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這樣做班主任:李鎮西30年班級管理精華》主要內容包括:為什麼要當班主任、做走進學生心靈的朋友、民主教育,以人為本、引導學生自我管理、童心是師愛之源、做教師的四種態度等。
作者簡介
李鎮西,著名教育傢,獲蘇州大學教育哲學博士學位。先後任四川樂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學、成都石室中學班主任和語文教師,成都市教科所教育發展研究室主任。現任成都武侯實驗中學校長、語文教師、班主任。他在語文素質教育、青春期教育、班級民主管理、後進生轉化方麵成績卓著,提齣瞭一係列在全國産生轟動效應的理念,其教育思想和實踐模式在廣大教師中有巨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教育事跡震動瞭中國教育界。 所獲榮譽 自1982年從教以來曾獲“四川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優秀語文教師”、“成都市十大優秀青年”、“成都市十大教育明星”、2000年“全國十傑中小學中青年教師”提名奬等稱號,2003年獲得四川省成都市中小學教育專傢的榮譽稱號。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專傢特殊津貼,被譽為“中國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 先後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作教育學術報告數百場,在數十傢報刊上發錶各類教育文章數百篇,齣版著作十多部,其著作多次獲得國傢圖書大奬。
精彩書評
★李鎮西是一位真正的教育思想者,在他追求自己教育理想的同時,也為全國廣大班主任指明瞭前進的方嚮。作為一名優秀的班主任,他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引領瞭全國一大批優秀班主任的成長;他親手打造瞭武侯實驗學校一支優秀的班主任團隊,這些優秀的班主任將李鎮西的教育思想與自己的教育實際和教育個性相結閤,形成瞭自己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用言行感染並影響著更多的年輕班主任。 ——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新教育實驗的創始人 硃永新
★據說,在一些語文老師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聽課要聽李鎮西。”我沒有聽過鎮西的課,是一大憾事;但是從這些教學實錄中,我仍然不難感受到鎮西在課堂上那份揮灑自如的從容,那些靈光一閃的機智和幽默。聽這樣的課,確實是一種享受。 ——著名語文教育傢 錢夢龍
★李鎮西的課與李鎮西的文字都有-種獨特的魅力。我似乎很難用幾個形容詞來概括,我的直感是,李鎮西的課是他自己的課,是他的心靈、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他對課文的理解、他對生活的認識與學生碰撞之後而生成的課,他的課帶著他鮮明的個性特色。 ——上海建平中學校長、華東師大特聘研究生導師、著名教育專傢 程紅兵
目錄
總序
第一輯 為什麼要當班主任
初當班主任
培養學生平等意識的思考與實踐
青年班主任怎樣提高科研修養
班主任的甜蜜“苦差事”
教育漫筆
和孩子一起編織故事
關於“未來班”的實驗報告
第二輯 做走進學生心靈的朋友
善待孩子的第一次求助
做一個善於傾聽的朋友
師生可以而且應該成為朋友
我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嗎
近在咫尺的師生通信
淺議“早戀”
孩子,你為什麼要罵老師
第三輯 民主教育,以人為本
豈能如此考評班主任?
讓管理充滿人性
新德育思考
隻要民主,不要專製
也談“和學生打成一片”
質疑“三好生”
沉重的思考
第四輯 引導學生自我管理
名次與座次
我看“分數與隱私”
請尊重學生的選舉權
培養學生的自育能力
讓每個學生都成為班級管理者
開展小組競爭增強班級活力
讓班級管理更加科學、民主
第五輯 童心是師愛之源
第六輯 作教師的四種態度
精彩書摘
與平等意識相聯係的,是民主精神與參與行動。教師善於為學生創造一些班級以外的參與活動,不僅能使學生的能力獲得鍛煉,而且會使學生把平等、民主這些抽象的概念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我班新生進校時,我發動他們給校長寫信,就學校建設、教育改革提齣自己的意見、看法或建議,開始時學生覺得好笑:“這關我們什麼事?”於是我給學生講“學生是學校主人”的道理,既然是學校主人,豈有不關心校務大事之理?學生的信得到瞭校長的贊揚,而且他們提齣的改進夥食、為住校生創造洗澡條件等建議當即便被學校采納。學生看到自己“不過隨便寫寫”的意見居然變成瞭現實,主人翁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在一次班上組織的小組社會調查活動中,有一個小組苦於找不到調查對象,來徵求我的意見。我說:“到樂山市市長佘國華同誌傢調查,怎麼樣?”他們驚訝得直伸舌頭,我說:“怎麼?不敢嗎?佘市長是樂山市的市長,是樂山市的僕人;你們是樂山市的市民,是樂山市的主人。主人到僕人那裏瞭解情況還有什麼顧慮嗎?你們到市長傢瞭解市政建設是很正常的事嘛,佘市長一定會歡迎你們的。當然,市長很忙,你們應事先約一約。”學生們在我的鼓勵下果真走進瞭市長傢,餘市長不但高興地接待瞭他們,還興緻勃勃地接受瞭學生的采訪,最後學生離開時,餘市長還高度評價瞭學生關心傢鄉建設的主人翁精神。最近,因我校外邊的街道破爛不堪,給周圍的市民、學生帶來瞭許多不便,我班學生又想到瞭佘市長。於是一封要求整修街道的建議信又送到瞭市長手中,餘市長讀瞭我班學生的信,極為重視。不久,便當麵答復我班同學:“樂山一中外麵的爛街,一定在今年內開始動工整修!” ……
前言/序言
在綫試讀
《我這樣做班主任》內容相關
我曾想,如果我單純搞寫作,很難成為優秀的作傢;如果我單純搞教育,也未必成為優秀的教師。現在我當然也不能說我是“優秀的作傢”或“優秀的教師”,但是,會點兒寫作同時又懂點教育,我就成瞭作傢中會教書的,也是教師中會寫作的。
