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防治300问(第2版)

十二指肠溃疡防治300问(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侯天印,侯书灵 著
图书标签:
  • 十二指肠溃疡
  • 胃溃疡
  • 消化道疾病
  • 消化内科
  • 健康咨询
  • 医学科普
  • 养生保健
  • 疾病预防
  • 临床医学
  • 饮食指导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74928
版次:2
商品编码:11075404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6-01
页数:23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中西医结合治疗成果累累,并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抗复发及预防并发症方面成绩突出,为人类最终彻底治愈十二指肠溃疡奠定了理论和临床基础。为此侯天印、候书灵等从理论到临床,从治疗到预防,以问答的形式,重新修订了《十二指肠溃疡防治300问》。

内容简介

《十二指肠溃疡防治300问(第2版)》以问答形式,通俗地介绍了十二指肠溃疡的基础知识,病因与病状,诊断与治疗,并发症与治疗,康复与预防五个方面的内容,以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的新技术和新药物。
《十二指肠溃疡防治300问(第2版)》内容丰富,科学实用,既可供患者及广大群众阅读,也可供基层医护人员临床参考。

目录

一、基础知识
1.什么是十二指肠溃疡
2.十二指肠的部位及形态特点有哪些
3.十二指肠黏膜的结构有哪些
4.十二指肠有哪些功能
5.中医学对十二指肠功能有哪些认识
6.中医学中脾胃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7.中医学中脾胃与十二指肠有哪些关系
8.十二指肠溃疡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9.为什么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男性比女性多
10.血型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有什么关系
11.十二指肠球部好发溃疡的解剖学基础是什么
12.球后十二指肠溃疡及临床表现有哪些
13.什么是多发性十二指肠溃疡
14.什么是胃和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
16.吻合口溃疡及表现有哪些
17.什么是胰源性溃疡
18.什么是急性应激性溃疡
19.有没有无症状的十二指肠溃疡
20.为什么有些十二指肠溃疡没有症状
21.小儿有十二指肠溃疡吗
22.小儿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情况怎样
23.为什么新生儿也会发生十二指肠溃疡
24.怀孕对十二指肠溃疡有什么影响
25.十二指肠溃疡会遗传吗
26.老年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情况有哪些
27.什么是难治性十二指肠溃疡
28.为什么有些十二指肠溃疡比较难治
29.十二指肠溃疡能根治吗
30.十二指肠溃疡会影响工作吗
31.十二指肠溃疡会癌变吗,它的预后如何
32.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死因是什么
33.世界各地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状况如何
34.我国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状况如何
35.发达国家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二、病因与病状
36.季节变化对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有影响吗
37.过度劳累会引发十二指肠溃疡吗
38.精神因素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有关吗
139.饮食因素对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起什么作用
40.饮酒会引起十二指肠溃疡吗
41.吸烟会引起十二指肠溃疡吗
42.哪些药物能引发十二指肠溃疡
43.阿司匹林是怎样引起消化性溃疡的
44.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吗
45.十二指肠溃疡发生与遗传素质相关的证据是什么
46.哪些疾病中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高
47.原发性十二指肠炎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有什么关系
48.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的关系是什么

