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行业标准汇编:液压与气动装置卷

中国机械行业标准汇编:液压与气动装置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机械工业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机械工程
  • 液压技术
  • 气动技术
  • 行业标准
  • 标准汇编
  • 工业设计
  • 机械设计
  • 技术标准
  • 工程技术
  • 设备制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396291
版次:1
商品编码:11104348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82
字数:145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作为机械行业标准的出版单位,为配合机械行业标准的贯彻实施,并满足广大读者对标准文本的需求,我社对现行机械行业标准文本按专业、类别进行了系统汇编,形成“中国机械行业标准汇编”系列图书。
《中国机械行业标准汇编液压与气动装置卷》是其中一卷,主要内容包括与液压气动装置相关的泵、马达和整体传动装置、控制阀、液压缸和气缸、系统装置与辅件、密封、工作介质和污染、液压配套件及其他。
鉴于《中国机械行业标准汇编:液压与气动装置卷》中收集的标准发布年代不尽相同,所使用的标准编制要求也不尽相同,故汇编时对标准中所用计量单位、符号未做改动。《中国机械行业标准汇编:液压与气动装置卷》中汇集标准的属性已在目录上标明(JB或JB/T),年号用四位数字表示。鉴于有些标准是在对标准编号等清理整顿前出版的,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样。读者在使用这些标准时,其属性以目录上标明的为准(标准正文的“引用标准”或“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标准的属性也请读者注意查对)。
本卷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汇编,收集了截至2011年发布的现行机械行业标准共64个。

内页插图

目录

出版说明

JB/T 2184-2007 液压元件型号编制方法
JB/T 5120-2010 全液压转向器摆线转阀式开心无反应型
JB/T 5920-2011 液压内曲线低速大转矩马达安装法兰和轴伸尺寸
JB/T 5921-2006 液压系统用冷却器基本参数
JB/T 5922-2005 液压二通插装阀图形符号
JB/T 5923-1997 气动气缸技术条件
JB/T 5924-1991 液压元件压力容腔体的额定疲劳压力和额定静态压力验证方法
JB/T 5963-2004 液压二通、三通、四通螺纹式插装阀插装孔
JB/T 5967-2007 气动元件及系统用空气介质质量等级
JB/T 6377-1992 气动气口连接螺纹型式和尺寸
JB/T 6378-2008 气动换向阀技术条件
JB/T 6379-2007 缸内径32~320mm可拆式安装单杆气缸安装尺寸
JB/T 6656-1993 气缸用密封圈安装沟槽型式、尺寸和公差
JB/T 6657-1993 气缸用密封圈尺寸系列和公差
JB/T 6658-2007 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沟槽尺寸和公差
JB/T 6659-2007 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尺寸系列和公差
JB/T 6660-1993 气动用橡胶密封件通用技术条件
JB/T 7033-2007 液压传动测量技术通则
JB/T 7034-2006 液压隔膜式蓄能器型式和尺寸
JB/T 7035-2006 液压囊式蓄能器型式和尺寸
JB/T 7036-2006 液压隔离式蓄能器技术条件
JB/T 7037-2006 液压隔离式蓄能器试验方法
JB/T 7038-2006 液压隔离式蓄能器壳体技术条件
JB/T 7039-2006 液压叶片泵
JB/T 7041-2006 液压齿轮泵
JB/T 7043-2006 液压轴向柱塞泵
JB/T 7046-2006 液压蓄能器压力容腔体的额定疲劳压力和额定静态压力验证方法
JB/T 7056-2008 气动管接头通用技术条件
JB/T 7057-2008 调速式气动管接头技术条件
JB/T 7058-1993 快换式气动管接头技术条件
JB/T 7252-1994 阀式孔板节流装置
JB/T 7373-2008 齿轮齿条摆动气缸
JB/T 7375-1994 气动油雾器技术条件
JB/T 7377-2007 缸内径32~250mm整体式安装单杆气缸安装尺寸
JB/T 7857-2006 液压阀污染敏感度评定方法
JB/T 7858-2006 液压元件清洁度评定方法及液压元件清洁度指标
JB/T 7938-2010 液压泵站油箱公称容积系列
JB/T 7939-2010 单活塞杆液压缸两腔面积比
JB/T 8727-2004 液压软管总成
JB/T 8728-2010 低速大转矩液压马达
JB/T 8729.1-1998 液压多路换向阀技术条件
JB/T 8729.2-1998 液压多路换向阀试验方法
JB/T 9157-2011 液压气动用球涨式堵头尺寸及公差
JB/T 10205-2010 液压缸
JB/T 10206-2010 摆线液压马达
JB/T 10364-2002 液压单向阀
JB/T 10365-2002 液压电磁换向阀
JB/T 10366-2002 液压调速阀
JB/T 10367-2002 液压减压阀
JB/T 10368-2002 液压节流阀
JB/T 10369-2002 液压手动及滚轮换向阀
JB/T 10370-2002 液压顺序阀
JB/T 10371-2002 液压卸荷溢流阀
JB/T 10372-2002 液压压力继电器
JB/T 10373-2002 液压电液动换向阀和液动换向阀
JB/T 10374-2002 液压溢流阀
JB/T 10414-2004 液压二通插装阀试验方法
JB/T 10606-2006 气动流量控制阀
JB/T 10607-2006 液压系统工作介质使用规范
JB/T 10829-2008 液压马达
JB/T 10830-2008 液压电磁换向座阀
JB/T 10831-2008 静液压传动装置
JB/T 11038-2010 液压滤芯滤材验收规范
JB/T 11129-2011 气缸活塞杆技术条件

