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第2版) [Remaking "Patient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第2版) [Remaking "Patients"]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杨念群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5-10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64670
版次:2
商品编码:11170718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
外文名称:Remaking "Patients"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58
字数:502
正文语种:中文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第2版) [Remaking "Patients"]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相关图书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第2版) [Remaking "Patients"]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第2版) [Remaking "Patient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第2版)》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27家媒体联合评为”2006年度十大图书”。

内容简介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第2版)》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晚清以来的中国人如何从“常态”变成“病态”,又如何在近代被当做病人来加以观察、改造和治疗的漫长历史。“东亚病夫”的称谓既是中国人被欺凌的隐喻,也是自身产生民族主义式社会变革的动力,在这个意义上,“治病”已不仅仅是种单纯的医疗过程,而是变成了政治和社会制度变革聚焦的对象,个体的治病行为也由此变成了群体政治运动的个组成部分。
  作者以新颖独特的叙事手法,通过数十幅相互衔接的场景,形象地再现了中国社会变迁波澜壮阔的另个历史侧面。在这些场景中活动的人物既有西医传教士,助产士和社会改革者,亦活跃着坐堂中医、顶香看病人和走方行医者,还有各类政治家和赤脚医生的身影。《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第2版)》力求在种“情境化写作”的状态中充分展示近现代政治演变与传统医疗因素之间复杂的互动博弈关系。

作者简介

  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1997)、《杨念群自选集》(2000)、《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2001)、《雪域求法记——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合编,2003)、《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2006)《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2010)等,主持《新史学》丛刊(中华书局版)及“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丛书。主要学术兴趣是中国政治史、社会史研究,并长期致力于从跨学科、跨领域的角度探究中国史研究的新途径。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在目下中国的社会文化史研究脉络中,《再造“病人”》无疑是一部在学术理念和方法上深具创意的新作,特别是在国内的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它称得上是第一部具有了定后现代理念和新文化史视野的学术著作。无论在学术理念、研究视角和方法还是历史书写方法等方面,该著对当前国内的相关研究,都具有一定的)中击性。
  ——《近代史研究》
  
  在《再造“病人”》一著中,作者要研究或书写的主要内容是:“从现代帝国的,‘殖民’品格、‘地方性’的确认和重构,以及‘现代传统’的实践作用三个方面力图诠释‘医疗’行为与‘政治’变化的关系。”这样一个问题或论域,当代一些学者都或多或少地有所涉猎。但在如何切入、如何表达这样一个问题或论域时,作者却表现出他别具一格的思想智慧和写作才能。
  ——《文艺研究》
  
  随着对西方“身体”理论的介绍,中国学界陆陆续续出现关于身体问题的讨论,也应该有好几年的时间了。《再造“病人”》的出版,在这个远远算不上显学的领域里,无疑算是一件大事。
  ——《读书》
  
  这部著作的出版可能会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那就是历史学与社会学或者说人类学的亲密的结合。
  ——《中华读书报》

目录

导言:医疗史的另一种叙事

第一章 救不了灵魂的医生
“医务传道”理念的起源与分歧
新殖民逻辑与“医务传道”的规模化
医院作为福音传播的空间
沧州个案
“余先生”的故事
修复身体还是救赎灵魂?
灵魂拯救为什么总是失望大于希望?
内心冲突的世俗根源

第二章 对陌生空间的恐惧与接纳
重设内与外的边界
“采生折割”:官方与民间的想象
反教话语的制作
谣言传播与教堂空间
病人是怎样委托给外人的?
医院与“委托制”
慈善组织与“医院”的区别
大树底下动手术
恐惧感的消散
对非常状态的控制
疯人禁锢史
虚拟的家庭
疯癫治疗与地方政治

第三章 “公医制度”下的日常生活
从“话语”到“制度”
舆论先行
“警”与“医”:分分合合的轨迹
什么是“医学的国家化”
社会服务理念的诞生
从“临床医学”到“地段保健”
走出医院,走进胡同
别样的“圈地运动”
“兰安生模式”
医疗空间与地方自治

第四章 现代城市中的“生”与“死”
从生到死:空间仪式的传统表现
“吉祥姥姥”与“阴阳先生
“添盆”和接生口诀
“洗三”的含义
死亡控制的时空技术
“出殃”与社会秩序
“街道政治”:生死场中的抗拒与变迁
……

