所提出的拥有权的限制,要想在澳大利亚赢取丰厚的利润尤为困难。在英国,默多克利用其在卫星电视上所取得的政治力量,来为他的帝国添金加银,直到近期的窃听丑闻爆发,这一事态才有所停缓。而在美国,在经历了一连串的长期失败后(正如麦克奈特在书中提到的),默多克最终将权力和金钱这两者有机结合,使之互为依靠。
20世纪90年代中期,默多克和艾罗杰共同创办了福克斯新闻,而现在福克斯每年的利润高达数十亿美金。同时,它还是美国共和党的主要政治宣传工具和民粹保守主义的主要源头(民粹保守主义在过去15年间是美国政治文化的主流思想)。福克斯新闻是默多克成功路上的第一块基石。在它之上,默多克成功地将金钱和权力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但这种成功是美国特殊政治气候下的特例,还是默多克在向其他英语国家(或非英语国家)进军的试金石?目前尚未可知。
麦克奈特对默多克媒体帝国理想化风格的剖析独辟蹊径。默多克并没有多少的原创思想,他的成功在于他能将他的市场基本教义和美国的霸权主义,通过他的媒体帝国在英语国家中进行强制传播。正如麦克奈特在书中指出的那样,尽管默多克有着巨大的财富和足以创建或颠覆一个政府的能力,但反传统、反权威却一直是他的指导思想。在里根�踩銮卸�夫人时代前,默多克所反对的是老旧的阶级力量。但在这之后,一种被称为“新阶级”的“自由派精英”以及他们的反西方价值体系,就成了默多克的新宠。
在与“自由派精英”长期的文化争斗中,默多克深谙质量上乘的大报(如《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和《澳大利亚人报》)以及大发行量的小报(如《太阳报》、《世界新闻报》、《纽约邮报》、《太阳晚报》和《每日电讯报》)的重要性。虽然默多克本人对市场的力量坚信不疑,但在必要的时候,他仍然很愿意资助出版业和保守派智囊团,来为他的政治生涯铺路。如果没有默多克的慷慨资助,《澳大利亚人报》撑不过一年,而被奉为美国新保守主义思想源泉的《旗帜周刊》也会在一月内偃旗息鼓。
这些资助给默多克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虽然历史无法重演,但正如麦克奈特在书中强调的那样,如果没有默多克媒体帝国的鼎力支持,伊拉克战争是否势在必行,确实难以预料。本书还间接地向读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默多克的福克斯新闻每天都对石油公司大加赞颂,美国是否还会对气候变化不遗余力地大肆抗争?在我看来,这实在是个非常切合当下的时事问题。
麦克奈特这次的调查起始于默多克的政治影响力如日中天之时,他当时就作出判断,默多克的媒体帝国终将轰然崩塌。乐观来看,本书只是记录了英语国家这些年民主政体中黑暗的一面;悲观来看,则是勾勒出了这些民主政体在今后所会遭遇的大难题。本书对媒体力量泛滥和政府懦弱之间的相关性做了一次深入的研究。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书,应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政治学教授 罗伯特·曼尼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书很好,我已经快速读一遍了 发货真是出乎意料的快,昨天下午订的货,第二天一早就收到了,赞一个,书质量很好,正版。独立包装,每一本有购物清单,让人放心。帮人家买的书,周五买的书,周天就收到了,快递很好也很快,包装很完整,跟同学一起买的两本,我们都很喜欢,谢谢!对于有钱人来说,他们不在乎东西值多少钱,和女朋友在一起他们注重的是心上人的开心,和领在一起,他们在乎的是给领买些高贵的东西,指望着自己有机会高升,和小三在一起,我就不多说了,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我们希望物美价廉,不是我们想买盗版货,不是我们爱到批发部去买,也不是我们爱和小贩斤斤计较,是我们微薄的收入难以支付。