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室之光

暗室之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蔡蘇娟 著,況誌瓊,滌然,蘇文峰 譯
圖書標籤:
  • 懸疑
  • 推理
  • 犯罪
  • 心理
  • 小說
  • 黑暗
  • 光明
  • 救贖
  • 人性
  • 反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群言齣版社
ISBN:9787802562486
版次:1
商品編碼:1079679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9
字數:161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暗室之光》是以自傳體的形式講述瞭蔡蘇娟自己的成長和救贖曆程。她齣生在清末兩江總督之傢,16歲時成為基督徒。在朝代更迭、時局動蕩之中,傢産盡失,受盡打擊。她是中國最早一批接受現代教育的女性,精通英文和鋼琴,曾經周遊中國大部分省份。41歲時她因病導緻眼睛無法見光,受盡疾病摺磨,但她的心中充滿信仰,助人無數,成為一盞“點著的燈”,成為無數人生命的導師和良伴。這本口述自傳在基督徒中影響極大,讓一切身處睏境中的人備受激勵。

作者簡介

蔡蘇娟,1890-1984年,祖籍杭州。1890年岀生於南京官宦之傢,16歲時,她成為基督徒,之後,使全傢55人都接受瞭基督教信仰。
1912年,蔡蘇娟到美國各地基督教會和神學院證道,受到美國總統哈定的接見。
1931年,蔡蘇娟身染重疾,從此臥床不起。她的眼睛對光綫極度敏感,必須要待在幽暗的房間裏。1953年,蔡蘇娟用英文口述寫就的《暗室之後》在美國齣版。該書曾被譯成50多種文字。此後三十幾年中,蔡蘇娟在一間密不透光的暗室裏接見瞭成韆上萬慕名而來的來訪人士,並以生命嚮他們作見證。1978年,《暗室之後續本》岀版。這兩本書記述瞭她一生信仰生活的經曆,讀來感人至深。1982年《暗室珍藏》中英文版同時問世。

目錄

編者說明
謹推薦《暗室之後》(葛培理)
《暗室之後續集》自序(蔡蘇娟)
《暗室珍藏》緻謝(蔡蘇娟)

第一部 中國女孩(1890-1906)
01 樂園的小鳥
02 在逆境中成長
03 高牆之內
04 黃金時代
05 苦毒之根
06 富貴之虛謊

第二部 “吃”洋教(1906-1931)
01 牆外世界
02 “吃”洋教
03 韆鈞一發
04 瑪麗·李曼小姐
05 聖靈的果子
06 種子撒在好土裏
07 我的瞭望颱
08 走在寬闊的大路上
09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10 經過金門
11 浪子迴頭

第三部 病倒(1931-1949)
01 病倒
02 不滅的光
03 在曠野漂流
04 多瞭三隻羊
05 烏雲和眼光
06 古老的時鍾
07 集中營的陰影
08 區區獵犬
09 離彆
10 樂園
11 百閤花

第四部 暗室之後(1949-1984)
01 暗室之後
02 暢銷書
03 我的同工們
04 假期棲所
05 各方的反應
06 笨驢
07 鎂光燈下
08 事奉增長
09 聖靈的齣口
10 電影機開動
11 好戲在後頭
12 遠徵費城
13 乾媽的手
14 思念天傢
附錄:暗室珍藏

蔡蘇娟遺言
“暗室之後”訪問記(章力生)
《暗室之後》譯後記(況誌瓊)

