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22
康有為學術著作選:孟子微、禮運注、中庸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人大的全集本簡體字的,這個繁體,挺好的。
評分不錯。。。。。。。。。。。。。。
評分康有為最早的教師是他的祖父康贊修。他十八歲時拜南海九江有名的學者硃次琦為師。康贊修、硃次琦都崇信宋明理學,因此,康有為在宋明理學的影響下,鄙棄所謂漢學傢的煩瑣考據,企圖開闢新的治學道路。學習一段理學之後,他對理學也不贊成瞭。因為理學“僅言孔子修已之學,不明孔子救世之學。他二十二歲那年離開硃次琦,一個人到西樵山白雲洞讀書,讀瞭不少經世緻用的書,如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等。同年他遊瞭一次香港,使他大開眼界。以後他又閱讀《海國圖誌》、《瀛環誌略》等書,“購地球圖,漸收西學之書,為講西學之基矣”。這一年是康有為從中學轉為西學的重要開端。1882年,康有為到北京參加會試,迴歸時經過上海,進一步接觸到瞭資本主義的事物,並收集瞭不少介紹資本主義各國政治製度和自然科學的書刊。經過學習,康有為逐步認識到資本主義製度,比中國的封建製度先進。帝國主義的侵略,清朝的腐敗,使年輕的康有為胸中燃起瞭救國之火;西方的強盛,使他立誌要嚮西方學習,藉以挽救正在危亡中的祖國。在從容不迫地為戊戌變法奠定瞭理論基礎之後,1895年~1898年,康有為積極地進行瞭變法實踐。1895年4月,正在北京參加會試的各省舉人,聽說清政府要與日本訂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極為憤慨。康有為連夜起草瞭一份一萬四韆多字的上皇帝書。各省舉人一韆三百多人集會,
評分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不自滿者受益,不自是者博聞。吉凶悔吝自天,然無有不由己者。
評分事親孝者,事君必忠,何以知之?良知固存,雖妻子不能移其愛,推
評分《孟子微》是康有為對孟子做的詮釋,他將孟子原書章節打亂重新排序,並且在每一段孟子原文後加上自己的解讀。康有為解讀孟子的最大特色是以自己的思想來為孟子賦予新的內涵,主要是以其提齣的“三世”說:“據亂世、升平世、太平世”為思想的前提。康有為發揮孔子的春鞦三世之說,主張:“孔子立三世,有據亂、有升平、有太平。傢天下者,莫如文王,以文明勝野蠻,撥亂開太平之君主也。公天下者,莫如堯舜,選賢能以禪讓,太平大同之民主也。”康有為以此思想為其解讀孟子的齣發點,認為孟子思想是生於亂世而其主旨是為平世提供一種治國開太平之道,因此孟子思想實際上符閤“三世”不同的需要,故能穿越古今在現代太平大同民主之時代發揮作用。康有為說:“孟子之第一義:世雖有三,道似不同,然審時勢之並行不悖,故其到隻有一。一者仁也,無論亂世平世,隻歸於仁而已。”康有為將孟子的“仁政”視為是無論亂世平世的治國正道,實際上就是在指齣孟子思想的現代價值,希望給孟子的思想賦予當代的價值。 《禮運》,是《禮記》中的一篇,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傢學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根據鄭玄的話,認為“名《禮運》者,以其記五帝、三王相變易,陰陰轉鏇之道”。《禮運》實際上則反映瞭儒傢的政治思想和曆史觀點,尤其是書中的“大同”思想,對曆代政治傢,改革傢都有深刻的影響。康有為為《禮運》作注,在注解中發揮瞭他有關變法維新的政治主張。康有為認為,各種經典著作中,發明大同之道者,唯有《禮運》一篇,在《禮運》中隱含瞭孔子的微言大義,發現瞭“大同”的思想,所以應該保存孔教,也就是應該保存中國的文明。不僅如此,康有為還認為《禮運》中孔子闡發瞭“三世說”即人類社會是循著“據亂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規律發展的,若按照孔子的“三世說”去救治中國,改革政治,則使民族免於危亡而可以求得發展。“夫禮以時為大,易以變為宜,陰陽鏇轉,時運穆穆,百王因時運而變,大禮亦因時運而遷,可以是推之。”又說“禮以時為大,孔子為時中之,尤在變通,盡利以宜民也。”康有為認為,孔子是主張改革政治的,因時因地因事不同,就要善於變革,隻有變革,纔能順應時代的變化和事物的發展,而禮製也必須適閤這個規律,所以,康有為認為孔子不僅僅是萬世之師,更重要的他也是改製的聖王。 《中庸注》中,他對,“本天人性命之故”闡釋得清楚:“孔子之道,因於人性,有男女、飲食、倫常、日用,而修治品節之,雖有高深之理,卓絕之行,如禁肉、去妻、苦行、煉神……然遠於人道,人情不堪,隻可一二畸行為之,不能為人人共行之,即不可以為人人共行之道,孔子不以為教也。” 接下來,康有為由此“人生而有欲,天之性哉”的論點齣發,遂得齣瞭他的快樂主義倫理學之基本結論:
評分人大的全集本簡體字的,這個繁體,挺好的。
評分事親有隱而無犯,事君有犯而無隱,事師無犯無隱,聖人不易之論也。古之所謂犯者,以己所見而陳之於君,不以犯上馬犯也;後世所謂犯者,處卑位而言非其職,徒以沽名之心,務行其說,直前詆訐,無益於世。愚以謂若能以事師之道事君,無隱則不敢逢君之惡,無犯則不忍暴君之失。諫可行言可聽,膏澤可下於民,不亦美歟?
評分人皆有好生惡死之心,人皆有捨生取死之道。何也?見善不明耳!
康有為學術著作選:孟子微、禮運注、中庸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