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沙尘暴灾害》概述了沙尘暴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沙尘暴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总结了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沙尘暴的影响,指出了沙尘暴对农林业、畜牧业、工业、通信、交通运输、人民生命财产、人体健康等的危害及其对大气和海洋环境的影响,介绍了沙尘暴的监测、预报、预警、预测技术及沙尘暴预警信息的发布和服务,提出了沙尘暴的防治对策和技术,并在附录部分介绍了历史上沙尘暴重大灾例。
《沙尘暴灾害》内容丰富,行文通俗易懂,可供气象、环境、生态等相关领域的科技、管理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序
编著者的话
前言
第1章 概论
1.1 沙尘暴的基本概念
1.2 中国历史时期的沙尘暴
1.3 全球近代沙尘暴重大事件概览
1.4 沙尘暴研究历程与科学争论
1.5 理性看待沙尘暴
第2章 沙尘暴的基本特征
2.1 沙尘暴的地理分布
2.2 沙尘暴的时间变化
2.3 沙尘暴的结构与物理化学特征
第3章 沙尘暴的成因及其变化
3.1 沙尘暴的成因
3.2 沙尘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原因
3.3 我国沙尘暴的源区及沙尘输送
第4章 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沙尘暴的影响
4.1 气候对沙尘暴的影响
4.2 地表状况对沙尘暴的影响
4.3 海温异常对沙尘暴的影响
4.4 人类活动对沙尘暴的影响
4.5 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沙尘暴综合影响的总结
第5章 沙尘暴的危害与影响
5.1 对农、林业的危害
5.2 对畜牧业的危害
5.3 对工业的危害
5.4 对通信的影响
5.5 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5.6 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
5.7 对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影响
5.8 抑制降水的酸化
5.9 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第6章 沙尘暴的观测、预报和预警
6.1 沙尘暴的观测
6.2 沙尘暴的预报和预警
第7章 沙尘暴及其灾害的防治
7.1 沙尘暴防治对策
7.2 沙尘暴防治技术
附录 历史上的强和特强沙尘暴个例谱及重大灾例简介
1 历史上的强和特强沙尘暴个例谱
2 重大灾例简介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尘卷风按移动方式可以分为两类——驻留式和迁移式。有人曾观察到在较平坦的地区,驻留式尘卷风通常会发生在特殊地形上的小高地,如义冢,然后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并从其邻近地区卷走大量松散的尘土和其他轻的碎屑。迁移式尘卷风,其路径变化很大,有些本质上是随机性的,而另一些则取直线式或规则的螺旋式。
尽管沙尘暴天气通常是一种中尺度天气现象,而尘卷风仅仅是小尺度天气现象,而且两者的诱发条件有差异,但根据前述观测数据,强沙尘暴和尘卷风发生前后的气象要素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这可能意味着强沙尘暴内空气流场的内部结构与尘卷风的结构具有相似性。
1.2 中国历史时期的沙尘暴
根据对深海岩心和冰盖沉积物的测定分析,早在白垩纪末,也就是距今约7000万年,就有沙尘暴发生。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沙尘暴显示出周期性变化,遇气候暖湿时期,生长茂密的地表植被对地面尘沙起到覆盖和固定作用,即使动力、热力条件具备,也不容易产生沙尘暴;反之,遇气候冷干时期,植被退化、覆盖率降低,则易产生沙尘暴。但不管地质时期沙尘暴强弱如何,破坏力有多大,那时也只是自然力对自然物的破坏,是地球地质作用的一部分,谈不到什么灾害。进入人类历史时期后,随着人口增长,生产建设和生活需求,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加剧,由此而产生的沙尘暴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成为一种自然灾害了。
前言/序言
据世界气象组织统计,全球气象灾害占自然灾害的86%。我国幅员辽阔,东部位于东亚季风区,西部地处内陆,地形地貌多样,加之青藏高原大地形作用,影响我国的天气和气候系统复杂,我国成为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气象灾害具有灾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广,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且时空分布不均匀等特点,平均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全部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的威胁也日益加剧。近十几年来,我国每年受台风、暴雨、冰雹、寒潮、大风、暴风雪、沙尘暴、雷暴、浓雾、干旱、洪涝、高温等气象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病虫害等气象次生和衍生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达2000多亿元。2008年,我国南方出现的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以及“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气象衍生灾害给地震灾区造成的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说明进一步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高度重视。“强化防灾减灾”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首次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我们必须把自然灾害预报、防灾减灾工作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进一步抓紧抓好”。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提高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能力、抵御能力和减灾能力”。国务院已经分别就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做出重大部署。在2008年全国重大气象服务总结表彰大会上,回良玉副总理指出,“强化防灾减灾工作,是党的十七大的战略部署。气象防灾减灾,关系千家万户安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经济发展全局。
沙尘暴灾害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