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法国革命史》描述的是从推翻王政起,到新十一月事变后帝政建立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史,叙述了1792到共和国2年法国大革命这段历史。作者马迪厄从社会、经济、法律、宗教、赋税、土地以及国际关系等方面深刻地挖掘了这次革命的社会史和经济史。
作者简介
亚尔培·马迪厄(1874-1932年)是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史学家,毕生从事于法国革命史的研究,被称为“法国革命史研究的革新者”。他是严格遵循资产阶级“批评的科学方法”从事研究工作的,勤于搜集史料,善于表达。他扩大了研究法国革命史的范围,除政治、宗教、军事等方面外,他着重研究经济问题和人民群众的活动。他承认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阶级分析的方法。他的著作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目录
译者说明
原叙
第一卷 王政的倾毁
第一章 旧制度的危机
第二章 贵族的反叛
第三章 三级会议
第四章 巴黎的起义
第五章 各省的起义
第六章 “宫相”拉法夷脱
第七章 法国的再造
第八章 财政问题
第九章 宗教问题
第十章 国王的出走
第十一章 战争
第十二章 王政的倾覆
第二卷 吉伦特党与山岳党
第一编 立法议会的末期(1792年8月10日—9月20日)
第一章 市府与议会
第二章 9月
第三章 国民大会的选举
第四章 发尔密之役
第二编 吉伦特党政府
第一章 停止党争的三日
第二章 对“三头”的攻击
第三章 第三党的形成
第四章 审判国王
第五章 财政与物价高涨
第六章 自然边界的征服
第七章 第一次联盟军
第八章 杜木里厄的叛变
第九章 汪德郡的叛乱
第十章 吉伦特党的倾覆
第三卷 恐怖时代
第一章 联邦党的叛乱
第二章 大公安委员会的初期(1793年7月)
……
附录
译名对照表
精彩书摘
因为要向外购买,便不得不按需要以高价购买外汇。1792年时的法国,是卖给外国者多,而买进仅以大麦为大宗。那么,外汇上的贬值即非买入卖出之差别所可解释。贬值是有其他原因的。旧制度将倾覆时,尤其当美国独立战争时,曾在荷兰、瑞士及德意志借了许多笔大债。革命初起时正要还债,遂大量输出了现金、指券及其他有价证券。这样骤然的偿还,顿使外国市场上充满着法国纸币,以致促成贬值。陆军部为筹发军饷而购人现金,亦在此同一方向中发生作用。
这些都是纯粹经济上的原因,可用以说明指券及外汇上之贬值,其结果即使法国国内物价高涨。可是还有其他由于政治的原因。
路易十六的发楞之逃及相因而生的战争威胁,无论在国内国外,都激起许多人怀疑革命之能否成功。如果为着没有小数目的指券而不得不发行信用票,这是因为旧日的硬币如金路易、、银币甚至铜币已不见流通于市面。亡命者确乎带了相当数量的现金出国,但是留在国内的现金仍然很多。如果硬币已不见流通,这是因为藏有硬币的人,对于革命货币不信任,而且恐怕或希望王政复辟。他们在患得患失地保全着,小心翼翼地收藏着王政时的硬币。稍后,王政时代所发行的指券价格即高出共和国时代的指券。法国已经深深地分裂了。此种分裂即财政恐慌及经济恐慌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些历史家通常引证出卖国产之不可否认的成功,来证实法国人民之绝对信任新统治。国产出卖进行颇快,所觅得之受主通常能付出超出估计的价格。
……
法国革命史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看了朱先生的书后买的
评分
☆☆☆☆☆
修纂清史是新世纪一项规模宏大的文化工程。中央对新编的清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就是:“编纂的清史质量要高,必须是精品,要注重科学性和可读性。确保编纂出一部能够反映当代中国学术水平的高质量、高标准的清史巨著,使之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世之作。”(2003年1月28日李岚清在清史编纂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是一个极高的标准,要达到这个标准,需要有很多的条件,作艰苦的努力。其中最重要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始终不渝地把全部工作建筑在对清代历史的深入研究和不懈探索的基础之上。
评分
☆☆☆☆☆
内容简介
评分
☆☆☆☆☆
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
评分
☆☆☆☆☆
关于圣经的书汗牛充栋,没有任何一本书的研究著作有如此之多。那为什么还要再增加一本呢?帮助读者了解圣经内容的书很多,但是解释圣经从何而来的书却很少。这本《圣经的来源》概述了圣经起初是如何被默示,成为正典,被作为神圣的文学阅读,被抄成古希伯来文和希腊文抄本,被翻译成为世界上各种语言。
评分
☆☆☆☆☆
值得收藏 价廉物美 推荐
评分
☆☆☆☆☆
书店看上了这本非常好的书,一直想买可惜但是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
评分
☆☆☆☆☆
很喜欢的书,值得收藏!
评分
☆☆☆☆☆
非常满意,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