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現代管理心理學(修訂第4版)》的主題是探索管理活動中人的心理規律,目的是使工作中的人們能更好地相互理解,當然,也能更好地調節和控製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與行為。因此,無論你的專業是什麼,無論你效力是什麼樣的公司或組織,所有俗尋求這些知識的人都可以是這本書的閱讀者。對人的理解是一個艱深的研究課題。哥白尼的宇宙觀中隻有一個太陽,那就是我們的太陽;布魯諾卻指齣,分布在廣闊無垠的宇宙中的星辰同樣也是太陽,也許它們的周圍又有漫無邊際的人居世界!一個人如同一個宇宙,雖然無法被徹底理解,但會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我們的感受,並影響著我們的看法和行為;盡管我們最善於理解的(也是寫進教科書的)是那些不斷重復齣現的行為,但我們仍要彆無選擇地麵對不斷變化的挑戰,並需要增加應對的智慧。本書自2000年麵世到今天修訂第三版,遵循業已成熟的學科體係,力求反映研究前沿與現實問題,貫徹理論結閤實際的原則以,以擴大讀者視野、豐富相關知識。
作者簡介
趙慧軍,1964年10月生於黑龍江省。1985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教育係,獲教育學學士學位;1990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教育係,獲教育學碩士學位;1996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心理學係,獲心理學博士學位。現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和講授管理心理學、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等學科領域。兼任北京行為科學學會理事,中國人力資源開發學會會員。科研及成果:1997年以來,主持研究國傢教育部留學迴國人員科研基金項目1項,主持北京市教委項目2項。參與研究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北京市教委項目2項。齣版個人專著《現代管理心理學》,獲得專傢高度評價。在《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管理者》、《東北師範大學學報》等期刊發錶專業論文10餘篇,其中2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中心進行全文轉載。曾獲北京市行為科學學會優秀論文奬。
內頁插圖
目錄
1 管理的心理基礎
1.1 心理學的理論和應用
1.2 心理學對管理者的價值
1.3 管理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2 管理心理學的曆程和理論成就
2.1 管理心理學的發軔
2.2 管理心理學的形成:人際關係理論
2.3 管理心理學的發展:心理學與組織人本主義
2.4 管理心理學的繁榮和今日的主題
3 發展和差異
3.1 人的發展
3.2 職業的發展
3.3 個性與差異
4 知覺與態度
4.1 知覺過程
4.2 行為歸因
4.3 態度
4.4 員工對組織和工作的態度
5 工作激勵
5.1 工作動機
5.2 激勵的理論
5.3 實際中的問題
6 緊張情緒
6.1 緊張的實質及其影響
6.2 緊張的潛在來源
6.3 減緩緊張的策略
6.4 認知方式與緊張傾嚮
7 決策心理
7.1 決策的結構和決策的過程
7.2 決策策略
7.3 風險決策中的心理因素
7.4 群體決策
7.5 個體決策的風格
8 工作群體的心理分析
8.1 在群體中工作
8.2 影響群體績效的因素
8.3 群體中的人際關係
9 團隊建設
9.1 團隊的特徵
9.2 團隊建設
9.3 團隊的組織管理
10 溝通
10.1 組織溝通:過程和形式
10.2 促進組織中的溝通
10.3 溝通的個人技能
10.4 衝突管理
11 領導行為
11.1 人性認知:領導思維與行為的齣發點
11.2 領導行為理論
11.3 領導行為的基礎
12 組織變革和組織發展
12.1 組織結構與員工行為
12.2 組織變革的動力與阻力
12.3 組織發展
12.4 學習型組織
13 文化與管理
13.1 組織文化:概念和特徵
13.2 創建卓越的組織文化
13.3 跨國經營管理中的文化問題
13.4 文化差異的錶現
14 管理人纔的開發
14.1 管理者的職業特徵
14.2 管理人員的心理特質
14.3 開發管理人纔
15 企業傢心理與行為
15.1 企業傢概貌
15.2 企業傢行為的分析
15.3 企業傢行為的社會心理條件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1 管理的心理基礎
1.1 心理學的理論和應用
心理學一詞盡人皆知,對它感興趣的人很多,人們經常談論它,當然,對它的理解每個人可能會不盡相同,甚至存有誤會。其實,人們往往以為是意識之謎的現象,早已為心理科學所解釋;而在人們看來是不言而喻的現象,卻還尚未解決。本章的目的是使讀者對現代科學心理學和管理心理學基礎有更為清晰的認識,同時也試圖說明:人的心理現象或精神現象的神秘性,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入,正在變得越來越少;而把心理學的知識應用於實踐的機會和空間,正在日益增長和擴大。
1.1.1 科學心理學的特徵
(1)靈魂存在嗎?心理學最初被定義為關於靈魂的學問,這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在西語中,“心理學”一詞來源於古希臘的psyche和logos。前者即是靈魂、精神之意;後者是指普遍規律和科學的意思。二者相加,便是“關於靈魂的科學”。在科學文獻中,這一術語早在10世紀就已齣現。
這樣一個關於“靈魂科學”的詞,何以被翻譯成“心理學”?古漢語中的“心”是思想和感情的器官,“理”乃“成物之文也”(韓非語),即規律、條理、準則。東方文化(包括中國和印度)的偉大先知們都把“心”看成是思想的器官、生命的標誌,認為人的七情六欲、文韜武略無不來自於“心”,曆代思想傢都把對“心”的探討視為哲學上的主要問題之一。這種認識雖然是思想史上的誤會,可直到今天,我們仍用“良心”錶示正直,用“癡心”錶達執著,動輒要掏齣“心”來錶白情懷。可見,“心”的內涵已遠遠超齣“心髒”這一物質形態瞭。
自遠古以來,人們就試圖瞭解人類的精神現象,第一個給心理現象以係統說明的人是亞裏士多德。他概括瞭那個時代所積纍的關於人類精神生活的知識,並把他的論文集命名為《靈魂論》。到瞭公元2世紀,羅馬醫生和博物學傢剋勞第斯·格林,試圖用動物證明腦是感覺和思維的器官,認為精神過程是由靈魂引起的,靈魂通過神經循環,把感覺從感覺器官傳達到腦,再由腦嚮運動器官發齣命令。
……
現代管理心理學(修訂第4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