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东冬种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本编写组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马铃薯生产实际,以冬种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实用技术为主线编写了《广东冬种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实用技术》,同时介绍了马铃薯的特性、营养价值、种植要求以及部分适合广东省冬季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广东冬种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实用技术》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希望能对广大马铃薯种植农户和种植企业及基层技术人员起到参考或指导作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马铃薯概述
第一节 马铃薯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二、生长发育特性
第二节 马铃薯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对土壤的要求
二、对温度的要求
三、对水分的要求
四、对光照的要求
五、对养分的要求
六、马铃薯矿质营养失调矫正
第三节 马铃薯的价值
一、营养价值
二、经济价值
三、药用及保健价值
第二章 马铃薯生产概况及发展前景
第一节 马铃薯生产概况
一、世界马铃薯生产概况
二、我国马铃薯生产概况
第二节 马铃薯产业发展前景
一、各级政府重视是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动力
二、广东的天然条件和市场优势是发展马铃薯的前提
三、马铃薯种植技术的提高为马铃薯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马铃薯用途的多样化是提高马铃薯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
五、广东马铃薯生产效益显著
第三章 广东冬种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第一节 耕作制度
第二节 合格脱毒种薯的选用
第三节 品种选择及种薯处理
一、品种选择
二、种薯催芽
三、种薯切块
四、种薯消毒
第四节 耕田准备
一、田块选择
二、开沟起垄
第五节 播种
一、播期选择
二、播种密度
三、播种方式
四、稻草覆盖
第六节 施肥
一、施肥量确定
二、基肥
三、追肥
第七节 水分管理
第八节 培土与除草
一、定苗培土
二、除草
第九节 主要病虫害防治
一、青枯病
二、晚疫病
三、早疫病
四、灰霉病
五、枯萎病
六、病毒病
七、蚜虫
第十节 收获
一、收获期的选择及确定原则
二、收获注意事项
三、收获方法
四、收获后处理
第四章 适合广东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介绍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五、对养分的要求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马铃薯是高产作物,需肥量比较大;如果肥料不足,会导致植株弱小,结薯量少个小,产量低。马铃薯所需的肥料中的营养元素种类与其他作物大致一样,主要是氮素、磷素和钾素,但是,马铃薯所吸收的“三大元素”之间的比例与其他作物不大一样,马铃薯吸收的元素以钾素最多,氮素次之,吸收量最少的是磷素。据研究,每生产1000公斤马铃薯块茎,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素(N)4.14公斤、磷素(P2O5)2.34公斤和钾素(K2O)8.74公斤,N:P2O5:K2O=1:0.57:2.11。
1.氮素
马铃薯吸收氮素,主要用于植物茎秆的生长和叶片的扩大。氮素是马铃薯植株健壮生长和获得较高产量不可缺少的肥料之一。如果氮肥不足[见图1-3(插页1)],就会使马铃薯植株矮小,长势弱,叶片小,叶色淡绿发灰,分枝少,开花早,下部叶片提早枯萎和凋落,降低产量。但是,如果氮肥过量,则又会引起植株疯长,营养分配打乱,大量营养被茎叶生长所消耗,匍匐茎“窜箭”,降低块茎形成数量,延迟结薯时间,造成块茎晚熟和个小,干物质含量降低,淀粉含量减少等。氮肥过多的地块所产生的块茎不容易贮藏,易染病腐烂。另外,氮肥过多还会导致枝叶太嫩,容易感染晚疫病,而且一旦出现氮肥施用过量一般很难采取补救措施。因此,在施用基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氮肥不能过量。
