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出炉2013年《广告档案》合订本是基于广告档案——平面、电视广告与海报平面设计的年度特刊。《广告档案》是一本双月刊广告杂志,于1984年由 Walter Luerze在奥地利创立。致力于把平面广告和电视广告作品呈现给读者。杂志以国际版,欧洲版和德国版发行,发行量逾40000 份。每份杂志平均被四位读者传阅,*过 152000位广告创意人阅读本刊。
《广告档案》合订本2014年4月初共900多页,收录了2013全年6期作 品,尺寸:285*205mm, 集中介绍几千幅平面广告新作及影视广告佳品,种类丰富, 囊括广告活动宣传,印刷,海报等平面设计作品,各大广告文编机构,艺术品收藏者和艺术工作室,此合订本不仅是灵感的主要来源 也是有价值的艺术购买工具书。
我买这本书,是抱着学习当年广告主思维定势的心态去的,想知道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大品牌是如何进行自我定位和信息传达的。然而,书中对这些策略背景的挖掘深度,简直可以用“蜻蜓点水”来形容。它罗列了大量的作品,但对于每一个作品背后的市场痛点、竞争对手的压力、或是目标受众画像的细微变化,几乎没有涉及。这使得每一个广告案例都显得像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不是一个宏大商业战略中的一个环节。例如,在某一个消费品类别的案例展示中,所有作品似乎都在强调“品质”和“信赖”,但却没有一篇分析指出,为什么在2013年这个时间点,“品质”这个老生常谈的主题会被再次高举,它与前一年或后一年的主流叙事有何不同?这种策略层面的缺失,让这本书对于市场分析师或者品牌策略师来说,价值几乎为零。它是一个“看图说话”的工具,但“话”本身却极其空洞。
评分我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想找点怀旧的情绪,重温一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广告热点,顺便对比一下今天的媒介环境到底改变了多少。遗憾的是,这本书给我的怀旧体验是那种“温吞水”式的,没有激起任何波澜。它收录的作品似乎是那种“安全牌”,都是那些中规中矩、不可能出错但绝对也不会出彩的案例。例如,某些快消品的平面设计,那种用大字报式的排版和略显老套的场景搭建,放在2013年或许还算合格,但在今天的眼光里,简直是慢了不止一个节拍。电视广告部分,虽然有对投放渠道的简单提及,但对数字媒体融合的探讨几乎是空白,这在那个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已经开始崭露头角的年份,是一个巨大的疏漏。这本书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的“时代局限性”被原封不动地记录了下来,却没能提供一个超越时代的评论视角。它就像一个快照,清晰地记录了当时的样子,但快照本身却失去了作为艺术品或研究材料的价值。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对那些当时未被注意到的、但在后来的历史中被证明是具有前瞻性的作品的“事后诸葛亮式”的点评,可惜,这本书没有这个野心。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本身就透露出一种“效率至上”的工业感,这或许与它“档案”的定位相符,但对于一个渴望从“平面广告海报”中汲取美学灵感的读者来说,这种过于工具化的呈现方式实在令人感到乏味。内页的排版中规中矩到令人发指,几乎每一页的版式布局都像是直接从印刷厂的样稿文件夹里拖出来的,缺乏任何版式设计师在面对优秀作品时应有的那种尊重和创造性再设计。如果说作品本身是内容,那么书籍的呈现方式就是容器;而这个容器,显得如此粗糙和缺乏用心。比如,那些海报的印刷色差控制似乎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原本应该对比鲜明的色彩,在书页上显得灰蒙蒙的,极大地削弱了原作品的冲击力。对于电视广告的呈现,仅仅是剧照和文字描述,完全无法传达出动态镜头语言的精髓和音乐的烘托效果,这让“作品”的体验大打折扣。总之,这本书在“如何呈现广告作品”这个基本功上,完成得仅仅是“及格”——一个非常勉强的及格。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让我感到困惑的地方是它对“创新”的定义似乎非常保守。在“合订本”这样一个可能被认为是精华提炼的载体里,我期待看到的是那些挑战行业规范、或者开创了新的视觉语言的“异类”作品。但翻阅下来,更多的是对主流审美和既定公式的重复使用,仿佛是为了凑齐一年的份量而不得不收录的“填充物”。那些明显带有试验性质、或者在媒介融合上有大胆尝试的案例,要么被忽略了,要么只是一带而过地提了一句。这使得整本书的阅读体验变成了一种对“安全地带”的巡礼,而不是对“前沿阵地”的探索。我希望看到的是那些敢于冒犯和激怒一部分人的、但能有效激活另一部分人的作品,因为真正的创意往往诞生在舒适区的边缘。这本书却像一个谨慎的策展人,只挑选了最不会引起争议的作品,结果就是,它既没有“震撼”到我,也没有“启发”到我,只留下一堆平庸的印记。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设计灵感的黑洞,我本来是满怀期待地想从中挖掘一些2013年广告界的“独家秘笈”或者至少是当时最前沿的视觉语言,结果呢?翻开它,就像走进了一个时间胶囊,但里面装的却是些我已经看过无数次的、甚至在当年都显得有些过时的案例。平面广告那部分,色彩搭配和构图的创新度实在是不够,感觉就像是翻阅一本行业内部的季度回顾,缺乏那种能让人眼前一亮、拍案叫绝的“爆款”作品。电视广告的脚本和分镜描述也显得过于平铺直叙,对当年的技术革新和叙事手法的突破点挖掘得不够深入,更像是一个执行层面的记录,而不是对创意策略的深刻剖析。说实话,如果指望它能提供一个系统性的、能指导未来创作的理论框架,那更是痴人说梦了。我更期待看到的是针对特定品牌挑战的解决思路,或者某个现象级广告背后的文化洞察,但这本书似乎只停留在“展示作品”的层面,完全没有深入到“为什么是这个作品”的层面。对于一个资深从业者来说,这更像是一份年度的“存档”而非“指南”。
评分很好,书很精美,包装很结实。
评分不错
评分相聚的时候有多快乐,分开的时候就有多痛苦。
评分当人遇到校园暴力事件时,很遗憾,父母的亲情或老师的开导并没有多大帮助,只有友情才是最好的武器。
评分正版,都还不错的~~~
评分很给力,内容很新鲜,值得拜读,
评分相聚的时候有多快乐,分开的时候就有多痛苦。
评分正版,都还不错的~~~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