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傳播、文化:一個全球性的途徑

媒介、傳播、文化:一個全球性的途徑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詹姆斯·羅爾 著,周憲,許鈞 編,董洪川 譯
圖書標籤:
  • 媒介研究
  • 傳播學
  • 文化研究
  • 全球化
  • 大眾傳媒
  • 數字媒體
  • 傳播理論
  • 文化傳播
  • 媒體與社會
  • 跨文化傳播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95327
版次:1
商品編碼:11181682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文化和傳播譯叢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2-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3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媒介、傳播、文化:一個全球性的途徑》是一部媒介與文化學研究的入門讀物。作者展示瞭現代大眾媒介是如何與意識形態、情感、霸權、社會規則、權力、思想、文化等方麵産生相互作用並相互影響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作者將全球性文化融閤的主流理論與其最新的發展趨勢巧妙連接起來,並對當今的文化和信息研究提齣瞭重要的批判性觀點。

作者簡介

詹姆斯·羅爾(.JamesLull,1950一),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州立大學信息學教授、墨西哥科利馬大學文化研究項目兼職教授。著有《透視傢庭:電視觀眾的人種學研究》(1990)、《流行音樂與信息》(1992)、《媒體醜聞》(1998)、《信息時代的文化》(2002)等。

內頁插圖

目錄

緻謝
第一章 引言
全球性的差距
社會階層
技術差距。
結構與潛能
結構理論
傳播與聯結性
關於本書
第二章 意識形態和意識
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與大眾媒介
形象係統
觀念形象係統
媒介的形象係統
意識
潛意識
時空意識
傢庭的時間、空間和位置
文化的作用
第三章 霸權
媒介的角色和通俗文化
全球性義霸
反霸權:真的做彆人告訴我們的事
結論
第四章 社會規則與權力
規則
社會中的規則
規則的例外
規則和文化
權力
權威的邊界
電子媒介的特權
公眾形象與個人習慣:媒介,規則與宏觀/微觀問題
規則透視
第五章 媒介受眾
直接影響
有限影響
利用與滿足
一種利用與滿足方法
功能主義傳統
大眾受眾
大眾社會
大眾受眾再思考
受眾和技術變化
碎片和分割
兩極
結論
第六章 文化
意識形態與文化
情感與文化
語言與文化
種族與文化
內部文化模式
社會階層與文化
習性
結論
第七章 象徵性權力與大眾文化
大眾文化
大眾接收
大眾情感
情感“標簽”
媒介化的感情
故事、體裁、話語
象徵性權力的文化功用
文化和物質世界
大眾文化資本:黑金
狂歡節文化
結論
第八章 變化中的意義
媒介與文化帝國主義:簡略的評述
無法確定的區域
傳播源頭:製度化的多樣性
傳播渠道:無法管理的技術
傳播信息:意義的影子
結論
第九章 全球化與文化領域
傳播接受者:全球文化的製作
全球文化的混閤體
形象國傢
全球文化的動力學
解域化和移民
文化融閤與調解
“全球地方化”
結域化和放逐
循環的遷移
通嚮後現代性
第十章 文化、超文化、感覺
在文化衝突中幸存
新的傳播技巧與文化個性化
超文化
文化範疇
文化現實化
感覺
沒有文化的經驗
結論
注釋
術語匯編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精彩書摘

象徵性權力重要與否,關鍵在於如何應用。象徵性權力明確地錶達在曆史特定文化情景之中。符號由闡釋賦予意義,
啊每一個闡釋發生於一個文化語境之中,並為一個文化的目的服務人們運用象徵性權力達到個人和集體的目的。這就是我所說的象徵性權力的文化功用——象徵性形式的特定的、語境化的利用,以便建構認知的連貫,確保本體的安全,帶來社會影響,幫助形成並強化集體與個體身份。現在,文化比以前更與象徵性權力互動和同化,因為現在文化不僅由傳統的價值觀、持久的特徵與形成地方生活環境的常規活動構成,而且也由大眾媒介和其他社會機構所展示的廣泛而有吸引力的一係列象徵性資源所構成。人們經常選擇並將媒介化的、公眾可以獲得的象徵性錶徵和話語編製進日常生活的情景與話語之中,生産齣“文化的對話…一社會組織的特彆模式”(詹森,1990:182)。
當人們使用象徵性錶現——包括係統化的意識形態與文化的聯係,權威的結構,以及隱藏在背後的規則——於人們的文化互動與行為策略時,文化影響就産生。確實如此,媒介化的象徵性式通過它們的資助機構的構建、組織和錶述,獲得文化上的權力。但是,象徵性權力的文化功用最終反映在某種確定的日常生活領域,群體與個體怎樣建構、宣稱與實施他們的文化身份與活動,以及這些錶達與行為怎樣影響彆人。
……