2.磷素
马铃薯吸收的磷素,在前期主要用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匍匐茎的形成,使幼苗健壮,提高抗寒、抗旱能力;在后期主要用于干物质和淀粉的积累,促进早熟,增进品质,增加耐贮性。同时,磷肥的施用还能增强氮肥的增产效应。马铃薯需要磷肥的数量虽然很少,却非常重要。缺磷植株比适量施磷肥植株矮小,叶片呈暗绿。严重缺磷使植株叶片向上卷曲,略带紫色。通常磷缺乏越严重叶片越卷曲[见图1-4(插页1)]。缺磷会使块茎内出现褐色锈斑,煮熟时锈斑处发脆,影响食用。
马铃薯对磷肥的吸收利用率比较低,一般在10%~20%之间,因此,在施肥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利用率,适当增加磷肥施用量。
……
前言/序言
《岭南春早:早熟蔬菜新品种选育与高效栽培》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广东地区早熟蔬菜的创新与发展,旨在为广大菜农、科研人员和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技术指导。内容涵盖了适合广东气候特点的早熟蔬菜新品种的选育策略、主要的早熟蔬菜品种介绍、关键的育苗技术、科学的栽培管理方法、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及采后商品化处理与市场对接等方面,力求帮助生产者掌握核心技术,实现早上市、高产量、优质品,提高经济效益。 第一章 市场需求与早熟蔬菜品种选育 1.1 广东蔬菜生产的特点与挑战: 分析广东作为农业大省,蔬菜种植面积广、种类多,但同时也面临着季节性强、市场竞争激烈、病虫害多发等挑战。着重探讨如何在“错峰上市”中抢占先机,早熟蔬菜的战略意义。 1.2 早熟蔬菜的市场需求分析: 详细解读当前广东及周边地区对早熟蔬菜的消费需求、价格走势、品质偏好以及消费升级带来的新机遇。例如,对鲜嫩、高营养、无公害早熟蔬菜的持续增长需求。 1.3 早熟蔬菜新品种的选育原则与策略: 1.3.1 遗传改良的途径: 介绍传统育种方法(如杂交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在选育早熟品种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优良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培育出具有早熟、抗病、高产、优质等综合性状的品种。 1.3.2 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前景: 探讨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基因编辑等,加速早熟性状的改良进程,提高育种效率和精度。 1.3.3 适应性与抗逆性育种: 强调选育品种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对广东地区高温、高湿、病虫害多等特殊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对干旱、渍涝、低温等逆境的抗性。 1.3.4 目标性状的定位与挖掘: 如何通过种质资源圃的普查与评价,挖掘具有优异早熟性状的种质材料,并将其引入到育种程序中。 第二章 主要早熟蔬菜品种介绍与特性 2.1 早熟叶菜类: 2.1.1 早生小白菜、上海青等叶菜: 介绍其生育期短、适应性广、耐寒耐热性特点,以及在不同季节(尤其是秋冬季)作为早熟品种的优势。 2.1.2 早熟油麦菜、生菜等: 分析其高产、优质、适合生食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品种选择和栽培管理来提早上市。 2.2 早熟瓜果类: 2.2.1 早熟黄瓜: 介绍适合广东气候的早熟黄瓜品种,如早熟、高产、耐病性强的类型,分析其在早春保护地栽培中的应用。 2.2.2 早熟番茄: 重点介绍适合早春露地或保护地栽培的早熟番茄品种,强调其果实发育速度快、产量高、耐裂果等特性。 2.2.3 早熟辣椒、茄子: 分析如何在早春提早播种,通过选用早熟品种,实现辣椒、茄子等果实类蔬菜的提前采收。 2.2.4 早熟豆类(如早熟豆角、豌豆): 介绍生育期短、适合早春栽培的豆类品种,分析其在抢占市场先机中的作用。 2.3 早熟根茎类: 2.3.1 早熟萝卜、樱桃萝卜: 介绍其生育期短、口感脆甜的品种,重点讲解如何通过适期播种和精细管理,实现早熟上市。 