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5
政治学说史: 民族国家(套装上下册) [美] 乔治·萨拜因;[美] 托马斯·索尔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政治学说史: 民族国家(套装上下册) |
作者 | 乔治·萨拜因; 托马斯·索尔森; |
定价 | 89.00元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 | 9787208130128 |
出版日期 | 2015-09-01 |
字数 | |
页码 | 872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内容简介 | |
《政治学说史: 民族国家(套装上下册)》自1937年问世以来,在英美世界畅销七十余年,堪称经典大学教科书或必读参考书,深邃睿智的政治理论圣经,甚至被誉为20世纪政治思想史的之作。萨拜因不仅对政治学说从理论上作了深入探讨,而且从历史的角度对上至柏拉图、下至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这两千多年的政治学说的形成、演变和发展,作了系统的梳理和阐述。本书史料丰富,气势恢宏,是其他同类著作难以比拟的,多年来在国内的政治学研究中享有很高声誉,实为透视西方政治传统之自我认知的一面明镜。下卷“关于民族国家的理论”包括从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到近现代法西斯主义和民族主义政治理论的发展流变。 |
作者简介 | |
乔治·霍兰·萨拜因 (George Holland Sabine),1880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迭顿城,1903年入康奈尔大学,1906年获博士学位。在斯坦福、康奈尔以及其他一些美国大学里任教,并为美国哲学协会、政治学协会的会员。作为“历史主义学派”的主要倡导者,在美国学术界享有盛誉。 托马斯·兰敦·索尔森(Thomas LandoThorson),1934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拉博特,1956年入印第安纳大学,1960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学位,后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政治经济系任教,为西方政治哲学界的后起之秀。 邓正来,受聘于国内多所高校。曾任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西方法哲学研究所所长,现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导。创办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和《中国书评》,《中国社会科学评论》主编。主要著作和译著有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下)、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上卷)等。 |
目录 | |
第三编 关于民族国家的理论(上) 第十八章 马基雅维利 第十九章 早期的新教改革者 第二十章 保王派的理论与反保王派的理论 第二十一章 让·博丹 第二十二章 现代化的自然法理论 第二十三章 英国:准备内战 第二十四章 托马斯·霍布斯 第二十五章 激进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第二十六章 共和派:哈林顿、密尔顿和西德尼 第二十七章 哈利法克斯和洛克 第二十八章 法国:自然法的衰落 第二十九章 对社会的再发现:卢梭 第三十章 约定与传统:休谟和柏克 第三十一章 黑格尔:辩证法和民族主义 第三编 关于民族国家的理论(下) 第三十二章 自由主义:哲学激进主义 第三十三章 现代化的自由主义 第三十四章 马克思和辩证唯物主义 第三十五章 共产主义 第三十六章 法西斯主义和民族社会主义 索引 |
编辑推荐 | |
政治理论本身就是政治的一部分 纵观人类跌宕的内心世界,正视今日之我的真实处境,憧憬政治共同体的无限可能 政治思想史的之作,畅销数十载,历三次修订,邓正来经典新译 躁动的政治传统中,广博完整的梳理,审慎精准的解读 |
文摘 | |
第十八章 马基雅维利 宗教大会派(the conciliar party)企图把中世纪宪政主义的原则和实践带进教会的努力失败了;而这一失败也预示着在一代人或两代人以后代议制机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普遍式微。15 世纪中叶,教皇主义(papal absolutism)得到了复兴,而且考虑到教皇职权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所受到的打击和削弱,其复兴的速度之快也是令人惊讶的;而与此同时,王权也几乎在西欧的各个地区都得到了巨大的强化。在所有的王国中,王权都在不断膨胀,而与之对抗的各种制度安排(不论是贵族制度、议会制度、自由城市制度还是僧侣阶层)则相应地被削弱了;与此同时,中世纪的代议制度也已无可挽回地在几乎各个地区都衰落了。只有在英国,都铎王朝因实行统治时间相对较短而使得议会制的历史延续了下来。政府以及关于政府的思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前一直分散掌握在封建领主和各种法人社团手中的政治权力,也很快集中到了国王的手中。国王在当时成了日益增长的民族统一诉求的主要受益者。在过去,只有受到罗马帝国法律影响的少数法律人和教皇统治理论的拥护者(the extreme papalists)才认为至上权者(a sovereign)是一切政治权力得以产生的渊源—他们把至上权者是一切政治权力之源泉的观念转变成了一种有关教皇权利神授的理论(a theory of papal divine right)。但是,这种思想却在 16 世纪变成了一种普遍的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方面的上述变化反映了欧洲社会整个基础性结构的变化。尽管这方面的变化在各地都带有各自不同的地方色彩,但是这些变化在各地却又都是一样的。到15世纪末,多年来不断展开的经济变革累积在一起,便导致了对中世纪各种制度的革命性重构。尽管中世纪存在着各种有关世界性教会和世界性帝国的理论,但其各种制度的存在却是以这样一个事实为依凭的,即中世纪的社会,就其有效的经济组织和政治组织而言,几乎完全是地方性的。这是交通工具不发达所导致的一个必然后果。幅员辽阔的政治领土是无法治理的,除非采取一种允许各地方单位享有广泛独立性的联邦制。贸易也主要是地方性的,或者说,在一些贸易更具地方性的地区,贸易只限于某些特定的商品,它们经过固定的路线被运至一些垄断的港口和市场。这样的贸易可以为生产者行会(producers’ guilds)所控制,而这类行会都是市镇机构,因为中世纪的贸易组织单位就是城市。在14世纪,无论是货物的自由运输还是货币的使用,都不是很普遍的。 交通运输在便利方面所发生的任何程度的改善,都是同这种由地方继续垄断和控制的贸易完全格格不入的。自由贸易显然要比固定的商业路线和垄断的市场有更大的经济优势。大的利润都落入了“商人冒险家”的口袋,因为他们愿意利用任何市场,他们有资金去做自己的生意,而且他们还愿意经营任何有丰厚回报的商品贸易。由于这样的商人控制了市场,所以他们也就能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控制生产,而且行会和城市对他们也无可奈何。就贸易要受到控制、商品质量要标准化或者雇佣条件和价格要得到调节而言,这些事情只能由比中世纪城市规模更大的政府来实现。欧洲所有的国王统治都具有这类调节功能。再者,就这种扩大了的贸易应当得到保护和鼓励而言,这也成了地方政府的权力完全无法企及的使命。到16世纪,所有的王国政府都有意识地实施了一项开发国家资源、鼓励国内外贸易和增强国力的政策。 这些经济上的变化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后果和政治后果。自罗马帝国以降,欧洲社会中次出现了一个既有钱又掌握企业的人数相当可观的阶级。出于显而易见的理由,这个阶级是贵族的天敌,也是贵族所造成的分裂和失序的天敌。他们的利益倒向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属于“强”政府(strong government)的一边。因此,国王成了他们天然的政治盟友。就当时的情形而言,他们乐于看到国王的权力得到加强,因为这能够打破束缚中世纪君主之手脚的种种制约和限制。当时,他们还不能奢望用控制议会的方式来对抗贵族的影响,因而他们乐于使代议制置于君主制的支配之下。当然,他们也乐于看到贵族不再有能力豢 政治学说史: 民族国家(套装上下册) [美] 乔治·萨拜因;[美] 托马斯·索尔森;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政治学说史: 民族国家(套装上下册) [美] 乔治·萨拜因;[美] 托马斯·索尔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政治学说史: 民族国家(套装上下册) [美] 乔治·萨拜因;[美] 托马斯·索尔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相关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