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汽车类高端技能人才实用教材

汽车电子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汽车类高端技能人才实用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鹏伟,张莉莉 编
图书标签:
  • 汽车电子
  • 汽车技术
  • 电子技术
  • 高等教育
  • 教材
  • 汽车工程
  • 智能汽车
  • 汽车电器
  • 传感器
  • 控制系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17654
版次:1
商品编码:1135859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汽车类高端技能人才实用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2
字数:4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汽车电子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汽车类高端技能人才实用教材》主要介绍汽车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包含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两部分。主要内容有半导体的基础知识,放大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以及在汽车电路上的应用,震荡电路的产生和特点,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特点和运用,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逻辑运算的法则,基本门电路的组成、特点以及集成逻辑门电路的性能特点和相关运用,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组合逻辑的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以及常用逻辑电路的原理、特点和它们在汽车上的相关应用。

目录

模拟电子部分
第1章 基础知识
1.1 半导体知识简介
1.1.1 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
1.1.2 PN结及其特性
1.2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
1.2.1 二极管的结构与特性
1.2.2 二极管的命名(国产命名)
1.2.3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1.2.4 温度对二极管的影响
1.2.5 二极管的检测
1.2.6 特殊二极管
1.2.7 二极管在汽车上的应用
1.3 半导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1.3.1 三极管的结构与分类
1.3.2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1.3.3 三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1.3.4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1.3.5 温度对三极管特性的影响
1.3.6 三极管的检测
1.3.7 复合三极管
1.3.8 三极管在汽车上的应用
1.4 场效应管
1.4.1 结型场效应管
1.4.2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1.4.3 应用注意事项
1.5 特殊晶体管及应用
1.5.1 晶闸管
1.5.2 光电三极管与光电耦合器
1.5.3 特殊三极管在汽车上的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1
第2章 放大电路
2.1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1.1 放大电路的组成与习惯画法
2.1.2 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2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2.2.1 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2.2.2 放大电路的分析
2.2.3 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
2.3 工作点稳定的偏置电路
2.3.1 固定偏置电路
2.3.2 分压式偏置电路
2.4 多级放大电路
2.4.1 级间耦合方式
2.4.2 耦合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2.5 放大电路负反馈
2.5.1 反馈的基本概念
2.5.2 反馈的分类
2.5.3 反馈的判断
2.5.4 负反馈的四种基本形式
2.5.5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2.6 功率放大器
2.6.1 功率放大器的技术要求
2.6.2 功率放大器的类型
2.6.3 集成功率放大器
2.7 差动放大器
2.7.1 直流放大器及直接耦合放大中存在的问题
2.7.2 基本差动放大器
2.7.3 典型的差动放大电路
2.8 集成运算放大器
2.8.1 集成运放的外形结构及符号
2.8.2 集成运算放大器内部组成原理
2.8.3 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
2.8.4 集成运放的应用
2.8.5 集成运放在汽车上的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2
第3章 振荡电路
3.1 振荡的基本概念
3.1.1 自激振荡条件
3.1.2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
3.2 RC振荡器
3.2.1 RC桥式振荡器
3.2.2 RC移相式振荡器
3.3 LC振荡器
3.3.1 LC并联谐振的选频特性
3.3.2 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电路
3.3.3 电感三点式LC振荡器
3.3.4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
3.4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3.4.1 石英晶体的谐振特性
3.4.2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3.5 振荡电路在汽车上的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3
第4章 直流稳压电源
4.1 整流电路
4.1.1 半波整流电路
4.1.2 中间抽头式全波整流电路
4.1.3 桥式全波整流电路
4.1.4 单相倍压整流电路
4.2 滤波电路
4.2.1 电容滤波电路
4.2.2 电感滤波器
4.2.3 RC滤波器与LC滤波器
4.2.4 电子滤波器
4.3 稳压电路
4.3.1 硅稳压管稳压电路