用戶評價

評分

在文化角色上,新媒體指嚮充滿意義的生活世界,社會成員都能在自我創造、自我實現的過程中實現個性的全麵、自由與和諧發展。顯然,走嚮生活世界的新媒體,對社會生活價值與意義個性地做齣解釋與建構,從而使新媒體的文化角色發生根本變革:從文化的工具存在轉變為文化的實體存在。在文化品質上,其一,新媒體文化的個性化品質。新媒體陳述則錶現為一種“個人真理”話語錶達。這就決定瞭新媒體文化的內涵十分廣博,具有開放性、前瞻性和兼容性特點。其二,新媒體文化的過程性品質。這是建立在個性基礎之上的心情錶達,也是人作為社會存在的情境體現。其三,新媒體文化的生活化品質。新媒體的齣現,促使瞭傳播行為和生活模的異化,外在的傳播行為走嚮生活,而個人的生活公眾化。在文化功能上,其一,新媒體具有創造文化、生成文化的功能。對曆史文化或異域文化的傳播與演化的功能。其二,新媒體的文化維持與強化功能。通過對社會主流文化的詮釋與辯護。維護或強化一種主流的社會文化。其三,新媒體的泛文化批判功能。它使人們具有一種批判而自主的方式審視社會話題,有利於社會大眾自我建構、個性的全麵發展和促進文化變革、生成。新媒介推齣的媒體內容,盡管目前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新媒體在信息傳播中文化傳播的構建將成為瞭當代文化傳播的重要方式之一,必定有著後來居上的潛力和前景!我們更希望新媒體多一些足夠的理性和自覺,更好地繼續完成弘揚文化,滋潤心靈,陶冶民眾,引領社會的文化傳播任務!

評分

這是一本非常精彩的書。雖然打著媒介學和文化學的入門書籍的招牌,但我以為這本書本身已經超越瞭所謂“入門讀物”的範疇。作者有辦法寫得通俗易懂,妙趣橫生,並不代錶該作品一定淺顯。事實上,該書在敘述媒介於意識形態、霸權以及社會規則方麵是相當有深度的。

評分

還可以吧。。。。。。。。。。

評分

理解起來很費力,慢慢看吧。

評分

新媒體媒介形式不斷多樣化極大地改變瞭人類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空間,,引發瞭原有傳播方式、商業模式等的一係列變革,而且對政治、文化、社會、道德産生全方位的巨大影響。它把全世界的人都連接到一起,使若大一個地球變成小小的“地球村”。2007年10月15日,,從提高國傢文化軟實力的高度,深刻論述瞭傳播手段創新的重要性:“運用高新技術創新文化生活方式,培育新的文化業態,加快構建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文化傳播體係”。在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時又進一步指齣,要充分認識以互聯網為代錶的新興媒體的社會影響力。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們發展新媒體獲得瞭韆載難逢的機遇的同時,也麵臨巨大挑戰,誰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搶先一步,占領新時代的輿論高地和充滿生機的市場,誰就將成為新媒體技術和産業革命時代中的勝齣者。

評分

新媒體媒介形式不斷多樣化極大地改變瞭人類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空間,,引發瞭原有傳播方式、商業模式等的一係列變革,而且對政治、文化、社會、道德産生全方位的巨大影響。它把全世界的人都連接到一起,使若大一個地球變成小小的“地球村”。2007年10月15日,,從提高國傢文化軟實力的高度,深刻論述瞭傳播手段創新的重要性:“運用高新技術創新文化生活方式,培育新的文化業態,加快構建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文化傳播體係”。在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時又進一步指齣,要充分認識以互聯網為代錶的新興媒體的社會影響力。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們發展新媒體獲得瞭韆載難逢的機遇的同時,也麵臨巨大挑戰,誰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搶先一步,占領新時代的輿論高地和充滿生機的市場,誰就將成為新媒體技術和産業革命時代中的勝齣者。

評分

原裝正版,質量好,送貨快,有收獲。

評分

文化傳播是指一定的主體通過語言或姿勢,錶情,圖像,文字等符號係統,傳遞或者交流知識,意見,願望等信息,並使受傳者得到一定影響的過程。由此可見,社會中任何信息的交流和互動都是一種文化傳播。媒介即文化,文化具有媒介性。媒介之所以是文化,因為媒介所傳播的內容無不與人們的生産和生活方式有關。藝術、宗教、法律、教育、影視娛樂構成瞭媒介的主要傳播內容。此外,文化也具有相當的媒介性,文化未經傳播就不能為廣大人民所熟悉,就不能體現文化所應有的價值。現代大眾傳播,特彆是新媒體傳播媒介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渠道,突破瞭文化傳播的時間與空間的限製,使得文化資源在全球範圍內得以交流、共享。

評分

    我喜歡作者的寫作方式,層層推進,在無意之間把每個大的概念化解在生動的例子解說中。比如在“語言與文化”一節中,作者用黑人英語和白人英語的矛盾來解釋語言對於文化認知的穩定性的作用,非常有說服力。這還能讓人馬上聯想起《自由作傢》中的情節,真是很形象呀!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