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22
民國時期中德關係研究:蔣介石與希特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民國時期南京國民政府與德國(主要是指納粹德國) 的關係是民國外交史上重要的一頁,就其閤作規模及範圍而言,戰前的中德關係實可與戰後的中美關係相比較,隻不過由於當時國際政治等諸多原因及後來的戰爭關係,中德間的這種友好往來基本處於較為秘密的狀態而鮮為人知。《民國時期中德關係研究:蔣介石與希特勒》將揭示這一時期的中德關係。
馬振犢,男,1961年生,南京人,中國共産黨黨員,現任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副館長,研究員。著有《血染輝煌》(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1993年版)、《國民黨特務活動史》(九州齣版社2008年版)等。
戚如高,男,1964年生,南京人,中國共産黨黨員,1986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曆史係,現任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研究室主任、《民國檔案》雜誌副主編,研究員。著有《國共和談秘梓》(廣東人民齣版社2002年版)、《張瀾與中國民主同盟》(廣東人民齣版社2004年版)等。
日本占領南京後,急於溝通南北兩大戰場,使其占領區連成一片,於是發動瞭旨在打通津浦綫南北兩端的作戰。1938年4月,在魯南重鎮颱兒莊,我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將軍指揮所部,擊潰日本精銳部隊的進攻並成功地圍殲瞭孤軍深入我內綫的日軍一萬餘人,造成瞭轟動一時的“颱兒莊大捷”,這是抗戰以來我軍在正麵戰場上取得的最大一次勝利。
法肯豪森在前綫指揮部協助瞭我軍作戰指揮工作,他主張采取誘敵深入方法加以聚殲,他將此戰役與1914年德軍在塔恩堡戰役中圍殲俄軍的經驗相提並論,宣稱:“這是我們給敵軍緻命一擊的最後戰機。”此役給予日軍以迎頭痛擊,鼓舞瞭全國人民的抗戰意誌,並嚮全世界錶明瞭中國軍民的抗日衛國決心,受到瞭國內外正義輿論的熱烈歡呼。
“颱兒莊戰役結束後,各國駐華武官紛紛前往戰地參觀,當時史迪威為美國駐華武官,他會見瞭法肯豪森,與他討論瞭戰果”。美國女作傢巴巴拉·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n)在她的《史迪威與美國在華經驗》一書中這樣記載:“德國首席軍事顧問法爾肯豪森將軍因中國軍隊沒按他的計劃行動,氣得狠命揪自己的頭發。他說:‘我告訴委員長要嚮前推進,要發動進攻,要乘勝前進,可是,他們什麼行動也沒有采取,日軍很快就會把8到10個師的部隊調到徐州前綫,到那時就來不及瞭。’白崇禧同史迪威和德國顧問們一道分析瞭這場戰鬥,白崇禧對進攻的經驗不感興趣,仍念念不忘靠拖垮日軍取勝的理論。”“這位瞭解日軍個性頗深的德國顧問對史迪威預料,日軍將會捲土重來進攻徐州,果然不齣所料,徐州不久即陷於敵手,日軍轉而進攻河南。”
法肯豪森在颱兒莊“很可能施展瞭他們對中國人戰略的最大影響”。
……
民國時期南京國民政府與德國(主要是指納粹德國)的關係是民國外交史上重要的一頁,就其閤作規模及範圍而言,戰前的中德關係實可與戰後的中美關係相比較,隻不過由於當時國際政治等諸多原因及後來的戰爭關係,中德間的這種友好往來基本處於較為秘密的狀態而鮮為人知。
南京國民政府自1927年建立起,直至1941年對德斷交以後數年之內,與德國前期魏瑪共和國及後來的納粹政權第三帝國政府之間都保持瞭友好的關係,尤其在1933年納粹黨上颱以後,中華民國政府與第三帝國之間齣於各自不同的需要,曾保持瞭十分密切的政治、軍事、經濟關係。從希特勒、蔣介石直至雙方所屬軍政大員之間都有密切友好的私人交往,德國通過其駐華軍事經濟顧問及德國政府在華代錶,溝通瞭中德間軍事、經濟貿易的密切閤作。德國政府在國民政府“攘外”與“安內”的軍事建設以及軍工、交通、教育等方麵發揮瞭極大的影響,提供瞭十分重要的幫助;而中國則以大量的戰略原料供應德方,在其重建經濟及重整軍備方麵,給予瞭實質性的支持。中德雙方在這種閤作中都得到瞭巨大的收益。
中德間的此種閤作,有齣自政治上的基本因素。其一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統治集團,對於納粹組織及鐵腕獨裁統治方式的極端推崇與效仿;其二是當時中德雙方都處於擺脫睏境重建國傢的相似地位,在思想及心理上産生瞭共鳴。雖然兩國的具體環境及發展基礎並不相同,而且,納粹黨人從其法西斯主義“種族理論”齣發,對中國這個遠東弱國的歧視心理並未消除,德國政府內部在對華態度上也存在較大分歧。但是希特勒齣於對華戰略原料輸入及其全球策略之考慮,在1941年以前,德方的對華友好與閤作方針始終處於主導的地位。
中日戰爭爆發後,德國政府從其自身利益齣發,不願看到中日兩國火並而對其全球霸業産生不利的影響,他們希望日本侵華得利即止,最好能聯閤中國共同反蘇反共,配閤德方的全球戰略,因而就有瞭1938年陶德曼“調停”中日戰爭之舉。
“調停工作”失敗以後,德國被迫在中日之間進行瞭一次艱難的選擇。最後,希特勒從其世界戰略需要齣發,在日方的壓力及要挾之下,終於選擇瞭日本而拋棄瞭中國。1938年7月,德國政府召迴瞭駐華軍事顧問團。1941年7月1日,中德斷交,德國正式承認汪僞政權。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國民政府對德宣戰。然而由於客觀地理等因素,中德兩國並沒有直接交戰,更因國民政府與納粹政權之間並沒有什麼大宿怨,故而雙方在斷交宣戰之後依舊保持瞭一定的秘密接觸,國民政府對留華德僑之遣送與安置都給予瞭照顧,而德國與汪僞政權之間的閤作也並不愉快。重慶與柏林之間實際上保持瞭一種“麵不和心和”的關係。
令人意外的是,蔣介石在二戰後期竟然通過在美國的宋子文和在德國做暗中聯係人的齊焌渠道,嚮德國內部剋蘭、托馬思等反希特勒勢力提供瞭經濟支持,資助他們推翻納粹政權的活動,希望親華派上颱以恢復中德關係。雖未成功,但卻成為中德關係史上重要的一頁。
戰爭結束後,納粹政權滅亡,中國政府顯要人物對於一些有“交情”的流亡在華的前納粹分子,給予瞭一些庇護,而德方戰前與中國閤作過的人物,如法肯豪森、剋蘭等人與中方上層人物都一直保持著友好的信使往來,這種關係甚至一直持續到國民黨人退居颱灣之後。
送貨快,,京東物流一流。
評分書本質量很好,值得閱讀!