前言/序言


《中国机械行业标准汇编:液压与气动装置卷》内容精要 本书汇集了我国液压与气动装置领域的最新、最权威的国家及行业标准,是从事机械制造、设备研发、工程设计、技术管理、质量检验及相关学术研究的专业人士不可或缺的工具书。本书全面、系统地涵盖了液压系统、气动系统及其关键元器件的各项技术要求、性能指标、试验方法、安全规范等内容,旨在促进我国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规范行业行为,保障工程安全。 一、 液压系统标准 液压系统作为一种以液体为工作介质,传递能量并实现运动和控制的动力装置,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卷内容着重于液压系统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及维护等方面。 液压元件标准: 详尽收录了液压泵(如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液压马达(如液压马达、摆线马达)、液压阀(如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比例阀、伺服阀)、液压缸(如单作用液压缸、双作用液压缸、带缓冲液压缸)、液压附件(如过滤器、蓄能器、油箱、管接头、密封件)等各类通用及专用液压元件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这些标准明确了元件的结构形式、性能参数、材料要求、试验方法、精度等级、安装尺寸、接口标准等,为元件的选择、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依据。例如,关于液压泵的标准,会明确规定其额定压力、排量、效率(容积效率、机械效率、总效率)、噪声限值、寿命要求等;液压阀的标准则会涵盖其公称通径、额定工作压力、泄漏量、响应时间、控制精度等关键指标。 液压系统设计与集成标准: 涵盖了液压系统总体设计、回路设计、元件选型、管路布置、油液选用与清洁度控制、系统试验与验收等方面的标准。这部分内容对于确保液压系统的高效、可靠运行至关重要。例如,关于液压系统设计标准,会指导工程师如何根据负载需求、工作压力、流量要求等因素,合理选择液压泵、阀、执行元件,设计出经济、高效、易于维护的液压回路。关于油液清洁度标准,则提供了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油液污染等级要求及检测方法,这是保障液压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 液压试验与检测标准: 规定了液压元件和系统的性能试验、可靠性试验、耐久性试验、环境适应性试验等方法和要求。这为产品质量控制和性能评估提供了客观公正的依据。例如,针对液压泵,会有关于额定工况下效率测试、过载能力测试、噪声测试的标准;针对液压系统,则会有关于压力、流量、速度控制精度测试、泄漏测试、耐压测试的标准。 安全与环境保护标准: 关注液压系统的安全操作、防火防爆、节能降耗以及废弃物处理等问题,符合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和安全生产要求。例如,关于液压系统的压力设定和泄压保护的标准,是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 二、 气动系统标准 气动系统以压缩空气为工作介质,具有结构简单、动作灵敏、维护方便、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机床、包装机械、印刷设备等领域。本卷对气动系统的各项技术标准进行了系统梳理。 气动元件标准: 详细收录了气动元件的各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包括气源处理元件(如空气过滤器、减压阀、油雾润滑器)、气动阀(如换向阀、逻辑阀、比例阀、伺服阀)、气动执行元件(如气缸、气动马达)、气动辅助元件(如消声器、管接头、传感器、气管)等。这些标准对元件的结构、性能、接口、材料、试验方法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例如,关于气缸的标准,会涉及其内径、行程、安装方式、气口尺寸、耐压等级、密封性能等;关于气源处理元件,则会关注其过滤精度、压力调节范围、润滑油供给量等。 气动系统设计与应用标准: 涉及气动系统总体设计、回路设计、元件选型、管路连接、气源配置、系统调试、能耗分析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旨在指导用户设计和构建高效、可靠的气动系统。例如,关于气动系统回路设计标准,会介绍如何根据工序要求,选择合适的换向阀和辅助元件,设计出满足动作顺序和速度要求的控制回路。关于气源配置标准,则会指导用户根据气动系统的总耗气量和使用压力,合理配置空压机、储气罐和管路系统。 气动试验与检验标准: 规定了气动元件和系统的性能试验、寿命试验、可靠性试验、泄漏试验等方法和要求,为产品质量控制和性能评估提供依据。