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文学双重经典完美结合
印刷精美,大方雅致。
第一辑被新闻出版总署选为“向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之一
《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专栏作家。出版《神农本草经研究》、《龙门药方释疑》(合著)、《中华医学文物图集》(合著)、《陶弘景丛考》、《救荒本草校释与研究》、《中药材品种沿革及道地性》等著作,国家重点项目《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医学篇作者,发表本草学、药理学、道教研究论文数十篇。博学好古,书法篆刻均工整。历年著作有:《龙门药方释疑》校勘药方洞碑刻文字;《陶弘景丛考》涉及焦山瘗鹤铭作者;《肥致碑考疑》讨论新出汉碑真赝。近年来,留心近代艺术历史,点评近代印人,品藻晚来书家,心力聚成《近代印坛点将录》、《近代书林品藻录》两书。2011年辑专栏所出为《石头的心事—玉吅读碑》由新星出版社出版。
评分每本书都包括:文学名著,书法名作,穿越千年,解读双重经典这四个部分的内容。
评分至晚唐,李杜齐名已成诗坛共识,在小李杜(李商隐、杜牧)的眼中,李白、杜甫无疑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晚唐的孟想说“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北宋黄庭坚亦称其“千古是非存史笔,百年忠义寄江花”。南宋杨万里称其“圣于诗者”,明末研究杜诗的王嗣夷在《梦杜少陵作》中评价:“青莲号诗仙,我翁号诗圣。”至此,“诗史”、“诗圣”这诗歌史上无与伦比的至高赞誉,如两顶神圣的光辉桂冠,戴于杜甫头顶,再不曾被后人所超越,杜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评分阅读的享受之外,通过本系列,书法爱好者特别是书法专业学生可弥补自身在书法史、美术学、文史知识方面的不足;文学爱好者则得到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普通读者也能因此丰富学识,提高品味,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评分此套书图文并茂,彩版印刷,宜于阅读、欣赏与收藏。每一位书法名家都有其代表作品,这些代表作也都是中国古代的经典美文。市面上将之作为字帖出版的多,从文史价值与书法史角度赏析的却近乎于零。故作为文学爱好者,只能从铅字里欣赏文章的精彩;作为书法爱好者,又往往只看到图片中书家的风范,忽略了文章本身。
评分《千古绝唱》系列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以作品图版代替死板的铅字,配以精心写就的解析与背景资料,采用舒心悦目的版式,将书法与文章的魅力同时呈现给读者。
评分一个有情趣的老师,他的生命质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学生的亲近。谁也不愿意与一个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谐地沟通。谁也不愿意与一个远离自己生活的人去沟通。三、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我们做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地终身地学习,心得体会《读书心得体会文章》。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说自己加强要自己业务与政治的学习。而实际上往往成为一种泛泛而谈的“学习”。我们教师离不开终身的学习,一旦自己停止了学习,那么工作如同机械的运作,便毫无意义,没有活力。郑杰校长在书上论述:真正的学习并不是一个人关起来苦读,或如古人那样需要悬梁刺股地读死书和死读书。真正的学习借助于有效的表达和倾听,他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他经常会自问和反思“为什么”,理性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然后他会和别人充分交流,并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抱宽容和尊重的态度。
评分2著作
评分中唐以后,元稹、自居易诗派和韩愈、孟郊诗派,成为当时诗坛的主要诗派,都不约而同地推崇杜甫一虽然他们的诗歌主张大相径庭。元、白诗派重其诗中的民生疾苦和讽喻时政,甚至有扬杜抑李的倾向:“(杜诗)贯穿古今,锟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白居易《与元九书》);韩、孟诗派尚其才力雄强:“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耐石鼓何?”(韩愈《石鼓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