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纸上苍生:历史中的那些面孔与心灵》是一本迄今为止将历史与文学结合得最为完美的一部作品。
内容简介
一个追慕画道的青年在对大师徐渭的寻找中遁形于一幅画中;一个在梦境和香料中营造精致生活的明朝作家;一个诗人的前世今生;一场殖民地的情欲故事……
这些小说和传奇的本事,或可一一追溯至明清及民国的徐渭、董说、祁彪佳、苏曼殊、康有为、赫德、穆时英……但最终,他们不过是心灵世界的一个幻像。
这些已经远逝的人物和影迹,透射出了生命的无奈与挣扎、绝望,从这些鲜活的生命影像里,呈现出的不仅有毁灭、痛楚,还有爱情、性、恐惧、欺骗、背叛……如同千年的陈酿,苦涩之余,却散发出丝丝缕缕的淳厚与甘甜。
作者简介
赵柏田,1969年生,小说家、学者,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十余年,主要涉足明清江南文化研究、近代口岸城市现代性研究、日常视野中的现代知识分子研究等。著有长篇小说《赫德的情人》,短篇小说集《站在屋顶上吹风》,散文集《历史碎影》、《岩中花树》、《帝国的迷津》、《明朝四季》、《时光无涯》、《我们居住的年代》、《远游书》,文论集《双重火焰》等。现居浙江宁波。
作为当今历史写作“南方派”的代表作家,赵柏田的写作源自先锋派,旁涉新史学,打通了纪实与虚构的“任督二脉”,呈现出知性与诗意交织的独特风格,被读书界称为“史景迁与黄仁宇的合体之作”。他的叙事扎实、沉郁,又散发着南方特有的潮润气息,缓慢而固执地进入你的内心。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赵柏田让我们看到了这一代对历史认识的深度、广度和厚度。他通过一种小说化的叙述方式找到了历史的真切度。
——施战军(评论家)
在赵柏田的笔下,历史与当下常有天涯比邻之感。
——毛尖(评论家)
赵柏田的写作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他找到了一种有效的叙事方式,一种从先锋主义那里继承下来的话语方式,这种叙事方式同时也源自新史学,在史实与想象、历史与现实经验之间架起了一道奇妙的桥梁,经由一个个隐秘的通道,把现代性和人类性的经验在历史场景中还原。他把一种带有强烈“现代主义”色彩的个体存在经验,灌注进对历史的人与事的追忆与想象中,以个人的生命体验打开历史的“黑匣子”,让消失了的人与事,向当代经验敞开和发声。
——张闳(评论家)
赵柏田以一种纯正的、博学的写作方式,做到了虚构与非虚构,小说与思想史写作的有机统一。
——汪政(评论家)
目录
寻画记:一位明朝书生眼中的真实徐渭
史生背上简单的行囊,决心一定要找到伟大的画家徐渭,寻找真正的画道。可是,史生却被与两位女人的奇遇所困惑:“你说的那个大画家,他是一个伪君子,一个大骗子。”不过,史生还是决定,去找到那个真正的徐渭。
万镜楼:避世者的梦境奇想
自从满洲铁骑踏进山海关,我就时常做从云端坠落的梦。在各种各样新奇的梦境和镜子折射的幻像里,我找寻着自己的快乐和痛苦。穿过一面面镜子,我的心灵才会在另一端得到重生。
三生花草:苏曼殊的情恨生涯
我想写一本小说,把我的生命中经历的这些女子的面容都记载下来。她们的红颜皓齿会在岁月的流逝中变换颜色,但在我的小说里,她们永远停留在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刻。我想好了这部小说的题目——《三生花草》。风雪引:名士的出名捷径
我因为一个荒唐的举动而一举成名,被永远记载进了《世说新语》中。那次其实要归功于戴安道,因为他很深沉地对我说:“要消解掉人自身永恒的悲哀,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成名。”
纸镜子:四百年前的私奔
天空低迷,秋风乱草,他生命中注定要出现的那个女子,此时还在数十里外的闺楼上绣一对戏水的鸳鸯。命运已经安排了她,要在三个月后的一个大雪之夜与一个教书的开始他们的逃亡之路。
纵横四海:海盗布兴有故事考
海盗如潮水一般退去,又如潮水一般涌来。知府进退两难,只好和巡抚花了血本,才达到海盗的投降价码。这些海盗一旦归降,在与洋船争斗和解决内斗上,却对朝廷很是忠心。最后,随着一发太平军的炮弹,海盗的首领最终从高空落进了尘埃。
庸人列传:清末官员写生
文盲式道台吴健彰通过洋行与广东朋友做了几桩生意后,银子源源不断地流进了他的口袋。他还到处安插广东老乡,以至于英国人抱怨说上海快要成为广州了。即使遇到了小JI会起义,相互的厮杀依旧不能阻止这些人与敌人照常开展生意,捞取好处。
从暴民到顺民:咸丰年间一起群体性事件的平息
当他们是单一的个体时,一个个对官府都毕恭毕敬,甚至不无惧怕,打死他也不会做出焚烧官衙洗劫商店这样的事来,但当他们聚合在一起,约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机制就会失去效力,狂热而盲目的激情像巫术一样会赋予他们神奇的力量……
两生花:日本女子与晚年康有为
豆蔻年华的鹤子不知道康有为是何方神圣,但多年以后,她才觉得自己的生命就像一朵花,经过了两个男人,就像穿过了两个季节,瞬间灿然的开放之后就是世界的永夜,永远黑漆漆,看不到来日里的一点光。
