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孤独 [Alone Together]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群体性孤独 [Alone Together]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美] 雪莉·特克尔(Sherry Turkle) 著,周逵,刘菁荆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59841
版次:1
商品编码:11432503
品牌:湛庐文化(Cheers Publishing)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湛庐文化
外文名称:Alone Together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4-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64
正文语种:中文

群体性孤独 [Alone Together]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相关图书



群体性孤独 [Alone Together]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群体性孤独 [Alone Together]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第十届文津奖获奖图书!
  互联网时代,技术影响人际关系的反思之作:为什么我们对科技期待更多,对彼此却不能更亲密?
  技术领域的“弗洛伊德”、网络文化领域的“玛格丽特·米德”重磅作品!雪莉·特克尔是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科技与自我创新中心主任,哈佛大学社会学和人格心理学博士。后于麻省理工学院开始研究计算机文化,并成为人与技术关系领域首屈一指的社会心理学家。《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称她为技术领域的“弗洛伊德”。《商业周刊》盛赞她为网络文化领域的“玛格丽特·米德”!她还是是广受欢迎的TED演讲嘉宾。
  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朝、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海银资本合伙创始人王煜全、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连线》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K)、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霍华德?加德纳强势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

内容简介

  你是否也熟悉这样的场景: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会议中,别人在报告,听众在收发信息。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性孤独”——我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活在自己的“气泡”中。我们期待他人少,期待技术多。不间断的联系,是否让人类陷入了更深的孤独?
  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雪莉·特克尔为了研究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互动,15年来深入两家养老院,对200多人进行了实地研究;为了研究人们的网上互动,与7家中学合作,收集了450名中学生的一手研究资料。她通过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弱化,有些人甚至因此而丧失了面对面交流的能力。特克尔认为,人们发短信、发邮件,上社交网站,玩电子游戏,从形式上看人们之间的联系似乎更轻松、更密切,但实际上却更焦虑、更孤单。
  《群体性孤独》将电子文化的两大趋势在过去15年中的新变化、新发展进行了新的阐释,将焦点集中在年轻的“电子土著”身上,这一代人的成长伴随着手机和智能电子玩具。如今的我们既缺乏安全感、却又渴望亲密关系,因此才求助于科技,以寻找一种既可以让我们处于某种人际关系中、又可以自我保护的方法。作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既要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又要摆脱信息技术导致的孤独,就必须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独处,体会独处带给人们的好处;另一方面,朋友、亲人要更多地坐在一起,面对面谈话、讨论。

作者简介

  雪莉·特克尔,信息技术领域的“弗洛伊德”。
  30年前,雪莉·特克尔在哈佛大学获得社会学和人格心理学博士学位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开始研究计算机文化,并成为人与技术关系领域首屈一指的社会心理学家。她通过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弱化,有些人甚至因此丧失了面对面交流的能力。特克尔说,人们发短信、发邮件,上社交网站,玩电子游戏,从形式上看人们的联系似乎更轻松、更密切,但实际上却更焦虑、更孤单。
  特克尔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既要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又要摆脱信息技术导致的孤独,必须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独处,体会独处带给人们的好处;另一方面,朋友、亲人要更多地坐在一起,面对面谈话、讨论。
  没有人比特克尔更懂得人类是如何利用有形技术改变无形“自我”的。凯文·凯利说,特克尔就是我们技术领域的“弗洛伊德”。
  网络文化领域的“玛格丽特?米德”
  雪莉·特克尔采用“实地研究”和“临床诊断”两种方法,对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进行长达15年的系统研究。她的研究对象包括计算机专家和电脑爱好者,但主要是大学生和中学生。有时,她会在咖啡桌上或者是教室里近距离观察人们依靠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互动时的行为特征,询问并详细记录笔记。有时,她又会在办公室或其他安静的环境中,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许多深入细致的访谈。
  为了研究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互动,她深入两家养老院,对200多人进行了实地采访和考察;为研究人们的网上互动,她与7家中学合作,收集了450名中学生的一手研究资料。此外,她还对一些研究对象跟踪数年,这些人小时候伴随着电子宠物长大,长大后则沉浸在网络文化中,他们iPhone不离手,又是Twitter和Facebook上的常客。一位研究者能够对一个主题进行长达15年之久的“实地研究”,实属不易。美国《商业周刊》说,雪莉·特克尔是网络文化领域的“玛格丽特·米德”。
  研究人与技术关系的世界专业
  雪莉·特克尔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社会学教授,执业临床心理学家,科技与自我创新中心(MITInitiativeonTechnologyandSelf)主任。她已成为移动技术、社交网络、社交机器人领域的著名学者。《纽约时报》、《科学美国人》和《连线》等都曾报道过她和她的研究成果。
  她被《女性》杂志评选为“年度女性”,被《时尚先生》杂志(Esquire)评选为改变国家的“40岁以下的40人”之一。由于她在信息技术对心理影响方面的杰出成就,她成为CBS、NBC、ABC、CNN、BBC和NPR等众多极富号召力媒体的嘉宾。
  雪莉·特克尔是广受欢迎的TED演讲嘉宾。2012年,她第二次作为TED演讲嘉宾时的演讲题目是《保持联系,却依旧孤独》(Connected,ButAlone),她对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社会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出极大的忧虑。她是信息技术狂热时代的冷静思考者,在人与信息技术相互关系的研究领域,她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专业。