精彩書摘

一、中國女孩(1890-1906)
1.樂園的小鳥
消息像燎原的野火一樣,傳遍瞭賓州的鄉鎮:李曼小姐帶瞭一個中國人迴來住!
真的!當我從那廣大無邊、多彩多姿的中國,初到賓州樂園鎮來住的時候,確實覺得自己好像多年前我在上海買的那隻火雞一樣惹人注意。因為火雞在南京很少見到。我聽說美國人有個特殊風俗,喜歡在感恩節的時候吃火雞,於是費瞭九牛二虎之力買到瞭一隻,準備送給我最敬愛的宣教士李曼牧師全傢。我抱著這隻放在籠子裏的珍品,從上海搭火車到南京去。同車的人都擠過來,要看看這隻怪禽。“它吃什麼?”我不得不紅著臉承認,我也不知道。很可惜,一到南京,有人喂它麥精牛奶,結果李曼傢還未來得及把它烹製成精美的大餐,它就夭摺瞭。
我終生的摯友和同工李曼小姐,用愛心把我帶到美國來,就住在樂園鎮的李曼傢。那時我已經躺在病床上十九年瞭,正像那隻火雞睏在籠中,根本不能逃齣來一樣,有如以下這首詩歌的情景:
我是一隻關在籠中的小鳥,遠離青蔥花草佳美田郊,為你被囚,我心何等高興,終日嚮你歌唱吐露柔情。
因為我的主啊,這是齣於你的美意!到美國後,我纔體會到美國宣教士跟我一道去中國鄉下布道的心情。人人都對他們的金發、藍眼睛、白皮膚好奇,問東問西。通常隻有我一個中國人陪著他們,因此有些鄉下女人毫不客氣地撩起我的袖子,要看看我的皮膚是不是真的跟他們一樣的顔色。有時還問:“你是地道的中國人嗎?”
我非常喜愛在美國的新朋友,可是我們需要彼此學習的地方非常多。他們迴羞怯地排隊進來看“中國女孩”,事實上當時我已經五十九歲瞭。他們又常常不知道怎樣開口,在找不到話題來跟我聊天時,總是提齣這個問題:“中國人吃什麼?”
我盡量以最禮貌的態度迴答他們,並述說我的童年。我的童年確實過得非常奢華。傢中五打以上的僕婢聽我們的使喚。所以我迴答他們說:“在我的傢鄉,我們早上吃稀飯,配上饅頭、鹹闆鴨、油雞、炸油條,還有幾種小菜,中午飯有一湯三葷三素,下午四點吃茶吃點心。兩餐之間還有許多水果零食。晚餐是……”

前言/序言


《暗室之光》 關於本書 《暗室之光》並非一本記載具體事件的書籍,它更像是一份對人類內心深處復雜情感與深刻哲思的探尋。它穿越喧囂的錶象,深入那些被日常瑣碎掩埋,卻又真實存在的情緒角落。書中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也沒有引人入勝的人物傳奇,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靜默的觀察,一種對“何以為人”的持續追問。 本書的創作源泉,並非來自宏大的曆史敘事或戲劇性的個人經曆,而是源於對生命中那些微小卻不容忽視的瞬間的敏感捕捉。它關注那些在不為人知的角落裏悄然發生,卻能撼動靈魂的時刻。那些不經意間湧現的孤獨感,那些在人群中依然揮之不去的疏離,那些麵對未知時的恐懼與彷徨,以及那些在絕望邊緣閃爍的希望之光,都是本書所試圖觸及的核心。 “暗室”在這裏並非指代物理空間的黑暗,而是一種象徵,是人心深處那些不願被外人窺見的幽暗、矛盾與脆弱。“光”則代錶著理解、共鳴、自我救贖,以及在最深沉的黑暗中依然存在的生機與可能。本書的篇幅,便是圍繞著這“暗室”與“光”之間的張力,展開瞭一係列細膩而深入的剖析。 內容聚焦 《暗室之光》的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扇窗戶,通往一個特定的內在世界。 《沉寂的迴響》: 這一章節深入探討瞭“沉默”的力量與睏境。我們常常在沉默中感受最真實的情緒,但也可能在沉默中將自己越發推嚮孤立。這裏不是在講述誰說瞭什麼,而是關於那些未曾說齣口的,以及它們在時間長河中留下的痕跡。它觀察瞭沉默如何塑造我們與世界的聯係,以及個體如何在不被傾聽的孤獨中尋找自我存在的意義。這包括瞭那些習慣將悲傷深埋的人,那些因為無法準確錶達而選擇退縮的靈魂,以及在集體噪音中尋找一方寜靜的努力。 《疏影暗香》: 這一部分聚焦於“疏離感”。在信息爆炸、聯係空前緊密的時代,為何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反而越發明顯?這裏的“疏離”並非指嚮具體的衝突或誤解,而是那種微妙的、難以言喻的、即使身處人群也無法擺脫的孤獨。它描繪瞭那種“近在咫尺,遠在天涯”的感受,那種即使參與,卻仿佛置身事外的超然。它也探討瞭這種疏離感如何成為一種自我保護機製,或者是一種對現實的無奈迴應。 《晦明的軌跡》: 這一章節以一種更具哲學性的視角,審視瞭“希望”與“絕望”的辯證關係。書中並沒有直接的成功或失敗的敘事,而是關注瞭在最黑暗的時刻,人是如何維持微弱的希望,又是如何被無盡的絕望所吞噬。它關注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是那在晦暗不明中搖擺不定的心緒。它描繪瞭那些在重壓之下選擇堅持的微小力量,那些在看似毫無轉機的境遇中,依然努力尋找齣路的姿態。 《光之細語》: 這是本書的核心,也是那抹“暗室之光”的顯化。這一部分並非講述戲劇性的頓悟,而是關注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在微不足道的瞬間,所傳遞的溫暖、理解與共鳴。它可能是他人一個不經意的眼神,一次無聲的陪伴,一句恰到好處的鼓勵,甚至是一種對自身脆弱的全然接納。這些“細語”,如同細微的光點,能夠照亮心底最深的陰影,給予前行的勇氣。它強調的是,真正的光,往往藏匿於最樸素的相遇和最真摯的情感之中。 《無聲的證詞》: 這一章節將目光投嚮那些“被遺忘”與“被忽視”的情感。生活中有太多太多不被言說、不被理解的痛苦與掙紮,它們如同埋藏在意識深處的種子,在無人問津中默默生長。本書試圖為這些情感提供一個“證詞”,讓它們得以被看見,被承認,即使這種看見隻發生在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它關注瞭那些默默承受的犧牲,那些不為人知的隱忍,那些在社會評價體係之外,依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自我的迴廊》: 最後的章節,迴歸到個體與自身的關係。在經曆瞭內心的探索與情感的搏鬥之後,如何與那個真實的自己和解?這本書不提供標準答案,而是引導讀者在“自我迴廊”中,去尋找屬於自己的路徑。它鼓勵的是一種自我覺察,一種對自身復雜性的接納,一種在孤獨中與自己和諧共處的能力。它關注的是,如何在認識到自己的“暗室”之後,依然能夠從中發現值得珍藏的“光”。 本書的寫作風格與理念 《暗室之光》的語言風格是內斂而富有詩意的。它避免瞭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通過意象化的錶達、細膩的觀察,以及一種近乎冥想般的敘述,來觸及讀者內心最柔軟的部分。文字本身就是一種光的載體,它試圖在閱讀的過程中,與讀者的情感産生共振。 本書的理念並非要“解決”任何問題,也不是提供一套“如何做”的指南。它的存在,更像是一種陪伴。它希望能夠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為那些在內心深處感到迷茫、孤獨或疲憊的讀者,提供一個可以停歇的港灣。它相信,每個人內心都蘊含著強大的生命力,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總有一束光,等待著被發現,被點亮。 閱讀《暗室之光》,或許不會帶來即時的振奮,但它會像一盞幽微的燈,在不經意間,照亮你前行的某個角落。它不會強迫你改變,而是讓你更加深刻地認識自己,認識那些構成你生命紋理的、無論是明是暗的部分。它是一場沒有目的地,卻充滿意義的內心之旅。 本書不適閤尋求快速答案或即時解決方案的讀者。但對於那些願意放慢腳步,傾聽內心聲音,並渴望更深層次理解生命與自我的人而言,《暗室之光》將是一次難以忘懷的閱讀體驗。它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人性的幽微;它也是一盞燈,指引著通往理解與平靜的道路。

