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我看中国:1949年以来中国在西方的形象》讲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西方的形象问题。作者以时间为经、以话题为纬呈现了1949年以来西方对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看法和认识。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包括各个时期来自西方不同媒体、代表不同声音、有着不同表现形式的观点和看法,内容极其丰富。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在展现中国形象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作者认为,除了中国的真实状况以外,西方对中国的看法还受到了诸如个人经历、脾气秉性、意识形态、政治局势和权力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即中国在西方的形象不仅取决于中国本身,同时还取决于西方各国的心态和利益考量。
作者简介
马克林(Colin Patrick Mackerras),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荣誉教授,澳大利亚联邦人文学院院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教授,国家级文教专家。
早年曾在墨尔本大学、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习,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传统戏剧、中国在西方的形象以及中澳关系等。
马克林教授学术成果斐然,其中包括很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论文和著作。他既是学者也是教师,同时还是世界知名百科全书的顾问。此外,他还在中国人民大学为研究生开设了两门课程并协助培养中国人民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马克林教授身体健壮,在北京有自己的专用自行车;他生活简朴、为人低调、待人友善;他喜欢音乐、喜欢甜食;在世界各地举行的中国问题研讨会上,人们会经常看到他的身影。
张勇先,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墨尔本大学毕业后留任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工作。1994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工作至今,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执行院长,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
吴迪,2005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语研究硕士学位,2006年起在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工作,2009-2010年获富布赖特项目资助在美国学习。2012年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文化与澳大利亚研究。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在中国研究这一领域,马克林教授浸淫已达半个世纪之久,可谓是这一领域海外学者中的领袖。他曾数次在中国长居并多次访华,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与同辈人不同,马克林教授一直致力于挑战西方关于中国的传统观念。该书i5妙地运用了他在中国历史和文化方面的渊博知识,指出了西方关于中国的观点态度仅仅只是对这个国家现实状况的肤浅反映,确实发人深省。
这部作品可谓是一部跨越多个学科领域、有着坚实理论基础的令人期待之作。
——沙伯力(Barry Sautman),香港科技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加拿大/美国籍学者
为什么西方对中国的看法从一个极端转向了另一个极端?为什么这些看法既源自中国的现实情况也出自西方的自身考量?如何才能缩小中国现实与西方观点之间的差距?经验老到、态度公允的马克林教授所著的这本思虑周详的新作将引领我们回答这些问题。
——贝淡宁(Daniel Bell),上海交通大学志远人文艺术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政治理论教授,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学者
随着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上的地位日益重要,中国渴望在国际事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的软实力成为当代中国学的一个主要研究课,题。马克林教授呈现给读者的这本书,是对这一研究课题的重要贡献,有助于广大读者了解中国在西方的形象。马克林教授描绘和分析了这些形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并将它们置于相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进行考量,探讨是哪些人或者哪一群人树立了中国的形象,以及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臧小伟,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东亚研究学院院长,中国学教授,博士,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院长
目录
第一章 序言
形象来源与理论构建
文献综述:本书与众不同之处
研究方法
媒体的发展
几个相关要点
小结
第二章 历史背景
18世纪
19世纪
20世纪上半期
小结
第三章 中国政治与外交关系的形象(1949-1971/1972)
背景环境
形象构建
1949-1966年的中国形象
“文化大革命”和西方形象
小结
第四章 中国政治与外交关系的形象(1971/1972-2001)
背景环境
中国形象的两次转变
关键因素
个人经历与印象
小结
第五章 21世纪中国的政治和整体西方形象
背景环境
形象的构建
中国的崛起
中国作为潜在威胁
民主与人权
2008年北京奥运会
对未来的预期
小结
第六章 20世纪末中国经济、人口政策以及环境问题的形象
毛泽东时期的中国经济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
个人感受
小结
第七章 21世纪中国经济、人口政策以及环境问题的形象
西方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看法
中国经济增长对外部世界有何意义?
环境与人口
……
第八章 中国的社会文化形象
第九章 结语
简明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就对于大众群体的影响力而言,电影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文化类型。它涉及广泛,既可以表现政治形象也可以表现特定形象。在第四章中我们讨论过的电影《红色角落》展现的就是关于中国政治和法律的形象。特别具有影响力和受欢迎的类别是功夫类电影。2008年上映的电脑动画功夫片《功夫熊猫》,发行范围广泛,观影人数众多,具有较强的形象塑造力。它在整体上树立了一个非常有利于中国的正面形象,但由于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所以也不属于本书的讨论范畴。
我所选择的一部具有代表意义的电影作品是2010年版的《功夫小子》。这部电影拍摄于2009年,主要在北京取景,且故事发生的年代为当代。它翻拍自早前几部同名的美国功夫片和电视剧,其中第一部在1984年上映,背景设在美国,讲述了一个“失败者”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诸事不顺、屡受欺凌,幸而遇见了一位来自>中绳县的移民,并从他那里学习了空手道用以保护自己。
2010年版的《功夫小子》将故事的主要场景设置在了北京,片中突出展现了老北京街区的宏伟景观、故宫还有长城。一个12岁的非裔美国小男孩德雷,帕克[贾登·史密斯(Jaden Smith)饰]因为失业的母亲在中国重新找到了工作而随母亲一同来到中国。他与同学之间产生了矛盾并遭到了他们的痛打。随后他结识了所居住公寓的修理工韩师傅(成龙饰)并师从他学习中国功夫用以自保。在这个过程中他还获得了一位拉小提琴的聪慧少女的芳心。在故事的最后,德雷击败了曾经欺负他、令他惧怕不已的男孩并赢得了北京一项重要武术比赛的冠军。
这部电影广受欢迎,尤其是在年轻的男孩中,并获得了影评人的好评,票房成绩也高奏凯歌。中国政府允许了它在中国的拍摄,并将其译为《功夫梦》。这显然是一部非常具有形象塑造力的电影。
那么它所展现的是怎样一种形象呢?影片中的中国干净整洁、气势宏伟,经济也繁荣发展,即使是在美国面临失业的非裔美国人在此也能轻松找到工作。中国人遵纪守法、服从权威,那个拉小提琴的女孩不仅聪慧勤奋而且慷慨大方。全片的主旨在于展现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
……
前言/序言
我看中国:1949年以来中国在西方的形象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