4.3.2 三极管稳压电路(带有直流负反馈)
4.4 单片式、三端集成稳压电路
4.5 稳压电路在汽车上的应用
习题4
附录 半导体分立器件型号命名方法
数字电路部分
第5章 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
5.1 数字信号和数字电路
5.1.1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5.1.2 数字信号的主要参数
5.1.3 数字电路特点
5.2 数制和编码
5.2.1 二进制数的表示
5.2.2 数制转换
5.2.3 8421BCD码
本章小结
习题5
第6章 逻辑代数
6.1 逻辑代数的基本概念
6.1.1 逻辑变量与逻辑函数
6.1.2 基本逻辑运算
6.1.3 复合逻辑运算
6.1.4 逻辑函数与真值表
6.1.5 逻辑函数的相等
6.2 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和基本规则
6.2.1 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
6.2.2 逻辑代数的基本规则
6.3 逻辑函数的代数法化简
6.3.1 化简的意义和最简的概念
6.3.2 代数法化简
6.4 逻辑函数的卡诺图法化简
6.4.1 逻辑函数的最小项
6.4.2 卡诺图
6.4.3 利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
6.4.4 具有无关项的逻辑函数的化简
本章小结
习题6
第7章 基本逻辑门电路
7.1 简单逻辑门电路
7.2 复合逻辑门电路
习题7
第8章 集成逻辑门电路
8.1 TTL门电路
8.1.1 TTL与非门
8.1.2 TTL门电路的其他类型
8.1.3 TTL集成逻辑门电路产品系列
8.2 CMOS门电路
8.2.1 常见的CMOS门电路
8.2.2 CMOS集成逻辑门电路产品系列
8.2.3 多余输入端的处理
本章小结
习题8
第9章 组合逻辑电路
9.1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9.1.1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9.1.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9.2 编码器
9.2.1 二进制编码器
9.2.2 优先编码器
9.3 译码器
9.3.1 二进制译码器
9.3.2 集成译码器
9.3.3 显示译码器
9.4 数据选择器和数据分配器
9.4.1 数据选择器
9.4.2 数据分配器
9.4.3 数据选择器在汽车上的应用
9.5 数值比较器
9.5.1 数值比较器的定义及功能
9.5.2 集成数字比较器
9.6 加法器
9.6.1 半加器
9.6.2 全加器
9.7 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与冒险现象
本章小结
习题9
第10章 触发器
10.1 基本RS触发器
10.2 同步触发器
10.2.1 同步 RS触发器
10.2.2 同步D触发器
10.3 主从触发器
10.3.1 主从RS触发器
10.3.2 主从JK触发器
10.3.3 主从T触发器和T′触发器
10.4 边沿触发器
本章小结
习题10
第11章 时序逻辑电路
11.1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11.1.1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11.1.2 同步时序电路分析举例
11.1.3 异步时序电路分析举例
11.2 计数器
11.2.1 同步计数器
11.2.2 异步计数器
11.3 寄存器
11.3.1 并行数据寄存器
11.3.2 移位数据寄存器
11.3.3 移位寄存器应用
11.4 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11.4.1 555定时器
11.4.2 555定时器的应用举例
本章小结
习题11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电子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借助于现代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不但可以有效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安全舒适性、节能环保性能,更提高了汽车的控制能力,自诊断能力等,电子技术的运用贯穿在汽车的设计、生产和维修的各个环节中,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电子技术是汽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汽车类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体现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我们结合了近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遵循深入简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内容安排上减少了大量的公式推导和计算,使内容通俗易懂,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同时结合汽车专业知识,增加了一些常见电子电路及其元器件在汽车控制电路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兴趣。
  本书主要内容有半导体的基础知识,放大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以及在汽车电路上的应用,震荡电路的产生和特点,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特点和运用,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逻辑运算的法则,基本门电路的组成、特点以及集成逻辑门电路的性能特点和相关运用,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组合逻辑的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以及常用逻辑电路的原理、特点和它们在汽车上的相关应用。
  本书可作为汽车工程类高职高专的教材,适用于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等专业学生学习,也可作为汽车类工程技术人员、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和汽车专业教师的参考书。
  本书由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高级工程师李勇担任主审,讲师李鹏伟、张莉莉担任主编。第1章和第5章由薛荣辉老师编写,第2章和第6章由王新洁老师编写,第3章和第8章由张莉莉老师编写,第4章和第7章由程小卫老师编写,第9、10、11章由李小样老师编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和引用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欢迎广大读者对书中存在的误漏和不足之处提出批评指正,交流讨论,以便我们改正提高。