精彩书评

  ★雪莉·特克尔用她可以做祖母的岁月记忆、人生体验,透过对孩子们玩耍、学习、交往的行为观察和分析,透过对电子玩具、机器人、虚拟现实的追问和思考,牢牢抓住“孤独”这一人类掩藏颇深的情感脉络,点中了网络时代人与机器关系中焦灼多变、令人遐想的“命门”。文笔出彩、引人入胜。
  ——段永朝 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


  ★特克尔认为,我们为了连接而牺牲了对话。大家都熟悉这样的场景: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会议中,别人在报告,听众在收发信息。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性孤独”——我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活在自己的“气泡”中。我们期待他人少,期待技术多。本书虽有将连接与对话过度对立之嫌,但特克尔还是提出了一个充满挑战性的问题:不间断的联系,是否让人类陷入了更深的孤独?
  ——胡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洞察中国社会数字化进程一人


  ★《群体性孤独》一书将人与计算机、人与互联网互动时产生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的全新发展,以及特克尔教授的全新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呈现给了读者。可以说,要了解人类的未来,就必须要了解人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关系,尤其是情感关系。这一切,可以从这本著作开始!
  ——王煜全 海银资本合伙创始人,互联时代未来趋势专家


  ★有一天,我们将习惯用文字而非声音,用数据而非抚摸,来传递感情。有一天,我们将依赖技术,超过依赖彼此。这就是真正的“机器人时代”。对于这种所谓的“机器的美好和技术的美好”,我有一种由衷的恐惧与憎恶。
  ——周涛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互联网科学中心主任


  ★关于我们是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创造虚拟“自我”的,雪莉·特克尔说得最清楚。她是我们技术界的“弗洛伊德”,远在我们洞察自己的内心之前,她就阐明了我们内心的转变。《群体性孤独》是一本令人回味的书,是洞悉未来自我的一次深度之旅。
  ——凯文·凯利 《连线》创始主编,畅销书《失控》、《科技想要什么》作者

  ★对于人类与计算机的关系,相对于其他学者,雪莉·特克尔有着更广阔的观察和更深入的思考。
  ——霍华德·加德纳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认知和教育学教授,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畅销书《智能的结构》作者


  ★雪莉·特克尔是网络文化领域的“玛格丽特·米德”。无论为人父母,还是老师,当你的孩子在当今科技世界的感情暗流中只身航行时,如果你想理解和支持他们,这将是一本必读之书。它的每一章都富有洞见、精彩纷呈。
  ——米切尔·雷斯尼克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教授,“终身幼儿园团队”负责人


  ★《群体性孤独》是一本才华横溢、见解深刻、令人兴奋,有时却也让人不安的好书。在这本美国最的学者写作的未来之书里,可以看到计算机是如何影响我们人类的。她披露了“瓦尔登湖 2.0”的奥秘,并告知我们值得拥有比关怀型机器人更好的东西。现在就关上你的智能手机,拿起这本好书,汲取雪莉·特克尔这些富有力量的启示吧。
  ——罗莎贝斯·莫斯·坎特 哈佛商学院教授,《进化!自信和超级公司》作者