前言/序言


《消化道肿瘤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新进展》 一、 概述: 本书聚焦于当前消化道肿瘤治疗领域最前沿、最具颠覆性的两大技术——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和免疫学研究的飞速发展,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从传统的“一刀切”式化疗,转向更加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策略。本书旨在系统梳理消化道肿瘤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管理及未来发展趋势,为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从业者提供一本全面、深入、实用的参考书。 二、 内容详解: 第一篇 消化道肿瘤靶向治疗 第一章 消化道肿瘤分子分型与靶点发现 1.1 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分子机制: 详细阐述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胰腺癌、肝癌等常见消化道肿瘤的病理生理学基础,重点介绍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血管生成等关键通路,以及在这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信号转导通路,如EGFR、HER2、VEGF、RAS/MAPK、PI3K/AKT/mTOR等。 1.2 基因组学与转录组学在消化道肿瘤靶点发现中的应用: 介绍高通量测序技术(NGS)如何揭示消化道肿瘤的基因突变谱、拷贝数变异、融合基因等,以及RNA测序在发现异常基因表达、剪接变异中的作用。重点分析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关键驱动基因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1.3 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在靶点确认中的贡献: 探讨蛋白质组学技术如何识别异常表达的蛋白质及其修饰,进一步验证基因组学发现的靶点。阐述代谢组学在揭示肿瘤细胞能量代谢异常,寻找新的代谢靶点方面的应用。 1.4 常用消化道肿瘤靶点的介绍与作用机制: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详细介绍EGFR在胃癌、结直肠癌中的作用,以及靶向EGFR的药物(如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奥希替尼等)的作用机制、耐药机制及临床应用。 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重点阐述HER2在胃癌、食管腺癌中的扩增与过表达,介绍抗HER2治疗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T-DM1等)的研发历程、疗效及安全性。 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讲解VE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核心地位,介绍抗VEGF治疗药物(如贝伐珠单抗、瑞戈非尼等)的临床应用,以及其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 RAS/MAPK通路: 分析RAS突变在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中的普遍性,介绍针对RAS通路下游靶点的药物(如曲美替尼、达拉非尼等),以及RAS基因检测的重要性。 PI3K/AKT/mTOR通路: 阐述该通路在肿瘤生长、生存、代谢中的作用,介绍靶向PI3K、AKT、mTOR的药物(如依维莫司、依维莫司等)在消化道肿瘤中的探索性应用。 其他新兴靶点: 如MET、FGFR、BRAF、NTRK等,介绍其在特定亚型消化道肿瘤中的作用,以及相关靶向药物的研发进展。 第二章 消化道肿瘤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 2.1 胃癌靶向治疗: HER2阳性胃癌: 详细介绍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在HER2阳性晚期胃癌中的地位,以及后续帕妥珠单抗、T-DM1等药物的临床试验结果。 HER2低表达胃癌: 介绍T-DXd(Enhertu)等新型抗体偶联药物在HER2低表达胃癌中的突破性疗效。 RAS/RAF突变胃癌: 讨论针对这些突变的潜在治疗策略。 MET扩增胃癌: 介绍MET抑制剂在MET扩增胃癌中的应用前景。 2.2 结直肠癌靶向治疗: RAS/BRAF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 重点介绍EGFR抑制剂(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在RAS/BRAF野生型患者中的一线和二线应用,以及KRAS、NRAS、BRAF基因检测的必要性。 HER2阳性转移性结直肠癌: 介绍HER2靶向治疗(如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T-DM1等)的疗效。 NTRK融合阳性结直肠癌: 介绍Larotrectinib、Entrectinib等广谱抗NTRK药物的应用。 MSI-H/dMMR结直肠癌: 讨论其对免疫治疗的敏感性,以及与靶向治疗的结合。 2.3 食管癌靶向治疗: HER2阳性食管/胃食管结合部腺癌: 介绍HER2靶向治疗的临床实践。 其他靶点探索: 分析EGFR、MET等在食管癌中的作用。 2.4 肝癌靶向治疗: VEGF通路抑制: 详细介绍索拉非尼、仑伐替尼、贝伐珠单抗等药物在肝癌一线治疗中的地位。 FGFR改变肝癌: 介绍FGFR抑制剂的研发与应用。 其他靶点: 如MET、VEGFR2等。 2.5 胰腺癌靶向治疗: KRAS突变: 探讨KRAS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BRCA突变: PARP抑制剂在BRCA突变胰腺癌中的应用。 ERBB2扩增: 介绍HER2靶向治疗的探索。 第三章 消化道肿瘤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管理 3.1 常见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谱: 详细列举不同靶向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腹泻、高血压、肝功能异常、心脏毒性、出血等。 3.2 不良反应的早期识别与评估: 强调医患沟通、定期监测的重要性,以及针对不同不良反应的评分标准。 3.3 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策略: 皮肤毒性: 护理指导、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如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的应用。 腹泻: 饮食调整、止泻药物(如洛哌丁胺)、剂量调整。 高血压: 降压药物的选择与监测。 肝功能异常: 监测指标、保肝治疗。 心脏毒性: 心电图监测、药物调整。 其他不良反应: 针对性处理方案。 3.4 靶向治疗耐药机制与应对策略: 分析获得性耐药和内在耐药的机制,如二次突变、通路激活、旁路机制等,并介绍二线治疗、联合治疗、更换药物等应对策略。 第二篇 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 第四章 肿瘤免疫学基础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4.1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 详细阐述肿瘤细胞如何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与杀伤,包括肿瘤抗原逃逸、MHC分子表达下调、免疫抑制微环境形成、T细胞耗竭等。 4.2 免疫检查点分子及其功能: 重点介绍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PD-L1(PD-1配体)、CTLA-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等免疫检查点分子的结构、表达及其在调节T细胞活化与抑制中的作用。 4.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作用机制: 深入剖析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等)和PD-L1抑制剂(如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等)如何通过阻断PD-1/PD-L1通路,重新激活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介绍CTLA-4抑制剂(如伊匹木单抗)的作用机制。 4.4 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反应: 分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等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以及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性如何影响疗效。 