第五章 乡村医疗革命:社区试验
第六章 追剿“巫医”
第七章 中医自救面面观
第八章 防疫、社会动员与国家
第九章 在政治表象的背后
结论:医疗史、“地方性”与空间政治想象
附录:如何从“医疗史”的视角理解现代政治?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就像婴儿学习走路,中医学习“联合”的过程后来大多被说成是自愿,实际情形却远为复杂。卫协会的压力是一个方面。1954年中央卫生部成立中医司,专管中医工作,专门发出了一份文件《关于加强中医工作,充分发挥中医力量的决定》,要求把分散的中医药人员组成联合诊所,建立起全民或集体所有制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院。文件的具体落实却是由卫协会进行的。卫协会往往要组织中医学习文件,在思想上明确联合性质的诊所是符合新民主主义阶段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律的。甚至有些地方的诊所如陕西咸阳市的三家联合诊所,每天工作和学习时间达十三四个小时以上,有些六七十岁的老中医感觉精力支持不了。
  与卫协会组织紧密相关的现象是联合诊所中的中医身份和活动空间的改变。政府给联合诊所规定的任务与卫协会实际上有重叠的地方,其区别仅仅在于联合诊所更加“实体化”而已。如江苏丰利镇联合诊所的规定任务是开展门诊、出诊医疗服务,宣传卫生知识,进行防疫注射、传染病管理,协助党政部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等。
  卫协会对诊所成立的介入也相当细致。东北的宾县第一区在成立中医联合诊所时,首先确定以五家独资的中医诊所及两家以治疗为主的中药铺为参加中医联合诊所的对象,然后通过第二区卫协支会进行动员,了解他们思想上有哪些顾虑,工作中有哪些困难,并帮助筹集流动资金,向银行贷款五百万元(旧币),将各家合并后剩余的栏柜及玻璃药架卖给医药公司,变成现款六百万元,解决了开办费问题。
  中医走向联合是在诸多微妙的情况下过渡而成的,药房自动转成联合诊所是个比较简捷的途径。四川长寿县的邻封乡在1952年5月1日由协济、速成、寿康三家药铺合并成立“胜利药房”,由鲁贤卿负责,戴世彬、戴培生、魏大美等人共同经营,地点设在十字街,坐堂医生除中医聂时珍、易子龙外,还包括摆摊的外科医生石淮安。另外的一些私家药房如积义堂药房仍单独存在。1956年10月,在对私营改造的高潮中,以胜利药房和积义堂为基础,成立长寿县邻封乡中医联合诊所。
  ……

前言/序言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第2版) [Remaking "Patients"]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第2版) [Remaking "Patient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有很多丰富翔实的史料作为支撑,观点和理论也比较明确,但也存在很多缺点,首先是有滥用学术概念的嫌疑,尤其是“空间”、“架构”这一类字眼;其次是例子与理论之间的链接不到位,给人的感觉是他的例子并不能直接过渡到所指的理论上;再次就是语言运用与文采了,很多故事的叙述听起来都不像是一个中国人在讲,很像是国内蹩脚的翻译者将外国的故事翻译成中文那种怪怪的感觉。

评分

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有很多丰富翔实的史料作为支撑,观点和理论也比较明确,但也存在很多缺点,首先是有滥用学术概念的嫌疑,尤其是“空间”、“架构”这一类字眼;其次是例子与理论之间的链接不到位,给人的感觉是他的例子并不能直接过渡到所指的理论上;再次就是语言运用与文采了,很多故事的叙述听起来都不像是一个中国人在讲,很像是国内蹩脚的翻译者将外国的故事翻译成中文那种怪怪的感觉。

评分

  第五章乡村医疗革命:社区试验。该章详述了定县社会试验与清河试验区内推行的乡村医疗革命。陈志潜在定县首先采用了“兰安生模式”进行生命调查,以期了解定县乡村社区内的卫生状况如出生率死亡率及主要的常见病等。他从村民的支付能力出发,建立了保健员-保健所-保健院三级医疗机构,更重要的是他从当地人中挑选和培训保健员,由协和出资统一购买和分发医疗器具,从而实现了“医疗人员训练的在地化”与“医药价格与设备的非商业化”,但这一体系并没有考虑中医及巫医在当地的影响,没有充分利用当地的医疗资源。另外,这种社区试验同时为地方的社会控制留出了空间,与地方资源在同一空间中和平相处,陈志明在清河试验区的表现就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讲,社区试验与当地的精英实现了合作与共谋。

评分

   我不知道用“好看”来形容这么一本砖头一样厚的历史著作是否失敬,但它的确提供了一种愉悦阅读的可能,故事讲得很好,很生动,即使远隔百年,曾经的医者、病人、传教士、稳婆、草医或满怀医学理想的乡村医疗实践者,都充满了丰富而独特的个人魅力。书中提及的中国第一家精神病院,建立于1892年,在广州,芳村,它的名字叫惠爱。直到今天,芳村在广州本地人的言语中,还特指精神病院。历史以如此坚韧的方式渗入到城市的当代生活。如果不是这本书,我竟一直以为,惠爱仅仅是广州老城区一家宾客迎门的粤菜馆以及一道同名的美味白切鸡。

评分

不错,

评分

经典好书,买来慢慢读。经典图书销售服务质量好!

评分

   原本以为只有思想的变迁会打上深深的社会烙印,其实连同我们的身体,也因处于社会空间的演变当中,成为现代社会制度约束的一部分。被作者加了双引号的“病人”,己经不完全是生物意义上罹患病痛的血肉之躯,不完全是自我可以感知症状的身体不适,而是在工具理性的基础上,通过仪器测得的病菌攻击体和通过实验室判断的非正常数据载体,因此在疾病的疗治上,就必须摒弃传统社会强调调整人神关系的“巫医”,也必须拒绝凭个人经常感觉调和阴阳五行的“中医”,把身体交给以“科学”面目修复和恢复身体正常生物和生理指标的“西医”。正因如比,杨念群特别指出,“‘身体’疾病通过西医的治疗实践逐渐变成了形形色色的国家政客、现代知识精英、地方士绅和普通民众发挥想象的场所。”,“病人”概念因而承载了“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的思想和制度的内涵”。也许是由于“东亚病夫”一词太于惨痛的民族记忆,在整个民族图强的奋进中,一整套关于身体强健、讲究卫生的观念也跟国家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是疾病,进而连身体都加入了一系列隐喻。由此可以想见,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竟有了动机与行为上的延续性。

评分

杨念群教授的写作功力不容怀疑,他宏大的历史视角也让人佩服。听过他的课,更明白了为何本书会大受欢迎。虽然写作的内容较为非正统,但独特的视角却也揭开了另一个历史。

评分

杨念群的作品,很有帮助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第2版) [Remaking "Patient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第2版) [Remaking "Patients"]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