  ★这本书的写作基于庞大的实验项目,文字一针见血,引人入胜。它能同时吸引学者和普通读者的兴趣,也将成为社会媒体影响力研究中的经典之作。
  ——吉尔·克尔·康威 史密斯女子学院荣誉退休教授,《库伦来时路》作者


  ★《群体性孤独》是一本深入浅出的书,文字既大胆又委婉,观点既振聋发聩又令人欣慰,描述了人们如何在一个日益调和的环境里试图找到彼此。如果互联网和人性可以有治疗专家,那一定是雪莉·特克尔。
  ——道格拉斯·洛西科夫 《程序还是程序化》作者

目录

各方赞誉 /I
推荐序 /V
要了解人类的未来,就必须了解人与技术的关系
作者序 / IX
转折点
引 言 /001
技术让我们的关系更亲密了吗?
第一部分 机器人时代:孤独中的新型亲密关系
第1章 最亲密的伙伴“拓麻歌子” :有生命的电子宠物 /025
电子宠物改变了孩子们对“生命”的理解。他们在养育“拓麻歌子”的过程中,付出过爱,也感受到爱的回报。当这些电子宠物“死去”时,孩子们会体验到失去亲人般的悲伤。在他们心里,这些电子宠物也是值得怀念的“生命”。

第2章 栩栩如生的“菲比” :涉足情感地带 /039
人们可以与机器人建立亲密关系。“倒拎测试”告诉我们,人们可以随意地倒拎着“芭比”,但却不会这样对待真正的小动物,而倒拎“菲比”机器人超过 30 秒,人们就会有负罪感。我们本以为只有人才能涉足情感地带,实际上,机器人对此也很在行。

第3章 一起长大的“爱宝”:我们都有美好童年 /059
孩子们忘不了跟他们一起长大的那个“泰迪熊”,因为它会唤起人们的童年记忆。而对于朝夕相伴的那个机器人“爱宝”,人们更无法割舍,因为它还会唤起人们对机器人童年的记忆。对于孩子们来说,“爱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胜过一切”。

第4章 魅力无限的“真宝”:你是它唯一的关注 /075
机器人“真宝”不会发脾气,做事守规矩,并一心一意地围着你转。而现实中的保姆尽管有时更加贴心,但她们也有她们自己的事儿。孩子们开始可能将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到机器人身上,但最后他们却与机器人建立了真实的关系。

第5章 社交高手“凯斯麦特”:你爱它,它也爱你 /091
“凯斯麦特”是能通过社交互动而进行学习的机器人,它拥有一套“情感”系统,知道在交谈中怎样应对自如,并与人建立亲切感。通过“关爱”,孩子们不但可以向机器人释放他们内心的苦闷,还渴望与机器人发展一段真实的情感。

第6章 能治病的“帕罗”:半个心理医生 /113
“帕罗”是“最具治疗性”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所唤起的“倾诉欲”,只有一半儿的疗效,只有让真正的人与它们一起工作,才能收获另一半儿疗效。机器人的情绪表达,也许是“作秀”,可我们还能找回无可替代的亲密关系吗?

第7章 拥抱“机器人时代”:亲密关系的美好未来 /137
机器人能为我们做很多实实在在的事儿。机器人的面部表情和声音,让它们有了像人一样的思想和灵魂。因此,我们与机器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将人们从“虚拟”拉回到“现实”的“机器人时代”正在到来。
第二部分 网络化生存:亲密关系中的新型孤独

第8章 永远在线:网络自我的三种新状态 /161
人们通过移动设备把自己牢牢地拴在网络上,从而获得自我的新状态。第一种状态是“逃离现实世界”:也许他们正在你身边,但他们的精神已经游离到了另一个世界。第二种状态是“双重体验”:人们能够体验到“虚拟与现实的双重人生”。第三种状态是“多任务处理”:人们由于可同时处理多种事情而赢得了更多时间。