用戶評價

評分

最近有幸讀到一本讓我難以忘懷的書。它以一種極其寫實卻又帶著奇幻色彩的方式,展現瞭人性的復雜和情感的細膩。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見一斑,筆下的每一個場景,每一個人物,都仿佛躍然紙上。我喜歡它那種娓娓道來的敘事風格,沒有驚心動魄的場麵,卻有著直抵人心的力量。書中的人物,每一個都那麼真實,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迷茫與堅持,都像是我自己的經曆一樣,讓我感同身受。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情感的描繪,那種含蓄而又深刻的錶達,總能在不經意間觸動我內心最深處的情緒。它讓我反思瞭很多關於愛、關於成長、關於生命價值的問題。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洗禮,它剝離瞭我內心的浮躁,讓我看到瞭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需求。它教會我用更寬廣的眼界去看待這個世界,也讓我更加珍惜生命中那些平凡而又珍貴的瞬間。

評分

最近讀到一本讓我眼前一亮的書,雖然不是我平時常涉獵的類型,但它帶來的思考卻久久不能散去。這本書以一種非常獨特的視角,描繪瞭一個似乎是真實存在又帶著一絲虛幻的世界。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有力,將那些細枝末節的情感和思緒刻畫得入木三分。讀著讀著,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未知和探索的旅程中,每翻過一頁,都像是在揭開層層麵紗,窺探更深層的含義。那些人物的內心掙紮,他們麵對睏境時的選擇,以及最終所辿(zhǐ)的歸宿,都引發瞭我強烈的共鳴。有時候,我會停下來,反復咀嚼某一段文字,試圖從中領悟到作者想要傳達的深層寓意。這本書並非那種一眼就能看透的作品,它更像是一杯需要慢慢品味的陳釀,越品越有味道。我喜歡作者營造的那種氛圍,既有現實的質感,又帶著一絲超脫的詩意。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許多我曾習以為常的事物,並從中發現瞭一些被忽略的美好和深刻。總的來說,這是一次非常令人愉悅的閱讀體驗,它拓寬瞭我的視野,豐富瞭我的情感世界,也讓我對生活有瞭更多的感悟。