第五章 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 5.1 胃癌免疫治疗: PD-L1阳性晚期胃癌: 介绍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在PD-L1阳性患者中的一线治疗地位,如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等。 MSI-H/dMMR晚期胃癌: 强调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泛癌种”药物在MSI-H/dMMR患者中的显著疗效,如帕博利珠单抗的应用。 二线及后续治疗: 介绍纳武利尤单抗在二线治疗中的应用。 5.2 结直肠癌免疫治疗: MSI-H/dMMR晚期结直肠癌: 重点介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在MSI-H/dMMR结直肠癌中的突破性疗效,以及其作为一线治疗的地位。 MSS/pMMR结直肠癌: 分析免疫治疗在MSS/pMMR患者中的局限性,以及联合治疗的探索。 5.3 食管癌免疫治疗: PD-L1阳性食管/胃食管结合部腺癌: 介绍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在一线和二线治疗中的应用。 5.4 肝癌免疫治疗: 一线治疗: 介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阿替利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在晚期肝癌一线治疗中的优势。 二线治疗: 介绍纳武利尤单抗、雷莫鲁单抗等在二线治疗中的应用。 5.5 胰腺癌免疫治疗: MSI-H/dMMR胰腺癌: 强调免疫治疗的潜力。 MSS胰腺癌: 分析免疫治疗的挑战,以及联合治疗的探索方向。 第六章 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管理 6.1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的发生机制: 解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激活全身免疫反应,导致对正常组织的“自身免疫攻击”。 6.2 常见irAEs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皮肤系统: 皮疹、瘙痒、剥脱性皮炎。 消化系统: 腹泻、结肠炎。 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功能异常、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炎。 肝脏: 肝酶升高、肝炎。 肺脏: 肺炎。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病变、脑炎。 其他: 关节炎、肌炎、肾炎等。 6.3 irAEs的分级与评估: 介绍CTCAE分级标准。 6.4 irAEs的预防、监测与治疗: 早期识别与监测: 强调医患沟通、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轻度irAEs: 对症支持治疗,部分情况可继续免疫治疗。 中重度irAEs: 停用免疫治疗,短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待症状缓解后再考虑是否恢复免疫治疗。 特殊irAEs的治疗: 如结肠炎、肺炎、内分泌紊乱等,介绍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6.5 免疫治疗联合治疗的irAEs管理: 探讨免疫治疗联合化疗、靶向治疗、放疗等可能增加irAEs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以及相应的管理策略。 第三篇 消化道肿瘤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整合与未来 第七章 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策略 7.1 联合治疗的理论基础: 分析靶向治疗如何改善肿瘤微环境,提高免疫细胞浸润,以及免疫治疗如何克服靶向治疗耐药。 7.2 临床研究进展: 梳理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联合在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消化道肿瘤中的临床试验结果,包括疗效、安全性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7.3 联合治疗的适应症选择与疗效预测: 探讨如何选择适合联合治疗的患者,以及预测疗效的生物标志物(如PD-L1表达、MSI状态、肿瘤突变负荷TMB等)。 7.4 联合治疗的毒副作用管理: 分析联合治疗可能增加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管理策略。 第八章 消化道肿瘤治疗的未来展望 8.1 新型靶向药物与耐药机制研究: 介绍下一代靶向药物的研发方向,以及克服耐药的新策略。 8.2 新型免疫治疗模式: 探索CAR-T细胞疗法、肿瘤疫苗、溶瘤病毒等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前景。 8.3 多学科协作与精准医疗: 强调整合基因组学、病理学、影像学等多方面信息,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方案。 8.4 肿瘤微环境调控与治疗: 深入研究肿瘤微环境的组成与功能,开发调控肿瘤微环境的新疗法。 8.5 真实世界研究与大数据分析: 利用真实世界数据,评估新疗法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优化治疗指南。 九、 结论: 本书通过对消化道肿瘤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深入剖析,展现了肿瘤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广阔前景。我们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将为更多消化道肿瘤患者带来更佳的治疗效果和更长的生存期,最终实现攻克肿瘤的宏伟目标。 附录(可选): 消化道肿瘤相关基因检测指南 常用消化道肿瘤靶向药物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清单 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检测与解读 相关临床试验信息索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风格给我一种非常扎实、接地气的感受。它的“300问”的形式,让我一下子就觉得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真正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考虑到了我们在面对疾病时会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我一直对十二指肠溃疡的诱因和防治方面很感兴趣,很多时候觉得所谓的“经验之谈”并不总是科学可靠。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科学的证据和医学的原理,来解释清楚十二指肠溃疡的形成机制,比如幽门螺杆菌的作用、胃酸分泌的调节、以及生活压力对溃疡的影响等等。在防治方面,我尤其关注那些真正能够帮助我们改善生活质量,并且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的建议。比如,关于饮食,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详细的食谱建议,以及哪些食物是绝对禁忌,哪些食物是可以适量食用的,并且解释背后的道理。另外,对于药物治疗,我也希望能有更深入的了解,比如不同药物的优缺点,以及如何与医生沟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这本书的“第2版”这个标签,也让我对它的内容更新和专业性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它一定能为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一种沉稳而又不失专业的绿色调,让人在看到它的第一眼就感觉安心。我一直深受十二指肠溃疡的困扰,反复发作的日子让我身心俱疲。市面上关于胃肠疾病的书籍不少,但很多都过于专业,晦涩难懂,让我这种普通患者望而却步,或者又过于浅显,提供不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这次无意间翻到这本书,从它的书名“十二指肠溃疡防治300问”就感受到了一种亲切感。我理解“300问”意味着它涵盖了大量患者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且以问答的形式呈现,这对我来说是最直观、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我期望这本书能够解答我心中无数的疑问,比如溃疡形成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总是容易复发?日常饮食中哪些食物是“敌人”,哪些又是“朋友”?药物治疗方面,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才能最大化疗效并减少副作用?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科学、可行的防治方案,帮助我真正摆脱溃疡的阴影,重拾健康的生活。这本书的“第2版”也让我对其内容的时效性和专业性有了更高的期待,相信它是在前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加入了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评分