第9章 网络技术改变成长历程:“分开”和“独处”都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183
今天的年轻人生活在“永远在线”状态,他们期待着被“打扰”。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对“分开”的理解,也让年轻人失去了“独处”的机会。通过游戏,人们还可以在虚拟世界中重新塑造一个比现实更为完美的“第二人生”。
第10章 有打电
话的必要吗?声音传递情感,短信给你安全 /199
发短信让人有一种安全感,并且可以通过细心斟酌而展现出一个期望的自我。但虚拟空间对“道歉”等现实问题是无能为力的。打电话意味着你在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也意味着一种“交谈”能力。声音传递情感,我们却巴不得让声音在生活中消失。

第11章 削弱与背叛: 亦真亦幻的《第二人生》 /221
通过“演练”和“实践”,《第二人生》也可以与现实的人生相差无几。如果游戏里的角色跟现实中的人完全不同,也不能称之为“背叛”。虚拟人生也许能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更有自信、更勇敢地去改变自我。有些在现实生活中失意的人,可从游戏中获得满足。

第12章 真情告白:网上告白只是用“分享”避开“孤独” /241
有些人会选择去“自白网站”排解孤独。人们宁愿在网上对着陌生人忏悔和释放情感,也不愿意直接面对你所伤害的人给他一个真正的道歉。实际上,网上告白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人们只是为了感觉良好而用“分享”避开“孤独”

第13章 焦虑:科技提供便利,也带来焦虑 /255
“手机在身”让孩子们拥有了安全感,但孩子们生怕漏掉任何一条重要信息。网上友情容易获得,但这种亲密关系也存在着随时失去的风险。在网上,人们既无法抗拒“偷窥”的诱惑,又担心被他人“偷窥”。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他们带来焦虑。

第14章 年轻人的怀旧情结:网络世界不是“瓦尔登湖 2.0” /281
独一无二的关注真好!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写信、打电话或面对面聊天,他们喜欢展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网络上的“表演”很累人,他们已经厌倦了,他们渴望靠近真实的感觉。年轻人越来越怀念那些正逐渐消逝的美好事物,在他们心里,手机和网络世界不是可以“逃离”的另一个“瓦尔登湖”。
结 语 /297
不可或缺的对话
后 记 /317
家书的意义
译者后记/327
数字时代的瓦尔登湖






































