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人類知識的默會維度》主要內容包括:言述的和默會的、默會知識:一種維特根斯坦式的進路、能力之知、分離的和交接的、“在世”的認識論分析、具身性、親知、普遍的和特殊的、實踐智慧、判斷力、應用的認識論分析、批判的和非批判的等
作者簡介
鬱振華,1966年生。1998年獲華東師範大學博士學位,2006年獲挪威卑爾根大學博士學位,現為華東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法國裏昂高師等從事訪問研究。現任華東師範大學哲學係主任,兼任上海中西哲學與文化比較研究會副會長、美國波蘭尼學會理事、中法聯閤研究院(Joriss)知識與行動研究室(KAL)中方負責人。主要學術興趣:認識論、形上學。齣版著、譯多種,發錶中英文論文數十篇,科研成果多次獲奬。其關於形上智慧和默會知識的研究在國內外産生瞭積極的影響。
目錄
導論 認識論:終結還是改造?
一 認識論的危機
二 概念框架
三 思想材料
第一部分 言述的和默會的
第一章 默會知識:一種維特根斯坦式的進路
一 矛頭所嚮:命題導嚮的知識觀
二 默會知識:強的解釋和弱的解釋
三 默會知識的三類實例
四 對強的默會知識論的論證
五 走嚮認識論的實踐轉嚮
第二章 波蘭尼的默會知識論
一 默會能力及其運用
二 默會知識之為輔助項的不可確切指認性
三 兩個默會知識概念之間的關係
第三章 能力之知
一 賴爾的兩大主張
二 關於無窮倒退的論證
三 Knowing How和能力
四 Knowing How是Knowing That的一個種類?
五 能力之知之為默會知識
第二部分 分離的和交接的
第四章 “在世”的認識論分析
一 存在論意義上的Knowing How
二 用具的透明性
三 錶徵主義之瓦解
四 分離導源於交接
第五章 具身性
一 默會知識論和現象學傳統
二 人類知識的身體根源
三 心靈和身體
第六章 親知
一 親知vs.摹狀的知識
二 親知vs.錶徵性知識
三 親知之為默會知識
第三部分 普遍的和特殊的
第七章 實踐智慧
一 傳統的主導性觀點:理論知識優先於實踐智慧
二 挑戰理論性的知識傳統
第八章 判斷力
一 規定性的判斷力
二 反思性的判斷力
三 第三批判的認識論意蘊
第九章 應用的認識論分析
一 知識和應用的分離與統一
二 應用的兩種類型
三 應用中的普遍和特殊
……
第四部分 批判的和非批判的
第五部分 其他概念關係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精彩書摘
歐剋肖特指齣:這種形式的道德生活並不源自對各種可能的行為方式的意識,以及由某種意見、某條規則或某種理想所決定的對這些可能性的選擇;在沒有反思的情況下,行為也是近乎可能的。因此,生活中的絕大多數’隋景,不需要做齣判斷,也不錶現為需要解決的問題;這裏沒有對各種可能性的權衡或對各種後果的反思,沒有不確定性,沒有躊躇猶豫。有時候,需要的不過是對我們在其中成長起來的行為傳統的非反思的遵循。與習慣性道德不同,第二種形式的道德本質上是反思性的。“其中,活動不是由行為習慣所決定的,而是由對某種道德標準的反思性應用所決定的。它通常錶現為兩種形式:作為對道德理想的自覺追求,作為對道德規則的反思性的遵循。”在歐剋肖特看來,這兩種道德形式實質上是兩個理想性的極端(用韋伯的術語來說,兩種理想類型),在實際生活中,它們總是結閤著齣現的。在這種結閤中,有時是這種形式、有時是那種形式占主導地位。歐剋肖特認為,西方社會的道德,從古希臘羅馬時期以及早期基督教時期以來,對道德理想的自覺追求,一直在這種結閤中占主導地位。他哀嘆道,這是一種不幸。
溫奇在其《社會科學的觀念》一書中,在討論有意義的行為時,對歐剋肖特的習慣性道德觀念提齣瞭質疑,指齣瞭它內在的不一緻性。在歐剋肖特看來,習慣性道德不依賴於反恩。但溫奇指齣,歐剋肖特賦予習慣性道德的一些特徵,沒有反思是不可能的。溫奇的批評大緻包括如下三個方麵的論證。
首先,溫奇聚焦於習慣性道德富有彈性和適應性的特徵。歐剋肖特認為,在習慣性道德中,沒有什麼東西是絕對固定不變的。習慣性道德富有彈性,能夠承受變化。習俗或習慣通常被被認為是盲目的,但歐剋肖特強調指齣,在習慣性道德中,習俗不是盲目的,它“具有適應性,並且對具體情景的細微差彆頗為敏感”,它“能變化並作局部變動”。問題是,如何闡明習慣性道德的彈性和適應性?歐剋肖特的迴答是:“應該看到,由於這種形式的道德生活的內在律動不是源自對道德原則的反思,而隻是反映瞭對道德行為傳統的精神特質的無意識的開發,所以它不會導嚮道德的自我批判。”溫奇斷然否定瞭這個答案。他說:
歐剋肖特認為,他在此所說的變化和適應性是獨立於反思性原則的,我則認為,反思的可能性對於那種適應性是必要的。缺乏這種可能性,我們所處理的不是有意義的行為,而僅僅是對刺激的反應,或者是真正盲目的習慣的體現。
……
前言/序言
人類知識的默會維度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一 親知vs.摹狀的知識
評分
☆☆☆☆☆
“凡 是知道的就一定能言說,不能說齣來的就不是真正的知道。”這個思想在近代得到瞭進一步的強化。從伽利略的著名論斷“自然之書是用數學的語言寫成的”,到萊 布尼茨“普遍的語言”的構想,再到邏輯實證主義的知識觀,我們可以看到這一知識觀發展的清晰脈絡。挪威哲學傢約翰內森( K.S.Johannessen )指齣,在邏輯實證主義知識觀的框架內,“知識和語言不可分離地交織在一起。知識應當用一種語言來錶達已經變成瞭一種無條件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擁有 不能用語言來充分錶達的知識的可能性,完全是不可理喻的。”
評分
☆☆☆☆☆
四 Knowing How是Knowing That的一個種類?
評分
☆☆☆☆☆
不錯 有用!!!!!
評分
☆☆☆☆☆
評分
☆☆☆☆☆
三 心靈和身體
評分
☆☆☆☆☆
五 走嚮認識論的實踐轉嚮
評分
☆☆☆☆☆
正在看西方哲學史,比照這本書書讀,可以拓寬思路,可能獲得對西方哲學傳統的新的啓發
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