说实话,我当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这本书,毕竟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很多时候难以辨别真伪。但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灯。我被它直观的编排方式深深吸引。很多时候,我们生病了,脑子里会冒出各种各样的疑问,有些甚至觉得问出来有些“丢人”,但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一点,用“问答”的形式,把这些我们心里想问、或者已经问过医生但还没完全理解的问题,都整理了出来。我迫不及待地翻阅,发现里面关于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预防等各个方面,都涉及到了。它并没有使用过于复杂的医学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让我这个非医学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强调了“防治”二字。这意味着它不仅告诉你“是什么”,更告诉你“怎么办”。从饮食调理到生活习惯的改变,再到药物选择的考量,这本书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我特别看重它的实用性,希望它能成为我日常生活中管理十二指肠溃疡的“随身手册”,随时翻阅,解决遇到的问题,并且能够真正帮助我改善健康状况,减少疾病复发的频率。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了它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封面设计简洁大方,透着一股值得信赖的医学气息。我一直对十二指肠溃疡这个疾病比较关注,因为身边有亲友也深受其扰。我了解到,这个疾病如果不加以重视,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甚至影响生活质量。所以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这个疾病的书籍。这本书的“300问”的编排方式,我认为是非常聪明的,它将复杂的医学知识,以最易于理解和吸收的问答形式呈现出来,就像一个贴心的健康顾问,随时解答你的疑问。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从最基础的“什么是十二指肠溃疡”开始,一直深入到“如何预防复发”、“如何调整饮食”、“如何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等各个层面。我尤其希望它能解释清楚,为什么有些人容易得溃疡,而有些人却安然无恙,这背后是否存在遗传因素或者其他未知的诱因。同时,对于一些关于溃疡的误区和传言,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予以澄清,提供科学的解答。这本书的“第2版”,更是让我觉得它的内容一定经过了更新和优化,能够反映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受十二指肠溃疡折磨的人,我深知那种痛苦和无奈。每次复发,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疼痛,更是心理上的煎熬。网上搜集信息,看到的都是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往往让人更加焦虑。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它的“300问”这个形式,非常契合我的需求。我一直觉得自己对溃疡的认识不够全面,很多时候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本书,我认为能够系统地解答我关于十二指肠溃疡的各种疑问,从最基本的概念,到更深层次的病理,再到实际的防治策略。我希望它能够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会得十二指肠溃疡,它有哪些不同的类型,在诊断上,有哪些最新的技术和方法,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在治疗方面,我尤其关注药物治疗的细节,比如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如何合理搭配使用,以及需要注意的副作用。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在生活方式的调整和饮食禁忌方面,提供更具操作性的建议,让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真正地“预防”和“控制”住这个恼人的疾病。这本书的“第2版”,也让我对其内容的时效性充满信心,相信它会包含最新的医学进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