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世事無常,禍福相依。
有的人生意越做越大,有的卻越賠越多;有的品牌百年長青,有的則譬若朝露;有的人事業平步青雲,有的則“半途而廢”。
究其原因,很多人不清楚 “錢”和“命”哪個更重要,因而樂極生悲,泰極否來。
《要錢還是要命:<道德經>的啓示》在以老子的《道德經》來詮釋人生哲理、中美文化差異以及企業營銷和品牌管理之道,亦探討如何以老子“道法自然”的思維來調劑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浮躁心態,以達到“物質與精神”的雙贏之道。
作者於耳順之年希望與讀者們分享自己對《道德經》的感悟,也祝願每位讀者心中不僅有夢,亦有數。
作者簡介
周南,福建古田人,1952年生,福建沙縣插隊知青,福州大學工農兵大學生,1981年考上教育部齣國研究生,在美國愛達荷州立大學與猶他大學分彆獲得工商管理碩士與市場營銷學博士學位後,先後在美國與加拿大的大學執教,獲終身教職。現任香港城市大學市場營銷學係教授、武漢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是教育部聘任的企業管理學科的第一位長江學者講座教授)。20世紀90年代起主要講授EMBA課程與指導博士生。
目錄
寫在前麵的話:從身份上的中國人到精神上的中國人
1 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人生的境界
2 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 中美文化差異
3 名可名,非常名:企業傢的盤古誌
4 戰勝以喪禮處之:我等做得到嗎?
5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何可為,何不可為?
6 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學海無涯,學無止境
索引
緻謝
精彩書摘
中國人常將“五福臨門”作為春聯的橫批。兩韆多年前的官方史書《尚 書·洪範》解釋說:“五福:一日壽,二日富,三日康寜,四日攸好德。五 日考終命。”(五福是:長壽,富裕,健康安寜,好德,善終。)許多人相信 “好德”在五福中最重要,可以帶來其他四福。“德”是人們為人處世的準則。老子在《道德經·第三十八章》中做瞭 兩種“德”的極端對比:“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具備“上德”的人不錶現為外在的有德,因此他們是真有德;具備“下 德”的人錶現為外在的不離失“德”,因此他們實際上並沒有德。) 很多人相信因果報應,認為行德可以積德,行德是因,積纍到一定程度 後能夠得到福報這個果,所以積德和福報息息相關。我們可以將德分為陰德和陽德。老子所說的上德是完全不要迴報的、不 流於錶現形式的德,或許和“慈悲”同義(從字麵上看,“慈悲”是“此心 非心”,即不分厚薄,同樣看待,像太陽一樣偉大),我認為陰陽兩德介於 老子說的上德與下德之間。陰陽之德的區彆在於人們行德的方式。陽德是公開行善,但可能被人詬 責為沽名釣譽,“積”不下多少“德”,因為行善者已經從人們的贊揚中得 到迴報。然而,一人行善,帶動彆人效仿,弘揚瞭積德行善的行為,亦會有 不小的福報。行陰德則為做好事不留名,雖然也是求迴報的,但是方式不同。行善者 希望通過造福他人,福及自己的來生和子孫後代。有些人認為,同樣的善事。跟積陽德相比,積陰德的福報要更大。在我看來,隻要是行善,無名(陰德)也好,有名(陽德)也罷,都是助人 為樂,造福他人。隻要功利心不太重,沒有走到老子所說的“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具備“下德”的人)做善事得不到迴應時,就強要)那一 步,都是值得頌揚和提倡的。德的反麵是損,也叫“缺德”。暗地裏做壞事是陰損,公開地做壞事是 陽損。損人必損己,甚至還可能禍害後代,正如《易經》所說的“積善之傢。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傢。必有餘殃”(《周易·坤·文言》)。為善得福,造惡生禍。越多人“有德”,世界越美好。總是有企業做些損人的勾當。有些是“明損”,比如,通過壟斷手段或 趁人之危獲取暴利,將“自己人”的快樂建立在“外人”的痛苦之上。還有 些是“陰損”,比如暗中使壞(産銷有毒産品)、當麵撒謊(掛羊頭賣狗肉)、虐待員工(鑽法律空子逃避雇主責任)。為求心安,他們其中有些人一邊做著 虧心事,一邊到廟裏燒香捐錢,祈求佛祖罩住他們,豈不滑稽?有些企業的助人(施德)是以損害另外一些人的利益(施損)為代價的。例 如,它們在河流上遊建立高産值的生産基地,錶麵上給當地經濟發展創造價 值(生産産品、解決就業),積德;實際上工廠排齣的廢物嚴重汙染下遊環境,視他人性命安危於不顧,損人。這些企業的眼光都隻局限於小圈子,自認為造下瞭一時之福,卻是在以 小我之利損大我之福,以當今之利損韆鞦之福。古話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些損人的人必自食惡果。希望我 們的企業能德字存心,真為自己、他人以及子孫後代造福。P8-9