精彩书摘

  技术让我们的关系更亲密了吗?
  技术,作为人类亲密关系的纽带,如今已经成为人们从现实关系中解脱的工具。在诸如“第二人生”(Second Life)这样的网络虚拟世界中,你可以创建自己的虚拟化身、虚拟住房、虚拟家庭和社会生活。它的广告大意是这样的:“终于有这么一片天地,让你热爱自己、热爱朋友、热爱人生。”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许多人以虚拟化身的方式生存着。在这里,他们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富有、更年
  轻、更苗条、穿着更体面。同时, 我们也深深迷恋着诸如机器宠物这样的社交机器人。2009—2010 年最受欢迎的节日礼物是一款名叫“猪猪鼠”的机器宠物,它比真实宠物更完美:可爱、反应灵敏、不需要清理排泄物,而且长生不老。
  技术是极具诱惑力的,因为它能弥补人性中脆弱的一面。而我们的确是非常脆弱、敏感的物种。我们时常感到孤独,却又害怕被亲密关系所束缚。数字化的社交关系和机器人恰恰为我们制造了一种幻觉:我们有人陪伴,却无须付出友谊。在网络世界中我们彼此连接,同时也可以互相隐身。比起面对面交谈,我们更习惯于发短信交流。一位年近五旬、忧心不已的母亲讲述的这个故事,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我当时正在寻找一个新保姆。通常,我都希望在应聘者自己的住所面试她们,因为我认为这样就能够在她们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更好地考察她们,而不是在我的家中。所以,当一个叫罗尼的人来应聘时,我立刻和她约定了面试时间。我来到她的公寓,她的室友为我开了门。室友是个年轻女孩,21 岁左右,很专注地在她的黑莓手机上打字。她的两个大拇指被绷带严严实实地包扎着,小拇指上还夹着夹板,让人看着都心疼。我觉得应该安慰一下她,就说:“那一定很疼吧?”但她只是耸了耸肩膀,说:“没事儿,我还能打字。”我告诉她我是来面试罗尼的,能否帮我敲敲罗尼的门告诉她我来了。这个女孩看上去非常惊讶:“噢,不行。我从不敲门,那样太冒昧了,我会给她发短信。 ”于是,她发了一条短信给离她不到5米的罗尼。
  这本书是我关于“计算机和人际关系研究”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在本书中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生活为何变成如今的模样,我们是否满意这样的生活?
  在我的第一本书《第二个自我》中,我探究了个人电脑的主体性问题:不要问电脑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而要问电脑“对”我们干了些什么,对我们看待自我的方式、我们的社交关系、作为人的自我知觉有什么影响。人们很早就开始借助互动式、反应式的计算机反思自我,思考人与机器之间的区别。智能机器是活物吗?如果不是,那原因何在?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儿童最可能将这类计算机物品视为某种“活物”——一个还在不断进化中的故事。在三部曲的第二部《虚拟化身》中,我将关注点从人类如何看待计算机,转移到了人类如何在网络空间塑造新的身份认同。而在本书中,我试图展示技术将如何把上述两本书中的观点推上一个新台阶。
  计算机不再等着人类来赋予它们意义。如今的社交机器人能与我们眼神交流、侃侃而谈,并学着识别我们。它们向我们卖萌求收养,我们也想象着有一天它们能给我们回馈。如今机器人设计领域讨论最多的话题正是关于陪护功能的研发。2010 年夏天, 《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大幅报道了有关机器人教师、机器人伴侣、 机器人医师的新闻。微软公司也演示了他们研发的虚拟人“麦洛” (Milo)。“麦洛”能识别那些与它互动的人,它的性格也在这样的互动中逐渐形成。更给力的是, 在向公众介绍“麦洛”的宣传片里,一个年轻人在一个虚拟花园里与“麦洛”玩游戏,而在片子末尾,更让人兴奋的事情出现了:他在被父母斥责后选择向“麦洛”大倒苦水。
  我们不得不问,这些新兴技术预示着什么。一些人希望未来机器人能帮忙打扫地毯、洗衣服;另一些人甚至希望发明机器新娘。社交机器人是真实人际关系的一种替代,而网络终端设备提供的计算机中介式社交,则是真实人际关系的另一种替代。当我们和机器人谈情说爱、和智能手机难舍难分时,我们通过机器重新定义了自己,也重新定义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人们将黑莓手机的上网功能视为生活中“希望的田野” ,在这里再也没有寂寞和孤独。一位年近七旬的女士这么描述她的苹果手机: “就像袖珍书上有一个小型时代广场,灯光闪耀,人潮汇聚,尽在其中。 ”当人类寂寞难耐时, 网络正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但倘若我们沉迷于此,则会错失独处的快乐。
  机器人时代
  2005 年 11 月末,我带着 14 岁的女儿丽贝卡来到坐落在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达尔文主题展。从博物馆门口那个巨大的恐龙骨架标本开始,我们就开启了一场地球生命礼赞之旅,观赏达尔文所说的“无限形体美丽至极”(endless forms most beautiful)。这些不计其数的生物标本如今已经寂然无声,但它们却是大自然进化在全世界每一个角落里的印证。这里是记录达尔文的一生和他的思想的最佳场所,他的物种进化论是当代生物学的核心理论。这次达尔文展的目的正是想取悦和说服观众,同时给那些攻击进化论的 群体性孤独 [Alone Together]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群体性孤独 [Alone Together]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纸张一般,摸起来不舒服,有点像盗版的。

评分

很好看,书的质量也很好,信赖京东。

评分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

文津图书奖获奖书,买来空了读。

评分

书本质量很好,是正版书。

评分

东西好,物美价廉!还会再次购买。

评分

挺好的,买了一个系列,慢慢读…

评分

大书局的书有质量保证,囤起来慢慢阅读!

评分

还没细看,印刷资料还可以吧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群体性孤独 [Alone Together]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群体性孤独 [Alone Together]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