殖民地的情欲之花:总税务司赫德的中国情事
他不需要爱情,他只要一个女人,折磨得他寝食难安的是一种殖民地情欲:它绚烂而短暂,放荡而有节制,充满了异国情调。
舞,舞,舞:民国文学新锐穆时英暗杀考
他躺在地上,眼前飞快地奔过那些惊惶失措的脚。还有从廊柱后面若无其事地走向门口的那个穿着黑风衣的男人的影子。他现在知道了,那就是死神。
南方庭园:烽火乱世里的园林和主人
他的生命,已经和这个园子联在了一起。他相信,不管时世如何艰难,外面的世界如何纷繁,这个园子将会庇护他和爱人过完一辈子。
小世界:明清易代之际的文人情怀
岁月如花,乐何可言,在袁中郎这些人看来,人生有了这些快活事中的一两件,活着就可以无愧,死也可以不朽了。
精彩书摘
一年冬天,在s城召开的历史学年会上,我认识了年轻的大学教师史浩。他很腼腆,见谁都称老师,但他宣读的论文却让与会者都大吃了一惊。这篇论文叫《钉进双耳的锥子》,还有一个副题很长:徐渭和他生活中的两个女人。从我这个学科的规范来看,这几乎算不上一篇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但我不得不承认,小伙子的身上有一种我暗暗喜欢的东西,我说不清那是什么,但他的惊人之论比那些四平八稳的陈腔滥调无疑要有趣得多。
我留神听完了他半个多小时的宣读,发现他对徐渭这个明朝伟大的画家和诗人有着极大的偏见(譬如他称徐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又对徐渭的两个妻子潘氏和张氏有着过火的热情(这在一个历史学者的身上出现是多么的不应该)。现今的学术空气不太好,专门有一些年轻人靠为古人做翻案文章来使自己扬名天下,但看他的样子又不太像。史浩个子不高,白脸,额下的一颗小痣上长出的几根胡髭显得格外的黑。应该说说的是他的眼睛,这双眼睛里沉淀着像石头一样沉静的某种东西。我知道,有着这样的眼睛的人在俗世的某些方面或许是无能的,但他们一般都有着极高的天分,有着不为外界所左右的坚硬的信念。我准备在会议的间隙跟他接触一下,他有着这样出色的讲故事的才能,索性还是去做一个小说家,我不希望让陈腐的历史学毁掉一个可能是非常优秀的作家。
我乘电梯上十一楼,史浩就住在这一层。他开门见是我,显出了很吃惊的样子。台灯下散乱地摊着一叠文稿,看得出来在我进来之前他在写些什么东西。他飞快地收了起来。我正猜想他在写些什么,他说:“这是论文的全部,今天会上的发言只是一个三千字的梗概。”我称赞了他是一个用功的好青年,关于这篇论文,我告诉他,本人很想知道有关史料的出处。史浩的眼睛活了,里面有鱼一样的东西在游动。根据史浩的陈述,有关徐渭的这些史料出自他的一位远祖的笔记。他的这位祖先和徐渭是远亲,曾跟徐渭学过画,也是一位颇有名望的画家。这些笔记证明了,民间传说中把徐渭描绘成一个促狭鬼和小气精都是事出有据的。一般都认为,徐渭在晚年因癫狂以双锥刺耳,自残躯体,但——史浩说——笔记的记载并非如此,事实上是徐渭把这两只铁锥分别刺进了他的前妻潘氏和继室张氏的耳中。他是一个杀人犯,一个伪善者(关于这一点史浩说以后有机会再谈)。这部叫《不名居丛谈》的笔记在明万历初年就有了扫石山房的刻本,因散布不广很快就湮灭无闻了。民国初年江浙藏书家徐散原曾从书肆购得一部,后徐氏藏书毁于战火,几十年中,就再也没有人见过此书。史浩声称,现在他的手上就有他先祖的这部笔记,不过已经是残页了。他准备在一个合适的时机把这些残页公之于众,今天的会上,他只是投石问路的一个试探性举动。说着这些的时候,史浩出神地盯着窗外,就好像他说到的那位远祖在窗外的夜色中闪现。
“历史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我可以指出你语句中不少的漏洞,但我不这样做了,年轻人最要紧的是要学会诚实。”
……
前言/序言
有一个人终生迷恋着镜子又害怕镜子,他说,“镜子窥伺着我们”——我们打量着它,同时显现的却是一张瞧着它又被瞧着的脸。很多年里,我一直把这个叫博尔赫斯的南美洲作家当做我写作的导师。历史之镜,它反映着,结束了又开始,它最为晦暗、坚硬的部分,最强大的理性也无法穿透。在那里,古老而又日常的生活的每一处肌理,都像是一个精心制造的、虚幻而又深刻的镜中世界。它对我的魅惑有多大,我就和他一样有多少的怕。
这个自选集里的文字都指涉历史——这庞大而又虚无的存在。从最早的《寻画记》(上世纪末发表于现已消失的一本文学期刊),到晚近的一篇《南方庭园》,整个写作时间跨度十三年。现在有机会把它们集在一起看,忽然想起的是李商隐的一句“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星何以沉?原来是夜空幽蓝,深邃一如大海。能看作星沉海底,说起来还是心外无物的从容。雨声如钹,如鼓,却是岸上置座,隔着安全的距离静观。历史的天空星沉雨过,那些纷繁的人和事进入眼里,其摇曳多姿,全在这一“当”一“隔”的虚与实间了。
纪实与虚构,正是历史写作的“任督二脉”,其悠然相会处,正是李义山向往中那个叫“碧城”的自由世界:那里,名和物各归其位,一尘不染,人和事都有开端,有高潮,也有终结。
……
纸上苍生:历史中的那些面孔与心灵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