《汽车电子技术:赋能智慧出行新时代》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已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集成了越来越多先进电子技术的智能移动平台。从发动机控制到安全辅助,从娱乐系统到自动驾驶,汽车电子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驾驶体验、出行效率乃至生活方式。本书旨在深入剖析汽车电子技术的精髓,引领读者穿越纷繁复杂的电子元器件和复杂的系统集成,全面理解现代汽车如何通过电子技术实现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从而赋能智慧出行的崭新时代。 本书内容覆盖了汽车电子技术的广阔领域,不涉及具体的教材名称、出版信息、教育规划系列、人才定位或适用对象等出版物相关的具体属性。我们聚焦于汽车电子技术本身的核心知识和发展趋势,为有志于深入了解这一前沿科技的读者提供一份全面而深刻的导览。 一、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础与核心 汽车电子技术的核心在于对各类汽车功能的精确控制。本书将从基础入手,详细阐述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ECM),包括燃油喷射、点火正时、怠速控制等关键环节,解释传感器如何采集发动机工况信息,以及执行器如何根据ECU的指令进行响应,实现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最优化。 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底盘电子控制系统,涵盖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电子稳定程序(ESP)、牵引力控制系统(TCS)等。这些系统通过对车轮速度、转向角、横向加速度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精确控制,有效提升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和安全性。我们将分析这些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如何协同作用,共同保障行车安全。 二、 传感器与执行器:汽车电子的“眼睛”与“手臂” 传感器的先进性是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基石。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类在汽车中扮演关键角色的传感器,例如: 环境传感器: 如雨量传感器、光线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它们负责感知外部环境变化,为自动雨刮、自动大灯等功能提供数据支持。 状态传感器: 如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氧传感器、爆震传感器,它们实时监测发动机内部的关键参数,为ECU提供精确的运行信息。 位置与运动传感器: 如车轮速度传感器、转向角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它们是ABS、ESP、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功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执行器则是ECU发出指令后,将电子信号转化为实际动作的“手臂”。本书将重点讲解: 燃油喷射器: 精确控制燃油喷射量和时间。 节气门执行器: 控制进气量,调节发动机功率输出。 点火线圈: 产生高压电火花,引燃混合气。 制动器控制阀: 在ABS/ESP系统中精确控制各个车轮的制动力。 转向电机: 实现电动助力转向(EPS)和自动驾驶中的转向控制。 三、 通信网络:让汽车“互联互通” 现代汽车内部的电子控制单元(ECU)数量庞大,它们需要高效、可靠地进行信息交换。本书将深入解析汽车内部通信网络,重点介绍: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 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汽车总线,我们将详细讲解其协议、通信方式、在汽车电子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在提高系统可靠性和降低布线复杂性方面的优势。 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总线: 作为一种成本较低、适用于简单控制的从属总线,我们将探讨其在车身电子、车窗升降等功能中的应用。 FlexRay、Ethernet等新兴总线技术: 随着对实时性和带宽要求的提高,本书也将对这些更先进的通信技术进行前瞻性介绍。 四、 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通向未来 汽车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是智能化和网联化。本书将重点关注: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 涵盖自适应巡航控制(ACC)、车道保持辅助(LKA)、自动紧急制动(AEB)、盲点监测(BSM)、泊车辅助系统等。我们将分析这些系统所依赖的传感器融合、目标识别、路径规划等核心技术,以及它们如何提升驾驶安全性和便利性。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 从导航、多媒体播放到人机交互,IVI系统是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探讨其软件架构、人机交互设计、与外部设备的连接方式(如CarPlay, Android Auto)等。 车联网(V2X): 汽车与一切的连接,包括车对车(V2V)、车对基础设施(V2I)、车对行人(V2P)以及车对网络(V2N)。我们将探讨V2X技术在提升交通效率、减少事故、实现智慧交通管理方面的巨大潜力。 电动汽车(EV)的电子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本书也将专门探讨其特有的电子控制系统,如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机控制器(MCU)、能量回收系统等,以及它们在电动汽车性能和续航里程中的关键作用。 自动驾驶技术: 从L1到L5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我们将深入分析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包括高精度地图、激光雷达(LiDAR)、毫米波雷达(Radar)、摄像头等传感器的高级融合,以及强大的计算平台和复杂的决策算法。 五、 汽车电子技术的未来展望 汽车电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本书的最后一章将展望汽车电子技术的未来,包括: 人工智能(AI)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从驾驶决策到用户个性化服务,AI将渗透到汽车的方方面面。 5G通信对车联网的影响: 更快的通信速度和更低的延迟将为自动驾驶和实时信息服务提供强大的支持。 汽车电子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随着系统复杂性的增加,网络安全和功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软件定义汽车(Software-Defined Vehicle): 软件将成为汽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OTA(Over-the-Air)升级将成为常态。 本书力求以清晰的逻辑、严谨的论述和丰富的实例,帮助读者构建起对汽车电子技术的全面认知。无论您是汽车工程专业的学生、汽车行业的研究者,还是对汽车科技充满好奇的爱好者,本书都将是您深入探索汽车电子技术、理解未来智慧出行不可或缺的指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汽车电子技术》在我心目中的地位,简直可以用“启蒙之书”来形容。我一直对汽车这个庞然大物充满了好奇,但每次看到那些复杂的线路图和各种电子元件时,都感到望而却步。这本教材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知识上的空白。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概念,而是从最基础的原理讲起,比如半导体的基本特性,然后层层递进,讲解了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像是发动机的进气压力传感器、氧传感器,以及ABS系统的轮速传感器等等。书中对这些传感器的结构、工作方式以及它们在整车控制中的作用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执行器部分的内容,比如电喷发动机的喷油嘴、点火线圈,以及电子节气门等,作者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我清晰地理解了它们是如何接收ECU的指令,并转化为实际动作的。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教材中还穿插了不少实际案例分析,比如某个常见的故障现象,是如何通过分析相关电子元件的信号来定位和排除的。这让我感觉学到的知识是活生生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枯燥的理论。书中的语言风格虽然是教材,但并不显得生硬,反而充满了引导性,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思考,并尝试去联系自己对汽车的实际观察。我常常在想,那些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汽车功能,比如平稳的怠速、精准的加速,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精密的电子控制系统。这本书让我对汽车的认识,从一个单纯的交通工具,升华为一个集机械、电子、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复杂智能系统。它不仅让我了解了“是什么”,更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和“怎么做”。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感受,是它在技术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得非常到位。我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汽车电子的书籍,但很多都停留在比较表面的介绍,或者过于专注于某个单一的领域,比如只讲发动机控制,或者只讲车身电子。而这本《汽车电子技术》,则像是一张全景图,将整个汽车的电子系统囊括其中。从最初的供电系统,到发动机管理系统、变速器控制系统,再到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甚至还触及了安全系统(如ABS、ESP)和舒适性系统(如空调、音响)。书中对每一个子系统都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不仅仅是简单介绍其功能,更深入到其内部的硬件组成、软件逻辑和通信协议。我特别关注了CAN总线通信部分,作者用大量篇幅讲解了CAN协议的帧格式、仲裁机制以及在汽车网络中的应用,这让我对汽车内部各控制单元之间如何高效、可靠地进行信息交换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此外,书中还对一些新兴的汽车电子技术,如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中的一些基础原理也进行了初步的介绍,虽然不是重点,但足以让我窥见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这种全方位的覆盖,让我能够构建一个整体性的汽车电子知识框架,不再局限于零散的知识点。它就像是一个优秀的向导,带领我穿越汽车电子的各个角落,并且在每一个地方都停留得足够长,让我能够深入了解。