評分

不得不說,這本書給瞭我一個不小的驚喜!我通常不太喜歡那種過於說教或者情節平淡的作品,但這本書卻完全顛覆瞭我的預期。它以一種非常巧妙的方式,將復雜的情感和深刻的哲思融入到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之中。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人物心理的描摹,那些微小的錶情變化,那些欲言又止的內心獨白,都刻畫得栩栩如生,讓我感覺那些角色就活生生地在我身邊。書中的一些情節設計更是齣人意料,常常在我不經意間就觸動瞭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我甚至會因為某個角色的遭遇而感到一陣心酸,也會因為他們的堅持而由衷地感到振奮。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一個故事,它更像是在引領我進行一場內心的對話,讓我去思考關於生命、關於選擇、關於愛與失去的種種問題。它的文字很有力量,卻又不失溫情,能夠在不經意間觸動人心最深處的柔軟。每次讀完,都會讓我陷入沉思,久久不能平靜。它讓我意識到,生活中的許多道理,往往就隱藏在那些看似平凡的瞬間之中,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

評分

我最近沉迷於一本讓我欲罷不能的書。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構建瞭一個獨特而引人入勝的世界觀,並且在這個世界觀下,人物的命運如同被精心編織的絲綫,環環相扣,充滿張力。我喜歡作者的敘事方式,它不疾不徐,卻又總能在關鍵時刻拋齣令人驚喜的轉摺。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會忘記時間的流逝,完全沉浸在故事的海洋裏。那些人物的形象塑造得非常立體,我仿佛能夠看到他們的眼神,聽到他們的呼吸,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書中對於人性深處的探索,更是讓我感到震撼。作者毫不避諱地揭示瞭人類的脆弱、矛盾和掙紮,但也同時展現瞭人性的光輝和力量。每一次的閱讀,都像是一場與內心深處的對話,它讓我對人類的情感和行為有瞭更深的理解。書中的一些描寫,尤其是關於情感的細膩之處,更是讓我拍案叫絕,仿佛作者就是我肚子裏的蛔蟲,把我的心思猜得一清二楚。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能夠觸動靈魂的書,它讓我思考,讓我感動,也讓我對生活有瞭更深的敬畏。

評分

我不得不說,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作品。它的魅力在於其深刻的思想內涵和精妙的藝術錶達。作者以一種近乎詩意的語言,描繪瞭一個關於成長、關於蛻變的故事。我喜歡書中那種淡淡的憂傷,卻又隱藏著蓬勃的生命力。那些人物的經曆,雖然充滿瞭坎坷,但他們卻始終懷揣著希望,並最終找到瞭屬於自己的那束光。書中的一些意象和象徵,更是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們如同一個個閃爍的星辰,點亮瞭我思維的夜空。我常常會在閱讀的過程中,因為某一句深刻的感悟而停下來,陷入長久的沉思。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許多關於夢想、關於堅持、關於人生的意義。它不像某些書那樣直白地告訴你道理,而是通過故事本身,讓你去體會,去感悟。它的文字就像涓涓細流,一點點滲透進我的心田,滋潤著我枯渴的靈魂。我從中獲得瞭一種力量,一種麵對生活挑戰的勇氣和決心。

評分

關於這一點,很常有兩種偏差,必須分開來說。

評分

耶穌在陰間

評分

我到帕剋路特去,十一點左右上瞭喬治皇號船。

評分

《暗室之光》是以自傳體的形式講述瞭蔡蘇娟自己的成長和救贖曆程。她齣生在清末兩江總督之傢,16歲時成為基督徒。在朝代更迭、時局動蕩之中,傢産盡失,受盡打擊。她是中國最早一批接受現代教育的女性,精通英文和鋼琴,曾經周遊中國大部分省份。41歲時她因病導緻眼睛無法見光,受盡疾病摺磨,但她的心中充滿信仰,助人無數,成為一盞“點著的燈”,成為無數人生命的導師和良伴。這本口述自傳在基督徒中影響極大,讓一切身處睏境中的人備受激勵。

評分

東西還不錯,感覺紙張的質量不太好而已

評分

星期四,瞭喬治皇號船。右上瞭喬治皇號船。

評分

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做事,而要會做事,必先會做人。用好書滋潤心靈,增強修養,提高辨彆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做一個對社會負責、對傢庭負責的人,我想那樣我們的人生會更有意義。

評分

正月廿八日(星期四)

評分

上帝用他的意誌來支配我的生活”。在這種服從的精神中,她平靜地尋找到瞭她的人生之路,完成瞭她生活方式的選擇。這樣,上帝把她引導到瞭非洲。在非洲,她發現她的藝術纔能對傳教工作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幫助作用,同樣能夠為人們服務。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