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綠茶名品圖鑒》作者係植物學研究專傢。《綠茶名品圖鑒》凝結瞭作者多年的工作經驗,使《綠茶名品圖鑒》既具有指導性又能夠充分兼顧到讀者的真正需要,是一本經得住驗證,且是廣大讀者,真正需要的圖文讀本。《綠茶名品圖鑒》的一大特色是圖文有效結閤,既有言簡意賅的文字,又有非常直觀的步驟圖,讀者朋友可以對照進行操作,可以說是一本隨身的寶典。
內容簡介
《綠茶名品圖鑒》是一本關於全國綠茶名品的大全,不但有全國知名的綠茶品種,也有一些工藝優良,品質獨特的地方名茶。《綠茶名品圖鑒》中,每一種茶都介紹瞭其獨有的工藝、衝泡方法和參考價格,讓你在品茶時深知其味,在買茶時心中有數。
作者簡介
王廣智,安徽無為人,1937年7月10日齣生,1964年畢業於安徽農業大學茶與食品技術學院。全國農業展覽館中國農業博物館研究員(曾是中國農業博物館研究所所長),聯閤國工業發展組織中國投資與技術促進處綠色産業專傢委員會委員,中國老科協農業分會副理事長,茶與食品專業委會主任,吳覺農茶學思想研究會副會長。2006年,被中國老科協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光榮稱號。並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證書”,共獲部委級奬11個,發錶論文61篇多,享受國務院津貼。
內頁插圖
目錄
緒論
中國茶産區
茶史
綠茶的製作工藝
綠茶的衝泡方法
綠茶的功效和禁忌
第一章 江南名綠茶
西湖龍井 從來佳茗似佳人
洞庭碧螺春 香得真是嚇煞人
廬山雲霧 色香幽細比蘭花
黃山毛峰 魚葉金黃,色如象牙
太平猴魁 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捲邊
徑山茶 日本茶道的始祖
顧渚紫筍 茶聖陸羽喻第一
惠明茶 巴拿馬上得金奬
平水珠茶 無法發射的火藥彈
安吉白茶 不是白茶的白茶
江山綠牡丹 綠茗敢以牡丹名
韆島玉葉 韆島湖畔育好茶
大佛龍井 扁平光滑,嫩香持久
韆島銀珍 杭州七寶之一
鬆陽銀猴 鬱香便是引路人
普陀佛茶 觀音道場齣佳茗
武陽春雨 形似鬆針絲雨
開化龍項 形似青龍盤白雲
鳩坑毛尖 色、香、味具臻妙境
天目青頂 頭茶之香遠勝龍井
泰順雲霧茶 味醇色秀,香馨湯清
南京雨花茶 形似鬆針,翠綠挺秀
金壇雀舌 形似雀舌味鮮爽
南山壽眉 形似壽者之眉
敬亭綠雪 清茗洗積昏,妙香濾浮塵
休寜鬆蘿 鬆蘿香氣蓋龍井
老竹大方 褐潤似鑄鐵,形似竹葉
湧溪火青 乾茶落杯叮當有聲
屯溪綠茶 綠色金子
汀溪蘭香 翠綠顯毫,蘭花香高
瑞草魁 肥碩飽滿,香氣高長
黃山綠牡丹 形似菊花,黃綠隱翠
井岡翠綠 細緊麯勾,翠綠多毫
婺源茗眉 秀如仕女之細眉
婺源仙芝 縴細緊直,翠綠光潤
狗牯腦 緊結秀麗,瑩潤生輝
小布岩茶 鋒苗秀麗,香似蘭花
雙井綠 形如雞爪,光潤高香
高橋銀峰 雪芽如銀現異香
古丈毛尖 茶味持久,茶韻悠長
江華毛尖 晶瑩如珠,清高甘爽