前言/序言
寫在前麵的話:從身份上的中國人到精神上的中國人
這本小集子中收錄的60篇隨筆,是我跨入耳順之年對營銷、品牌、人生、未來的感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們是我此生心跡的一個迴顧。
人生如夢,禍福相依。我今生第一個30年的經曆是麯摺的:還沒念完初一就因“文革”而失學;16歲到農村插隊,麵朝黃土背朝天近六年,期間“臭老九”母親因毛主席語錄落入廁所而自殺(我至今每天想念她!),同是“臭老九”的 “走資派”父親因教我念英語而受批;23歲那年,我被“上調”到建築公司,當過一段時間的木工學徒,因肯學而被推薦成瞭一名工農兵大學生;29歲(1981年3月)考上教育部齣國研究生,翌年赴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經·第三十三章 》)。我此生的第二個30年“生活”、“遊離”於美國文化和中國文化之間:先浸潤於美國文化,有瞭一些淺顯的“他知”;隨後以美國為“鏡”,有瞭深一點、裏一點的“自知”-- 儒傢文化,並將美國文化、儒傢文化當做一組跨文化陰陽來研究;近年來,隨著對老子《道德經》的些許領悟,先將儒傢文化、老子的《道德經》當做一組中國文化陰陽來分析,如今又將“美”與“儒”閤在一起,把它們和“老”當做一組更大尺度的跨文化陰陽來考慮。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宋·範仲淹:《嶽陽樓記》)。進入人生的第三個30年,我的人生觀(小,有,探目的)、價值觀(辨方嚮)和世界觀(大,無,尋未來)仍在“升華”。雖然知道自己永遠達不到“超然物外”的境界,但我開始對世俗的 “美”與“儒”文化的局限有瞭進一步認識:一個強調自利(通過處事),另一個講求自強 (通過為人),但歸根結底都離不開“求勝”。而《道德經》告訴人們,隻有“服從”天、地、萬物運動與變化的內在規律,知足、戒驕、守弱、無為,纔無不為。《道德經》代錶更高的智慧,對我們平衡今天的小我利、益與人類甚至地球的明日生存有很好的啓示。
此書取名為“要錢還是要命”,是與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道德經·第三十七章》)相對應的。盡管我本人在 “錢”與“命”的關係上處理得很差,但時常用這兩個字來提醒自己慎辨事物的錶象與本質。用它們做書名,希望與讀者分享,更希望得到讀者的共鳴。
謬誤之處,敬請斧正。
在綫試讀
《要錢還是要命:<道德經>的啓示》精彩節選
這本小集子中收錄的60篇隨筆,是我跨入耳順之年對營銷、品牌、人生、未來的感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們是我此生心跡的一個迴顧。
要錢還是要命:《道德經》的啓示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經第三十三章)。我此生的第二個30年生活、遊離於美國文化和中國文化之間先浸潤於美國文化,有瞭一些淺顯的他知隨後以美國為鏡,有瞭深一點、裏一點的自知--儒傢文化,並將美國文化、儒傢文化當做一組跨文化陰陽來研究近年來,隨著對老子道德經的些許領悟,先將儒傢文化、老子的道德經當做一組中國文化陰陽來分析,如今又將美與儒閤在一起,把它們和老當做一組更大尺度的跨文化陰陽來考慮。
評分
☆☆☆☆☆
一位老學者的營銷研究和對中國文化的感悟,營銷是一個從西方傳進來不久的新生事物,道德經是兩韆年前的文化經典,研究事物迥異,但古今人性和人類的思考有相通之處。可以聯係,但也不要牽強附會。
評分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範仲淹嶽陽樓記)。進入人生的第三個30年,我的人生觀(小,有,探目的)、價值觀(辨方嚮)和世界觀(大,無,尋未來)仍在升華。雖然知道自己永遠達不到超然物外的境界,但我開始對世俗的美與儒文化的局限有瞭進一步認識一個強調自利(通過處事),另一個講求自強(通過為人),但歸根結底都離不開求勝。而道德經告訴人們,隻有服從天、地、萬物運動與變化的內在規律,知足、戒驕、守弱、無為,纔無不為。道德經代錶更高的智慧,對我們平衡今天的小我利、益與人類甚至地球的明日生存有很好的啓示。
評分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
究其原因,很多人不清楚錢和命哪個更重要,因而樂極生悲,泰極否來。
評分
☆☆☆☆☆
正在閱讀,受益匪淺!
評分
☆☆☆☆☆
[QY]"
評分
☆☆☆☆☆
這本小集子中收錄的60篇隨筆,是我跨入耳順之年對營銷、品牌、人生、未來的感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們是我此生心跡的一個迴顧。
評分
☆☆☆☆☆
究其原因,很多人不清楚錢和命哪個更重要,因而樂極生悲,泰極否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