例如,关于气缸的寿命试验,会规定其在额定压力下的往复次数;关于气动阀的性能试验,则会涉及其动作时间、泄漏量、耐久性等。 特殊应用与安全标准: 针对气动技术在特殊环境(如防爆、洁净等)的应用,以及气动系统的安全操作和维护,提供相应的标准和指南。例如,关于防爆气动元件的标准,对元件的结构、材料和电气性能有特殊的安全要求。 三、 共通性与前沿性内容 除了分别对液压和气动装置进行详细规定外,本书还可能包含一些共通性及前沿性的内容: 通用技术要求: 可能涉及液压与气动系统通用的术语、符号、制图标准、材料选用原则、表面处理要求、检验与验收的一般规定等。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 随着技术发展,书中可能开始涉及与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相关的标准,例如关于集成传感器、智能控制阀、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节能与绿色制造: 关注液压与气动系统在节能降耗、降低污染方面的标准,例如关于高效率泵、低泄漏阀、再生节能回路等技术要求。 可靠性与耐久性: 强调元件和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寿命评估方法和耐久性试验要求,以提高设备整体运行稳定性。 《中国机械行业标准汇编:液压与气动装置卷》不仅是技术人员手中的宝贵参考资料,更是推动我国液压与气动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遵循这些标准,企业可以提升产品竞争力,保障工程质量,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培训讲师,肩负着向新入行的技术人员传授专业知识的重任。“中国机械行业标准汇编:液压与气动装置卷”这本书,对我来说,是教学内容的“圣经”。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权威、易于理解的教学材料。我希望书中能够以清晰的逻辑结构,从基础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复杂的系统设计和应用。对于每个章节,我都希望它能够包含丰富的案例分析,能够生动地展示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例如,在讲解液压缸的设计时,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不同负载、不同工况下的计算示例,并且解释每一步计算的依据。在讲解气动系统集成时,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典型的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气动控制方案,并分析其优缺点。我也非常关注书中关于安全操作规程和环境保护标准的介绍,这些是培养学员良好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构建一套完整、有效的培训课程体系,让学员能够快速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核心知识,并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评分

作为一名产品质量检验员,我对“中国机械行业标准汇编:液压与气动装置卷”这本书的期待,主要集中在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方面。我需要这本书能够清晰、准确地界定液压和气动元件及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例如压力、流量、密封性、泄漏率、响应时间、精度、寿命等。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检测方法和测试规程,以及相应的合格判定标准。这包括对进厂元件的检验,对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的检验,以及对最终产品的出厂验收。我特别需要书中能够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液压和气动元件,提供详细的检验项目和检验要求。例如,对于液压泵,需要检测其额定排量、效率、承载能力等;对于气动阀,需要检测其动作可靠性、密封性能、流量系数等。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设备运行过程中进行状态监测和定期检查的标准,以便于我们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此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对一些重要的安全技术要求进行详细的说明,比如压力容器的设计和制造标准、安全阀的选型和校验要求等,这些都是确保产品安全使用的重要保障。