评分

阅读《汽车电子技术》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系统性的知识梳理和能力提升的旅程。在学习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如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分析问题。书中大量的电路图和框图,一开始看起来可能会让人眼花缭乱,但作者通过循序渐进的讲解,帮助我逐步建立起对复杂电路的理解能力。我学会了如何从一个整体的系统框图入手,分解出各个子模块,然后深入到每个模块的内部原理。例如,在学习发动机控制单元(ECU)时,我不仅仅是知道它是一个“大脑”,而是理解了它内部包含了哪些主要的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以及如何通过传感器输入信号,经过算法处理,最终控制执行器输出。书中对于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霍尔式等)和执行器(电磁式、步进电机式等)的详细介绍,让我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判断出最合适的器件类型。而且,书中的案例分析,常常会给出一些实际的故障代码(DTC),然后引导读者去分析可能的原因,这极大地锻炼了我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故障诊断能力。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理论知识,更是在学习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前看到汽车出现故障,我可能会觉得很神秘,现在我能够尝试着从电子系统的角度去思考,去分析可能的原因。

评分

我非常欣赏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和内容呈现方式,它充分考虑了读者的学习习惯和认知规律。开篇并没有直接抛出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先从汽车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中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历程讲起,这为我建立了一个宏观的认识,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随后,教材进入到具体的技术讲解,但并非一上来就深入细节,而是先从基础的电子元器件讲起,比如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的基本功能,以及它们在汽车中的应用。这种“打地基”的方式,让我即使对电子技术基础不扎实,也能逐步跟上。之后,再根据汽车的不同系统,如点火系统、燃油喷射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等,详细讲解其电子控制原理和关键部件。书中大量采用的彩色插图和表格,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直观性,很多复杂的原理图,通过彩色标注和清晰的线条,变得易于理解。而且,每章的末尾都附有思考题和习题,这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更是对我提出挑战,促使我去主动思考和应用。我常常在完成一章的学习后,会尝试着去解答习题,如果遇到困难,就会回头重新阅读相关的章节,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学习循环。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学习方法的引导。