2.3.2 早熟马铃薯(仅作对比,非本书核心): 简要提及马铃薯的早熟性状,但重点不在此,以区分本书主题。 2.4 其他早熟特色蔬菜: 介绍如早熟菠菜、早熟香菜、早熟芹菜等,以及一些新兴的特色早熟蔬菜品种,分析其市场潜力。 第三章 高效育苗技术:奠定丰收基础 3.1 育苗基质的配制与选择: 详细介绍适合广东气候特点的育苗基质配方,如泥炭土、珍珠岩、蛭石、椰糠等科学配比,强调基质的透气性、保水性、肥力及无菌性。 3.2 播种前准备工作: 3.2.1 种子处理: 介绍种子消毒(如药剂、温汤、晒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不同蔬菜种类进行合理的种子包衣或浸种催芽,提高发芽率和抗病性。 3.2.2 育苗盘与穴盘的选用: 推荐不同类型蔬菜适用的育苗容器,如育苗盘、育苗穴盘,分析其在保温、保湿、根系生长方面的优劣。 3.3 播种技术要点: 3.3.1 播种深度与密度: 强调根据不同种子大小和发芽习性,掌握适宜的播种深度,以及合理的播种密度,避免幼苗徒长或拥挤。 3.3.2 播后管理: 介绍播种后的覆土、镇压、浇水(采用喷雾或滴灌方式)、保温、保湿等关键措施,为种子萌发创造最佳环境。 3.4 幼苗期管理: 3.4.1 温度管理: 详细讲解育苗期间不同生育阶段(如发芽期、苗期)的光照、温度(昼夜温差)调控,以及如何利用温室、大棚、电热线等设备进行温度调节。 3.4.2 湿度与通风: 分析育苗期间湿度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揭膜、通风等措施,降低湿度,预防病害,促进幼苗生长。 3.4.3 肥水管理: 介绍何时以及如何进行幼苗的第一次施肥,选择叶面肥还是根部施肥,以及浇水的原则(见干见湿),避免烂根。 3.4.4 间苗与移栽: 讲解何时进行间苗,如何选择壮苗,以及移栽前的炼苗措施,提高幼苗移栽成活率。 第四章 科学栽培管理:抢占上市先机 4.1 土地选择与耕作: 4.1.1 选地标准: 强调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 4.1.2 起垄与深耕: 介绍根据不同蔬菜种类和种植模式(如膜下滴灌),进行合理的起垄深度和耕作方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4.2 施肥策略: 4.2.1 基肥的施用: 推荐有机肥(如腐熟的农家肥、商品有机肥)与化肥(如缓释肥)配合施用,作为基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基础养分。 4.2.2 追肥管理: 详细介绍不同生育阶段(如苗期、生长期、结果期)的追肥种类、用量、施用方法(如沟施、穴施、滴灌施肥)及频率,强调氮、磷、钾肥的平衡施用,以及微量元素的补充。 4.2.3 叶面肥的应用: 介绍尿素、磷酸二氢钾、腐殖酸等叶面肥在补充营养、促进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方面的作用。 4.3 节水灌溉技术: 4.3.1 滴灌与微喷灌的应用: 详细介绍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在蔬菜生产中的优势,如何节约水资源,减少病害传播,提高肥料利用率。 4.3.2 膜下滴灌技术: 重点介绍膜下滴灌技术,如何结合地膜覆盖,实现节水、保墒、增温、除草等多重功效。 4.3.3 灌溉时机与水量控制: 讲解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以及如何根据天气、土壤湿度等因素,科学确定灌溉时间和水量。 4.4 密度调控与植株调整: 4.4.1 合理的种植密度: 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市场需求,确定科学的种植密度,避免植株密度过大导致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或密度过小导致产量低下。 4.4.2 整枝打杈与疏花疏果: 针对部分蔬菜(如番茄、瓜类),介绍合理的整枝打杈、疏花疏果技术,促进养分集中供应,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 4.5 覆盖技术: 4.5.1 地膜覆盖: 介绍不同颜色地膜(如黑色、银灰色、白色)在保温、保墒、防草、防病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据不同蔬菜和季节选择适宜的地膜。 4.5.2 农事操作与地膜配套: 结合膜下滴灌等技术,讲解地膜覆盖下的农事操作要点。 