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作者是俄罗斯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她的作品有从普希金延续下来的经典性优雅,也蕴涵了源自她本人戏剧化的人生的激情。众多的男人为她的美所折服,虽然她的三次婚姻都极其不幸。她开始写作之日,适值“人们皆认女人写诗荒唐”之时,她曾讽刺地说。她的天才高翔于任何这种类型的天分之上:然而她为这个成就付出了既当不成贤妻又当不成良母的代价。 在《俄罗斯的安娜:阿赫玛托娃传》中,伊莱因·范斯坦借鉴了大量一手资料:回忆录、信件、日记,以及对阿赫玛托娃朋友和家人的采访,讲述了这位引人瞩目的女诗人的一生。
内容简介
安娜·阿赫玛托娃被誉为俄罗斯文坛伟大的诗人之一。在《俄罗斯的安娜:阿赫玛托娃传》中,伊莱因·范斯坦借鉴了大量一手资料:回忆录、信件、日记,以及对阿赫玛托娃朋友和家人的采访,讲述了这位引人瞩目的女诗人的一生。
众多男人为她的美所折服,但她的三段婚姻都极其不幸。她开始写作之日,适值“人们皆认为女人写诗荒唐”之时。她的天才几乎任何范畴,然而她为此付出了既当不成贤妻又当不成良母的代价。
二十世纪的所有重大事件都直接影响了阿赫玛托娃的生活。在斯火林恐怖统治时期,她的作品被禁长达四分之一世纪,她的儿子和第三任丈夫被拘押在古拉格,以保证她不发声。她成为所有受当时政权镇压的人们的偶像,在疾病、贫困中,在女性激情和艺术追求的终生斗争中,她依然维持了这一英雄的角色。
阿赫玛托娃的作品有从普希金延续下来的经典性优稚,也蕴含了源自她本人戏剧化人生的激情。她带着尊严,镇定忍受了所有的不幸。玛丽娜 ·茨维塔耶娃,惟一在天分上可与她媲美的女诗人,称她为“俄罗斯的安娜”,俨如她是一位女皇。
《俄罗斯的安娜:阿赫玛托娃传》的特点在于,在充分使用现有材料的同时,作者还与阿赫玛托娃的后辈如安娜·卡明斯卡娅,米哈伊尔·阿尔多夫有过接触,走访了阿赫玛托娃四大弟子中的阿纳托利·奈曼和叶甫盖尼·莱因。
目录
前言
一 圣彼得堡
二 成为阿赫玛托娃
三 嫁给古米廖夫
四 彼得格勒
五 革命
六 饥饿的年代 显示全部信息前言
一 圣彼得堡
二 成为阿赫玛托娃
三 嫁给古米廖夫
四 彼得格勒
五 革命
六 饥饿的年代
七 不忠
八 封坦卡的房子
九 素食的年代
一○ 恐怖
一一 羊羔
一二 战争
一三 和平
一四 解冻
一五 晚年
一六 余波
跋
附录
译后记
精彩书摘
这件事仅仅发生在一瞬, 而我们已衰老了一百年。
--阿赫玛托娃 人们业已感觉到即将来临的欧洲战争。在俄国,它唤起了中世纪英雄主义返祖性的记忆,认为这是条顿人和斯拉夫人之间的战争。就这样,它招致了普遍的忠诚,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三年巴尔干战争期间.几个俄国大城市成为支持斯拉夫人的有力证明。在军队的最高指挥阶层洋溢着好战的情绪。实际上,这是两大集团之间在角力。一九一四年八月一日,德国向俄国宣战。在日记本里,阿赫玛托娃写道:"早上,还有些关于其他事的恬静诗作,一到晚上,整个生活碎为齑粉。" 一九一四年七月三十日,沙皇发布总动员令,而在八月二日,星期天。当沙皇在冬宫的阳台上宣告进入战争状态时,全体民众跪在他面前高唱国歌。高涨的爱国情绪只维持了一段不长的时间,但仇视外国人的回响却历久不散,强烈到袭击德国大使馆,许多人匆匆地换掉听来像德国人的名字。与此同时,圣彼得堡市的名字也让政府改成带有更多斯拉夫色彩的名字彼得格勒。