评分

我是一名在一家大型设备制造企业工作的采购工程师,日常工作中需要与供应商就液压和气动元件的采购进行大量的沟通和谈判。“中国机械行业标准汇编:液压与气动装置卷”这本书,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话语权”支撑。我需要这本书来确保我能够准确地理解供应商提供的技术参数和产品规格,避免因为知识盲区而被忽悠。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液压和气动元件的分类、命名规则,以及各个参数的含义和测量方法。例如,对于一个液压阀,我需要知道它的型号、通径、公称压力、流量特性、泄露等级等关键信息,并且知道这些参数的行业标准是什么。同样,对于气动元件,我也需要了解其工作介质、工作压力范围、驱动方式、密封形式等。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通用的选型指南,帮助我判断不同应用场景下所需元件的基本要求。另外,我也非常关注书中关于产品认证和检测报告的要求,这能帮助我建立一套有效的供应商评估和产品准入机制。通过这本书,我希望能够提升我的专业判断能力,与供应商进行更有效的沟通,最终为公司采购到性能优良、价格合理、符合行业标准的液压和气动产品。

评分

我是一名机械设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正在为我的毕业设计项目寻找灵感和参考资料。我了解到“中国机械行业标准汇编:液压与气动装置卷”这本书可能会对我的设计过程有极大的帮助,于是我非常期待它的内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解释液压和气动系统的基本原理,例如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气动系统的工作流程等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际的设计指南,例如如何根据载荷、速度、精度等要求选择合适的液压元件和气动元件,如何进行系统的管路设计、连接方式的选择,以及如何进行初步的系统布局。我特别需要一些关于如何进行参数计算的指导,比如液压泵的流量和压力选择,气缸的直径和行程计算,以及各种阀门的通径和流量特性选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标准化的设计流程和模板,这样我就可以模仿和应用,从而避免一些低级错误。另外,考虑到我目前的知识储备有限,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图示和表格,能够直观地展示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性能参数,这样我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我也希望它能够介绍一些常用的液压和气动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虽然这可能不是标准的范畴,但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这会是非常宝贵的帮助。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从理论学习到实际设计的桥梁,帮助我顺利完成我的毕业设计。

评分

作为一名在液压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资深技术人员,我对“中国机械行业标准汇编:液压与气动装置卷”这本书的看法,可能更多地是从一个“挑剔”的角度出发。我深知,标准的制定并非易事,它凝聚了无数专家的智慧和经验,反映了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因此,我非常想知道,这本汇编在哪些方面能够给我带来新的启发。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高压、高温、极端工况下的液压系统设计标准,以及针对精密液压与气动控制的最新规范。在我看来,一本真正有价值的标准汇编,不应仅仅停留在基础理论层面,更应该深入到实际应用中的难点和痛点。例如,在设备选型、系统集成、故障诊断和维护方面,能否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指导?在材料选择、密封技术、噪声控制等方面,是否有更新颖、更有效的标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那些“疑难杂症”,例如如何优化液压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如何提高气动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精度,如何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降低运行成本等等。我也很想知道,这本书在国际标准的对接和融合方面做得如何,毕竟,随着中国机械工业的不断发展,与国际接轨是必然趋势。我对书中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工程案例和计算方法也颇感兴趣,这些往往是检验标准是否真正落地的关键。总的来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惊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现有知识的重复。

评分

作为一个刚入行不久的机械工程师,我对“中国机械行业标准汇编:液压与气动装置卷”这本书的期望值其实相当高,毕竟它直接关系到我在日常工作中是否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少走弯路,做出更符合行业规范的产品。拿到书后,我首先翻阅了目录,大致了解了其涵盖的范围,从最基础的液压油、气动元件的选择与应用,到复杂的系统设计、集成与测试,再到安全规范、环境保护等,内容似乎非常详尽。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液压泵、液压马达、油缸、阀类以及气动执行元件、气动阀、气源处理元件等章节,希望从中找到最前沿的技术参数、性能指标以及失效分析的指导。同时,对于一些新兴的液压与气动技术,例如节能型液压系统、智能化气动控制系统等,我也非常期待书中能有深入的探讨和案例分析。我知道,标准是行业的基石,而这份汇编正是帮助我们这些后来者快速掌握行业精髓的宝贵资源。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理论的罗列,更能包含实际应用中会遇到的各种挑战和解决方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指导作用,帮助我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效率,降低风险,最终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我对书中涉及的各种测试方法和验收标准也格外关注,这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的把控,希望能找到清晰、易懂的流程和要求,以便于我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有效地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总而言之,我对这本书寄予厚望,期待它成为我工作中的得力助手。