《教育的溫度:一位班主任的成長與思考》 一部關於情感、智慧與堅守的教育隨筆集 在這本充滿真摯情感與深刻思考的隨筆集中,我們將跟隨一位資深班主任的腳步,一同走進豐富多彩的班級世界,感受教育的溫度,探尋班主任工作的真諦。本書並非一部照本宣科的理論著作,而是作者近三十年來在三尺講颱上,用一顆滾燙的心、一雙勤勞的手、一顆善於觀察的眼睛,與無數鮮活生命碰撞、交流、共同成長的真實記錄。 教育,始於看見每一個“我” 成為一名班主任,意味著肩負起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更意味著擁有一次與心靈對話的珍貴機會。作者深信,教育的起點,並非高深的理論,也不是冰冷的製度,而是對每一個生命個體的尊重與看見。在這本書中,您將讀到那些平凡而又不凡的孩子們的故事。有那個曾經沉默寡言,卻在一次次鼓勵中綻放自信的女孩;有那個調皮搗蛋,卻內心深處渴望被理解的男孩;有那個來自單親傢庭,帶著些許憂鬱,卻依然努力追逐夢想的少年。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瞭孩子們成長的每一個細微瞬間,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睏惑迷茫,他們的閃光點與成長煩惱,都在作者的筆下顯得那樣生動而真實。 作者認為,班主任的智慧,首先在於“看見”。看見孩子的獨特,看見他們的潛能,看見他們內心深處的渴望。這種看見,不是居高臨下的審視,而是平等蹲下的交流。書中大量的案例,生動地展現瞭作者是如何通過日常的點滴互動,捕捉到孩子的情緒信號,理解他們的行為動機,從而給予最恰當的引導和支持。他不會輕易給任何一個孩子貼上標簽,而是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蘊藏著無限的可能性,等待著被發現、被喚醒。 班級,是一個微縮的社會,更是成長的熔爐 班級,不僅僅是學生們集中學習的場所,它更是一個微縮的社會,是孩子們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協作、如何承擔責任的實踐場。作者在書中深入探討瞭如何構建一個積極嚮上、充滿活力的班集體。這並非易事,需要班主任投入極大的智慧和耐心。 您將看到作者如何運用各種巧妙的方法,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比如,如何組織一場成功的班級活動,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貢獻自己的力量;如何處理班級內部的矛盾與衝突,讓孩子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包容與理解;如何通過班乾部的培養,鍛煉學生的領導能力和責任意識,讓他們成為班級建設的小主人。 書中大量的篇幅,都聚焦於班級管理的藝術。這種藝術,不是簡單的紀律約束,而是更多地強調情感的連接和價值的引導。作者認為,一個好的班主任,應該是一個班級的“靈魂工程師”,他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要關注他們品德的養成、人格的完善。他如何在平凡的日子裏,將愛國情懷、公民意識、健康的生活習慣等融入班級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個學生,這些都將在書中得到詳盡的展現。 教育的溫度,源於對生命的敬畏與熱愛 在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教育似乎也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作者始終堅守著一份教育的初心——對生命的敬畏與熱愛。本書所傳達的教育理念,核心在於“溫度”。這裏的溫度,是指班主任對學生發自內心的關愛,是指班級中彌漫的溫暖氛圍,更是指教育過程中那種潤物無聲、循序漸進的生命影響。 書中,您將讀到作者如何在看似枯燥的教學內容中,注入人文關懷;如何在學生失意彷徨時,給予最堅定的支持;如何在繁重的工作壓力下,依然保持對教育的熱情與初心。他分享瞭自己麵對教育睏境時的思考與抉擇,他如何與傢長溝通,如何與同事協作,如何在改革的浪潮中,守住教育的本質。 作者並不迴避教育中的挑戰與睏惑,他坦誠地分享瞭自己的“失敗”與“反思”,這使得本書更具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他讓我們看到,教育並非一帆風順的坦途,而是一條充滿荊棘卻也充滿希望的道路。正是這份坦誠與堅持,讓本書充滿瞭人性的光輝。 超越技巧,迴歸教育的本真 本書不同於市麵上許多關於班主任工作技巧的書籍,它更側重於教育的哲學與人文關懷。作者認為,任何技巧的背後,都應該有深厚的情感支撐和教育的初心。他希望通過自己的經曆,傳遞一種關於教育的“道”——一種對生命的尊重,一種對成長的期許,一種對未來的擔當。 書中,您將感受到作者對教育的深刻洞察。他如何理解“成長”的含義,如何看待“優秀”的標準,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倡導的教育,是一種“慢教育”,是一種“走心教育”,是一種讓教育迴歸生命本真的教育。 《教育的溫度》是一本獻給所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的禮物。它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智慧的啓迪,一次關於教育的真誠對話。閱讀本書,您將不僅僅獲得教育的靈感與啓示,更會重新點燃心中對教育的熱愛,感受到教育這項事業所蘊含的無限魅力與價值。 本書將帶您: 深入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從不同孩子的真實故事中,學會理解、傾聽與共情。 掌握班級管理的智慧: 學習如何構建積極的班級文化,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培養良好的班級氛圍。 領悟教育的溫度與力量: 感受愛與責任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理解教育的真正內涵。 反思教育的初心與使命: 重新審視教育的價值,找迴教育工作的熱情與力量。 獲得麵對教育挑戰的勇氣與方法: 從作者的經驗中汲取智慧,應對工作中的各種難題。 這是一本值得您細細品讀的書,它會陪伴您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遠,走得更穩,也走得更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