第五章 病虫害绿色防控:保障优质与安全 5.1 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5.1.1 土传病害(如枯萎病、黄萎病): 介绍其发生原因,如何通过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土壤消毒等措施进行预防。 5.1.2 苗期病害(如猝倒病): 讲解其发生条件,如何通过改善通风、控制湿度、药剂拌种等方法进行防治。 5.1.3 常见叶部病害(如叶斑病、白粉病): 介绍其发病规律,以及如何通过加强栽培管理、叶面喷施保护性杀菌剂等进行防治。 5.1.4 常见果实病害(如脐腐病、软腐病): 讲解其发生原因,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肥水、加强通风等进行防治。 5.2 常见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5.2.1 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白粉虱): 介绍其危害特点,如何通过释放天敌、黄板诱杀、选用高效低毒农药等进行防治。 5.2.2 咀嚼式口器害虫(如菜青虫、斜纹夜蛾): 讲解其危害方式,如何通过人工捕捉、生物农药、物理防治等进行防治。 5.2.3 螨虫类害虫: 介绍其繁殖特点,以及如何通过喷施专用杀螨剂、加强通风等进行防治。 5.3 绿色防控技术集成: 5.3.1 生物防治: 介绍生物农药(如Bt、白僵菌、绿僵菌)、天敌昆虫(如瓢虫、草蛉)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5.3.2 物理防治: 推广使用防虫网、黄板、蓝板、杀虫灯等物理防治措施。 5.3.3 农事操作与农业防治: 强调通过轮作、清洁田园、调整播种期、加强通风等农业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 5.3.4 科学用药原则: 讲解如何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遵循“对症下药”、“适时用药”、“对路用药”的原则,避免滥用农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5.3.5 病虫害监测预警: 介绍如何建立病虫害监测点,定期巡查,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科学指导防治工作。 第六章 采后商品化处理与市场对接 6.1 适时采收: 讲解如何根据不同蔬菜的成熟标准、市场需求和运输条件,确定最佳的采收时间和方式,避免采收过早或过迟影响品质。 6.2 采后初处理: 6.2.1 清洁与去杂: 介绍如何去除蔬菜表面的泥土、杂草、病叶等,保持蔬菜的清洁度。 6.2.2 分级与包装: 讲解根据蔬菜的大小、形状、色泽、成熟度等进行分级,并选用适宜的包装材料(如保鲜袋、塑料筐、纸箱),保护蔬菜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品质。 6.3 预冷与保鲜技术: 介绍如何通过预冷(如冷风预冷、水冷预冷)等技术,快速降低蔬菜采后的呼吸速率,延缓衰老,延长保鲜期。 6.4 市场营销策略: 6.4.1 品牌建设: 探讨如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品质保证的早熟蔬菜品牌。 6.4.2 渠道拓展: 分析与超市、农贸市场、电商平台、餐饮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宽销售渠道。 6.4.3 产销信息对接: 强调如何通过展会、信息平台等方式,及时了解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计划,实现产销精准对接。 本书特色: 立足广东: 所有技术与案例均紧密结合广东地区的气候、土壤、市场特点,具有极强的地域针对性。 技术实用: 内容聚焦于一线生产实践,操作性强,易于掌握,真正做到“拿来即用”。 新品种导向: 重点介绍当前适宜广东早熟生产的优良品种,为生产者提供品种选择的依据。 绿色健康: 强调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科学用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图文并茂: 配以大量实景照片和图表,直观展示技术要点,提高阅读和学习效果。 本书的出版,将为广东地区早熟蔬菜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广大菜农实现增收致富,为满足消费者对新鲜、优质、安全蔬菜的需求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