总的来说购物本身是一个开心的过程,从中我们利用自己的劳动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京东商城的东西太便宜了,所以我来买了。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网络文学融入主流文学之难,在于文学批评家的缺席,在于衡量标准的混乱,很长一段时间,文学批评家对网络文学集体失语,直到最近一两年来,诸多活跃于文学批评领域的评论家,才开始着手建立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很难得的是,他们迅速掌握了网络文学的魅力内核,并对网络文学给予了高度评价、寄予了很深的厚望。随着网络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以及网络文学在创作水准上的不断提高,网络文学成为主流文学中的主流已是清晰可见的事情,下一届的“五个一工程奖”,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网络文学作品的入选。那时我故作老成,总爱用蘸水钢笔写信写文章,那个美好的装逼时代啊,一去不复返了,可太值得回忆了,连空气里都弥漫着蓝色钢笔水味,还有老主任抽的普通香烟味。在那个出版社,我就是这么装逼着,埋头于自己的这些文学情调里,似乎对周围的一切充耳不闻。所以等人家都把房子分完了,才发现我榜上无名,才想起提着暖壶去砸领导的门,那个暖壶的作用相当于这两天波士顿恐怖分子搞爆炸的高压锅。好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两本好书:被美国学界誉为“思想巨匠”和“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的史蒂芬·柯维博士,他的集大成之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已成为中国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必备的最经典、最著名的一部培训教材;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史蒂芬·柯维的思想和成就,与拿破仑·希尔、戴尔·卡耐基比肩。《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20周年纪念版)》在每一章最后增加了一个“付诸行动”版块,精选柯维培训课程中的实践训练习题,以帮助读者加深对“七个习惯”的理解和掌握,使“七个习惯”成为属于每个人自己的行动指南,价值堪比18000元的柯维现场培训课。史蒂芬·柯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他是前总统克林顿倚重的顾问,《财富》杂志100强中的90%和500强中的75%的企业是他的直接受教者,AT&T、通用电子、全禄、可口可乐等大公司的高级主管都是他的学生,李开复等中国顶尖的企业家和管理者也深受其思想的启发。每年,来自全球的个人、家庭、企业、教育界及政府领导者的受教生更是高达百万人之多。东东枪和地下天鹅绒是两位在博客、微博、专栏里都非常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两人思维跳跃,观点奇特新颖,对待感情,他们也细细琢磨,也插科打诨。同在滚滚红尘中摸爬滚打,两位勇士将他们对两性情感的所感所悟一一精彩呈现,得此《鸳鸯谱》,闪着智慧幽默的光。鸳鸯谱,靠谱。
评分据了解,京东家电销售额是去年同期的5倍,小家电突破130万台,电视达到16.3万台,洗衣机超过10万台。手机及配件全天销售量超40万件,平均每秒有超过4件手机类商品被下单。iPhone手机当天销售超过3万部,其中iPhone 5C销量过万。
评分男士比较喜欢这类书 值得买
评分很不错的书,支持!!!