安化鬆針 挺直緊細,香氣馥鬱
……
第二章 江北名綠茶
第三章 西南名綠茶
第四章 華南名綠茶
附錄
精彩書摘
綠茶溯源
茶葉的曆史就是綠茶的曆史,數韆年來,在祖先們不斷地摸索中逐漸形成瞭完整的綠茶製作工藝。從有文字記載的曆史來看,綠茶最早起源於巴地(今川北、陝南一帶)。據信史《華陽國誌》記載,當年周武王伐紂時,巴人曾嚮周軍獻茶。由此可見,茶葉的種植曆史追溯到3000年以前是可以確定的。
兩晉南北朝時期,為方便儲藏和運輸,齣現瞭將散裝茶葉跟米膏一起製成茶餅的曬青茶,這種方法一直沿用到初唐時期。而到唐朝及以後相當長的時間裏,蒸青餅茶取代瞭曬青餅茶成為當時茶的主要形式。蒸青茶剋服瞭曬青茶加工後仍有濃濃的青草味這一缺點,使茶葉的味道更加鮮爽。
到瞭宋朝,由於蒸青餅茶在壓製過程中會損失一部分茶香,而且製茶過程費時費力,於是就齣現瞭蒸青散茶,蒸青散茶是將茶蒸後直接烘乾,這樣就很好地保持瞭茶葉的香味。自宋朝至元朝,蒸青餅茶和蒸青散茶一直並存,直到明朝初年,這種局麵纔被打破。
1391年,洪武皇帝硃元璋下詔:“罷造龍團,惟采茶芽以進。”於是,不再有蒸青餅茶,而獨存下來的蒸青散茶在明朝前期大行其道。
蒸青散茶雖然比蒸青餅茶留香好,但還是不夠濃鬱,於是利用乾熱發揮茶葉芳香的炒青技術就應運而生瞭。其實炒青工藝早在唐朝以前就有瞭,不過直到元朝纔在王禎的《農書》中提及。到瞭明朝,炒青工藝日趨完善,已經有殺青、攤涼、揉撚和焙乾等全套工序瞭,非常接近近現代的炒青綠茶製法。
……
前言/序言
綠茶名品圖鑒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綠茶G名JMO品圖鑒
評分
☆☆☆☆☆
很不錯,送貨快,比dd貴,不過勝在送貨速度。
評分
☆☆☆☆☆
茶葉的曆史就是綠茶的曆史,數韆年來,在祖先們不斷地摸索中逐漸形成瞭完整的綠茶製作工藝。從有文字記載的曆史來看,綠茶最早起源於巴地(今川北、陝南一帶)。據信史《華陽國誌》記載,當年周武王伐紂時,巴人曾嚮周軍獻茶。由此可見,茶葉的種植曆史追溯到3000年以前是可以確定的。
評分
☆☆☆☆☆
兩晉南北朝時期,為方便儲藏和運輸,齣現瞭將散裝茶葉跟米膏一起製成茶餅的曬青茶,這種方法一直沿用到初唐時期。而到唐朝及以後相當長的時間裏,蒸青餅茶取代瞭曬青餅茶成為當時茶的主要形式。蒸青茶剋服瞭曬青茶加工後仍有濃濃的青草味這一缺點,使茶葉的味道更加鮮爽。
評分
☆☆☆☆☆
講得比較簡潔 湊閤吧
評分
☆☆☆☆☆
圖解綠茶,更直觀一些。
評分
☆☆☆☆☆
不錯,可以瞭解中國很多的綠茶。
評分
☆☆☆☆☆
書的包裝好,內容也好啊。
評分
☆☆☆☆☆
蒸青散茶雖然比蒸青餅茶留香好,但還是不夠濃鬱,於是利用乾熱發揮茶葉芳香的炒青技術就應運而生瞭。其實炒青工藝早在唐朝以前就有瞭,不過直到元朝纔在王禎的《農書》中提及。到瞭明朝,炒青工藝日趨完善,已經有殺青、攤涼、揉撚和焙乾等全套工序瞭,非常接近近現代的炒青綠茶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