评分

对我而言,这部《汽车电子技术》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实用性”。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我作为一个对汽车维修和诊断有兴趣的人,在这本书中找到了宝贵的实践指导。书中对于各种电子控制单元(ECU)的组成、工作流程,以及如何通过诊断仪读取故障码、读取实时数据流等操作,都有非常细致的介绍。它让我明白,不仅仅是要知道传感器和执行器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通过这些信息来判断系统的健康状况。例如,书中对OBD(车载诊断系统)的讲解,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汽车会产生各种故障代码,以及这些代码背后所代表的具体问题。它还介绍了一些常用的诊断工具和方法,比如示波器在检测传感器信号波形中的应用,以及万用表在测量电阻、电压、电流时的注意事项。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故障排除流程的讲解,它不是简单地说“如果出现XX问题,就检查YY部件”,而是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排查思路,比如从最基础的供电、搭铁检查开始,逐步深入到信号线路、传感器、执行器,直至ECU本身。这让我感觉,即使面对复杂的汽车故障,也有章可循,不再束手无策。这本书让我觉得,我不再是站在汽车电子技术的门外,而是已经可以尝试着迈入其中,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

评分

这本书给了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尤其是在理解汽车内部信息是如何传递和处理的方面。我一直对汽车的“智能”感到好奇,为什么现在汽车能够实现那么多先进的功能,比如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等。在阅读了《汽车电子技术》之后,我才明白,这一切都离不开背后庞大而复杂的电子控制网络。书中对车身电子控制系统(BMS)、车架电子控制系统(Chassis Control System)以及动力总成电子控制系统(Powertrain Control System)等不同领域的电子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讲解。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汽车网络通信的部分,特别是LIN总线和FlexRay总线等,这些通信协议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作者通过清晰的图示和案例,让我理解了为什么需要不同的通信总线,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例如,LIN总线适用于一些简单的、数据量不大的控制,而FlexRay则能够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容错性。这种对汽车电子系统“骨架”和“神经系统”的清晰阐释,让我对现代汽车的整体架构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不再仅仅看到汽车的“外在表现”,而是能够想象其“内在运作”的精妙。

评分

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内容的“前沿性”。虽然是一本教材,但它并没有停留在过时的技术上,而是紧跟汽车行业的发展步伐,对一些新兴的电子技术也进行了介绍。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章节,虽然篇幅不可能是最详细的,但它为我勾勒出了ADAS系统的基本框架,比如摄像头、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等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以及它们在实现车道保持、自动紧急制动等功能中所起到的作用。这让我对未来的汽车技术发展充满了期待。此外,书中还对汽车的电气化和智能化趋势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让我了解到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在电子控制方面与传统燃油车的主要区别,以及未来汽车电子技术将如何进一步推动汽车的智能化发展。这种对未来的展望,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学习过去和现在,更是为我指明了未来的学习方向。它让我意识到,汽车电子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领域,需要持续的学习和关注。

评分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逻辑严谨”和“结构清晰”是其作为一本高端教材的突出特点。它并非是一本随意的知识汇编,而是一个经过精心设计和组织的知识体系。从基础的电子元件到复杂的控制系统,再到各种通信协议和应用,每一个章节的安排都显得水到渠成,层层递进。书中对每一个概念的定义都非常准确,对每一个原理的阐述都力求清晰和严谨。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的辨析,比如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区别,主动安全系统和被动安全系统的区分等,作者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避免了读者的困惑。而且,书中引用了大量的专业术语,但都配有详实的解释,或者在后续的章节中进行进一步的阐述,让我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这些专业知识。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信任感。它就像是给我提供了一个坚实可靠的知识基石,让我能够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去探索更深层次的汽车电子技术。

评分

这部《汽车电子技术》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乐趣。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个传感器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它为什么是这样工作的,它在整个系统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书中对每一个电子元件、每一个控制单元的工作原理,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例如,在讲解ABS系统时,我不仅仅是知道它能防止车轮抱死,而是理解了它通过轮速传感器监测车轮转速,通过液压控制单元调节制动压力,从而实现防抱死功能。这种深入到“内在机制”的讲解,让我对汽车的每一个功能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常常会把书中的内容和我在现实生活中对汽车的观察联系起来,比如看到汽车仪表盘上的某个指示灯亮起,我能够根据书中的知识,大概推测出是哪个电子系统出现了问题。这种知识的融会贯通,让我觉得学习变得更有意义,也更有成就感。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汽车电子技术》入门与进阶教材。它不仅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更在内容的呈现方式、逻辑结构和实用性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不仅仅是关于汽车电子技术的知识,更是一种学习方法、一种分析问题的思维模式。它让我对汽车这个复杂的机械与电子集成体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未来在汽车技术领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能够照顾到不同水平的读者,既能让初学者快速入门,也能让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深入钻研。我非常庆幸能够读到这样一本高水准的教材,它就像是我在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的一盏明灯,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