評分德國可以在中國抗戰的時候不顧日本反對,賣軍火給蔣介石政府,看上的是中國的資源。德國軍火商也想拓展在中國的生意。德國也可以在希特勒做齣倒嚮日本的政策後承認汪精衛漢奸政權和“滿洲國”,看上的還是日本戰勝中國後能有效控製中國的資源和遏製蘇聯。中國用大批資源換買德國的軍火,請德國顧問,看上的是德國的軍火質量和其在一戰後再無侵略中國的野心。蔣介石本人對權力的迷戀,對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的崇拜也是一個因素。德國曾經是中國抗戰初期唯一的外援來源,所以中國竭盡全力也要爭取到德國的軍火和物資,哪怕德國已經傾嚮日本和僞滿,也隻能忍氣吞聲。甚至整個中國的抗戰方針,都參考瞭德國軍事總顧問法肯豪森製定的對日作戰方案。但中國在拿到英美的支持後就不需要德國軍火瞭,同時希特勒已經嚴重倒嚮瞭日本,就沒情麵可以給瞭。斷交。 蔣介石與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兩大對立陣營的風雲人物,他們之間竟也曾有過十年之久的友好 觀係。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內幕,因為兩人在戰後的截然相反的歸宿而被深深地藏入瞭歲月的「黑匣子」 。然而,半個世紀後,我們卻又從滿佈灰塵的歷史檔案中,為這一連串的疑問,找到解答:為什麼在江西 內戰中,國共雙方軍隊都在德國顧問指揮下作戰?為什麼作為日本盟國的德國軍官身影,會活耀在「八一 三」、「颱而莊」抗日前線的中國軍隊指揮部裡?德國納粹黨及其「元首」希特勒怎樣看待中國? 如果您對這一段歷史感興趣,那麼,請翻開本書。作者馬振犢,1961年10月生,江蘇南京人,1983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曆史係,同年進入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工作。先後曾任史料編研部編輯、《民國檔案》雜誌社副主編、主編, 檔案利用部主任等職。1998年12月被評為研究館員。2001年9月被任命為二史館副館長。1997年後被評為“江蘇省333新世紀科學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培養對象;2001年被江蘇省政府授予“有突齣貢獻的中青年專傢”稱號,2005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兼任二史館編審委員會主任、中國現代史學會理事、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會副會長、江蘇省曆史學會副會長、江蘇省近現代史學會副會長等職。學術研究方麵,在國內外發錶有關民國檔案與民國史的論文60餘篇,獨著閤著齣版史學專著、工具書12本,主編或參加瞭10本(套)的史料編輯,發錶譯文8篇,其中獨著《慘勝——抗戰正麵戰場大寫意》、閤著《蔣介石與希特勒——民國時期的中德關係》、主編《颱前幕後——1949至1985年的國共關係》等學術專著齣版後,在國內外史學界産生瞭較大的影響,受到廣泛的好評,在網絡上有許多報道與評論介紹。曾先後11次獲得國傢及省市級優秀社科成果奬。馬振犢學術研究的主要方嚮是結閤本職工作,依靠民國檔案進行民國曆史研究,已從事並取得成果的研究課題與研究方嚮為:民國檔案的利用與鑒彆;中國國民黨史;中日戰爭的戰略問題及中日關係;民國時期的中德關係;1949—1989年的國共關係;國民黨特務組織活動史;有關林森、閻锡山、吳佩孚、戴笠、徐恩曾等民國人物研究等。
評分中國用大批資源換買德國的軍火,請德國顧問,看上的是德國的軍火質量和其在一戰後再無侵略中國的野心。
評分德國可以在中國抗戰的時候不顧日本反對,賣軍火給蔣介石政府,看上的是中國的資源。德國軍火商也想拓展在中國的生意。
評分德國曾經是中國抗戰初期唯一的外援來源,所以中國竭盡全力也要爭取到德國的軍火和物資,哪怕德國已經傾嚮日本和僞滿,也隻能忍氣吞聲。
評分不錯,包裝好,送貨快
評分好
評分民國時期中德關係研究:蔣介石與希特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