在重回斯列普涅沃与古米廖夫和列夫团聚之前,阿赫玛托娃曾分别到彼得格勒和基辅探访父母。八月五日在沙皇村火车站,她与已换上军装的古米廖夫遇到亚历山大·勃洛克。阿赫玛托娃回忆,一想到他也被遣送到前线,古米廖夫便震惊不已,他嘟囔着说:"这不等于油炸夜莺?"她在大战的第一个夏天因肺病缠绵病榻,遵医嘱每天大部分时间须卧床休息。
总在寻找精神新生迹象的知识分子,希望战争能给他们提供为国家利益牺牲自我的理由。在被遣送上前线的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和工人之中,爱国情绪不很明显,只有少数人预见到战争是长期的,更不必说预见到秋季战役早期的血腥僵持了。
打宣战时起,古米廖夫就满怀激情地加入了骑兵,以便寻找机会证明自己肉体的无所畏惧。他深受尼采格言的影响,认为战争和果敢比仁爱更有益。宣战后他在前线待了一个月,生动地描写出投入战斗时肾上腺素的活动。有几首诗反映出摆脱危险时的激动。他与大部分在前线待过的英国诗人感受的激昂之情迥异,在一封信中曾有力地加以说明: 我整个晚上不曾入睡。攻势是如此地猛烈,我感到精力极其充沛,我想,在人类的黎明期,人们过得如此的不安。他们大量地创作并早夭。我很难相信,那些每天吃午饭和每晚睡觉的人,可以给文化精神的宝库带来什么。他让妻子放心,如果她一连几个星期不曾接到函件,那是因为从前方不能投邮,他已经通知几个后方的朋友,倘若出了什么事请他们写信。
……
前言/序言
俄罗斯的安娜:阿赫玛托娃传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那两个女人为什么也失踪了呢?”
评分
☆☆☆☆☆
还没看完。。。。。。。。。。。。。。
评分
☆☆☆☆☆
“您不觉得这些失踪案件很奇怪吗?”
评分
☆☆☆☆☆
评分
☆☆☆☆☆
卖家发货挺快的,第二天就收到了。书还是不错的,精装外壳,发货速度真心的快,评价晚了,书不错,应该再早点看的。推荐看,只是粗浅认识了一下,已经感觉到自己逻辑思维更加清晰。好书,受益匪浅,如果不好好研究一下此书,绝对是人生一大遗憾。
评分
☆☆☆☆☆
书脚都被压了,然鹅封膜没破
评分
☆☆☆☆☆
班长刚刚做完两个小时的例行盘查——对工程师、工头、出纳员、组长、顶班人员,从第二个人失踪以后,他一直这样做——结果还是那样。当然喽,谁都不了解德梅特里奥?查恩卡的情况,也就更不知道他目前的下落了。现在,他的妻子也销声匿迹了,前来报告白化人卡西米罗?华加亚失踪的那个女人也没了踪影。谁都不知道她们何时何地、为什么离开纳克斯的。
评分
☆☆☆☆☆
然而,阿赫玛托玛又是不幸的。她生活的岁月,正是俄罗斯从封建专制色彩浓厚的资本主义向自由资本主义艰难转型的多事之秋。底层民众的苦难、贫富差距的日益悬殊,成了滋生革命的温床,先是有1905年1月9日15万工人的和平请愿遭到沙皇军队的血腥镇压,史称“流血星期日”,让阿赫玛托娃震惊和恐惧;接着是1917年,沙俄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节节败退所激起的反饥饿、反战争的二月革命,就由阿赫码托娃居住的彼得格勒维堡区发端。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建立了临时政府,却并未让俄罗斯摆脱战争的泥潭,缺乏宪政传统的专制帝国更是无法华丽转身,进入民主发展的新阶段。相反,二月革命最终促成了十月革命的爆发。随之而来的内战、饥荒、大清洗,让曾经冷艳高贵的俄罗斯文学界“黑天使”阿赫玛托娃也无法置身事外,她陷入了不断的动荡、灾难和痛苦之中。
评分
☆☆☆☆☆
你们恐怕不会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