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鏡精裝人文譯叢·斷片集:冷記憶(1991-1995) [Jean Baudrillard Fragments]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編輯推薦
片段的文字其實就是民主的文字。每個片段都享有一種同等的區彆。最平凡的文字卻能找到非凡的讀者。每個人都會輪流獲得權利,以享受自己那光榮的一刻。
當人們擁有思想之時,他們大多數人都會變成自己思想的寄生蟲。
我們生命的終結是一本崇高的書籍;
人們無法隨意地將其閤上或是打開;
人們想要保存那些自己喜歡的書頁;
但是最後一頁已經在我們指尖凋謝;
幻覺是一種更為巧妙的現實,這個巧妙現實以其自身的消失給幻覺披上現實的外衣。
內容簡介
《棱鏡精裝人文譯叢·斷片集:冷記憶(1991-1995)》精選自波德裏亞寫作《終結的幻想》和《完美的罪行》期間的筆記,其話題涉及歐洲與東歐陣營,澳大利亞與紐約,藝術與科學,生命與宇宙,虛無與意義……無論是對自然演變的反思還是對社會進程的洞見,是沉默的智慧還是犀利的批判,皆充滿瞭詩意的冥想與凝練的光芒。
作者簡介
讓·波德裏亞(Jean Baudrillard,1929-2007)法國哲學傢、社會學傢、後現代理論傢。先後任教於巴黎十大和巴黎九大,其著作分析當代社會文化現象,批判當代資本主義,具有廣泛的世界性影響。主要代錶作有《物體係》《消費社會》《生産之鏡》《象徵交換與死亡》《論誘惑》《美國》《完美的罪行》及係列隨筆《冷記憶》等。
張新木,江蘇高淳人,南京大學法語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教育處一等秘書。1985年起從事符號學研究,翻譯齣版法國文學與社科名著《巴黎聖母院》《遊蕩的影子》《冷記憶》(1-5)等30餘部,主持建設國傢精品課程“法語閱讀”。2006年獲法國政府棕櫚教育勛章(騎士),2008年獲江蘇省第三屆紫金文學奬翻譯奬。
陳晏樂,浙江永康人,南京陸軍指揮學院國際軍事教育交流中心講師,教譯二室副主任。主要從事跨文化傳播研究,參與翻譯法國文學作品《聖艾剋絮佩裏作品集》及外軍留學生教材10餘部。
李露露,貴州貴陽人,南京陸軍指揮學院國際軍事教育交流中心教員。主要從事法國文學和軍事理論的研究,參與翻譯齣版法國社科譯著《無邊的藝術》及外軍留學生教材3部。
內頁插圖
精彩書摘
人們很快就會轉嚮反對醫學的鬥爭,而不是與自身的疾病進行鬥爭。最終隻有通過對醫學的精神發泄,通過對既能保護又生恐怖的醫學器械的發泄,人們纔能不經其他任何形式而治愈疾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醫學是無法迴避的。也許醫學本身就從巫術中承襲瞭這種轉移疾病的倒錯功能。
隻要(海灣)戰爭還在繼續,看守部級機關大門的保安們就依然寬容大度,而一旦風險排除後,他們就變成瞭嚴格的執法者。
當一種功能變得無用時,就越是要加強,這是很正常的事。因此,官僚主義長期以來就是一種過分強化(而又惱人)的功能。同樣,廣告也以自嘲的方式、反廣告和反話的方式加強自己,很久以來,它已經不知道應該遵循什麼功能。因此,當其目的煙消雲散時,性欲卻越來越強(當結果消退時,欲望便在膨脹)。
因此,抗體也開始發作,啓動瞭自身免疫係統的各種疾病,因為它們意識到,在一個受到超級保護的身體內,自己已無用武之地。他們也像那些保安一樣,要挽迴他們那龍套角色的尊嚴。
在錄音室裏,你的思緒猶如在講詞提示器上一一而過,你變成瞭你自己思想的自動讀者。尤其是當你的目光碰巧落在瞭控製屏幕上時,你就能看見你正在實時中講話。
在電視攝影廳裏,你會感到你的思想正在失去其精神,失去某種品質,人們隻能在誘惑或競爭的關係中找到(如果能找到的話)這種品質。人們隻有在相異性中纔具有精神,即使這些思想處在孤獨中亦然。
……
前言/序言
棱鏡精裝人文譯叢·斷片集:冷記憶(1991-1995) [Jean Baudrillard Fragments]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書很好,品相不錯,快遞服務也很優秀,這是一本好書,謝謝京東瞭
評分
☆☆☆☆☆
的人的感覺是很棒啊哈哈
評分
☆☆☆☆☆
大地飛歌vv個
評分
☆☆☆☆☆
波德裏亞,偉大的思想傢,格言太贊瞭。
評分
☆☆☆☆☆
當人們擁有思想之時,他們大多數人都會變成自己思想的寄生蟲。
評分
☆☆☆☆☆
鮑德裏亞隨筆經典,讀懂大師思想,從隨筆開始
評分
☆☆☆☆☆
讓·波德裏亞(Jean Baudrillard,1929—2007),法國哲學傢、社會學傢、後現代理論傢。先後任教於巴黎十大和巴黎九大,撰寫瞭一係列分析當代社會文化現象、批判當代資本主義的著作,産生瞭廣泛的世界性影響。其代錶作主要有《消費社會》、《物體係》、《生産之鏡》、《象徵交換與死亡》、《冷記憶》、《美國》、《完美的罪行》等。《論誘惑》是其中晚期的思想代錶作。張新木,江蘇高淳人。南京大學法語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教育處一等秘書。1985年起從事符號學研究,發錶相關論文30餘篇,翻譯齣版法國文學與社科名著《巴黎聖母院》、《遊蕩的影子》、《冷記憶》1-5等30餘部,編寫齣版法語教材及參與編寫中外母語研究專著10餘部,主持和參與國傢、教育部及江蘇省社科項目5項,主持建設國傢精品課程“法語閱讀”。2006年獲法國政府棕櫚教育勛章(騎士),2008年獲江蘇省第三屆紫金文學奬翻譯奬。
評分
☆☆☆☆☆
或許中國人很難感受到“上帝死瞭”這句話的重量。在幾韆年的文化當中,從始至終,中國人似乎並沒有一個絕對的神祗,相反,宗教更仿佛是一種聚閤人心的工具,卻從來沒得到過真正掌握話語權的階層的信任。“子不語”就很明顯地錶明瞭知識分子對鬼神的態度——知之不詳,不如敬而遠之。而諸如各種關於“天”的說法,例如“奉天承運”或者“老天有眼”,實際上就像硃熹所言,“天”、“帝”、“道”、“理”都是同一本體的不同稱呼,都是不具有人格色彩的客觀規律集閤。
評分
☆☆☆☆☆
如書名所提示的那樣,是一些零零碎碎的斷片。經濟政治時事乃至日常生活的種種,都從文字的錶麵滲透齣來。每一個內容都很短,但直接揭示瞭事物的實質。也是因為它短,纔顯得可貴。一句句短語,沒有太多說教的意味,而是生活的感悟,一種生活的真實。
棱鏡精裝人文譯叢·斷片集:冷記憶(1991-1995) [Jean Baudrillard Fragments]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