评分我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基本上每1-3天读完一本。所以也是经常买书的读者。其次,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很好,没有异味,不粗糙。一看就是正版,也是新书,塑封的。再次,送货员的速度很快,态度也非常好,还帮忙送上楼,一句怨言都没有。非常感动!还有,京东的价格一直挺给力,服务也好。我会继续保持一直光顾。最后,关于书籍内容方面,总体来说是一本好书,读完受益匪浅,很有作用。收藏了,有空或者书荒时会随时抽空看看。以下心得内容给各位参考参考:夏天的雨,干脆,强劲;夏天的的雨,利落,爽快;夏天的的雨,生动,豪爽; 夏天的雨,毫不拖泥带水;夏天的雨,像个男人! 他不像春天的雨那样,淅淅沥沥,极尽了缠绵。他生性秉直,无所顾忌,来的猛烈,去的迅速。如果说春天的雨是摇曳着浅绿长裙的清纯少女,那么夏天的雨就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梁山汉子。他不像秋雨那样,星星点点,故寻闲愁。他总是在狂风大作中生情并茂,在电闪雷鸣中袒露胸襟,在惊心动魄中一诺千金。如果说秋天的雨是“谁怜憔悴更雕零”的李忆安,那么夏天的雨就是披长发而仰天长啸于泽畔江河的辛稼轩。他更不像冬雨那样,在噼哩叭啦的凛冽寒风中,无情的让人全身发抖。他如发怒的神兵鼓噪而来,似摧枯拉朽的千军万马凌空进发。如果说冬天的雨是给人们带来的是沉寂的气息,那么夏天的雨就是“气吞万里如虎”的粗豪男人给人带来的奔放与狂野。他虽然豪迈,虽然狂放,虽然动人心魄,虽然大气磅礴,但他和男人一样,表面上表现着坚强,内心却十分的脆弱。他忍受着苦痛佯装着干脆,经受着磨砺佯装着豁达,面带着微笑显示着生命的刚强。在他不堪重负的时候,有时会哭会笑,有时会吵会闹,但在哭过笑过吵过闹过之后,又背负着希望、疲惫和责任走向了热情;在他无奈的时候有时只会闷头抽烟,在他苦涩的时候有时只会躲起来喝酒,有只会在无人的角落里哭泣,但在抽过喝过哭过之后,又装出了一副英雄的形象来走向了强大。他总是按季节固有的程序收获他的圆满。他不会因为人们的企盼而提前,也不会因为人们体验干燥而来晚。他总是率性而为,来去从容,总是轰轰烈烈,总是在短暂的疯狂中不忘对大地的奉献,总是在即将消逝的时候充满着对生命的热爱。如果说春天的雨婀娜多姿,是俏丽佳人,秋天的雨缠缠绵绵,是悲情的怨妇,冬天的雨冷酷无情,没有了温柔,那么夏天的雨.有种色彩,明艳却不庸俗;有种气氛,凄美却不绝望;有种思念,缠绵却不造作,作文之初中作文:初中生写景作文。哦,那便是秋的色彩,那便是秋的气氛,那便是秋的思念。春的繁花似锦,夏的绿树成荫,冬的白雪皑皑,在这秋风萧瑟的季节早已淡去,唯有求是人们心中独特的美景,它将归来的讯息寄予红叶,洒满一地,告诉每一个人。秋洋溢在农民的笑窝里,看那层层的稻浪,金黄金黄,翻滚着近了。看那累累的果实,经过春的播种夏的洗礼,审批露水,咧开嘴露出笑容,新奇的张望这个世界。沁人心脾的清香到处弥漫。秋沉浸在涓涓的碧波里。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份收获,一份凄美,还有一份来年的希冀,望枯叶落尽,你是否会感到遗憾?看燕子南去,你是否会感慨万千?请看满园的菊花,正开的姹紫嫣红,那不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么?它们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在困境中笑傲江湖,才是真正可贵的。况且,叶子落了,又将会见来年枝头吐新芽;燕子去了,又将会见来年欢喜报新春。以笑的姿态面对落叶,面对秋天,面对生活,你会发现,就连太阳也在笑着祝福我们。秋飘洒在绵绵的细雨中。一切那么朦胧,远远望见那片枫叶林,已是火红一片。没有任何人,只剩下孤零零的荒冢,冷风吹起坟头上的白草,我想起故去的亲人。落叶归根是一份宿命,残花凋零是完成一次未完成的使命,晨露滑落更是一次生的光辉,只是感慨起脆弱的生命,感慨起梦里花落。逝去的已然逝去,我们无法左右。那面对离别,又当如何?我想起儿时的伙伴,想起曾经朝夕相处、欢笑嬉闹的日子,以及不掺任何杂质的小小的心愿,还有阔别已久的恩师、同窗,梦中花落,香到忧伤。你们现在过得好吗?秋,它的确凝聚了太多太多。 谁有那么多的时间看看书评呀,伤不起呀
评分活动买的!!!好书值得一看
评分舆论可以影响社会这个是完全已经被证实的观点,不然美国养那么多公知干嘛
评分满200减120 叠加满100减30 买的 正版 比路边书摊都便宜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