评分

作为一名在液压与气动行业摸索多年的技术爱好者,我总是在寻找能让我眼前一亮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点。“中国机械行业标准汇编:液压与气动装置卷”这本书,我非常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枯燥的标准条文,更能够蕴含着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洞察。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一些前沿技术,例如在新能源领域,液压与气动技术如何与电动、混合动力技术融合?在智能化制造领域,如何实现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自主诊断、自我修复和远程监控?在节能减排方面,有哪些创新的液压与气动技术能够显著降低能耗?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新型材料在液压与气动元件中的应用,以及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如何利用先进的仿真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来优化产品性能。我也对书中关于环境友好型液压介质和润滑剂的介绍很感兴趣,这符合当前绿色发展的趋势。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发我的创新思维,让我能够从更高的维度去理解和应用液压与气动技术,甚至能够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评分

我是一名机械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者,正在进行关于提高液压与气动系统效率和智能化水平的研究。“中国机械行业标准汇编:液压与气动装置卷”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了解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参考。我希望书中能够全面地梳理和总结当前中国液压与气动行业的各项标准,并分析这些标准在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能够反映出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趋势,例如,在微流控、纳米液压、仿生气动等领域,中国是否有相关的标准在制定或已经发布?在液压与气动系统的智能化方面,例如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预测性维护和远程诊断,这些是否已经在标准中有体现?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国内外液压与气动领域标准体系的比较分析,帮助我了解中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地位和贡献。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指出当前标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或者在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方向,这将为我的研究提供宝贵的课题灵感和理论依据。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连接理论研究与产业实践的桥梁,帮助我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

评分

在我的工作中,液压和气动系统往往是机械设备中最为复杂和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对于“中国机械行业标准汇编:液压与气动装置卷”这本书,我最看重的是其在系统集成与优化方面的指导意义。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不同类型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例如闭式液压系统、开式液压系统、比例控制系统、伺服控制系统,以及各种工业自动化中的气动控制方案。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关于如何将这些子系统高效、可靠地集成到一个完整的机械设备中。这包括管路布置的优化、动力源的选择与匹配、控制逻辑的设计、安全联锁的设置,以及电控与液控、气控的协同工作等。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提高系统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以及提升可靠性的先进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例如,如何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最大程度地减少能量损失?如何利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实现更精准、更灵活的运动控制?如何通过优化管路走向和元件布局,降低系统的压力损失和噪音?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系统可靠性分析和风险评估的内容,帮助我们在设计阶段就规避潜在的风险,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液压与气动设备维修和维护的技术工人,我对“中国机械行业标准汇编:液压与气动装置卷”这本书的最大期待,是它在故障诊断和排除方面的指导性。我每天面对的都是形形色色的设备,液压系统漏油、气动系统憋压、元件失效、动作不灵敏等等问题层出不穷。我迫切需要一本能够提供系统性、逻辑性的故障分析方法的书籍。例如,对于液压系统,我希望书中能详细列举常见的故障现象,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从元件本身、系统设计、操作使用、维护保养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同样,对于气动系统,我也希望能够获得类似详尽的指导。此外,我非常关注书中对于各种检测方法和仪器使用的介绍。比如,如何准确测量液压油的污染度?如何检测气动元件的泄漏率?如何判断密封件的老化程度?这些实际操作层面的细节,对于我们一线维修人员来说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标准化的检测流程和判断依据,让我们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定位故障,减少不必要的停机时间,降低维修成本。另外,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液压油和气源处理的保养知识,比如油液的更换周期、过滤器的选择与维护、气源的干燥与净化等,这些都是延长设备寿命,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