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位獨行多年的學者與思考者的思想剪影。
李澤厚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學界有過重要影響的思想史、美學研究和哲學大傢,雖然客居美國多年,作為一個思想者和獨立學者,他始終沒有關閉思考和交流的大門。這本談話錄內容新鮮犀利,八大話題,角度豐富,思維綿密,富有洞見,作為2010年談話錄的延續,仍以哲學討論為中心,但不限於哲學,延伸至經濟、政治、文化、科學等領域,滲透八旬老人的生命經驗與智慧,在話題、思考的深度和廣度上跨越前者,值得進一步關注。
有學術與思想的迴顧,更重從曆史與當下、中學與西學的激撞中探曉未來。
全書八大話題,近五十個小話題,“能不能讓哲學走齣語言”、“‘迴到康德’是什麼意思”、“忽略個體是戰爭思維”、“宗教與感性的神秘經驗”、“中國接受怎樣的哲學”、“啓濛落實到製度纔算完成”,以及“從‘兩德論’談普世價值與中國模式”,等等,利落清晰,直指要害。
少量與馮友蘭、錢學森等學者大傢的書信、照片首次發錶。
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如何登場?:李澤厚2011年談話錄》是李澤厚2010年談話錄的續編。對上一談話的未盡之意以及過去學界的諸多爭議,作齣酣暢淋灕的迴復。書中發錶作者大量新見解,尤以通過中國傳統,讓哲學“走齣語言”之思考,顯警醒獨到。本次對談站在今日時代高度,對中西方哲學、思想、思維進行瞭新而細的對照分析。全書以生動有趣簡要的方式,顯現李澤厚一生哲學成果,對中國哲學如何登場世界作齣瞭更深一層的探討。
作者簡介
李澤厚,學者,哲學傢。湖南長沙人,一九五四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巴黎國際哲學院院士,德國圖賓根大學、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密歇根大學、科羅拉多學院、斯瓦斯摩學院等多所大學客席教授。重要著作有《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美的曆程》、《華夏美學》、《美學四講》、《中國思想史論 (古代、近代、現代) 》、《曆史本體論》、《論語今讀》、《己卯五說》、《實用理性與樂感文化》、《馬剋思主義在中國》、《哲學綱要》等。
劉緒源 作傢,評論傢,高級記者。曾任《文匯月刊》編輯、《文匯讀書周報》副主編、《文匯報》副刊“筆會”主編。對中國現代文學、中國思想史、兒童文學等多重領域均有研究,代錶著作有《解讀周作人》、《今文淵源》、《兒童文學的三大母題》等。
精彩書評
中國有無數哲學教授和哲學研究者,然而真正具有創造性的,在哲學、美學、思想史等領域提齣自己的創見,並在世界哲學的發展中留下痕跡的,卻並不多。李先生無疑是其中佼佼者。
天纔都是個案,李澤厚是一個天纔,一個一個學說,一個一個命題,是屬於李澤厚的。……我們要創造自己的自式中國,現代化自式,這個自式,隻有中國能夠創造。而且曆史的時機隻有今後的二三十年,要抓住這個時機。這都是他一個很重要的命題。
——劉再復
我們這一代是沒有老師的人,上世紀50年代的大學生絕大部分被“格式化”,官方的意識形態完全控製瞭人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也有極少數漏網的,在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之外,用常識理性,用人類所積纍的精神的力量、精神的元素重新思考現實問題的人,其中李澤厚就是一個非常傑齣的代錶人物。
當下,整個社會正呈現齣一種共識開始逐漸瓦解的危險趨勢。在這種情況下,李澤厚的思想和觀念,我覺得有特彆重要的現實意義。除瞭美學方麵和哲學方麵,他的“情本體”論、“積澱說”以外,我覺得他在中國思想史,當代中國思潮的研究方麵,也具有非常重要的貢獻。
——蕭功秦
思想是需要迴應的,而智慧也隻能靠智慧去啓迪。如果說我們這一代人從李澤厚那裏得到的是智慧的啓迪,那麼,李澤厚則從我們這裏得到瞭思想的迴應。迴應不等於贊同,而毋寜說是一種共鳴,一種靈魂與靈魂之間的呼喚與應答。
——易中天
李先生是這個時代的中文思想界少數具有原創精神的學者。他學習西方哲學,但卻堅持獨立批判的視野;關注中國哲學,但注重的是自己理論體係的構建。……喜歡他的人很多,批判他的人也不少。
李先生評價自己“愛讀書,不愛寫書”,所以齣版談話錄就成瞭比較好的錶達學術思想的方式。與以前的談話錄不同,這次齣版的書可以說是對李先生幾十年問學經曆的一個總結,尤其是對他的“情本體”理論的通俗介紹。對於很多讀者來說,這本書可以作為李澤厚思想的一個導論。
——豆瓣網友fany評《該中國哲學登場瞭?——李澤厚2010年談話錄》
目錄
序 為什麼有這本書
01 能不能讓哲學“走齣語言”
“太初有言”與“天行健”
“迴到康德”是什麼意思
“學而第一”
從來不談方法論
中國學問缺少自然科學基礎
很多哲學名著又薄又好看
與王浩談哲學兩難
玄奘怕丟人,不敢譯《老子》
“點穴法”
02 為什麼“度是第一範疇”
人類的生存延續是齣發點和基礎
大猩猩-黑猩猩-人
理性使主客體分離
皮亞傑的動作與杜威的工具
美是人對“度”的自由運用
現代心理學還在嬰兒階段
03 善包容,肯學習,能吸收,可消化
邏輯可能性與現實可能性
文字控製語言的原因
凡“智慧”均可學
忽略個體是一種戰爭思維
還是蔡儀能抓住要害
“必要的餘事”
04 “理性的神秘”與宗教經驗
宗教與感性的神秘經驗
個體創造性源泉
宇宙-自然是我唯一信奉的神
發現都是發明
05 巫史傳統的情理結構
研究傳統不從觀念、文本齣發
巫術禮儀中的“情本體”綫索
“禮”的神聖性和神秘性
“天道”在“人道”中
06 還用不用“本體”、“本體論”、“哲學”這些詞
馮友蘭為何贊同“西體中用”
心理形式與“抽象繼承法”
“哲學在中國”與“中國的哲學”
鬍繩畢竟是書生
中國接受怎樣的哲學
07 “情本體”的外推與內推
“情本體”外推即政治哲學
“兩德論”是政治哲學的基礎
啓濛落實到製度纔算完成
中國也許能調解文明衝突
“四大皆空”還得活
時間與“時間性”
“閑愁最苦”與“何時忘卻營營”
沒有人類,哪來善惡美醜
08 我的一生簡單平凡
四個“靜悄悄”
我與鬍風案
記不住麵貌和聲音
算是畢生遺憾
美國學生
傢裏一直訂科學雜誌
人所培育的情感心理即“情本體”
【附錄】
答問:從“兩德論”談普世價值與中國模式
與童世駿的對話
2006-2011年答問、采訪、對談紀目
劉緒源、蕭功秦、劉再復:再談李澤厚
前言/序言
中國哲學如何登場?:李澤厚2011年談話錄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