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国的火炬计划成功登陆了亚平宁半岛,在丘吉尔眼里是二战的转折点,和我国传统的史观不太相符
评分第十六章 莫斯科外长会议
评分评分
虽然欧美有点名声的人都会写书,但能读到这么多的文件(电报、信件、演讲等)还是很难得。原文件相比“一面之词”更适合当评价的依据,从而让“历史地去对待历史”成为可能。比如进入柏林的问题,丘吉尔一再强调美国人错失了良机,可是只要看当时德军、盟军以及苏联在欧洲的实力对比,就知道英美对柏林是有心无力的,而且罗斯福很早就透露过美国不想冒巨大人员牺牲的危险去解放柏林,即使丘吉尔说得好像是美国人拱手让出柏林给俄国人似的,读者自当会做出理智的判断。又如丘吉尔把西方苏联描绘成魔鬼,把二战的责任也,可是却忽视了自己在前面记录过的,苏联人很早就试图与英法外交部接触以共商防御德国之问题,是张伯伦的不信任促成了“苏德合作”,明白人很难责难苏联导致了二战发生。如果再对十月革命后的苏波战争有点了解,就知道苏联对东波兰的占领,不是简简单单的抢占地盘那么简单。
评分第七章 对意大利的进攻。重访白宫
评分第八章 萨莱诺战役。归航
评分名句索引
评分诚然,任何翻译都是原文的叛徒,但这叛徒也有做得好与不好之分。老一辈的翻译家,大都学贯中西,对汉语和所翻译的语种都有很深的造诣,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翻译,几乎可以看作是一次二度创作,读来很顺,让人不觉得“隔”;例如傅雷的巴尔扎克,例如汝龙的契诃夫和托尔斯泰。几十年的翻译作品读下来,翻译的好坏,一读之下还是可以分辨的,这如同下馆子吃饭,菜一入口,便可分辨厨子的好歹。
评分人都说林妹妹使小性子,爱说促狭话什么的。但不知怎么的,作者一写到林妹妹,反而让人从宝钗的圆润通脱处看出几丝机心,妙玉的目无下尘中看出些造作,袭人的温柔和顺中看出些媚骨,湘云的天真爽直中不免些庸俗,探春的英姿明敏背后的一些阴冷等等。林妹妹就像秋天明净的湖水,所有的人都被她深深浅浅地照出些阴影。也只有林妹妹,算是真正懂了宝玉,在“遍布华屋的悲凉之雾”中,不管别人是多么地不看好,至少他们的心相互温暖着。这就是作者所深深肯定的地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